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大致呈塔式分布。矿物共生组合、(?)体包裹体资料及化存平衡计算的结果表明、流体(包括岩浆流体和成矿流体)中含硫组分以H_2S为主,流体的(?),而(?)矿石的硫主要来自千里山花岗岩浆,但成矿期后黄铁矿的部分硫来自地层。  相似文献   

2.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主要呈层状、脉状及不规则状三类矿体产于绿片岩相的片岩、大理岩及其过渡带中。赋矿围岩的原岩主要为晚奥陶世滩间山群的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沉积岩。前人对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存在SEDEX、VMS 和变质叠加的喷流沉积矿床等诸多争议。根据矿石宏观特征和显微组构,文章将锡铁山矿床中层状矿体中的黄铁矿分为胶黄铁矿(Py-I)、他形黄铁矿(Py-II) 和半自形—自形黄铁矿(Py-III) 3 种类型,分别代表了原始沉积型黄铁矿、低程度重结晶黄铁矿和高度重结晶的黄铁矿。使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分别对这三种类型黄铁矿进行了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三者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y-I 中富含Cu、Pb、Zn、Co、Ni 等成矿元素,Co/Ni比值大于1,并具有相对平滑的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这表明Ni、Co、As 可能以固溶体形式赋存于Py-I 晶格之中,Cu、Pb、Zn 等元素可能以纳米级矿物微粒存在于Py-I 晶格缺陷中。Py-II 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明显低于Py-I,LA-ICP-MS 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表现为多个“尖峰”,暗示着这些元素以微米级矿物包裹体形成存在。Py-III 中微量元素含量极低,甚至低于检测限,除了个别测试点以外。根据上述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组构特征,笔者认为Py-I 是火山活动海底喷流沉积过程中形成的,Py-II 和Py-III 则是由Py-I 经后期不同程度的成岩和变质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产物。结合近年来锡铁山矿床赋矿围岩岩相学、锆石U-Pb 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的研究结果,此次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应属于VMS 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矿后的造山运动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矿体变质和成矿元素再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锡铁山铅锌矿床发育较为完整的喷流沉积系统,包括管道相、近喷口相、远端沉积相及各种喷流沉积岩,并有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脉状铅锌矿体。本文通过喷流沉积系统各部位硫化物硫同位素的分析,不同部位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不同,且规律性变化。以黄铁矿分析结果为例,网脉状石英钠长岩δ34S=+0.8‰,代表供给系统的硫化物脉2.95‰,非层状矿体4.48‰,层状矿体3.25‰,炭质片岩为+6.26‰,后期改造型铅锌矿脉为+2.93‰。代表管道相的网脉状石英钠长岩黄铁矿具有深源(幔源)的硫同位素组成,而矿体或大理岩上盘炭质片岩具有海水硫来源的特点。矿体的硫介于二者之间,更靠近炭质片岩的硫化物同位素组成,其来源可能更多受海水硫酸盐的制约,即锡铁山矿床硫具有混合来源性质,主要是海水硫酸盐的还原,部分来源于深部卤水的供给。硫的还原方式以生物细菌还原为主。层状矿体中硫同位素组成由早至晚δ34S逐渐降低,表明层状矿体成矿作用过程中,发生了生物成因的H2S的大量加入。  相似文献   

4.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主要呈层状、脉状及不规则状三类矿体产于绿片岩相的片岩、大理岩及其过渡带中。赋矿围岩的原岩主要为晚奥陶世滩间山群的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沉积岩。前人对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存在SEDEX、VMS 和变质叠加的喷流沉积矿床等诸多争议。根据矿石宏观特征和显微组构,文章将锡铁山矿床中层状矿体中的黄铁矿分为胶黄铁矿(Py-I)、他形黄铁矿(Py-II) 和半自形—自形黄铁矿(Py-III) 3 种类型,分别代表了原始沉积型黄铁矿、低程度重结晶黄铁矿和高度重结晶的黄铁矿。使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分别对这三种类型黄铁矿进行了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三者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y-I 中富含Cu、Pb、Zn、Co、Ni 等成矿元素,Co/Ni比值大于1,并具有相对平滑的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这表明Ni、Co、As 可能以固溶体形式赋存于Py-I 晶格之中,Cu、Pb、Zn 等元素可能以纳米级矿物微粒存在于Py-I 晶格缺陷中。Py-II 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明显低于Py-I,LA-ICP-MS 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表现为多个“尖峰”,暗示着这些元素以微米级矿物包裹体形成存在。Py-III 中微量元素含量极低,甚至低于检测限,除了个别测试点以外。根据上述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组构特征,笔者认为Py-I 是火山活动海底喷流沉积过程中形成的,Py-II 和Py-III 则是由Py-I 经后期不同程度的成岩和变质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产物。结合近年来锡铁山矿床赋矿围岩岩相学、锆石U-Pb 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的研究结果,此次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应属于VMS 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矿后的造山运动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矿体变质和成矿元素再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锡铁山铅锌矿床含矿绿岩系的时代,五十年代曾划为前震旦纪,六十年代已先后有人划为早古生代和奥陶—志留纪等,但由于没有化石资料或缺乏地质年龄依据,在地层时代划分上认识不一,各持已见。笔者在参加1981年锡铁山铅锌矿床调研和1982年课题(微体古生物化石样品待处理)工作中,于Ⅰ矿带五坑六穿脉(北穿脉)两矿体间的灰色条带状大理岩(81SBl66)和Ⅰ矿带北部含硅泥质大理岩夹层中(81SB69)采集到了牙形刺化石样品,室内处理后,经我所二室李晋僧同志鉴定81SB166为牙形刺化石碎片;81SB69为Ambalodus  相似文献   

6.
我国锡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我国主要锡矿床的钾-氢、铷-锶和铀-铅同位素年代学和铅、硫、氢、氧等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规律,提出燕山晚期成锡最佳,次是燕山早期和海西印支期;锡矿成矿硫源具有岩浆和岩浆与地层混合两种来源;锡矿成矿流体有5种类型,铅同位素的线性关系能指导评价锡矿床。  相似文献   

7.
银山矿床成矿作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其聪  刘丛强 《地球科学》2001,26(5):473-480,485
对银山矿床中矿石,岩体和矿体的蚀变围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表明,热液蚀变作用导致蚀变岩的∑REE普遍升高,而近岩体∑REE则稍低于原岩,蚀变围岩出现Eu亏损,ω(LREE)/ω(HREE)值亦较原岩低,定量计算表明,∑ω(REE)总升幅中有31%下是由围岩质量迁移引起的表观浓缩现象,而另外的69%以上的效应则因流体带入了REE所致,热液具有ω(LREE)/ω(HREE)值低,强Eu正异常的特征,热液的还原性质促使Eu^3 还原为Eu^2 而被活化迁出,导致围岩的Eu负异常扩大;Sr普遍地比原岩降低,Ba普遍显著地升高,而Rb则相对稳定,:Hf,Rh,U,V,Cr,Co,Mo,Ra,Zr表现为不活动或弱活动性,成矿元素Cu,Pb,Zn,Ag Sn等被大量带入,Y,Sc被活化迁出。  相似文献   

8.
赛什塘铜矿位于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最东端的鄂拉山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之一。本文首次对矽卡岩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定年研究,结合最新获得的不同类型矿石中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讨论了成矿时代、矿床成因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5件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24.5±1.8Ma(MSWD=0.15),加权平均年龄为223.4±1.5Ma(MSWD=0.65),指示成矿作用发生于晚三叠世;14件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V-CDT值介于-4.6‰~1‰,平均-1.73‰,显示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赛什塘铜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其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综合东昆仑带内铜多金属矿床已有年代学资料及区域构造的演化特征,认为鄂拉山地区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的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相似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赛什塘铜矿床的形成与古特提斯构造的演化过程中兴海小洋盆闭合后产生的后碰撞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9.
山东沂南金铜铁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科  顾雪祥  董树义 《矿床地质》2009,28(1):93-103
山东沂南矽卡岩-热液型金铜铁矿床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矿床受控于燕山期中酸性杂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及围岩中的构造薄弱带(不整合面、层间破碎带、滑脱带),矿体围绕岩体呈环带状产出.文章在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沂南金矿床的氢、氧、碳、硫、铅同位素以及钕锶同位素的组成特征,探讨了成矿热液类型和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成矿热液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后期有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且两者均与围岩发生了同位素交换作用;热液中碳主要为深源岩浆来源,少量来自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硫化物矿石中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了硫源具有深源岩浆硫的特征;铅主要为放射性成因的"J型铅",其源区年龄(2.37 Ga)暗示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结晶基底(新太古代泰山群);铷锶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含矿中酸性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为幔壳混合型.  相似文献   

10.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构造控矿型式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锡矿山铅锌矿受含矿岩系主褶皱和韧性剪切带的双重控制。矿体主要形成于主褶皱转折端厚层大理岩与含碳石英片岩间的构造虚脱及转折端附近。后期韧性剪切带内强弱不同的构造置换型式,是导致Ⅰ、Ⅱ、Ⅲ矿带矿体规模和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矿体最终规模和形态,不但取决于主褶皱的几何形态和空间展布形式,也取决于韧性切剪带对其叠加和改造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浙江武义萤石矿田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义矿田萤石矿矿床赋存于上侏罗—下白垩系火山岩地层中,其同位素年龄值为160—111Ma,萤石为85 Ma,矿化年龄比围岩年龄滞后75—25 Ma,因此与火山岩岩浆活动无直接关系。通过Pb、Sr、Nd 、S、C、H、O等多种同位素研究表明,F主要来源于基底变质岩特别是黑云斜长片麻岩,成矿物质是多源的,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补给的地热水为主,为论证该区地热体系成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新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进展显著。同位素测试方面的主要进展表现为:①离子探针质谱及激光制样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在同位素分析中广泛应用;②同位素测量仪器的自动化和电脑化;③分析方法和结果标准化;④新的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开拓。同位素分馏机制方面最突出的进展是对与质量无关的同位素分馏的研究。已发现这种分馏在大气化学反应中和前太阳系阶段起重要作用。同时对热力学和动力学同位素分馏研究正进一步系统化。同位素应用方面,地球表面圈层研究受到更多注意。与资源与环境问题直接相关的研究更受到特别重视。对硼、硅、氯和锂等同位素新方法的地质应用也进展突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解决锡铁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含矿岩系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等,提供了研究的铷、锶、铅、硫、氧和碳等同位素信息。据矿床Rb-Sr全岩等时限年龄,含矿岩系为一套中-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矿床为铅同位素明显变化的矿床,矿床硫接近陨石硫同位素组成,硅酸盐氧同位素值接近火山岩类的氧同位素值,碳酸盐的氧、碳同位素值接近沉积碳酸盐的组成,以上诸点,对确定该矿床形成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机理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4.
锡铁山矿床中石膏、菱铁矿成因研究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锡铁山矿床地表及上部中段的近矿围岩中发育大量的石膏和含锌菱铁矿,长期以来主要作为喷流沉积或后期改造的产物。同时,地表的褶皱构造在深部却不发育,其原因一直存在争议。在对这些石膏、含锌菱铁矿及相关地质现象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锡铁山矿床近地表部分存在强烈的氧化作用与岩溶作用,石膏、含锌菱铁矿的主体是大气降水条件下原生矿石氧化形成的,而非形成于喷流沉积作用。同时,强烈的岩溶塌陷改变了部分地质体的产状,这可能是形成地表矿体附近“褶皱构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解决锡铁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含矿岩系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等,提供了研究的铷、锶、铅、硫、氧和碳等同位素信息。据矿床Rb—Sr全岩等时限年龄,含矿岩系为一套中—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矿床为铅同位素明显变化的矿床,矿床硫接近陨石硫同位素组成,硅酸盐氧同位素值接近火山岩类的氧同位素值,碳酸盐的氧、碳同位素值接近沉积碳酸盐的组成,以上诸点,对确定该矿床形成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机理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6.
李波  黄智龙  许成 《矿物学报》2007,27(3):430-433
分析了四川冕宁大型稀土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成矿期脉石矿物重晶石与矿化期后硫化物(黄铁矿和方铅矿)的硫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前者富集^34S,其δ^34S为+1.8‰~+6.7‰,后者富集轮S,其δ^34S在-10.9‰~-2.1‰之间,表明本区成矿流体中的硫和矿化期后富含硫化物流体中的硫具有不同的来源。矿区各种类型矿石中的重晶石均普遍遭受过风化作用,且δ^34S随风化作用的增强而增加,暗示物理分馏效应是本区重晶石硫同位素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重晶石风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贫弛^32、富^34S过程,未风化重晶石的δ34S与典型幔源硫的^δ34S(0‰左右)相近,成矿流体中硫主要来源于地幔。矿石中重晶石风化作用过程中被淋滤的^32S可能是矿化期后富含硫化物流体中的硫的重要来源,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四川冕宁大型稀土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成矿期脉石矿物重晶石与矿化期后硫化物(黄铁矿和方铅矿)的硫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前者富集34S,其δ34S为 1.8‰~ 6.7‰,后者富集32S,其δ34S在-10.9‰~-2.1‰之间,表明本区成矿流体中的硫和矿化期后富含硫化物流体中的硫具有不同的来源.矿区各种类型矿石中的重晶石均普遍遭受过风化作用,且δ34S随风化作用的增强而增加,暗示物理分馏效应是本区重晶石硫同位素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重晶石风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贫32S、富34S过程,未风化重晶石的δ34S与典型幔源硫的δ34S(0‰左右)相近,成矿流体中硫主要来源于地幔.矿石中重晶石风化作用过程中被淋滤的32S可能是矿化期后富含硫化物流体中的硫的重要来源,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锡铁山矿床两类喷流沉积成因的铅锌矿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发育有非层状和层状两种类型的铅锌矿体,通过对两类矿体产出地质条件与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非层状矿体分布于代表喷口系统的网脉状蚀变带的上方附近,其中发育有大量的热水爆破角砾岩,而层状矿体分布于远离喷口的外侧,属于远端沉积的产物。两者具有相同的矿物组合和成矿元素组合,自非层状矿体→层状矿体,矿石品位下降,Zn/Pb比值增高,黄铁矿相对含量增加。揭示出非层状矿体不是层状矿体后期改造的产物,而是形成于喷流作用阶段。考虑到锡铁山矿床中规模巨大的喷口系统以及厚层状的喷流成因大理岩,推断锡铁山矿床及周边地区还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找矿重点是层状铅锌矿床(体)。  相似文献   

19.
滇西羊拉铜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滇西羊拉铜矿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铜矿床。作者系统地研究了该矿床的S、Pb、C、O、Si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该矿床不同矿石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一致,其平均值靠近零值且具有塔式分布特征,表明硫来源于上地幔或岩浆作用;该矿床矿石中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与矿区大理岩的C、O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其δ^13C(PDB)为-3.27‰~-4.89‰,与土地幔射气及岩浆作用形成的CO2的碳同位素组成一致,因此矿石中方解石中碳亦来源于土地幔射气或岩浆作用;铜同位素特征表明早期热水沉积形成的块状硫化物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而中晚期形成的夕卡岩型矿石及蚀变破碎带型矿石的铅具有土地幔铅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牦牛坪稀土矿床碳酸岩Pb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与稀土矿化时空密切共生的碳酸岩一正长岩碱性杂岩体的成岩时代为喜山期,碳酸岩呈脉状沿正长岩岩体中心侵入。两者具有相似的^206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但碳酸岩^207Ph/^204Ph比值变化较大,且低于正长岩。这种差异并不能归因于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而是反映了地幔源区的特征。在Ph、Sr和Nd同位素图解中,矿区碳酸岩和正长岩显示低Ph,高Sr同位素的特征,部份碳酸岩Ph同位素落在MORB内,而Sr和Nd同位素明显不同于MORB,相对接近洋岛玄武岩的Ⅰ型富集地幔(EM1)。喜山期扬子板块呈楔形体插入龙门山地壳之中,受挤压的中下部地壳向前陆深处发生俯冲,并延伸至攀西裂谷顶部富集地幔体中,被交代的富集地幔经不同程度的和不连续的部份熔融作用形成碱性岩浆,整个演化过程导致了源区成份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