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华南某些含钨花岗岩的K-Ar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华南某些与钨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和钨矿脉样品的K—Ar年龄,共37件。这些花岗岩的表观年龄自183Ma至99.5Ma(年龄值为715Ma的岩体与钨矿无关),其中68%以上样品值域在150Ma左右。~(40)Ar/~(36)Ar—40K/~(36)Ar等时线图解给出的等时年龄为132.1Ma,说明这些花岗岩在形成时代上属中侏罗到早白垩世。我们发现在华南钨矿成矿域内,有一个从中心带向外年龄逐渐变青的趋势。用矿脉中和矿脉侧云英岩中云母类矿物所做的K—Ar定年得到的矿化作用的年龄,与各自相关的花岗岩的年龄非常接近,以至于很难用K—Ar定年法加以区别。即成矿作用和成岩作用有一种准同期性。等时线对应的~(40)Ar/~(36)Ar初始比高于现今大气Ar的比值,表明花岗岩在固结时有继承Ar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已有34个K—Ar实验室,200多名专业人员。20年来,K—Ar年龄工作者为我国同位素地质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出色的工作。截至1980年底,在全国7400个年龄数据中,K—Ar年龄为6570个,占88.8%。为了进一步提高K—Ar法测试水平,专业小组于去年12月和今年4月,在成都和桂林分别召开了钾测定和Ar~(38)稀释法经验  相似文献   

3.
Cadogan(1977)曾采用~(40)Ar-~(39)Ar法的阶段加热技术,研究了泥盆纪燧石的~(40)Ar/~(26)Ar初始值(K含量100—150ppm)后指出,对于那些K含量低,地质历史简单的矿物是有可能测得氩同位素的初始值的。1982年,York对六个采自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黄铁矿样品进行了~(40)Ar-~(39)Ar法的计时,样品含K仅5—34ppm,获得全融熔等时  相似文献   

4.
富云莲 《岩矿测试》1985,(3):272-278
在用MM—1200质谱计进行K—Ar稀释法地质样品的年龄测定中,采用了~(38)Ar同位素稀释技术。本文对方法实验与样品分析中积累的资料进行统  相似文献   

5.
Reater  A 李才 《世界地质》1993,12(4):49-55
在较低级变质泥质岩石中利用全岩的K—Ar和~(40)Ar/~(39)Ar分析方法来测定劈理形成年龄时,由于矿物样品的特殊性和碎屑颗粒间潜伏氩的存在,使测定工作变得复杂。复杂的矿物影响可通过仔细分辨K/Ca和~(40)Ar/~(39)Ar的年龄光谱加以解决。然而,碎屑的影响可能继续存在,甚至在具有渗透性裂开的变质泥质样品中(全岩和白云母,粒级均在0.4~0.63μm之间)也不例外,直到浅变质带(或浅带)的边缘这种影响才被消除。伴有浅变质裂开的凝灰岩夹层其~(40)Ar/~(39)Ar和K—Ar法测定的全岩劈理年龄与地层古生物学测定的劈理年龄相一致,这说明K—Ar和~(40)Ar/~(39)Ar法不受碎屑的影响。在粒级上与上述浅变质凝灰岩相区别,富含白云母的另一种凝灰岩具有下面特征,颗粒间界限明显,K—Ar和~(40)Ar/~(39)Ar全气体年龄与上述凝灰岩一致,不随颗粒的大小发生变化。近带高变质凝灰岩由边界不清的白云母颗粒组成,它们连续记录了~(40)Ar/~(39)Ar全气体年龄,其中~(40)Ar/~(39)Ar值比K—Ar值高10%~15%(全岩粗碎屑颗粒),这一差异是由于在辐射中受反冲气体~(39)Ar的影响,并表明颗粒的边界形态(有效表面积/体积)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39)Ar的反冲。  相似文献   

6.
张彦  陈克龙  刘新宇 《岩矿测试》2007,26(2):117-120
在浙江长兴煤山全球二叠系一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中界线附近采集黏土岩样品。对其中的伊利石/蒙皂石成岩间层I/S进行K—Ar测年实验研究,来探讨沉积岩中自生伊利石K—Ar测年在确定沉积地层时代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沉积岩中成岩间层I/S的K—Ar年龄在没有碎屑含钾矿物混入的情况下,比其对应的地层时代要年轻,其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因为泥岩中的自生伊利石来自于蒙皂石的伊利石化,而蒙皂石的伊利石化受很多因素控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另一原因是由于蒙皂石伊利石化过程中存在着放射性成因^40Ar的扩散丢失。  相似文献   

7.
在用MM—1200质谱计进行K—Ar稀释法地质样品的年龄测定中,采用了~(38)Ar同位素稀释技术。本文对方法实验与样品分析中积累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对~(38)Ar稀释剂的合适用量,标定方法及标定误差的统计,实验中样品量的估计,以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浙江长兴地区P—T界线上的粘土岩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成岩混层I/S进行了K—Ar和Ar—Ar测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岩中成岩混层I/S的K—Ar年龄在没有碎屑含钾矿物混入的情况下,比其对应的地层时代要年轻。成岩混层I/S的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一般情况下得不到年龄坪,只有当类蒙皂石层的含量为零时(即没有膨胀层的成岩伊利石),才能形成平坦的年龄谱。^39Ar的核反冲丢失不仅发生在矿物表面,也发生在矿物内部,最高可达48%左右,0.2μm粒级可能是^39Ar核反冲丢失量的拐点,同时也表明,用快中子照射硅酸盐样品,核反冲距离可以达到0.2μm。  相似文献   

9.
中国K-Ar法地质年龄标准物质ZBH-15黑云母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K-Ar定年中K和40Ar*分析的质量监控及Ar-Ar定年时中子通量监测的需要,我国氩同位素专家研制了一种K-Ar法年龄标准物质———采自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的ZBH-15黑云母。其40Ar/39Ar阶段加热实验结果表明,年龄谱平坦,39Ar析出量高达98.3%。坪年龄为132.2±0.2 Ma,总气体年龄为131.3±0.5 Ma,证明该黑云母结晶以后未受过热扰动。36Ar/40Ar-39Ar/40Ar反等时线年龄为132.3±0.8 Ma,40Ar/36Ar初始值为293.9±1.4,与大气氩丰度比值(295.5±0.5)处于同一范围,表明该样品不含过剩氩。在0.05显著性水平下经统计学检验,证明K和40Ar*的F值小于F临界值,说明该样品是均匀的。国内外7个实验室参加了K和40Ar*的定值分析。用同位素稀释法测定40Ar*含量,火焰光度法测定K含量。统计检验结果显示,K和40Ar*的全部定值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并具等精度。定值分析结果的认定值及不确定度分别为:40Ar*=(1.814±0.014)×10-9mol/g,K=7.59%±0.02%,K-Ar年龄t=132.8±1.3 Ma(2σ)。此标准物质纯度为98.8%,粒度为0.15~0.25 mm,重量为2070 g,缩分成225瓶,每瓶9.2 g。可供我国K-Ar和Ar-Ar法实验室使用43 a。  相似文献   

10.
本会同位素地球化学委员会K—Ar专业组,于1984年8月2日至6日在安徽屯溪召开了Ar~(40)-Ar~((?)0)计时技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0个单位的36位代表出席了会议。该项新兴技术方法是将快中子活化与同位素质谱测定技术结合,对在不同加温条件下的同一个样品测定一组年龄(坪龄)。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开展地质体的热史及其演化史的研究。与会代表非常感兴趣地听取了利用此法研究青藏高原、三江地区的板块碰撞热史和测定  相似文献   

11.
国内目前用于40Ar-39Ar定年样品辐照的反应堆较少且开堆频率低,样品辐照周期长,且不同类型样品辐照条件缺乏系统研究.首次对高通量试验堆(HFETR)用于40Ar-39Ar定年样品的辐照工作进行了研究.通过辐照一定质量的黑云母标准物质ZBH-25,确定了辐照孔道39ArK产率,为不同年龄和不同含钾量样品的辐照时间提供了参考依据.辐照孔道轴向中子通量梯度仅为3.3%/cm,且均呈二次曲线特征分布(R2>0.99),中子通量在径向上存在差异,最大差异达到7.1%/cm;通过辐照纯的钾盐和钙盐,得出辐照孔道内校正因子(36Ar/37Ar)Ca的值为(3.52±0.11)×10-4,且在样品辐照罐内不同位置基本一致,而校正因子(40Ar/39Ar)K和(39Ar/37Ar)Ca的值在辐照样品罐内存在明显的差异;Cd皮对于降低校正因子(40Ar/39Ar)K的影响在样品罐底部更加明显,而在样品罐顶部几乎没有影响,这可能是由辐照孔道内中子能谱的差异造成的;以FCs透长石为中子通量监测物质,对标准物质ZBH-25黑云母和BSP-1角闪石进行了年龄测定,ZBH-25黑云母获得了理想的坪年龄,证明此反应堆满足40Ar-39Ar定年样品辐照的要求;BSP-1角闪石的坪年龄准确度和精度较差,与样品本身异常老的年龄和较低的K/Ca比有关,对于此类样品,准确确定干扰校正因子并合理延长照射时间对获得高精度40Ar-39Ar定年结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K-Ar和Ar-Ar法定年的需要,年代学工作者研制了一个用于中新生代定年的K-Ar法年龄标准物质——ZGC粗面岩。该粗面岩采自广东省南海市走马营第三纪火山岩。~(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40)Ar~*在矿物晶格中保存均匀稳定,年龄谱平坦,~(39)Ar析出量高达97.9%。证明该粗面岩结晶以后未受过热扰动,完好地保持了~(40)K-~(40)Ar~*同位素计时的化学封闭体系。坪年龄为52.8±0.3 Ma,总气体年龄为52.9±0.8 Ma。~(36)Ar/~(40)Ar-~(39)Ar/~(40)Ar反等时线年龄为52.5±0.4 Ma,~(40)Ar/~(36)Ar初始值为296.6±4.2,此值与(~(40)Ar/~(36)Ar)。大气氩丰度比(295.5±0.5)一致,表明样品不含过剩氩。国内12个实验室参加了ZGC粗面岩K含量和~(40)Ar~*含量的定值分析。经统计学方法检验,结果显示全部定值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并具等精度。当置信概率为0.95时,~(40)Ar~*和K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1%。~(40)Ar~*和K含量分析的认定值和不确定度分别为:~(40)Ar~*=4.199±0.022×10~(-10)mol/g,K=4.576±0.028%,由此计算得K-Ar年龄为52.2±0.5 Ma。根据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经统计学方法检验在0.05显著性水平下,K和~(40)Ar~*的F分布小于F临界值,说明该标准物质是均匀的。t检验法表明,该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40)Ar~*和K含量在有效期内不会发生显著性变化。ZGC粗面岩粒度为0.3~0.7mm,重量为850 g,缩分成最小样品单元100瓶,每瓶8.5 g。可供K-Ar和Ar-Ar法实验室使用43年。  相似文献   

13.
秦岭—巴山地区花岗岩类岩石的出露面积约34000km~2,占秦巴面积的8%。该区花岗岩类岩石形成的时代多期,成因多样,成分复杂。该区花岗岩类岩石中现有 K—Ar 同位素年龄样近1000个。这些样品是不同单位在不同时期所采,由不同单位用不同方法、不同仪器分析。用 K—Ar 同位素蜕变计算矿物年龄的地质原理可以表述如下:某含钾矿物(或岩石)在结晶时没有放射性氩混入,结晶后 K—Ar 处于封闭体系,则此矿物(或岩石)中 Ar~(40)∶K~(40)的含量是年龄的函数。上述原理是以两个假设为前提的:第一,假设结晶时没有放射性氩混入;第二,假设结晶之后,K、Ar 处于封闭体系。但是,实际上上述两个假设往往是不能满足的。这是因为:①现  相似文献   

14.
赵忠海 《城市地质》2004,16(3):18-23
K Ar法是地质工作中常用的测年方法 ,根据测试对象的不同 ,可分为全岩以及单矿物K Ar法。通常情况下 ,前者的结果要比后者的结果偏低。本文在对华南及华北地区部分K Ar同位素年龄值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以黑云母年龄为基准值 ,采用数值拟合法 ,对该样品的全岩年龄值的修正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松山  裘冀 《地球学报》1999,20(4):363-367
对燕山地区蓟县剖面铁岭组条带状燧石进行Ar - Ar 阶段加热实验,获得一个马鞍形年龄谱。通过对各温度阶段K、Ca 、Cl 质量分数及Cl/K、Ca/K 比值变化特征的分析,笔者认为马鞍形谱线左侧视年龄的变化与燧石中流体包裹体含过剩Ar 有直接关系;而右侧的变化则与燧石晶格中过剩Ar 的释放有关。马鞍形谱线往往意味着样品含过剩Ar;但含过剩Ar 的样品不一定都呈马鞍形。当燧石纯度很高,加热阶段划分得很细时,马鞍形谱线中温区间最小视年龄具有某种年代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部贡觉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K-Ar稀释法年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新生代高钾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的年代学研究来了解青藏高原的隆升特征,首次报道了藏东贡觉盆地新生代7个火山岩样品的K-Ar定年结果.全岩和黑云母的表面年龄均在40.8~46.2Ma间(平均值为44.2Ma).样品中放射成因Ar与K构成了一条相关性良好的、几乎通过原点的线性等时线,表明它们有相同的成因和相近的形成时代。而且样品中可能既无过剩Ar,也无放射成因Ar的丢失,代表着真实的成岩年龄(始新世中期).火山活动发生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50 Ma左右)后形成的构造环境中。受陆内水平剪切—走滑断裂带控制.结合前人对藏东地区岩浆活动的年代学研究成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岩浆活动具多期性.这种多期性可能反映着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壳—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东霞  吕同艳  沈晓丽  薛蕾 《地质通报》2019,38(9):1511-1520
福建东南沿海龙海—漳浦地区是新生代佛昙群玄武岩的分布区之一。对该区域火山岩而言,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演化方面,对年代学研究较少,玄武岩喷发期次划分仍以20世纪80、90年代测定的K-Ar结果为依据,或通过下覆地层孢粉组合时代推断而来。为了更精确地测定该地区火山作用的时代及进一步确定其喷发期次,选取龙海—漳浦地区4个玄武岩样品,利用激光~(40)Ar/~(39)Ar测年方法进行精细定年。样品年龄为10.1~14.8Ma,明确了龙海-漳浦新生代玄武岩在中新世中晚期存在一次喷发期次。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部辽河群K-Ar年龄等值图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65个K—Ar年龄数据讨论了辽宁中部早元古代辽河群变质岩系K—Ar年龄的特征,并用73个有代表性的数据绘制了辽宁中部辽河群变质岩K—Ar年龄等值图,进一步形象地说明了该区大地构造运动的规律,即辽东半岛北部在中元古代开始隆起,逐步向南推移,南部地区在复杂的升降运动中,较长时间处于地下深埋状态,直到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才最后隆起,基本构成了辽东半岛的轮廓。  相似文献   

19.
应该重视水-岩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际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协会下设有一个水-岩相互作用(Water-Rock Interaction——WRI)专题研究组,每三年召开一次学术会议。1974年在捷克召开第一次会议(WRI—1)以来,已召开六次会议。与会者很多人表示希望能在中国举行一次这样的会议。如真能如此,必将促进我国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洁  陈文  刘新宇  张彦  陈岳龙  杨莉 《岩矿测试》2013,32(2):213-220
39Ar-40Ar法定年分析过程中,对标准物质的需求有两个特点,一是需要将被测样品和年龄已知的标准样品同时放在核反应堆中进行快中子照射,标准样品的年龄直接参与被测样品年龄的计算;二是标准样品作为39 Ar-40 Ar法定年中的标尺,要求其年龄和被测样品年龄不宜相差太远,因此需要研制具有不同年龄值的标准物质用于分析不同时代地质样品.本文在研制新生代地质样品39 Ar-40 Ar定年标准物质过程中,通过综合研究,选定了可可西里风火山超浅成石英斑岩中的透长石SK01作为候选标准矿物,按照规定对其39 Ar-40Ar年龄值(特性量值)进行均匀性检验.统计结果显示,特性量值的F值为0.857,小于F临界值2.08,相对标准偏差为0.66%,远小于规定的5%范围,证明本批样品的均匀性良好,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JJG 1006-94)要求.模拟运输过程进行颠震试验,试验结果F值为0.00697,远小于F临界值6.59,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58%,远小于规定的5%范围,证明样品在运输过程中颠震对其均匀性无影响.最小取样量试验表明,在目前的实验条件水平下,为保证标准物质作为准确的年龄标尺的作用,透长石SK01的39 Ar-40 Ar年龄标准物质最小取样量为5 mg.综合检验结果表明,本批所选的新生代透长石SK01样品的均匀性良好,可以用于39Ar-40Ar年龄标准物质的定值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