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西江平地区沙坝-泻湖沉积相序与沉积环境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地貌、第四纪地质野外调查和33个钻孔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粒度、碎屑重矿物、微体古生物和14C年代测定等方法探讨江平沿岸沙坝-泻湖体系的沉积相序和沉积环境演变过程。沙坝-泻湖发育在一片起伏不平的基岩侵蚀面上,其沉积相序自下而上为:基岩侵蚀面→河床→、河漫滩相→河口湾、近岸浅海相→滨外沙坝、半封闭泻湖相→风成沙丘、封闭充填泻湖沼泽相。本区的沙坝泻湖属于海退型。作者初步认为本区沙坝可分为新、老2期,老沙坝大约形成于6700~3600aB.P,新沙坝大约形成于2300~1000aB.P。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北海外沙泻湖CK10 钻孔岩芯进行硅藻、有孔虫、孢粉的综合分析, 发现全新世地层中有8 个硅藻组合带,5 个孢粉组合带和5 个有孔虫组合。结合14C测年资料与沉积物特征, 认为该泻湖全新世地层可划分为早全新世、中全新世、晚全新世。植被演替为混有落叶阔叶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林→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林→混杂有中、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南亚热带季风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演变依次为热湿偏凉干→热湿→炎热潮湿→热湿偏凉→热湿。沉积相发展顺序为河漫滩相→河口沼泽相→河漫滩相→河口沼泽相→河口湾相→泻湖相→河口湾相→泻湖相。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际观测和勘测资料,介绍和总结了白沙滩沙坝、泻湖、潮流通道和外潮流三角洲等地貌单元的沉积特征和演化机理,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依存演化关系.白沙滩沙坝是由全新世不同时期3条沙嘴拼贴而成的,沙坝发育导致泻湖出现.当沙坝扩展时泻湖水面缩小,当泻湖扩展时沙坝变窄,在沙坝泻湖交接地带二者呈犬牙交错关系.潮流通道增强直接影响潮流三...  相似文献   

4.
烟台芝罘岛连岛沙坝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地貌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已有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测、地貌制图、钻探、取样、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对芝罘岛连岛沙坝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地貌和环境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芝罘岛沙坝地区可划分为北部芝罘岛、南部基岩岬角和中部海积—冲积—风积平原3个地貌单元,其中中部堆积平原又包括西部的河口沙坝—泻湖平原和东部的连岛沙坝平原,其界线为大沽夹河河口。芝罘岛沙坝地区全新统包括5种沉积相、11种沉积亚相,它们构成海侵体系(TST)和高海面体系(HST)两种基本层序,前者形成于6000aBP前的全新世最大海侵时期,后者形成于6000aBP以来的相对海面波动时期。芝罘岛连岛沙坝北部形成于6000~5000aBP的相对海面稳定期及4000aBP以来的波动期,其下伏平台6000aBP前即己形成;沙坝南部开始形成于2300aBP前,最后成陆于300a以来,但其下伏平台在7700aBP前已形成。4000aBP以来相对海面的波动式升降及其河流、海岸地貌响应,在连岛沙坝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曹妃甸沙坝-泻湖海岸沉积物搬运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和区域沉积物搬运趋势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曹妃甸沙坝-泻湖海岸的沉积物搬运趋势,揭示沙坝区为沉积物辐聚区,东坑尖子沙坝后侧及泻湖区为沉积中心。  相似文献   

6.
沙坝—泻湖海岸动力地貌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为  李春初  雷亚平 《台湾海峡》2001,20(4):565-572
国内外对沙坝-泻湖海岸的研究主要采取动力地貌学的方法,本文评述了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波浪、潮汐、径流等特殊的动力场决定了泥沙输运的方式和路径,从而形成了与其相应的沙坝、泻湖、潮汐通道三大地貌体系。  相似文献   

7.
山东荣成成山角至石岛海岸地貌和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东东部成山角至石岛海岸属基岩岬湾岸,进一步可分为侵蚀岸,侵蚀堆积岸,湾内初期夷平岸及连岛砂坝岸等4种类型。本区砂坝-泻湖体系发育良好,泻湖有海湾-泻湖,半封闭泻湖和封闭泻湖等。海岸砂坝粒度和重矿物组合受制于基岩,如南段正长岩分布区,砂体主要由中砂构成,重矿物中锆石,钛铁矿占优势。钻孔资料揭示了海湾、泻湖、砂坝以及各类泻湖沉积的垂直层序,反映了海湾封闭而成泻湖的沉积过程,以及泻湖消亡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冰后期海进海退和沙坝-泻湖沉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从先  陈刚 《海洋学报》1984,6(5):657-662
沙坝—泻湖体系是我国沿岸的主要沉积单元,分布较为广泛。在冰后期海进海退中,它们随海岸线的进退而不断形成和发育。本文讨论了海进型、海退型和稳定型沙坝—泻湖体系的形成过程、识别标志、分布规律和发展方向。基于我国的实例,对有关沙坝—泻湖体系的一些文献作了简要述评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近岸带沉积物的重矿物研究对于揭示泥沙来源,分析动力条件和阐明海岸动态及演变趋势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山东半岛西北部沿岸,泥沙的纵、横向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的沙咀、沙坝、泻湖和水下沙坝等地貌形态。1981年,作者等曾参加三山岛港的泥沙来源及动态调查,并对刁龙咀至界河口长约50公里的岸段进行了基岩、河流和海底沉积物的重矿物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块中-上元古界上升流沉积相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北地块上的中-上元古界是我国最古老的沉积岩系,分3系、12个组,通过岩性、沉积相和古生物等分析,发现其中有丰富的上升流沉积相,并可分为3个亚相:富镁碳酸盐岩夹燧石薄层亚相、黑色页岩亚相和叠层石亚相等。上升流引发缺氧事件,形成中-上元古界中重要的烃源岩。研究表明,上升流沉积相与地层中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因而根据地层中上升流沉积相的发育程度,可对本区中-上元古界中的油气作出评价,上升流的发现开拓了本区油气资源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粤东后江湾沙坝—泻湖海岸系统的演变及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戴志军  韩丽  施伟勇 《台湾海峡》2001,20(2):142-146
本文根据钻孔资料及海图对比,对粤东后江湾沙坝-泻湖海岸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系统近代演变的动力作用及泥沙运动。  相似文献   

12.
泻湖是全新世海侵以来发育的以淤积为主的海岸地貌,其沉积地层蕴含了丰富的古环境演变信息.对朝阳港泻湖SO4钻孔岩芯样品作粒度、软体动物、孢粉和14C等项目的测试分析,将该孔地层自下而上划分成陆相、滨浅海相、泻湖相、泻湖-沼泽相等四层和Ⅰ,Ⅱ,Ⅲ,Ⅳ个孢粉组合带.基于对地层和孢粉组合特点的深入剖析,结果表明朝阳港泻湖自全新世海侵以来经历了海湾、沙坝-泻湖和泻湖-沼泽等3个环境演化阶段,同时存在明显的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事件,包括8~7 ka B.P.海陆相之间的不整合沉积间断事件、7~6 ka B.P.的气候暖湿事件和5~4 ka B.P.的明显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划分为3个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4个亚相(潮下、泻湖、潮阃坪、潮上坪)和17个微相。沉积相横向上总体变化不大,岩性较统一,蒸发岩较发育,纵向上沉积相变化具有同步性。利用单因素法和优势相法,并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把雷口坡组分为7个作图单元,较精确地展示了雷口坡纽不同层段的沉积相展布和演化。研究区内雷口坡期的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和台地次级洼隆相间的古地貌共同控制着沉积相带展布和演化。雷口坡组以局限台地相为主,主要发育在雷一段1亚段的台内滩微相,为储集体有利的发育相带,多发育于潮间高处与泻湖的过渡区附近相对高能带。  相似文献   

14.
鲁南海岸的范围,系指从两城河口至绣针河口这段海岸。从两城河口至绣针河口海岸全长70公里,行政区划属山东省日照县范围(图1)。本区海岸从物质组成上虽属较平直的砂砾质、基岩港湾式海岸,但湾外目前已多被砂埙、泻湖围封,故也可视为砂坝、泻湖岸。本区海岸除南段绣针河口、北段两城河口和中段傅疃河口属河口三角洲型海片,石臼咀、奎山咀及岚山岬等处属海蚀型海岸外,其间的绝大部分岸段均属砂坝、泻湖海岸。  相似文献   

15.
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动力地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调查数据和动力地貌分析,探讨了山东威海滨海沙滩剖面形态及其动力学特征。将研究区砂质海岸地貌类型分为岬湾型、沙坝泻湖型2种,其中沙坝泻湖型又可分为沙坝型,沙咀型和连岛型3种亚型。在海岸地貌类型、海洋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研究区的沙滩形态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依据破波尺度参数ε的大小,研究区沙滩可分为反射型、沙坝-槽谷型、低潮阶地型和耗散型4种类型。沙滩开发利用和养护对策的制定,应该针对海岸地貌类型和沙滩形态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鲁南海岸的范围,系指从两城河口至绣针河口这段海岸。从两城河口至绣针河口海岸全长70公里,行政区划属山东省日照县范围(图1)。本区海岸从物质组成上虽属较平直的砂砾质、基岩港湾式海岸,但湾外目前已多被砂埙、泻湖围封,故也可视为砂坝、泻湖岸。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山东莱州仓上泻湖Y86孔柱状样的系统取样,利用X荧光光谱分析了沉积柱状样品中的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已有的粒度分析、微体古生物及孢粉结果相分析对比,对泻湖沉积相进行地球化学判别,结果表明,Rb,Cr,Nb,Ni,Rb,Sr,Th,V,Zn,Zr等元素含量及Sr/Ba,Sr/Ca、Mn/Fe比值在不同的沉积相中均有明显的变异特征。因此可根据泻湖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及Sr/Ba,Sr/Ca,Mn/Fe比值判别泻湖沉积环境及沉积相。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西北岸发育有中纬度地区典型的滨外沙坝泻湖及沿岸沙坝泻湖。泻湖不仅是该海岸区域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亦是海岸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带。然而,由于泻湖的自然演变退化,更重要的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致使泻湖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加速了泻湖陆化消亡过程。本文以渤海湾西北岸泻湖为例,讨论了泻湖的自然演变及其人为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沙碳酸盐岩建隆自晚渐新世开始发育于西沙隆起之上,层序分析对比和西沙群岛浅部钻井沉积相的研究表明,西沙碳酸盐岩建隆可分为灰沙岛相、礁坪相、粘结灰岩相、礁格架相和礁后泻湖相等沉积相带.西沙碳酸盐岩建隆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正地形,顶部强振幅,底界不明显,内部为弱振幅杂乱发射,规模较大的建隆表现为平顶,顶部为强振...  相似文献   

20.
山东莱州三山岛—刁龙嘴地区沙坝泻湖沉积和演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大量钻孔岩芯,微古资料和C^14测年数据说明山东莱州三山岛-刁龙咀地区7.3kaB.P.开始海侵。由于SW向泥沙流提供物源和莱州浅滩的消能作用,于5kaB.P.以来,先后形成莱州沙坝和泻湖系列。2kaB.P.以来,许多泻湖先后被冲积物掩埋或被封闭成淡水湖。在刁龙咀西北的浅滩区目前正发育最新的沙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