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岩石的渗透能力,往往是用分层抽水试验的方法来进行的。最近苏联专家阿加比也夫同志提出的利用含水层混合试验的方法研究岩石的渗透能力,无疑的对实际工作起着积极的效果,解决了试验工作中因分层试验所遇到的钻孔口径和套管的消耗的困难,同时,对混合试验在计算中所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为了在试验过程中尽可能用较简便的方法,获得可能获得的资料,并对评价岩石渗透能力有所帮助,笔者提出利用混合水位来研究岩石的渗透能力的方法,与同志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2.
魏国峰 《水文》2000,20(3):36-37,43
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划分水位级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考虑当地水文特性、测站测洪能力和测洪方案及影响水位的各种因素,探讨了合理划分水位级的方法.提出了确定一个水位级为参照值,采用与历年最低水位变幅的适当比例划分其它水位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克先 《水文》2006,26(6):60-62
现行相应水位的计算误差影响了高洪条件下多线多点测流方法的实施,主要根源在于计算方法中为求简单的公式形式而采用了有可能与实际偏离过甚的概化。本文提出一种相应水位计算的新方法——“流速改正法”,将一次测流中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测速值统一改正成某一“瞬时水位”的垂线平均流速,并通过对其相应“瞬时流量”的计算辨识相应水位值。结合实例的计算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很好地适应高洪测流的水位变化,同时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良好的误差特性,是一种较为适用的相应水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1,(4)
混合井水位形成机理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现实意义。为了研究混合井初始混合水位形成机理,以完整揭露两个含水层的地面抽水钻孔为例,通过公式推导获得了混合井初始混合水位计算公式。在高家堡矿井T1、T2钻孔中进行了现场应用,计算T1钻孔洛河组全段地下水位为+927. 399 0 m,T2钻孔洛河组中段地下水位为+926. 236 2 m和+928. 262 5 m。实测T1钻孔洛河组全段地下水位为+927. 74m,与计算值接近;计算的T2钻孔洛河组中段地下水位显著高于该钻孔实测洛河组上段水位(+925. 99 m),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初始混合水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本地段大部分岩石为片麻岩和火成花岗岩,岩浆及其热液使有些变质岩改造,所看到的变质岩应归因于同构造的渐进变质作用。证据有:典型的花岗鳞片变晶结构,高度发育的片麻构造,常见的矿物共生组合,Bi—Pl—Kf—Qz,此外,区域性的各斜长石An牌号的连贯关系,仅仅局部性的与绿帘石密切共生的那些少量斜长石的An牌号的有规则变动,显示了,变质平衡在总体上的完成。再则,三叉连接结构伴着出溶的钠长石边,反映出变质后的退火作用的存在。花岗岩具有种种主要的足以说明岩浆成因的特征。其中,明显的贯入行为以及表明岩浆逐步冷却作用的各不同斜长石依An牌号大小次序先后结晶,是很重要的。作者发现:在这些岩浆的和变质的钾长石中,双晶形成过程相似,双晶图案有异,光轴角的数据各具特色。据此,作者探索一种方法,无需使用X光衍射方法,有效地鉴别和研究不同成因的钾长石。这里出现不少混合岩化片麻岩。从科学严格性来衡量,所见到的几乎都够不上称混合岩。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在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一个抽水试验钻孔往往不只是揭穿和试验一个含水层,而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揭穿和试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水层。为了对这些含水层的含水性进行分别了解,通常是按照试验含水层的顺序,将含水层挨次用套管隔离起来。这样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尤其当钻孔深度很大,穿过的含水层层数很多时,在施工技术上更显得特别困难,有时简直无法施工。此外,在含水层呈层状结构时(即一个含水层系由数个透水性不同的岩层所组成时),或数个含水层彼此之间有极活跃的水力联系时,想用套管隔离的办法来达到分层了解透水性的目的,也是很困难的。再如  相似文献   

7.
正 一、前言在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一个抽水试验钻孔往往不只是揭穿和试验一个含水层,而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揭穿和试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水层。为了对这些含水层的含水性进行分别了解,通常是按照试验含水层的顺序,将含水层挨次用套管隔离起来。这样就需要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尤其当钻孔深度很大,穿过的含水层层数很多时,在施工技术上更显得特别困难,有时简直无法施工。此外,在含水层呈层状结构时(即一个含水层系由数个透水性不同的岩层所组成时),或数个含水层彼此之间有极活跃的水力联系时,想用套管隔离的办法来达到分层了解透水性的目的,也是很困难的。再如  相似文献   

8.
宋政峰 《水文》2014,34(6):40-44
分析了目前水文测站在水位高程基准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如何合理使用基面进行测站高程控制,以及有效实现水位的高程基准稳定控制的途径,并提出测站考证方面新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关于抗浮设防水位及浮力计算问题的分析讨论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参阅了近10年来国内11篇文献和2本专著中有关抗浮问题和地下水渗流问题的论述,对抗浮设防水位的确定和浮力的计算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文测验手册》第一册(野外工作)第103页,在谈到水位观测的方法时称“……有风浪且无静水设备时,应读记波浪的峰顶和谷底在水尺上所截两个读数的均值,……”。苏联水文测站规范和米哈依洛夫等著《水力学、水文学、水文测验学》中,也有类似叙述。这无疑是把波浪的中线位置,当成了水面的位置(水位)。这显然不太妥当。用这种方法观测水位,在波浪较大的地方,定会造成明显的误差。特别是在宽浅河或需用比降推算流量的地方,这种误差就显得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钻孔偏斜问题是钻探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拟根据一些钻孔偏斜的实际资料和有关文献,对钻孔偏斜的基本因素、基本规律和解决钻孔偏斜问题的主要方向,作初步探讨.根据许多资料分析,钻孔偏斜有以下三个基本因素.(一)粗径钻具遇到岩石不均匀的抵抗力及自然条件和操作技术的影响钻进过程中岩石的可钻性、摩擦性、层理、劈理不同,对钻具抵抗力也就不同,因此自然条件加上操作技术的影响就成为钻孔偏斜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冰期成因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钦琦 《地质科学》1979,14(3):252-263
在地质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冰期。其中最近的两期都是全球性的,时间也比较确定。它们是第四纪大冰期(发生在近二百万年)和晚古生代大冰期(距今约2—3亿年)。在每一次大冰期中,又可分为几个冰期和间冰期。在大冰期之间是非冰期。关于气候变迁的原因或冰期的成因问题,在科学界至今还是一个“谜”。虽然前人曾提出过各种各样的理论,但是正如李四光(1972)和施瓦茨巴克(Schwarzbach,1974)等所指出的:这些论点都不足以说明气候变迁的原因或冰期的成因问题。近几十年来,大量新的科学资料的积累,尤其在海洋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陆壳”、“洋壳”的含义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理论的一些说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对中国大陆内是否有过古大洋以及深断裂的功能等作了一些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李泰民 《水文》1996,(3):54-57
水位流量关系测点标准差的探讨李泰民(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水文》杂志1993年第5期上发表了袁建球的《水位流量关系测点标准差浅析》[3]一文(以下简称《浅析》),读后深受启发。该文根据误差理论,分析了水位流量关系测点标准差(以下简称测点标准差)...  相似文献   

15.
赵德友  戈礼宾  黄广勇 《水文》2015,35(4):72-76
针对江苏省内沉降区域水位改正做了方法上的研究,选择典型站点进行了试验,形成了平均分配法、分段改正法、基面参证法、区域近似法等四种针对不同沉降类型的水位改正方法,初步表明四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水文資料整編方法”書中关于处理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的方法里有一种“水位比例法”艺J为这个方法是存在一些問題的,現把我的看法寫在下面。我的理論水平很低,对此法又毫无实踐經驗,有些意見也是不成熟的。惟願本百家爭鳴之精神,作抛磚引玉之試探。我誠恳地期待同志們的指正,希望通过討論,对此法作出恰当的估价。  相似文献   

17.
朱杰 《水文》2004,24(5):28-31
在指出水位统计系列一致性易受破坏的基础上,介绍了现行对水位系列一致性改正的几种方法、特征水位统计分布的线型,并提出了由于受基准面标高的影响,水位频率分析仍采用统计参数Cx的不合理性,建议改用均方差的具体改正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东海县牛山、禹山一带,变质岩广泛出露,其岩性见有:二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浅粒岩,变粒岩,混合片麻岩及混合花岗岩等。部分地区还见有白云石英片岩  相似文献   

19.
衡山西缘界牌混合岩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京彬 《湖南地质》1990,9(4):39-42,50
位于衡山西缘的界牌混合岩带是一个由早期的眼球状混合岩和晚期的条痕混合岩组成的复式岩带,其原岩为高变质相的韧性变形变质岩。根据其产出的地质环境及其中丰富的同混合和晚混合变形组构,界牌混合岩属断裂混合岩,不应划归白石峰岩体或南岳岩体。它们之间的紧密共生构成了“韧性变形变质岩—断裂混合岩—重熔花岗岩”三位一体组合,代表了断裂从韧性变形变质→混合岩化→重熔的递进变形变质序列。  相似文献   

20.
关于喀斯特石漠化研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喀斯特石漠化是荒漠化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明确的科学目标和强烈的国家需求而具有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但因研究时间较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根据对西南喀斯特环境系统基础理论研究和野外观察,简述了对喀斯特石漠化现状调查、成因机制、预警及生态建设等相关问题的初步理解和认识。喀斯特石漠化未来的研究将侧重于石漠化的环境效应、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特别是自然与人为过程),石漠化的生态学过程与恢复重建,以及石漠化综合防治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