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旱灾农业承灾体脆弱性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旱灾是世界上影响面最广、造成农业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类型,世界近一半的国家干旱严重。中国旱灾频繁,每年旱灾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15%以上,随着人口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承灾体脆弱性对灾情的放大也在增加。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和耕地承灾体的区域组合角度,在旱灾频发高值区,选择雨养农业、灌溉农业和水田农业为主要承灾体类型,构建了农业旱灾脆弱性生产压力和生活压力,灾前—灾中易损性和灾中—灾后适应性等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指标体系。提出脆弱性评价的区域模型,即:雨养农业的易损—适应模型(兴和)、灌溉农业的生产—生活压力模型(邢台)和水田农业的需水—灌水模型(鼎城)。基于农业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提出制定适应降水变化的波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区域政策、建立农业生态—生产范式、建立“水银行”管理机制、建立用水效益和开源节流的评估体系以及加强“截水—抽水—控水”为一体的灌溉系统工程建设,提高灌溉应急能力等对策,以期为农业旱灾的防御和区域粮食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城镇建设、资源开采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不断扩张,不良工程地质活动加剧了山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评价作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为区域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的相关研究,对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概念、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方法和脆弱性评价模型进行了概括总结。最后,本文指出了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研究亟需进一步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越  刘东升  陆新  宋强辉 《岩土力学》2010,31(Z2):342-348
目前承灾体易损性评估尚处于经验评估阶段,制约了单体滑坡灾害财产风险评估的定量化程度。为此,针对典型承灾体(建筑结构物),提出一种单体滑坡灾害财产风险评估模型。认为财产风险是坡体失稳概率、承灾体在滑坡作用下的失效概率以及承灾体价值的乘积。避开了易损性评估,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评估滑坡灾害财产风险。通过研究,验证了该模型正确反映了滑坡成灾过程中各种因素对财产风险的影响,从而为单体滑坡灾害财产风险的定量化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另外以该模型应用研究为基础,提出承灾体安全范围的概念,对于每一个承灾体而言,将单体滑坡灾害影响范围划分为:危险区域、相对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为建设工程选址或场地风险评估提供了实用指标,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隧道工程遭受泥石流灾害的工程易损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林荣  王磊  苏志满 《岩土力学》2010,31(7):2153-2158
以往泥石流易损性评价主要针对经济、社会、物质和环境的易损程度,未见关于工程基础设施易损程度评价。为此,以枝柳铁路卓福隧道遭受泥石流灾害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工程易损性的概念,根据隧道承灾特点和泥石流致灾特征,系统分析了隧道的地质选址、工程设计、隧道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泥石流致灾因子对隧道工程易损程度的影响,确定了工程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工程易损性的评估方法。并以实例验证该方法可行性,为泥石流地区隧道工程防治等级确定和隧道承灾能力评估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划分气象风险等级时,传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方法忽略了承灾体脆弱性因素,且气象风险预报等级整体偏高,导致高等级风险区空报率较高。基于此,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滑坡、崩塌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方法。利用信息量法,分析气象因素影响程度。选取坐标点、降雨量、易发生等级,将其作为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节点,判断是否发生崩塌、滑坡灾害;针对地质灾害区域,根据影响程度计算气象引发因子指数,结合滑坡、崩塌灾害潜势度G和承灾体脆弱性M,确定气象风险预警指数R,划分预警级别,完成滑坡、崩塌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有效降低了三级预报和四级预警空报率,提升了预警精细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单沟泥石流灾害承灾体易损性评估定量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易损性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泥石流作用形式,建立了考虑承灾体弹塑性变形的计算模型。此外,应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模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变形过程,确定了承灾体极限载荷。最后参考破坏等级标准计算易损性数值,并发现泥石流的作用高度、作用方向以及大石块冲击是影响泥石流冲击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研究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是科学开展灾害管理工作的基础。灾情评估以单次灾害过程的灾前预评估、灾中应急评估、灾后综合评估以及区域灾情评估为主要内容,基于历史灾情统计资料的评估方法、基于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估方法、现场抽样调查统计方法、遥感图像或航片识别法、基层统计上报方法、经济学方法等是灾情评估的主要方法。灾情评估的目标从对灾情的估算和统计扩展到对灾情大小的分级,评估内容上逐步重视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评估方法上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建立灾情评估系统是灾情评估研究与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减灾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亟待加强,迫切需要形成包括对单次灾害过程的灾前预评估、灾中应急评估、灾后综合评估以及区域灾情综合评估在内的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的内容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体系和评估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灾害严重,地质灾害承灾载体的脆弱性直接决定着灾害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开展脆弱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构建了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生命类、物质类、生态环境类和社会经济类指标。(2)以青川县为例,分别采用TOPSIS模型和加权求和模型,分别以乡镇单元和行政村单元为最小单元,开展了地质灾害承灾载体脆弱性评价,将青川县承灾载体脆弱性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脆弱性等级。(3)两种模型评价结果对比显示,总体一致性较好,73%的区域脆弱性结果完全一致,27%的区域存在一个等级的差别;高、低脆弱性等级区两种模型结果一致,吻合度100%;较高和中等脆弱性等级区两种模型结果吻合度分别为86%和73%;较低脆弱性区两种模型结果吻合度略差,为54%。(4)两种单元评价结果对比显示,在总体规律上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半数以上的乡镇单元与行政村单元脆弱性等级完全相同或总体一致;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明显更加精细,原因在于不同行政村的各类指标值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乡镇单元消除了各个行政村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然灾害的区域规律研究进展本项目在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DBNDC)的支持下,综合分析了中国自然灾害系统的孕灾环境、承灾体与灾情形成机制,建立了刻画区域灾害的指标体系和定量分析模型,揭示了中国自然灾害的区域规律,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案。并对...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脆弱性曲线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全球变化与全球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逐年增大,灾害评估就成为风险防范的重要基础。灾害评估包括灾情估算与风险评估2个方面,而脆弱性分析是把灾害与风险研究紧密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脆弱性曲线作为定量精确评估承灾体脆弱性的方法,近年来在多领域被广泛运用,成为灾情估算、风险定量分析以及风险地图编制的关键环节。从致灾因子角度综述脆弱性曲线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基于灾情数据、已有曲线、调查和模型的脆弱性曲线构建。研究表明脆弱性曲线构建由单曲线向多曲线库、单一参数向综合参数、单一方法向多领域综合应用发展,具有综合化和精细化的趋势。进一步开展多领域、多方法综合脆弱性曲线研究,对灾损快速评估及风险评价,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易损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质灾害是灾害危险性对承灾体易损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减灾应从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降低其易损性入手,限于目前的科学水平,人们难以改变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那么降低地质灾害易损性就成为减灾的重要措施,因此进行灾害易损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三峡库区为研究区,选取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密度等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估。由于各指标因子在地质灾害易损性中的作用具有模糊性,因此运用模糊模型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将库区地质灾害易损性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易损性程度总体较高。易损度较高的地区应强化减灾意识、调整人口结构以及加大防灾投入,以降低本地区的地质灾害易损性。  相似文献   

12.
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的日益加深,全球各区域的自然灾害成灾次数、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明显增多,自然灾害灾情不断上升,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风险、脆弱性、恢复力和适应性相关的灾害综合管理和减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被学术界、经济与社会界予以高度重视。在国际减灾十年(IDNDR)活动、国际减灾战略(ISDR)的相继实施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兴起了研究灾害脆弱性和恢复力的新一轮热潮。目前国内外对承灾体脆弱性的研究较多,但对于灾害恢复力的恢复力研究才刚刚起步,虽然承灾体的恢复力建设近年来也逐渐被认识到是减灾行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0世纪70年代开始,恢复力这一概念首先从力学被引入生态领域,目前,它已经成为生态、灾害和气候变化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对恢复力的概念发展和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论述了灾害恢复力的科学价值和重要性,分析了灾害脆弱性与灾害恢复力的关系,总结了恢复力评估的主要方法、特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灾害恢复力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并建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风暴潮灾害致灾机理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而风暴潮脆弱性评估和综合风险评估还不能满足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的需求.系统总结了风暴潮危险性、脆弱性、综合风险评估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典型重现期风暴潮估计、可能最大风暴潮计算、风暴潮物理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评估以及风暴潮风险评估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及不足,并对我国风暴潮风险评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指出了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模型化、系统化、定量化是未来风暴潮风险评估研究的发展趋势,风暴潮灾害的未来风险评估还需考虑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而风暴潮灾害承灾体脆弱性的定量评价是风暴潮综合风险评估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4.
Dongchuan City is highly threatened by debris-flow disasters originating from Shengou gully, a typical debris-flow gully along Xiaojiang River in Yunnan Province (Kang et al. 2004). Shengou gully is studied, and a hazard assessment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developed using ArcGIS 9.2 software. Debris-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predicting debris-flow inundation regions, zoning debris-flow risks, and helping in the design of debris-flow control works. Meanwhile, vulnerability measurement is essential for hazard and risk research. Based on the self-organized map neural network method, we combine the six vulnerability indicators to create an integrated debris-flow vulnerability map that depicts the vulnerability levels of Dongchuan City in Shengou Basin. Based on the risk assessment (including hazard assessment an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we adopt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use the risk degree of debris flows 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build the insurance model and analyze the insurance premium of debris-flow disasters in Dongchuan C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l and mechanism of property insurance in debris-flow risk regions and aims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insurance companies to participate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重庆万州区为例,开发基于组件的滑坡点易损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组件GIS技术不仅可以如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那样管理数字及文字(属性)信息;可以使用各种空间分析方法,对多种不同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寻找空间实体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可以从不同空间与时间的尺度上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统计关系,对地质灾害灾情进行评估。本系统由底层数据库、功能模块、用户图形界面3部分组成。底层数据库主要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等,通过ADO与底层数据库进行接0;各功能模块采用VB MO控件编程实现;用户图形界面利用VB设计。系统应用于重庆万州区吴家湾滑坡易损性点评估,即输入易损性相关的图形,通过系统分析得出易损性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环境脆弱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综述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地下水、水资源等领域的脆弱性研究现状,指出环境脆弱性研究领域可以归为人文系统的脆弱性与自然系统的脆弱性两类;就脆弱性研究的复杂性,可以分为相对较为复杂的生态脆弱性与水资源脆弱性研究及相对较为单一的地下水脆弱性与灾害脆弱性研究;就某个具体领域的脆弱性研究应包括其本质脆弱性及特殊脆弱性研究。另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对于环境脆弱性的防范与适应对策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平原区超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管理是实现灾害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的标志。根据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自身特点,从其易发性、易损性和抗风险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初步构建了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常用的数学模型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最后以苏锡常地区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决定当前地面沉降区风险分布的首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同级别的地面沉降而言,其对经济发达地区所造成的侵害要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次才是地面沉降灾害发生程度。由此建议加大抗灾投入,增强区域风险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