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和导线测量的内在联系,对铁路有砟轨道CPⅢ控制网应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进行探讨。在同样的观测精度下,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测量比导线法测量的点位精度高,具有较多的轨道控制点,便于铺轨测量应用。  相似文献   

2.
普通相机标定的三维控制架降低了控制场的建设成本,使用户自主进行相机标定成为可能。针对如何快速准确进行三维控制架测量,获得高精度控制点坐标问题,该文分别采用两测站空间前方交会法和单测站空间极坐标法对三维控制架进行测量,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测量精度,并总结出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实验表明,两测站空间前方交会法测量精度高,测量方法简便易行,精度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狭小场地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建国 《测绘通报》2005,(3):35-36,41
针对狭小施工场地,无法建立稳定测站的特点,运用反演小角法放样测量原理,间接计算出工作基点的水平位移.推导计算公式和精度估算,并给出该法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4.
在高速铁路的建设中,精密工程测量至关重要.而高速铁路测量的核心技术之一—高精度的CPⅢ平面网测量,由于控制点地理位置的限制,采用常规控制测量方法难以建立.因此,需要研究不在控制点上设站仍然可以建立高精度CPⅢ平面网的方法,而自由测站法能够很好地满足建网要求.介绍利用自由测站法进行CPⅢ平面网的建立原理、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等,通过对自由测站法的研究及高速铁路工程案例的分析,得出运用自由测站法能够建立高精度的CPⅢ平面网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智能型全站仪结合边角后方交会的原理在核电厂变形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在主厂区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设站的精度能满足核电厂变形测量精度。采用以极坐标法为基础用自由设站法对构筑物水平位移监测时,可以根据仪器误差参数、核岛构筑物、常规岛及其他构筑物监测点的点位精度计算得出每个测站进行监测时误差不超限的最远观测距离。  相似文献   

6.
针对利用数字照相天顶望远镜(DZT)测量地球自转参数中确定测站的瞬时天文坐标和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下的精确坐标问题,该文利用国家授时中心2017—2021年在丽江等多个台站的观测样机的长期测量数据,通过对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测站的数据解算,分析了不同测站的坐标测量精度及对UT1测量的精度影响。基于2017—2021年的观测数据,进行DZT测量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几个测站的长期测量精度相近,天文经度长期测量标准差约为0.05 as,纬度方向为0.03 as,对UT1测量影响小于3.5 ms,该结果可为DZT测量ERP提供精确的初始坐标值。  相似文献   

7.
全站仪对边测量原理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边测量是全站仪的一种专项测量功能,它可用来间接测量两个不可通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该方法设站灵活,操作简单,但其测量精度没有标注,需要通过计算求得。本文根据全站仪对边测量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对边测量的精度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计算,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对边测量在测站改变时其精度变化的规律,提出了提高对边测量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全站仪对边测量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边测量是全站仪的一种专项测量功能,它可用来间接测量两个不可通视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该方法设站灵活,操作简单,但其测量精度没有标注,需要通过计算求得。本文根据全站仪对边测量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对边测量的精度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计算,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对边测量在测站改变时其精度变化的规律,提出了提高对边测量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特殊定位硬件装置和七参数坐标转换算法,对每个扫描测站点云利用最近的隧道控制点进行绝对定位,将多个隧道扫描测站数据不经过拼接就统一转换成隧道控制测量坐标系坐标的方法——点云绝对定位法,并应用误差传播理论和相应数值模拟计算对该方法的测量成果进行精度评估和重要误差来源分析。最后得出在一定条件下采用该方法获得的隧道扫描测量成果可以满足城市地铁测量规范对竣工测量精度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对边测量是全站仪的一种常用内置功能,用于间接测量两个彼此不通视的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该方法设站灵活,操作简单,但其测量精度没有标注,需要通过计算求得。本文研究全站仪对边测量的基本原理,利用误差传播原理,推导出对边测量的精度计算公式。最终通过实例计算,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对边测量在测站改变时其精度变化的规律,提出了提高对边测量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它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并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变形监...  相似文献   

12.
以客运专线精密定轨CPIII"自由设站边角交会"平面控制网为基础,对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精密定轨测量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文中首先对全站仪自由重叠设站精密定轨测量技术进行理论研究和误差分析,然后对小车棱镜点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进行分析。这对于目前客运专线和无碴轨道城际铁路的精密定轨测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将CPⅢ(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的自由测站施测方法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其特点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选择任意合适的地点架设测站,避免了施工环境对测量工作的影响和仪器的对中误差。介绍了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原理和置平平差原理,通过自编程序完成了基坑变形监测的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证明:利用自由测站采集观测数据,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约束平差和置平平差均能够高精度地得到毫米级的基坑变形量,可以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  相似文献   

14.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航空测量应用实践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讨论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来实现无地面基准站的航空测量。计算结果表明,用观测值的验后残差计算得到的实测动态及静态模拟动态进行精密单点定位的三维RMS均优于3cm;用动态数据精密单点定位的结果同多基准站的双差解求较差计算出的RMS.南北分量和东西分量均优于5cm,高程分量优于10cm;用基准站的静态数据模拟动态单点定位解算得到的坐标同已知坐标求较差计算出的RMS,南北分量和东西分量均优于3cm,高程分量优于5cm。  相似文献   

15.
GPS网络差分方法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GPS连续运行站由于具有多种优势,所以在我国逐步建立,并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距离基准站较远,且位于基准站网一侧的情况下,该如何进行高精度的实时/快速卫星定位?本文给出了一种GPS网络差分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实现远海的高精度实时/快速GPS定位。最后,模拟远海应用情况进行实测试验,实验结果证明:在基准站距离200~300km的情况下,用户在距离基准站网400km一侧的范围内,采用双频机可实现优于2m的实时高精度定位,5min快速静态的水平精度优于1m,观测20min可到达优于0.5m的水平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6.
徐宝龙  包锦春 《北京测绘》2014,(3):134-136,127
为了直观揭示矿山井下巷道贯通测量精度估算工程和规律,采用全站仪井下巷道贯通导线测量,结合南方CASS9.0绘图软件,摸索出一种全站仪结合CASS9.0绘图软件进行井下巷道贯通测量精度估算试验的方法。提出支导线的终点是支导线精度的最弱点,横向贯通中误差是由全站仪导线测角、测边误差所引起,巷道内高程的控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的是竖向贯通中误差;并且通过在某矿山井下贯通测量精度估算工程的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达到了预期精度效果,解决了全站仪结合CASS9.0绘图软件进行井下贯通测量精度估算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GAMIT/GLOBK软件,将2015年-2016年全球347个IGS站观测数据分七个子网解算,得到一个固定的参考框架来解算云南及周边地区的35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基准站的坐标,测站坐标均方根误差水平方向在0.7 mm以内,垂直方向在0.3 mm以内,水平方向的坐标重复性精度在5 mm以内,垂向坐标的重复性精度大多数在2.5 cm以内;与在ITRF2014下解算的测站坐标、基线长度、水平速度场结果对比表明:测站坐标存在系统误差,水平方向上的差异在8.5 mm以内,垂直方向上在3 cm以内;基线长度差异在2 mm以内,水平速度场在数值上存在毫米级的差异,方向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项目,对单基站CORS系统的测量精度进行分析,将在项目中使用单基站CORS系统采集的数据成果与四等城市坐标系GPS控制点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得出单基站CORS系统下进行平面点位的测量能够为中小城市测绘工程提供足够精度的实时定位服务,并且可以推广到其他同等精度要求的工程项目中,为今后的工程作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永兴岛基准站的绝对重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描述了FG5绝对重力仪在永兴岛基准站测量的实施过程,重力垂直梯度和水平梯度的测定方法、结果及精度统计,永兴岛基准站绝对重力最终结果的测定精度为4.69×10-8ms-2。  相似文献   

20.
周建  刘帅  王宇  刘智 《测绘科学》2018,(4):150-154
针对测量船测控设备传统精度检测方法的局限性,该文提出了使用搭载北斗差分定位系统的无人机检测测控设备测量精度的方案。在充分分析北斗系统应用于精度检测可行性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适用于码头和海上的无人机差分定位系统,并通过该系统的单站静态和双站动态差分实验,验证了基于北斗系统的无人机精度检测系统的性能与精度指标。最后通过测控设备跟踪测量无人机实验,检测了标校经纬仪和脉冲雷达设备的测距、测角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