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总结同善构造—剥蚀窗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前提下,运用成矿系列理论,把区内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变基性火山岩型、挛砂岩型、大理岩型三大类铜矿分成了八种亚类,认为诸类铜矿与区内广泛发育的新太古代基性岩存在着成生联系,铜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早期的海底火山喷发带来的铁、铜、硫等成矿物质,经过最初的海水富集、火山活动末期的热液作用富集以及后来区域变质叠加富集进而形成了这一系列矿床.同时提出了新的找矿思路、找矿方法及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同善构造—剥蚀窗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前提下 ,运用成矿系列理论 ,把区内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变基性火山岩型、变砂岩型、大理岩型三大类铜矿分成了八种亚类 ,认为诸类铜矿与区内广泛发育的新太古代基性岩存在着成生联系 ,铜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早期的海底火山喷发带来的铁、铜、硫等成矿物质 ,经过最初的海水富集、火山活动末期的热液作用富集以及后来区域变质叠加富集进而形成了这一系列矿床。同时提出了新的找矿思路、找矿方法及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同善构造-剥蚀窗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前提下,运用成矿系列理论,把区内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变基性火山岩型、变砂岩型、大理岩型三大类铜矿分成了八种亚类,认为诸类铜矿与区内广泛发育的新太古代基性岩存在着成生联系,铜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早期的海底火山喷发带来的铁、铜、硫等成矿物质,经过最初的海水富集、火山活动末期的热液作用富集以及后来区域变质叠加富集进而形成了这一系列矿床。同时提出了新的找矿思路、找矿方法及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
西天山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中国新疆西天山,东西绵延2500 km,是"亚洲金腰带"核心地带,金铜铅锌矿产优势明显,中国新疆西天山金铜铅锌重大找矿发现令人期待。通过广泛深入的文献调研和较全面的地质矿产调查,论文针对重要成矿类型、成矿环境和找矿潜力的研究表明,西天山金铜铅锌成矿重要类型是造山型金矿、斑岩型金铜矿、SEDEX型和砂岩型铅锌矿等。造山型金矿形成于古生代俯冲增生和碰撞造山两类地质环境,斑岩型金铜矿形成于古生代不同时期的成熟岛弧环境,SEDEX型铅锌矿在新元古代陆缘盆地富集,砂岩型铅锌矿形成于中—新生代山前盆地。西天山金铜铅锌成矿类型和环境优越,找矿潜力巨大,新疆西天山有望实现金铜铅锌找矿持续重大突破。本文为西天山区域成矿研究和金铜铅锌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西秦岭龙得岗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和区域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升有 《地质与勘探》2012,48(6):1077-1086
本文系统分析和总结了甘肃西秦岭龙得岗斑岩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研究了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印支、燕山期沿岷县-合作断裂带以北的中秦岭前陆盆地构造区岩浆频繁活动,岩浆携带了较丰富的成矿物质,岩浆在上升、侵位和演化过程中,不断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使其不断富集,在岩体冷凝成岩过程中,因固结收缩,边部产生裂隙,成矿物质不断富集的残余岩浆沿边部裂隙贯入,充填及富集沉淀,在成矿有利部位交代形成"斑岩型"铜矿(化)体,部分富Cu流体在有利部位富集沉淀,形成"热液型"铜矿脉。系统总结了找矿标志,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及接触带,有自然重砂及Cu、Pb、Ag、Zn地球化学异常地段为找矿有利地段,对西秦岭地区同类型矿产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秦岭造山带柞水 山阳沉积盆地铜矿勘查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任涛  王瑞廷  王向阳  夏长玲  郭延辉 《地质学报》2009,83(11):1730-1738
秦岭造山带中柞-山盆地铜矿点众多,主要铜矿类型为斑岩型、热水喷流-改造型,结合近期勘查成果和综合研究进展,认为这些矿点可能同属于岩浆-热液-沉积成矿系列.本文在总结区内铜矿床地质特点的基础上,以区内主要铜矿勘查实例为依据,综合地、物、化找矿信息,提出有效的找矿方法为高精度磁法扫面、大地测深定位,地质钻探验证,为区内寻找铜矿提供了新的勘查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云南东川昆阳古裂谷型铜矿的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泰  包昌良 《矿产与地质》2003,17(Z1):342-344
从东川铜矿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富集规律和控矿因素的角度入手,对东川昆阳古裂谷演变的整个过程作了简要的说明.形成和建立了一整套东川矿区铜矿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确定了东川铜矿区以寻找稀矿山式、东川式、桃园式和滥泥坪式铜矿为主要目标.同时根据东川矿区各类型铜矿的分布特点,预测了东川铜矿区新一轮找矿的方向及靶区位置,为东川铜矿区的找矿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昆仑喀拉果如木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发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位于秦祁昆成矿域,受自然条件限制,矿产研究开发程度低,斑岩型铜矿是该区找矿难点.喀拉果如木铜矿是区内最近发现的一个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野外调查为基础,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圈定出铜矿化面积约0.25 km2,新发现4条具一定规模的铜矿体,铜矿外围发现7条铅锌矿脉.通过对该矿区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体特征、矿化信息及蚀变特征的研究,初步探讨了该矿床成因,认为具有良好的斑岩型铜矿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关于斑岩铜矿的找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斑岩型铜矿是当前重要的找铜矿类型之一。80年代以来,我国斑岩型铜矿找矿进展不大,是因为我国斑岩型铜矿品位较贫,制约着找矿研究和开发。斑岩型富铜矿的找矿,主要应研究斑岩型铜矿与其它类型铜矿床构成成矿系列的主导因素,区域成矿物质来源,多期岩浆成矿作用,多种富集成矿作用等;研究影响斑岩型铜矿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发育的因素等,并指出青海南部玉树—扎多—乌丽一带是我国寻找斑岩型富铜矿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斑岩铜矿是铜矿找矿勘探和开发利用的最佳类型之一.研究该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对扩大铜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形成斑岩铜矿的物质来源1.作者认为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地壳深部岩浆,并为上侵岩浆所运载.主要依据有:(1)成岩与成矿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大量地质年龄资料说明斑岩铜矿形成过程中成矿与成岩几乎是同时的,而且所有斑岩铜矿都产在侵入体(?)中或其内外接触带,侵入体的形态产状是控制矿化富集部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