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是农业大省(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凸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地质部到现在的国土资源部,以及自治区各级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地质为农业服务的工作,广西的农业地学研究主要开展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
将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重大作用的黑龙江省农业地质调查项目,11月16日在哈尔滨举行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3.
一、双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双城市以种植和畜牧业为主,是我国农业大县。为追求农业经济增长,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消耗大量水资源,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4.
自泰国总理差猜1988年提出“变印支战场为市场”倡议以来,泰国与毗邻国家(缅、老和柬)的地缘关系由政治阻隔转向经济合作,并在其边境(尤其是口岸)引发不同程度的土地覆被/利用变化。利用美国国际开发署SERVIR-Mekong项目土地覆被产品,基于GIS空间分析对泰缅、泰老和泰柬边境地带(国界线两侧20 km缓冲区)1988、1998、2008、2018年的土地覆被现状及其时空变化、以及因农业扩张与集约化引起森林变化的抵边/离边、趋同/趋异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与国别对比。结果表明:① 森林、耕地和果园是3条边境主要土地覆被类型,土地占比超过96%,其中森林因农业扩张与集约化而持续减少。② 农业扩张与集约化引起的森林转换时空特征显著,即泰缅、泰老边境于1998—2008年在湄索(泰)-妙瓦底(缅)口岸、汶干(泰)-北汕(老)口岸附近及“金三角”地区较为剧烈,泰柬边境则在1988—1998年内于卡普曾(泰)-奥斯玛(柬)口岸周边较为突出,土地占比超七成。③ 边境地区农业扩张与集约化引起的森林变化具有明显的抵边/离边、趋同/趋异特征。农业扩张所致森林变化在泰老边境由同向变化转为反向趋异,在泰缅边境两侧由强抵边转为在缅一侧抵边更为明显,在泰柬边境主要表现为先抵边后离边再抵边。集约化生产所致森林变化在泰老边境表现为泰国一侧抵边更强,在泰缅缅甸一侧为离边到抵边,在泰柬边境两侧主要为反向抵边。④ 边境森林变化的抵边/离边、趋同/趋异特征分析表明,泰国对老挝的影响最大,柬埔寨次之,缅甸最次。本研究可为从地理学空间视角研究边境土地利用与地缘经济关系交叉互动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5.
由覃志豪博士主持.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资助的“重大农业自然灾害监测评价方法研究”项目即将启动。我国每年旱涝等主要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达4000~5000万t,比一个农业大省如山东3290万t的粮食总产量还多,接近于两个中等农业省如湖南2500万t和湖北2050万t)的粮食总产量之和。农业灾害损失之严重程度已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已成为我国资源环境人口问题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潜力计算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农业生产潜力可以描述某一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因此,研究农业生产潜力非常重要,对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GIS技术、COM组件技术、插件技术等支持下,采用C#开发语言、ArcEngine开发组件、SQL Server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十分重视的问题,是现阶段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最大挑战的产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本的出路是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8.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力度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但在前几年开展的“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调研工作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目前广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仍基本处于无序的状态,普遍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是任由农民跟着感觉走,政府缺乏必要的规划和引导,加上农民了解市场信息和掌握特优产品种养技术能力不高,盲目跟风,造成产品质量不高和恶性竞争,因此没有形成产业化和经济规模,农民收益增长缓慢,逐步丧失了农业结构调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破解文登经济社会发展与用地空间和用地指标不足的矛盾,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有关文件精神,2009年,文登市投资535万元,重点实施了70.15hm^2的宋村镇藏格矿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市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过去20 年间中国市级人口增长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多变量的空间依赖关系。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和空间滤波后的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分别探究了经济、气候、地形、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中国市级人口增长率的影响。模型对比结果显示,经过空间滤波后的经典线性回归模型能够更好的模拟中国市级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在该模型中,经济因素是影响中国城市人口增长率的主要因素,例如代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夜光指数密度。气候因素对人口增长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七月热指数随着等级的提升对人口增长率有着越来越强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的区域增长模式是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相关建模研究和政策制定中需要重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条件因素对人口增长趋势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热点领域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我国农业实施循环经济已具备了切实的经济保障,但针对中国农业所面临的现状和主要技术性障碍,依然存在困难。本文在此背景之下,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依靠的主要技术领域,同时指出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生物技术和节水农业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对于实施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林 《国土资源》2014,(10):43-43
近年来,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围绕农村产近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采取把分散的土地相对集中起来,形成一定规模,通过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让农民消除望风和担忧心理,提高了土地的集约水平。同时鼓励企业承包开发集中后的土地,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保护自身权益。在此基础上,该县还充分利用山庄及休闲度假项目在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就近开发农家乐采摘园,继而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养老等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3.
空间信息技术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农业灾害发生频繁且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保险已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农业保险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和经营成本高等问题。而利用3S等空间信息技术,可将保险标的空间化,建立承保标的空间数据库,为承保和理赔工作提供空间数据和分析管理支持,实现"按图承保"和"按图理赔",以空间信息技术支持的农业保险创新应用促进了农业保险模式的转变,从而有效地解决农业保险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经营成本高等问题,充分发挥农业保险支农惠农的社会管理职能,提升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4.
关注土地惠及民生深化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田缺乏科学知识,以及环境污染导致土地污染使耕地质量恶化,已经影响了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农业地质调查为改变这种状况,治理土壤污染、保护耕地生态安全、打造绿色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省是土地资源大省,正确认识土壤质量状况,科学实施耕地保护,对做大做强全省农业经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我省已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提出进一步发挥我省土地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供商榷。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耕地保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卢静 《国土资源》2003,(11):32-34
耕地保护面临的新形势 1.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用地需求增加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自1 985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0.2%的增长率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与之相适应的是,投资结构趋于优化、投资总量不断增加,使得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开发滞后,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应该归咎于人地矛盾突出问题。中国人口已达13亿,人均耕地只有1.43亩。在中国现今的条件下,耕地对农民来讲,依然是他们惟一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他们维持活命的物质基础,是他们的命根子。  相似文献   

18.
都市农业(urban agriculture)是指处于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资本、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它是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农业的表现形式。都市农业主动适应都市发展,具有较完善的生产形式与结构,服务并依托于都市,实现了城乡互动,拓展了城市的空间。都市农业是都市地区的现代农业,其实质是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农业与工业进一  相似文献   

19.
运用产出增长率模型对湛江的主要行业的增长率和劳动份额进行了测算,分析了湛江经济增长不均衡及其经济增长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以工业为主导、发展旅游、贸易、农林牧副渔资源加工等资金积累型产业和加速农村城镇化和机械化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多年来我市干旱缺水,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等众多重要因素的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着重探讨了我市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在对节水农业工作宏观指导的基础上,提出为保证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而急需采用多项方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