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和中国东部海岸的中心位置,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和以上海市为中心的黄金海岸的交汇点,内通长江沿岸8个省市,外通太平洋。岛南岸有深水岸线40多千米,具有良好的建港条件。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陆架地区物源研究备受关注, 到底是长江还是黄河源至今尚未有定论。通过对长江和黄河流域锆石 U-Pb 测 年数据集混合模拟分析以及结合 YZ08 孔沉积相和锆石 U-Pb 的年龄图谱分析, 结果表明: 晚更新世以来, 南黄海陆架地区 存在长江古河道, MIs5 时期长江可能在苏北弶港入海; 在物源方面, MIs5 时期弶港地区主要受长江物源影响, MIs1λMIs2 时期则为长江主导的混合源, 随着黄河夺淮入海带来泥沙物质, 近代以来转为黄河主导的混合源。基于 Bootstrap 随机抽样 方法抓取了长江和黄河的锆石 U-Pb 测年数据集, 并结合统计学原理模拟出长江和黄河不同比例混合物源的锆石年龄图谱, 对锆石物源判别方法做出了改进, 弥补了传统锆石 U-Pb 年龄图谱在混合源判别分析上的不足, 对南黄海物源研究具有一定 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河南徙与苏北海岸线的变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凌申 《海洋科学》1988,12(5):54-58
黄河居我国大河之首。历史时期,黄河南徙夺淮长达700余年,从而导致了苏北海岸线的重大变化,尤以弶港以北受其影响最深。据南京土壤研究所测定,弶港(32°41′N)以北潮滩物质主要来自废黄河,以南则以长江泥沙为主。弶港以北海岸线的变迁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1 上海港必须是深水港自从国务院作出开发和开放浦东的决策以后,上海港的前途举世瞩目。现代海运业要求国际枢纽大港水深至少在12m(指当地基准零点以下,下同)以上,但上海港受长江拦门沙制约,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上海以港兴城,海港地位的衰落将严重限制城市的发展。上海港目前在国际海贸业中的重要地位已受到挑战,如不能解决深水航道问题,将难以成为太平洋西岸的一个核心港;长江黄金水道也将长期被闲置。这种情况对我国发展国民经济是十分不利的。长江自建成南京大桥以后,大型海轮已  相似文献   

5.
总长145千米的长江河口(简称长江口)西起徐六泾,东至海口鸡骨礁断面,居要冲之地,扼长江咽喉,是我国第一大港上海港的门户。众所周知,就在长江万里浩荡东来,以滂湃之姿,挟磅礴之势东流入海的同时,大量泥沙亦与之俱下,多于河口处沉积;更兼受强大的长江潮流、径流的影响,遂使得长江口航道一直不稳定,各  相似文献   

6.
长江河口涨落潮不对称性动力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彪  朱建荣  李路 《海洋学报》2011,33(3):19-27
长江河口存在着涨落潮流速和历时的不对称现象.本应用长江河口三维数值模式,数值试验定量给出了不同径流量、潮汐和水深下南北支、南北港和南北槽涨潮落潮平均流速和历时,通过横断面涨潮落潮通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观点从动力机制上给出了涨潮落潮流速和历时不对称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正7月25日,由国家海洋局办公室组织的"海疆生态行"系列主题宣传报道活动走进了浙江省嵊泗县。嵊泗又称嵊泗列岛,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海岛县,全县有岛屿404个,陆域面积8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738平方千米,全县辖3镇4乡。嵊泗区位优质独特,地处我国1.8万千米海岸线的中心、我国贸易及运输最繁忙的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T形枢纽点上,是长江黄金水道连通外海的唯一通道,是宁波—舟山港的重要组成港,更是配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  相似文献   

8.
古俊豪  蔡华阳  杨昊  李博 《海洋学报》2022,44(12):31-41
河口回水区长度的时空演变对防洪、供水、航运等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经典河流回水理论的基础上考虑潮汐动力的影响,聚焦潮汐动力引起的回水效应问题,基于一维水动力解析模型,重新定义河口回水区上游界限(回水界),并以长江河口为例,探讨河口回水动力演变过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回水界距天生港的距离(即回水区长度)与上游流量、外海边界振幅分别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且基本为线性关系;回水界对径潮动力的响应比潮区界更为敏感,能有效表征河口感潮河段径潮动力格局演变;长江河口回水界位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其春季和秋季回水界位于芜湖附近(春季和秋季分别距天生港419 km和367 km),冬季回水界位于感潮河段以上区域,夏季潮汐动力引起的回水效应基本可忽略;长江河口潮流因子和径潮相互作用因子控制的余水位梯度的季节性变化,是长江河口回水界位置变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地处我国黄金海岸南北航线和黄金水道长江航运交汇枢纽的舟山港,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港口和深水航道资源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拉开了综合开发建设的序幕,使舟山正在成为石油、铁矿砂和液化气等大宗货物的海江中转储存基地。  相似文献   

10.
径潮相互作用是感潮河段水动力变化的典型特征,受其影响潮波传播具有明显的洪枯季及沿程变化。本文基于长江感潮河段天生港、江阴、镇江、南京、马鞍山及芜湖6个潮位站2002?2014年连续高低潮位资料及大通站月均流量数据,统计分析长江感潮河段潮波振幅衰减率、潮波传播速度及余水位坡度等传播特征值的洪枯季及沿程变化特征,并探讨这些潮波传播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潮波传播特征的洪枯季差异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小,其分界点位于天生港与江阴之间(其中,天生港和江阴站的多年平均洪枯季潮差差值约为0.01 m和?0.04 m);径流动力对潮波衰减的影响主要位于江阴以上河段,江阴以下河段主要受潮汐动力控制;径流驱动下余水位坡度引起的余水位及水深增加,导致潮波传播的有效摩擦减小,当流量超过某个阈值时潮波振幅衰减反而减弱,特别是上游马鞍山-芜湖段最为明显,统计结果表明该河段流量阈值约为33 000 m3/s。本文分析结果作为前人研究的重要补充,可为长江河口感潮河段径潮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及河口治理等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江作为连接青藏高原与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最重要水系之一,其形成演化研究备受学者关注。详细梳理了近几十年来苏北-南黄海西部埋藏古河道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本区第四纪以来长江古河道的埋藏分布状况进行了综述。研究显示,本区长江埋藏古河道特别发育,并在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多次迁移、往返摆动。由于本区面积广大且古地貌条件复杂、研究分析所采用的钻孔空间分辨率偏低、高质量的岩芯缺乏和采样密度不够以及测年方法局限等因素限制,目前对长江古河道迁移路线的认识仍存在较多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第四纪以来长江古河道大致在扬州-泰州-姜堰-海安-弶港一线以南摆动,但对于其具体入海位置仍存在较多争议;另一种观点认为受长江三角洲地区差异性构造沉降与地形障碍影响,长江古河道自苏北平原、经北翼地区而逐渐南迁。此外,在毗邻的南黄海西部陆架区也发现了一系列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期近东西向的长江古河道。作为长江古河道变迁的一个关键研究区,今后需在提高钻孔研究分辨率、建立第四纪高精度可靠年代标尺、加强长时间尺度物源及海陆记录对比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查明长江古河道的埋藏分布规律,将有助于深入认识第四纪长江沉积物源-汇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机制,丰富该区古地貌与沉积环境演化信息,对于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工程建设选址亦可提供重要的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江河口主槽地貌形态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流域至河口的泥沙输运与沉积。尽管一些近期的研究已经调查了长江河口的形态演变,然而,流域和河口工程如何影响河口河床的形态演变仍然是不清楚的。该文利用2010年至2015年多波束测深系统和浅地层剖面仪等先进现场测量仪器的长江口主槽走航测量资料,并结合主槽表层沉积物资料,分析了近年来人为强干扰下的长江河口主槽底床微地貌形态,以理解近期人类活动对河口的影响。结果显示:近年来长江河口主槽底床上除了存在平床、沙波、冲沟和冲刷痕等常见微地貌形态外,还存在着疏浚痕和凹坑等人为微地貌形态。在流域和河口大型工程的共同影响下,近年来南北港中上段、横沙通道和南槽上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其主槽底床上呈现出不同程度冲沟和冲刷痕等侵蚀性微地貌。而由于疏浚工程的影响,南港下段、圆圆沙航槽和北槽航道底床上出现了大范围的疏浚痕和凹坑。近年来包括南槽上段、北槽主槽中段和下段的局部区域和北港拦门沙河段局部区域在内的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河床沉积物有粗化趋势。南北港中上段和横沙通道的大部分区域均发育了大量沙波微地貌;总体上,长江河口沙波的波高在0.12~3.12 m,波长在2.83~127.89 m,波高/波长在0.003~0.136,长江河口中上段的沙波尺度(波高的均值为0.91 m,波长的均值为20.08 m)大于密西西比河下游(波高的均值为0.87 m,波长的均值为17.62 m),且两区域沙波的几何形态差异性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长江口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的入海口门,又是我国第一大港上海港的门户,长江流域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而东南沿海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地带,长江口正处于这两大区域的交叉点,地位十分重要。在长江口,由于长江径流与口外潮流这两股强大的动力互相作用,使得沙洲多变航道不稳,对交通运输和整个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成为这一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六省一市汇入东海,涨潮时潮流可以沿江上溯到江苏省江阴附近,因此把江阴以下河段称为长江口。20世纪60年代以来,江苏省太仓县徐  相似文献   

14.
陈报章 《海洋通报》1996,15(5):46-52
据钻孔揭露,苏北Jiang港地区全新统为一完整的海进-海退层序,由滨海相,近岸浅海相和潮滩相构成。近岸浅海相由细砂或粉砂质细砂组成,比较沉积学研究表明,定地埋藏沙体属潮沙体类型并与Jiang港现代潮流沙脊群有明显的成因上联系。埋藏潮沙体可区分为潮沙堤,潮沙波和潮沙脊三个亚相,它们是在冰后期海进-海退过程中,随着长江三角洲前展,南偏,长江携带的砂质物质在强潮流作用下依次形成并逐渐并滩成陆,被掩埋于现  相似文献   

15.
长江干流江苏段地处长江下游河口地区,全线位于感潮河段,沿程水位既受上游长江径流、外海潮位、台风的影响,也受到工情变化、支流入汇等影响。长江江苏段现行洪潮设计水位是按《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中确定的无台风影响水位实施。近年来,由于上游水、沙、工情条件变化,开展上游大通径流、风暴潮、区间入汇等对沿程洪潮水位的影响研究十分必要。建立大通至长江口二维水沙数学模型与外海风暴潮模型,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长江干流江苏段沿程洪潮设计水位变化。研究成果表明:南京河段水位主要受上游径流影响;江阴以下主要受外海潮汐及风暴潮的影响;南京至江阴段则受上游径流、外海潮汐、风暴潮三者的共同作用影响。外海天文大潮、风暴潮"两碰头"和上游大径流、外海天文大潮与风暴潮"三碰头"引起的沿程增水值呈驼峰分布,最大值分别发生在江阴和天生港附近,最大增幅1.65 m。研究结果已为长江江苏段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一、张家港的地理特性 1.优越的地理位置张家港位于长江口河口段,长江江南三角洲的北岸,江苏省沙洲县境内,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若以张家港为园心,以70公里为半径划园,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以及目前已初具规模的海港,南通港与大港都在其范围内(图1),成为苏、锡、常三市通海与通长江的捷径。若以420公里为半径,上海经济区全部海港,以及主要河港(除九江港外),都在其范围内(图1)。因此张家港的兴建,对于发展上海经济区的海运与河运,近期内分流上海港的货物,都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外开放港口达四十五个我国自1979年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对外国海轮开放港口逐年增加,到1987年10月为止,全国对外轮开放港口已达45个。这些港口为:上海港、张家港、江阴港、高港、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宁波港、舟山港、海门港、温州港、丹东港、营口港、秦皇岛港、大连港、烟台港,龙口港,威海港、青岛港、石臼港、岚山港、连云港、天津港、九江港、芜湖港、安庆港、武汉港、黄石港、城陵矶港、重庆港、福州港、泉州港、厦门港、汕头港、蛇口港、广州港、九洲  相似文献   

18.
江苏海岸潮滩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潮滩环境江苏海岸北起赣榆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口北,全长了37.5公里,其中约667.5公里为粉砂淤泥质海岸。历史上长江曾在今河口以北入海,黄河多次在苏北入黄海,给江苏海岸带来大量沉积物。江苏沿岸潮差较大(2—4米),潮汐作用强。潮滩发育完善,潮滩平均宽10—13公里,最宽36公里(弶港),平均坡度仅0.2%。潮滩呈明显的分带性,自  相似文献   

19.
1992年6~7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镆岛港建立临时验潮站。计 算得到该港调和常数及潮位特征值。分析表明,镆 岛港属于非正规半日潮港。根 据镆岛港和同期及3年石岛港测得资料(二港符合潮汐相似性条件)进行相关分 析和统计计算,获得镆 岛港的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等。  相似文献   

20.
浙江健跳港动力沉积过程及冲淤平衡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浙江健跳港实测水文泥沙和港道底部高程资料,分析了健跳港动力沉积过程及其港道的冲淤平衡机理。健跳港受潮流动力作用,大潮冲刷,小潮淤积,港道底部冲刷,湖滩淤积,随着空间上的冲淤变化,岸坡逐渐变陡,最终失去平衡,发生滑塌,形成潮滩与港道底部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