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前言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震群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研究内容已由过去对单个震群特性的研究进而对一定时空范围内众多震群的共同特性进行研究,并依据这些特性制定出一些判定指标来区分什么是前兆震群,什么是一般震群或后效震群等等。最终找出震群活动与中强地震之间的联系。近几年来,一些作者提出了用h值、U值、K值等作为前兆震群的判定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个震群或地震序列的h值小于1或U值大于0.5  相似文献   

2.
震群与大地震关系的研究(华北地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56-1976二十年来,华北地区(106E 以东,33N 以北,42N 以南,黄海以西)共发生震群37次,其中1966年邢台地震后到1976年唐山地震前,震群次数比1956-1966增加三倍多,近十年来华北四次七级以上地震就是在震群活动水平不断增高的背景上出现的.从空间分布上来看,1967-1972年震群分布范围相对缩小,仅靠近大震震中;1974年后,震群活动区域明显扩大,唐山地震前不到半年的时间内,震群活动沿唐山地震震中的 NE-SW 和 NW-SE 方向上分别延伸达一千多公里.这种地震活动随时间由未来大震震中逐步向外扩散的现象,在几次历史大地震前也类似出现过,据此粗略估计平均扩散速度约为100公里/年.除上述特点外,还观测到大震发生前一、二年至数月,在距未来震中不太远处(百公里)常发生前兆震群.分析了前兆震群与一般震群在震源机制、震源动力学参数、b 值以及 P 和 S 波振幅比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初步结果表明:与一般震群相比,前兆震群具有较高的应力降.最后,简要地分析了易于发生前兆震群可能的物理和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新疆克孜尔震群活动特征分析与震后趋势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9~10月新疆拜城县克孜尔地区发生5次4级地震,对该次震群活动的序列特征分析表明,这是一次非前兆性震群。震群中最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区域构造特征显示,本次震群的发生可能与克孜尔断裂活动有关。对比分析历史震群及其前后新疆及周边的地震活动后认为,本次震群附近短期内不大可能发生更大地震,但震群活动可能反映了新疆区域应力场增强,新疆及周边地区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系统研究了宁夏及邻区35次小震群活动,总结了震群活动的参数特征,探讨了震群活动与中强以上地震的关系,分析检验了前兆震群类型的判定指标。1970年以来宁夏及邻区35次小震群中有10次对应了5级以上地震,灵武-吴忠地区利用震群预测5.0级以上地震的效果较好,不建议利用震群预测宁夏南部及邻区5.0级以上地震。通过前兆震群类型的判别判断后续是否有中强以上地震,总体而言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需要参考其它方法和手段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处理1970年以来川滇地区中小地震资料,提出了川滇地区前兆震群的定义,着重研究了前兆震群、前兆震群指标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前兆震群具有集中分布的区域特征;前兆震群参数指标为能量释放均匀度u≥0.45,震群信息熵K≥0.55,地震发生方式ID≤0.7,震群b>10.9或≤0.75,最大震级与次大震级差△M≤0.4,综合判定指标为5项震群参数指标3项达标。前兆震群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AM无区域特征,U值、K值、b值与ρ值在思茅、景洪相对偏低。即除震级差AM的空间分布无区域性,前兆震群与其余震群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区域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临河断陷盆地震群活动的震兆特征及预报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震群活动的震兆特征和预报效能分析表明,1976-2000年,临河断陷盆地共有10次震群活动,其中7次为前兆震群。前兆震群一般出现中强地震前5-10个月,距离主震为40-100km左右。1976年9月至2001年6月,临河断盆地及边缘附近共发生Ms≥4.8地震7次,采用前兆震群方法报对5次,漏报2次,虚报2次,预报效能评分R=0.66。  相似文献   

7.
对阳江6.4级地震晚发余震的ML≥4.O级地震、频度和前兆震群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地震余震序列的频度和强度变化与震区周围的较大地震对应较好,其前兆震群和一般小震的前兆震群一样具有前兆意义.它的余震频度、强度和震群活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粤桂琼三省区的地震活动水平并对地震预报有一定的帮助,可作为监视粤桂琼地区地震活动的“窗口”.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华东地区震群活动的基本特征,得出近十几年来发生的两次中强地震(6.0.6.2)与该区北西西和北东东两个条带内震群活动有联系,总结出两次地震前的三个前兆异常阶段:1.地震应变能释放率缓慢性的加速或者震群活动频繁:2.长时期的平静.在平静期的始点有一个中等地震(中期信号震)发生:3.平静期的末尾部发生1-2次震群事件,此类震群是人震前的短期"信号震群."中强地震前的震群活动的研究,已有不少的论著.近十几年来,华东地区及黄海海域发生了两次中强地震,那么该区发生的一系列震群事件是否与其有联系,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找到这两次中强地震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2013年12月新疆南天山西段小震群活动水平较高,系统整理该地区31次小震群,并对震群活动的参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小震群活动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同时检验前兆震群类型的判断指标。结果表明:(1)新疆南天山西段震群活动集中,强度以M_L2.0~3.9地震为主,震群中最大震级多数为M_L3.5左右,而震级值M_L≥4.0共7次,最大为M_L4.9,震群序列总频次多数小于20,持续时间大多为7天以内;震群序列中地震总频次和震群持续时间与震群中最大地震震级之间不成正比。(2)震群活动主要集中在阿图什附近,75%震群发生两个月后对应M5.0以上中强地震,对应范围为0~500km,未来中强地震震中位置主要集中在喀什—乌恰交汇区,震群强度大小与未来中强地震的对应率高低值和对应的地震强度大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震群序列频次与震群的地震对应率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3)采用U-K和U-ρ组合方法判定震群类型的检验效果相对较好,正确率约占总数的32%。分析结果可以为判断震群活动是否具有前兆特征和震情跟踪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前兆震群和S波偏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浩鼎  曹天青 《地震学报》1980,2(4):343-355
海城地震前的小震群活动构成了显著的前兆震群, 并在预报这次地震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他许多中国的大地震象海城地震一样, 也有类似的前兆震群.我们利用 S 波资料研究这些前兆震群的初步结果表明, 它们的 S 波偏振性质是相当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震群活动和地震预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震群和大地震的关系、用前兆震群预报未来地震的发生,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活跃的课题之一。文章例举了震群的一些指标以说明前兆性震群的预报意义,并从大范围的众多震群活动阐述大震前震群活动的一些特征。根据震群的分布可确定未来大震的发生地点,并解释不同类型震群的力学成因。  相似文献   

12.
姜秀娥  陈非比 《地震学报》1983,5(2):145-157
作者把强震孕育过程中处于一定构造条件下的一系列震群事件,统称为区域震群.分析1967年以来华北区域震群的时空进程发现:大约在唐山大震前5年,在未来大震震中区外围,形成了一个震群活动的空区,在空区外围,则出现了一个震群相对活跃的环形区域.环形区域内的震群表现出与唐山大震孕育过程有关的、逐渐增强的阶跃式活动,并在孕震不同阶段的转折时期相对密集;与此同时,大范围区域震群还经历了远场一近场的往返迁移.大震前后区域震群的这种时空分布与地震活动其它指标的变化有所呼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勾画出强震前近场与远场的异常特征.由此认为,研究区域震群的时空特征,有可能为强震预报提供某些线索.   相似文献   

13.
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7级地震前震群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7级地震前震群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主要结果:(1)阿图什6.7级地震前,震群的空间分布在未来大震震中附近集中,同时大致围成一个长轴约119 km和短轴约110 km的椭圆,阿图什6.7级地震落入椭圆靠边部位;(2)震群的时间进程表明,大震之前约4个月震群活动速率加快,标志着中期异常向短期异常的阶段性转折。最后,对所得结果的可能物理机制以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勇利 《地震研究》1991,14(1):87-93
本文运用分维的概念和方法,对我国部分强震前地震活动时间分维,前震震群活动时间分维,7级以上大地震的余震活动时间分维和小震群活动时间分维进行了计算。初步结果表明,同一类型的地震活动(如强震前较大时空范围内地震活动、强震的余震、前震震群、小震群等类型)的时间分维十分相近,而不同类型地震活动的时间分维存在着差异,一般说来,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比较普遍地存在降维现象,表现出临近强震时,震源及附近地区地震活动时间结构的有序性增强。这为地震预报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由震群信息熵分析山东及沿海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震群信息熵概念,通过对山东及沿海地区16次震群的分析、研究,初步探讨了震群信息熵在该区地震中期预报中的应用及未来地震的危险性。同时,应用震群综合指标对1976年春在长岛发生的两次震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6年春在长岛附近发生的黑山、砣矶震群均为前兆震群。两个前兆震群所对应的大震是相隔4、5个月之后的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地震。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Geodynamics》2003,35(1-2):157-172
The temporal clustering of swarm activity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characteristics of aftershock sequences accompanying mainshocks. This is often assumed to be caused by crustal structure complexities and fluid migration.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especially, the processes and conditions which lead to the appare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warm patterns and typical mainshock–aftershock sequences. In previous works, we have shown that the most conspicuous characteristics of tectonic earthquakes can be reproduced by stick-slip block models incorporating visco-elastic interactions. Now, the same model is shown to reproduce an almost periodical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 swarms in the case of an enlarged postseismic response. The simulated swarms respect not only the Gutenberg-Richter law for the event sizes, they also reproduce several observations regarding their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In particular,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January 1997 and the year 2000 swarm in Vogtland/NW-Bohemia shows a good agreement in the interevent-time distributions and the spatio-temporal spreading of the swarm activity. The simulated seismicity patterns result from self-organization within the swarm due to local stress transfers and viscous coupling. Consequently, the agreement with the Vogtland swarm activity do not allow any decision about the preparatory process of the swarms; in particular,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swarms are initially triggered by fluid intrusion or tectonic motion cannot be answered. However, the model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the process of self-organiz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activity patterns of earthquake swarms.  相似文献   

17.
太原地区场地土动力性能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太原地区142个土样的动三轴实验结果,统计给出了太原地区8种土类,即粘土,亚粘土、轻亚粘土、粉土、粉砂、密实砂、中密砂轻砂的动力性能结果和容重的平均值,这为在太原地区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模型参数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针对2013年山西及其邻区3次ML 3.0以上震群,从地震活动特征、序列参数、震源机制解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经计算得出,震群参数均具有前兆特性。同时,结合1981年至2013年,山西震群震例对应地震情况以及目前山西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等,认为山西中北部的地震危险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震群活动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和2003年夏季流动地震观测揭示,天池火山口附近存在大量的微震活动和一系列震群活动.地震定位结果表明地震主要发生在火山口附近,以震群形式发生的地震全部集中在天池火山口西南部,东北部地震密集区没有观测到震群活动.在夏季以外的其他季节,天池火山区只有一个固定地震台站(CBS)用于地震监测.利用CBS台不同时间的观测纪录,通过波形相关分析发现其他季节的主要震群活动仍然集中在天池西南部.震群的高精度相对定位揭示震源位置沿北西-南东向分布,倾向西南,倾角约80°. 2003年7月13日的震群发生期间,地震震源位置出现从深到浅的迁移现象,同时震源深度较大的地震在不同台站的地震波初动方向几乎全部向上,表明震源具有明显的膨胀分量.考虑到长白山天池火山2002年以来出现明显的地表形变、地球化学异常和谐频地震等现象,我们认为震群活动可能与5 km深度附近存在岩浆热液活动和岩浆增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