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雪梅 《海洋科学》1996,20(6):39-44
通过研究培养密度和培养液“老化”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w Teodoresce生长和β-胡萝卜素累积的影响,发现盐藻的细胞增长率在接种后第2天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β-胡萝卜素的日累积量在接种后逐渐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然后下降,这一现象与在培养过程中细胞密度上升而使每个细胞所接收的光强下降以及培养液的“老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乙酸对两种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和D.parva)生长、β-胡萝卜、素积累、叶绿素a合成、脂肪酸组成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D.salina,乙酸可明显促进生长。细胞密度最大值120×104cell/mL(pH≤8.5),β-胡萝卜素最大值102mg/g(pH≤8.0),叶绿素a含量达到104 mg/g(ph≤8.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乙酸还可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18. 1和多不饱和脂肪酸18:2n6的含量;蛋白含量随pH升高而提高。对D.parva,乙酸对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也不能提高β-胡萝卜素含量,但明显提高叶绿素a含量,最大值达144 mg/g (pH≤9.0),还可提高蛋白含量,达到33.5%(ph≤9.0)。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源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aNO3、NH4Cl、NH4NO33种氮源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及3种氮源吸收的规律。结果表明,3种氮源中,NH4NO3对促进D. salina细胞生长、β-胡萝卜素积累和叶绿素a合成效果最好,细胞最高密度为136×104cell/mL;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值为137mg/g;NO3-和NH4 共同存在时,优先利用NH4 ;建立了3种氮源吸收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5.
利用紫外线诱变方法进行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的藻种选育,并研究了所选择的3株诱变株(OUC21,OUC36,OUC66)对光照和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光照实验中诱变株和出发株(BJ38)的生长与β-胡萝卜素积累的最适光照强度相同,都是0.88×104 lx,此光强下诱变株的生长速率要高于出发株,其中OUC36生长速率最快,藻细胞密度比出发株高25%;3株诱变株中只有OUC36单位体积藻液中β-胡萝卜素的积累量(10.76 mg/L)高于出发株(10.10 mg/L),而OUC21(6.68 mg/L)则低于出发株,各光强下3株诱变株单位体积藻液叶绿素的积累量都高于出发株.诱变株与出发株在最适生长温度上表现出差异性,出发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诱变株OUC66与之相同,而OUC21和OUC36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8℃,实验中同一温度条件下诱变株的生长速率高于出发株,最大的也是OUC36;适于β-胡萝卜素积累的温度诱变株与出发株相同,都是22℃,3株诱变株中同样是OUC36单位体积藻液中β-胡萝卜素积累量(7.9 mg/L)最大,略高于BJ38(7.84 mg/L),而OUC21(5.31 mg/L)最低,各温度下诱变株单位体积藻液中叶绿素含量高于出发株.OUC36具有生长速率快和积累β-胡萝卜素能力强的优点,可能成为适用于大规模培养的藻种.  相似文献   

6.
杜氏藻是目前生产天然β-胡萝卜素最好的商品化微藻,其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达细胞干重的14%(质量分数)。此外,通过紫外线或化学诱变剂处理,也能获得用来生产八氢番茄红素、番茄红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等其他类胡萝卜素突变株。为使杜氏藻类胡萝卜素商业开发顺利进行,分析光、温度、pH值、营养、天敌等养殖条件对杜氏藻生长和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比较大型开放池、循环池、回旋池、级联池、大罐、异养发酵罐及封闭式光合反应器等养殖方式的利弊;同时,总结培养液再循环、藻体采集、藻泥干燥、类胡萝卜素提取等藻体采收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盐藻和β-胡萝卜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养殖盐藻生产β-胡萝卜素是近十几年新兴起的研究领域,因其应用前途广阔,现已成为微藻生物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预计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将有更大发展。鉴于我国在这方面文章不系统,不全面,本文从盐藻生物学,养殖学,β-胡萝卜素异构体,β-胡萝卜素形成生理等角度全面概念了该领域研究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为实验材料,研究在不同盐度(5,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下处理不同时间后(12、24和48h),该藻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盐度为100,适宜盐度范围为20~110。在盐度过低(20)和过高(110)的胁迫条件下,盐生杜氏藻PSII的荧光指标(Fv/Fm、ΦPSII、Fv/Fo和rETR)显著降低。该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均在盐度100时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的荧光指标(Fv/Fm、ΦPSII、Fv/Fo和rETR)与细胞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可通过PSII荧光指标的变化来反映该藻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本文还对盐胁迫下盐生杜氏藻的响应机制和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筛选耐盐微藻品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盐藻β–胡萝卜素对鹌鹑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盐藻β-胡萝卜素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提供,用综合法复制鹌鹑脂肪肝动物模型藻β-胡萝卜素以观察其预防高脂饱中料致鹌鹑脂肪肝的作用,分组喂在不同饲料,对肝脏进行肉眼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Ⅱ-Ⅶ组的肝系数与Ⅰ组相比有较明显的升高,盐藻β-胡萝卜素在6.25mg/kg-25mg/kg剂量范围内能使肝系数降低,肝脏脂肪变程度减轻,与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证明,自盐泽杜氏藻中提取的以顺式炙主的β-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NaNO3对两种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和Dunaliella parva生长速度、色素积累的影响和NaNO3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NaNO3浓度为1.5mmol/L时,D.salina生长最快,最高密度76.4×104cell/mL;对照组为16.3×104cell/mL;低氮有利于D.salinaβ-胡萝卜素积累,β-胡萝卜素最大值105mg/g出现在0.5mmol/L NaNO3的样中,对照组为45mg/g;较高的NaNO3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藻液pH值开始3-5d急剧上升,后在波动中下降。对D.parva来说,NaNO3浓度为2.5mmol/L时生长最快,细胞最高密度为295×104cell/mL,对照组为15×104cell/mL;在实验范围内,NaNO3浓度越高,β-胡萝卜素含量越高,β-胡萝卜素最大值为37.5mg/g,叶绿素最大值为65mg/g;建立了两种杜氏藻对NaNO3利用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1.
将盐藻在[N]/[P](氮磷浓度比)为0.5至60.0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测定了不同实验条件下[N]/[P]比值对盐藻生长、培养液中甘油和叶绿素含量以及β-胡萝卜素累积的影响,并初步建立了盐藻在不同[N]/[P]比值下的生长动力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N]/[P]为25时,盐藻的生长最佳。[N]/[P]比值变化对甘油含量的影响不大。[N]/[P]比值小于15时,叶绿素含量随[N]/[P]比值的增加而增加;比值大于15时,叶绿素含量基本不受[N]/[P]比值变化的影响.单细胞β-胡萝卜素含量随[N]/[P]比值的增加而减少,而培养液中β-胡萝卜素含量在[N]/[P]比值小于15时基本不受影响,比值大于15时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培养盐藻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与细胞密度、β-胡萝卜素积累和蛋白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盐度变化而改变:在适当盐度(60~90g/L)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很低;在较低盐度(30~60g/L)或较高盐度(90~150g/L)下,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升高,说明盐藻过氧化物酶是一种盐度逆境适应酶.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盐藻细胞密度及物质积累关系密切: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很低时,盐藻细胞密度大,同时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也多;随着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盐藻细胞密度、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均逐渐降低,但盐藻过氧化物酶活性进一步升高时,盐藻蛋白质积累又有增加,可能在盐藻体内有逆境蛋白产生.  相似文献   

13.
在温度为(23±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5000lx的条件下,用含有不同氮浓度(0μmol/L,55μmol/L,440μmol/L,880μmol/L,1760μmol/L,7040μmol/L)的培养基对中国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和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进行培养,研究两种微藻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氮浓度对其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浓度对两种微藻的光合作用及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两种微藻的Fv/Fm比值、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均随着起始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760μM时达到最大值,其后随着起始氮浓度的增加,上述指标反而下降。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盐藻和纤细角毛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氮浓度都为1760μmol/L。。  相似文献   

14.
研究3种氮源(NaNO3,尿素,NH4NO3/尿素复合肥)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 OUN07)生长和细胞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 salina OUN07生长最适的是0.75mmol/L尿素,最大细胞密度为105×104 cell/mL,对照组仅为59×104cell/mL;最高β-胡萝卜素含量110.6mg/g出现在0.125/0.125 mmol/L NH4NO3/尿素复合肥中,较低的氮盐有利于β-胡萝卜素的积累;1.0mmol/L尿素培养的D. salina OUN 07叶绿素a含量最高(48.5mg/g),较高的氮盐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D. salina OUN 07脂肪酸主要由16:0、18:1和18:2ω-6组成,其中0.75mmol/L尿素组脂肪酸含量最高;氮源对D. salina OUN 07蛋白含量也有显著影响,NH4NO3/尿素组蛋白含量(33.61%)最高;建立了三种氮源吸收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四种常用药物对蒙古裸腹溞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孔雀石绿、硫酸铜、甲醛以及高锰酸钾对蒙古裸腹溞 96小时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蒙古裸腹溞对四种药物的敏感性顺序为:硫酸铜>孔雀绿>高锰酸钾>甲醛。96小时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710-6,0.024210-6,0.4410-6,12.8310-6。  相似文献   

16.
赤潮异弯藻毒性及毒性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种标准实验生物卤虫ArtemiasalinaLeach为实验材料 ,初步研究了一种鱼毒性赤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的毒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 ,赤潮异弯藻能强烈抑制卤虫的运动能力 ,0 .1、1 .5、6和 2 4h时 ,赤潮异弯藻对卤虫运动的半影响浓度分别为 1 .5× 1 0 4 、7.5× 1 0 3、4.5× 1 0 3、3× 1 0 3cells/ml,但在较低浓度 3× 1 0 3cells/ml的赤潮异弯藻中 ,经过48h,卤虫的运动能力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对该藻各组分 :藻液 (algalculture)、藻细胞悬浮液 (re suspendedcells)、去藻过滤液 (cell freemedium)、藻细胞内容物 (cellcontents)和藻细胞碎片 (cellfragments)的毒性比较 ,发现藻液、藻细胞悬浮液和藻细胞碎片对卤虫的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 ,而去藻过滤液及藻细胞内容物无影响 ,结合致毒途径藻细胞结构 ,可以推断毒性物质来源于藻细胞表面。经苯酚硫酸法和紫外可见光范围的吸收扫描 ,结合该藻藻的细胞结构报道结果 ,分离到的毒性组分推断为多糖类物质 ,本实验结果将有助于了解赤潮异弯藻对海洋生物危害的毒性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磁性微球吸附法研究盐藻细胞的疏水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正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二乙烯苯磁性微球。由于微球表面的聚苯乙烯是疏水性材料,可用于制定微生物细胞表面的疏水性。用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吸附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期盐藻细胞的表面疏水性,以及pH值、NaCl浓度、Fe^3 浓度、(NH4)2SO4浓度对盐藻细胞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藻细胞表面具有疏水性质, 其疏水性与细胞生长阶段及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盐藻的诱变育种及光合反应器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我国已经开展了野外养殖盐藻生产 β 胡萝卜素的研究 [1],但大面积养殖盐藻受地质气候、、自然光照、盐度、天敌等环境因素的严格限制 ,可控性较低,且需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和水域。遇到下雨渗透压急剧变化常造成细胞破裂 ,导致β胡萝卜素合成消失。我我国国沿沿海海多多雨雨 ,,内内陆陆咸咸湖湖不不多多且且多多分分布布在在寒寒冷冷低低温温地地区区 ,,盐盐藻藻养养殖殖期期每每年年一一般般只只有有55~~66个个月月 ,,成成本本相相对对较较高高。。因因此此用用开开放放式式养养殖殖盐盐藻藻的的方方法法生生产产天天然然 ββ…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铜对近岸海水中三角褐指藻的毒性。铜离子活度(a_(cu))的阈值为10~(-9.1)mol/dm~3,此时藻的单位生长率(μ)不受a_(cu)影响;acu使μ降至零时为10~(-7.0)mol/dm~372小时EC_(50)值约为10~(-7.4)mol/dm~3。得出μ与a_(cu)间的线性关系,a_(cu)的范围由阈值至刚大于零生长率所对应的a_(cu)值,可通过线性关系式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