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学申  戴英华 《中国地震》1996,12(A00):57-64
本文在证明场址的地震影响烈度的频次与相应的烈度值呈对数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最大似然法,以山西南部和四川西部为例,求出各场址的β,λ和Imax,得出各场址的烈度危险性分 析曲线,并用“逻辑树”方法对各场址的危险性结果进行不确定校正,由此得到二区珠烈度划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证明场址的地震影响烈度的频次与相应的烈度值星对数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最大似然法,以山西南部(35.5°~38°N,111°~113°E)和四川西部(26°~29°N,101°~103°E)为例,求出各场址的β,λ和Imax,得出各场址的烈度危险性分析曲线,并用“逻辑树”方法对各场址的危险性结果进行不确定校正,由此得到二区域的烈度区划图。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尤其是针对呈现过烈度异常的区域,本方法的结果更能显示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证明场址的地震影响烈度的频次与相应的烈度值呈对数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最大似然法,以山西南部(N35.5°~38°,λE111~113°)为例,求出各场址的β、λ和Imax,得出各场址的烈度危险性分析曲线,并用“逻辑树”方法对各场址的危险性结果进行不确定校正,由此得到该区域的烈度区划图。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尤对呈现过烈度异常的区域,本方法的结果更能显示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证明场址的地震影响烈度的频次与相应的烈度值呈对数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最大似然法,以山西南部(ψN35.5° ̄38°,λE111° ̄113°)为例,求出各场址的β、λ和Imax,得出各场址的烈度危险性分析曲线,并用“逻辑树”方法对各场址的危险性结果进行不确定校正,由此得到该区域的烈度区划图。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尤对呈现过烈度异常的区域,本方法的结果更能显示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承德地区的历史地震与现今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为依据,分析了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承德地区地震特征,并根据场址影响烈度估计场址危险性的最大似然法,由承德地区历史地震的影响烈度,估计了未来50年内承德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评估场地地震危险性的概率方法。该方法主要依据场地历史地震影响烈度资料,其特点是吸收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某些思想,并能引进区域未来地震活动趋势估计。文中提出有关参数综合确定方法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作为实例,预测了14个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计算简便,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因素较少的优点,并能用实际资料检验所求的场地总危险性P(I≥i)。在地震和烈度史料丰富的地区,本方法可以取得比目前危险性分析更稳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地震构造法是通过研究工程场地周围每一发震构造及最大潜在地震来确定场地未来的极限地震危险性。引入地震构造法,结合区域地展地质资料进行场地影响烈度地震危险性分析,将会取得更为科学可靠的结果。本文以皖西六大水库坝址为例,考虑地震构造条件,进行场地影响烈度地震危险性分析,给出50年P(I≥i)=10%的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发震构造及最大潜在地震对周围场地未来地震危险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场地影响烈度的频次特征及其工程地震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廊坊、万庄、桐柏、迁安、新庄、乐亭、王滩,江苏省江阴等八个工程场地影响烈度的频次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工程场地的影响烈度与相应频次之间存在对数直线关系。根据这种对数直线关系可以得到工程场地各烈度的年平均发生率,进而可以对场地在未来50年、100年可能遭遇到的烈度进行预测。其预测结果与烈度复核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是十分相近的。因此,只要工程场地所在地区有足够多的历史地震资料,就可以利用场地影响烈度的频次分布特征来评价工程场地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合理地确定场地的历史地震影响烈度,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广东南澳跨海大桥场址为例,论述了历史地震影响烈度分析的要点。首先对南澳附近1918年7.3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及对桥址的影响烈度进行了确认;其次对选择合适的区域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建立了合理的桥址影响烈度目录;最后应用极值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不同平均重现期所对应的烈度值,为大桥的抗震设计提供了设防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晋冀蒙交界地区1500年以来记录较完整的MS5.0及以上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和200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资料,分别进行地震灾害危险性和地震活动性分析。首先,利用ArcGIS将历史地震烈度资料数字化,没有等震线记录的地震用烈度衰减关系计算烈度圈半径。将研究区划分成0.1°×0.1°的网格,将烈度资料分配到与之相交的每个网格,并用烈度-频度关系计算每个网格的烈度a、b值。基于地震发生遵从泊松分布的假定,估算未来50年内晋冀蒙交界区遭受某一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同时,计算50年超越概率10%对应的地震烈度,计算结果表明张家口蔚县、阳原和山西广灵县周边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较高。最后,采用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计算方法,对2000年以来的现今地震活动进行定量分析,与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中小地震活动圈定的危险区与历史地震烈度资料评估计算的概率高值区相对应,因此,这两种方法可为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