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为了更好地展示科技成果,缩短论文发表时滞,在广大作者的关心支持下,在编委会的直接指导下,在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经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从2016年开始,《暴雨灾害》正式将刊期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暴雨灾害》是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2011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  相似文献   

2.
《湖北气象》2019,38(2)
正《暴雨灾害》是由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刊载与暴雨、强对流天气及其灾害或次生灾害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综合评述。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欢迎国内外从事大气科学研究或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等工作的科技人员投稿。  相似文献   

3.
正《暴雨灾害》是由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刊载与暴雨、强对流天气及其灾害或次生灾害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综合评述。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欢迎国内外从事大气科学研究或气象业务工作的科技人员投稿。1来稿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暴雨灾害》是由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刊载与暴雨、强对流天气及其灾害或次生灾害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综合评述。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欢迎国内外从事大气科学研究或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等工作的科技人员投稿。1来稿要求  相似文献   

5.
征稿简则     
<正>一、《暴雨灾害》是我国唯一一本专门针对暴雨开展科学研究的中文学术期刊。2011年《暴雨灾害》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由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主要刊登暴雨、强对流及其次生灾害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综合评述。二、投稿注意事项1.来稿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其书写顺  相似文献   

6.
《湖北气象》2020,39(1)
正《暴雨灾害》是由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刊载与暴雨、强对流天气及其灾害或次生灾害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综合评述。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欢迎国内外从事大气科学研究或气象业务工作的科技人员投稿。1来稿要求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其书写顺序为: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姓(400  相似文献   

7.
《湖北气象》2008,27(4):340-340
《暴雨灾害》是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国内首份有关暴雨、灾害研究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其国内刊号为CN 42-1771/P,国际刊号为ISSN 1004-9045。《暴雨灾害》主要刊载有关暴雨及其次生灾害的形成机理、数值模拟、监测预报、气候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新的探测技术和探测资料在暴雨及其他气象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征稿简则     
《湖北气象》2016,(4):392
正一、《暴雨灾害》是我国唯一一本专门针对暴雨开展科学研究的中文学术期刊。2011年《暴雨灾害》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由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主要刊登暴雨、强对流及其次生灾害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综合评述。二、投稿注意事项1.来稿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其书写顺序为: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姓名、所在单位、单位  相似文献   

9.
<正>《暴雨灾害》是我国唯一一本专门针对暴雨开展科学研究的中文学术期刊。2011年《暴雨灾害》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由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主要刊登暴雨、强对流及其次生灾害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综合评述。一、投稿注意事项1.来稿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其书写顺序为: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姓名、所在单位、单位(300400)(46  相似文献   

10.
正《暴雨灾害》是由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刊载与暴雨、强对流天气及其灾害或次生灾害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综合评述。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欢迎国内外从事大气科学研究或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等工作的科技人员投稿。1来稿要求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其书写顺序为: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姓名、单位、摘要(400  相似文献   

11.
正《暴雨灾害》微信公众号于2018年7月正式上线,关注微信公众号,可实时了解期刊动态,查询论文信息,享受流畅阅读。期待您的关注!您也可以登录本刊网站(http://www.byzh.org.cn),浏览更多已发论文。欢迎阅读和引用!《暴雨灾害》为双月刊,由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秉承"求新求快"的办刊理念,突出暴雨研  相似文献   

12.
《湖北气象》2020,39(2):135-135
《暴雨灾害》是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刊载与暴雨、强对流天气及其次生灾害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综合评述。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欢迎国内外从事大气科学研究和气象业务、服务的科技工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13.
正《暴雨灾害》是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期刊,2011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促进气象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气象科技进步、气象防灾减灾和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为己任。主要刊登暴雨(雪)、冰雹、寒潮、大风、大雾、雷暴、冻雨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或气候演变规律分析总结,监测预报技术与应用研究,预测预警与减灾对策探索,以及国内外暴雨、灾害科学研究与发展综述。  相似文献   

14.
《湖北气象》2021,40(4)
正《暴雨灾害》是由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刊载与暴雨、强对流天气及其灾害或次生灾害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综合评述。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欢迎国内外从事大气科学研究或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等工作的科技人员投稿。1来稿要求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其书写顺序为: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姓名、单位、摘要(400字左右,一般应含研究目的、资料、方法、结果和结论)、关键词(4~6个为宜);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5.
<正>《暴雨灾害》是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期刊,2011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促进气象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气象科技进步、气象防灾减灾和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为己任。主要刊登暴雨(雪)、冰雹、寒潮、大风、大雾、雷暴、冻雨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或气候演变规律分析总结,监测  相似文献   

16.
<正>《暴雨灾害》是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期刊,2011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促进气象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气象科技进步、气象防灾减灾和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为己任。主要刊登暴雨(雪)、冰雹、寒潮、大风、大雾、雷暴、冻雨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或气候演变规律分析总结,监测预报技术与应用研究,预测预警与减灾对策探索,以及国内外暴雨、灾害科学研究与发展综述。欢迎国内外专  相似文献   

17.
<正>《暴雨灾害》是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期刊,2011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促进气象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气象科技进步、气象防灾减灾和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为己任。主要刊登暴雨(雪)、冰雹、寒潮、大风、大雾、雷暴、冻雨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或气候演变规律分析总结,监测预报技术与应用研究,预测预警与减灾对策探索,以及国内外暴雨、灾害科学研究与发展综述。欢迎国内外专  相似文献   

18.
<正>《暴雨灾害》是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期刊,2011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促进气象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气象科技进步、气象防灾减灾和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为己任。主要刊登暴雨(雪)、冰雹、寒潮、大风、大雾、雷暴、冻雨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或气候演变规律分析总结,监测预报技术与应用研究,预测预警与减灾对策探索,以及国内外暴雨、灾害科学研究与发展综述。欢迎国内外专  相似文献   

19.
《湖北气象》2019,38(6)
<正>《暴雨灾害》是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中文学术期刊,主要刊载与暴雨、强对流天气及其次生灾害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综合评述。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双月刊,欢迎国内外从事大气科学研究和气象业务、服务的科技工作者投稿。1来稿要求1)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其书写顺序为: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姓名、单位、摘要(400字左  相似文献   

20.
《湖北气象》2011,(3):288-288
《暴雨灾害》是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类期刊,以促进气象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气象科技进步、气象防灾减灾和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为己任。主要刊登暴雨(雪)、冰雹、寒潮、大风、大雾、雷暴、冻雨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或气候演变规律分析总结,监测预报技术与应用研究,预测预警与减灾对策探索,以及国内外暴雨、灾害科学研究与发展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