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磁圆针激痛点叩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磁圆针激痛点叩刺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ODI)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68.75%(22/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圆针激痛点叩刺在缓解梨状肌综合征疼痛与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 例中风后肩痛患者根据就诊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个月的肩部疼痛程度、活动程度及生活质量情况,根据临床症状的恢复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治疗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配合激痛点刺络放血疗法,能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且远期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叩刺阿是穴加体穴电针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阿是穴叩刺加体穴电针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首乌片、胱胺酸片、维生素B6,结合维生素E涂于脱发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对照组为7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是穴叩刺加体穴电针治疗斑秃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叩刺拔罐加围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拔罐加围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对照组为7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烧灼感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叩刺拔罐加围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有较好疗效,能迅速减轻疼痛、烧灼感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激痛点齐刺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镇痛效应及功能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采用自主功能训练及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激痛点齐刺治疗,对照组加用激痛点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度(ROM)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5%,对照组为88.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PI、RO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痛点齐刺治疗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能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通天灸刺温阳活血针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癌痛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0 例气虚血瘀型恶性肿瘤伴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60 例。对照1组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加通天灸刺温阳活血针法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加血栓通针穴位注射治疗,3组均治疗20 d。观察3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止痛起效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免疫功能[自然杀伤细胞(NK)及免疫细胞CD3+、CD4+、CD8+],炎症因子[5-羟色胺(5-H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2(IL-2)],镇痛物质[β-内啡肽(β-EB)]水平。结果:3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痛起效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TNF-α、PGE-2、5-HT、IL-2、β-EB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天灸刺温阳活血针法治疗癌痛安全有效,可与三阶梯止痛药物协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比较2组VAS评分、ODI指数及每个进针点止血棉签使用量。结果:2组VAS评分、ODI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每个进针点止血棉签使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浮针与小针刀均能显著改善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背痛症状,但椎体内因素引起的残余痛可能是这两种治疗方法共同的盲区,而浮针相对于小针刀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细火针围刺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中细火针围刺法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与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中疼痛、僵硬、日常活动3个方面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与WOMAC项得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各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细火针围刺法在改善髌骨软化症患者疼痛、僵硬及日常功能方面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下腰痛患者92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 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疗法,对照组单用银质针导热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腰椎屈曲范围、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0%(42/46),对照组为76.09%(35/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腰椎屈曲范围及ADL、VA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银质针导热联合针刀运用于慢性下腰痛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腰椎屈曲范围,减轻疼痛,提高腰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头针治疗,治疗组84例给予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病情轻重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情轻重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优于对照组的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肩关节活动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肩周炎,能有效提高肩关节活动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开口针配合口内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行开口针、口内针交替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采用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分法对2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味觉障碍、食物残渣、鼓腮漏气、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口针、口内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耳穴埋针配合体针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冲任失调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埋针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的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24/30),对照组为76.7%(23/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痤疮GAG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随访1个月组内比较及随访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耳穴埋针配合体针能有效改善冲任失调型痤疮患者皮损程度及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肩关节功能(C-M评分)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6%,对照组为7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M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用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透刺结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 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透刺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隔天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面神经功能(H-B)评分、面神经麻痹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9%(26/31),对照组为61.3%(19/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评分、面神经麻痹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透刺法结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关节围刺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 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关节围刺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水肿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上肢部分(U-FMA)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0.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上肢水肿评分、U-FMA评分、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身痛逐瘀汤联合关节围刺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并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