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禹贡》是我国古代有关政治经济的重要文献,也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它在详细记载古代政治制度、行政区域、山水的方位和脉胳,以及土壤性质和物产分布的过程中,系统而又重点地载述了中华大地大量的古代地名。班固著《汉书》首立“地理志”一目,将《禹贡》全文列为开篇,奉为我国自然与人文地理著作之先导。如果从地名学的角度来审视,《禹贡》够得上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的地名录。本文对《禹贡》地名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胡尧 《中国地名》2014,(8):73-74
《尚书》之《禹贡》篇,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历史地理学著作,它主要记录了我国古代九州的划分,山川的历史方位及走向,各地的物产、贡赋、历史时期土地肥沃程度,以及当时的交通状况。《禹贡》之名源于:"禹"乃是夏代开国君主,而"贡"指的是由下往上贡献方物。1.《禹贡》地名总论全文内容大致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讲全国九州的划分,对各州的疆域、水土的治理、物产、土地情况、贡赋等级、交通等作了介绍。第二部分"导山",把我国山脉依照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次序,分为四条东西走向的山列。基本上能够反映出这些山脉的地理位置、走向情况,同时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多平原,西部多山的情况。第三部分“导水”,对当时九条大河的源头、流向、支流、河口等情况作了描述。第四部分介绍了“五服制度”,同时颂扬了大禹的功绩。以下是笔者从《禹贡》中搜寻的一些地名。  相似文献   

3.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在地球表层三度空间和时间等四个尺度上,全面地、综合地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它的发展,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远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已出现《禹贡》一书,划分全国为“九州”,分别阐述其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这无疑是全世界最早的地理学  相似文献   

4.
近三十年来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在地球表层三度空间和时间等四个尺度上,全面地、综合地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它的发展,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远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已出现《禹贡》一书,划分全国为“九州”,分别阐述其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这无疑是全世界最早的地理学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理学的方向与任务若干问题的商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我国地理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公元前五世纪,《禹贡》一书概括地阐述了我国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它是全世界最早的地理学著作之一。其后,汉代的《汉书地理志》,唐代的《元和郡县志》,清代的《大清一统志》等都是内容丰富的地理著作。宋代以后,全国各省府县所编的地方志,也都是重要的区域地理志。凡此都  相似文献   

6.
李慧 《地理研究》2006,25(3):560-560
按照1956年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史研究规划,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负责整理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侯先生遂于1957年夏天邀请顾颉刚、谭其骧、黄盛璋、任美锷四位著名学者分别注释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四部地理著作《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汇为第一辑,195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因出版时间早,该书在“文革”以后就很难找到,学界一直盼望再版行世。在初版46年之后终于由学苑出版社重印。《禹贡》是我国最古老的传世文献之一《尚书》中的一篇,也是我国最早富有系统性、科学性记述的综合…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自古就有华夏、神州、赤县、九州等名称。“九州”之称来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是大禹把中华大地划分成冀州、青州、豫州、扬州、徐州、梁州、雍州、充州等九州。然而,一些古文献所记九州的名称并不一致。上述九州典出《尚书·禹贡》,而《周礼·职方》所记九州,有幽州、并州,而无徐州、梁州;《尔雅·释地》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而无梁州。古文献存在不同的记载,世间就出现“三代丸州”的概念,即《尚书·禹贡》所记为夏九州,《周礼》所记为周九州,《尔雅》所记为殷九州。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在科学成果的汇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连续出版了《自然地理学与国土整治》(科学出版社,1988。以下简称《国土整治》)和《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解决中国区域——内陆与沿海发展再度失衡为出发点,用事实阐明了内陆有条件和能力同沿海携手并进。作者认为,内陆发展要赶上沿海,必须实施下述扩大开发策略:(1)遵重区域发展规律要求,国家在发展总方针上应合理解决扩大内陆开发的认识与决策。(2)从实际出发,实施符合内陆自身条件的新的扩大开发模式。(3)内陆必须像沿海一样,大胆改革开放,大胆解放思想。(4)国家对内陆同样应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地图的国家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年间的《左传》就载有夏禹“铸九鼎,像九州”,即把九州的山川地形镌刻在“九鼎”上。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地图了。 在先秦的诸多典籍中,有关我国上古时期地图的使用、绘制的记载屡见不鲜。《管子·地图篇》即明确指出,作为军事指挥者“必先审知地图”,并详细总结了地图运用的一般规律。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时期,地图在军事政治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于和国家命运相联系。荆轲刺秦王,献的就是燕国的地图。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黄河下游存在的两大分流,各在其下游段形成九河分流系统,即冀州九河与兖州九河o《尔雅》释九河,实属兖州九河即《汉志》河下游分流水系,在今高唐、黄骅、利津之间。《禹贡》河所播冀州九河,在今深县、黄骅、天津、容城之间。古白洋淀消亡的关键因素是《禹贡》河泥沙的长期堆积,其消亡过程即为《禹贡》河九河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理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樊杰 《地理研究》1997,16(1):39-44
从区域经济学的内容结构出发,重点对传统区位论、空间结构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等理论体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就主要理论研究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我国目前的应用问题、以及经济地理学同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关系等阐述了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l.Introducti0nIntheseveraldecadestilltheendofthe1970s,therewasnoanyleastd0ubtthatChinahadbeenfollOwingabalancedregi0naldevelopmentstrategy.0bligedtotlledolnesticandinternationalsituationofthattime,capitalinvestlnentxvasn1ost1yf0rcedt0beputintotheundevel0pedarea(westeconomiczone),thisstrategyprovedtobelesseffectiveandincurredahugelossofinvestmentbenefit.Althoughthewestzoneisabundantinnatllralresources(mineral,energyresourcesetc.),thelevelofregionaldevel0pmentfromeastzonet0westzoneisgradua1lydec…  相似文献   

14.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synthesized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es based on systematic views began only in the 1970s. There is even less work done in China. This paper tries to address both synthesized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and its utilization in China. State spaces method from the systematic science was borrowed to construct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model and the surveys in the Bohai Rim area, we construct a representative indicators system for quantifying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Bohai Rim. While employing system dynamic models we simulated the evolving trend of both the regional carrying states and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from 1999 to 2015. The results proved the statement that Bohai Rim is overall over-capacity for a long time and will be over-capacity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Among all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water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tand out to be the two primary obstacles for Bohai Rim’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 further indicates that coastal areas of the Bohai Rim burden more than its overall level. However, Shandong province shows some good signs in addressing the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issues. The research is successful in addressing the quantification of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issues, but nonetheless it needs further refinery and more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a long time. However, synthesized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es based on systematic views began only in the 1970s. There is even less work done in China. This paper tries to address both synthesized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and its utilization in China. State spaces method from the systematic science was borrowed to construct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model and the surveys in the Bohai Rim area, we construct a representative indicators system for quantifying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Bohai Rim. While employing system dynamic models we simulated the evolving trend of both the regional carrying states and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from 1999 to 2015. The results proved the statement that Bohai Rim is overall over-capacity for a long time and will be over-capacity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Among all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water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tand out to be the two primary obstacles for Bohai Rim’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 further indicates that coastal areas of the Bohai Rim burden more than its overall level. However, Shandong province shows some good signs in addressing the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issues. The research is successful in addressing the quantification of regional carrying capacity issues, but nonetheless it needs further refinery and more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2,他引:29  
郑度 《地理研究》1998,17(1):4-9
地理学素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区域研究是地理学悠久而重要的传统,并已形成区域学派。根据综合地理学或统一地理学的观点,区域研究是体现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重要层次和有效途径。探讨区域单元的形成发展、分异组合、划分合并和相互联系,是地理学对过程和类型综合研究的概括和总结。从地理学角度看,可以认为抓住典型区域研究,深化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是与国际接轨、连接全球的桥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当包含地理学的区域性,其研究与实施也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可以相信,在理论深化和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区域研究仍将是地理学的核心领域,也有着开展相关专题综合研究工作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变化与区际增长和分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开忠 《地理学报》1993,48(6):481-490
1979以来,中国地区工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本文分析了这一变动的特征及其对区际增长和分工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绝大多数省市区工业结构变化高于国家水平,但由于各地人均收入、区位性以及结构性差异,这种变动具有明显地理分异:南大北小,东西部大中部小。(2)各地工业结构变动普遍表现为重加工业地位上升,采掘工业地位下降,且多数省市区原材料工业和轻工业地位下降,高加工度化和重加工业化十分显著。(3)广东、江苏、福建、河北、安徽、湖南、陕西、浙江、甘肃、云南、四川等省区结构调整有利经济增长,其它省市区结构调整相对不利经济增长。(4)资源型地区数量减少,加工型地区较大幅度地增加,基本形成沿海沿江地区和陕西省以加工业为相对专业化部门,其它广大地区以采掘、原材料为相对专业化部门的区际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近20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讨论的基础上,以1978~2000年我国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探讨了1978~2000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型显示:(1)1978~2000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对区域经济集聚起促进作用;(2)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对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再次是第一产业,这说明在我国各省市区之间第一产业发展是比较均衡的,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是不均衡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尚无对地域组织及其创新内涵的统一认识。作者认为,地域组织创新是一个地域制度创新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在对地域组织创新的基本认识基础上,总结与评述了建国后东北地区地域组织的发展历程与创新形式,分析了东北地区在地域组织创新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与障碍因素,最后对东北地区地域组织创新的宏观背景与基本依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东北地区未来地域组织的创新方向与形式。  相似文献   

20.
李娜  石敏俊  袁永娜 《地理学报》2010,65(12):1569-1580
利用中国动态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GE) 模型,模拟了低碳经济时代实施碳税政策对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如果各地区实施同一碳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能源富集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损失较大,对发达地区则产生正面的影响,因而将扩大区域经济差异。如果实施差别碳税,对能源富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有所减轻,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有利于兼顾公平和效率,使中国走上低碳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的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