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黔西补作勘查区32口钻孔的简易测温资料,分析了勘查区浅部地温场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区内地温梯度在0.98~3.25℃/100m,平均2.07℃/100m,总体上属于正常地温场范畴;平面上变化较大,局部存在低温异常,在垂向上随着孔底深度增大,各钻孔地温梯度总体上趋于增高,但与埋深之间关系相对离散,钻孔温度曲线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研究认为,断层构造控制了地温场的分布,地温异常带的展布方向反映区域构造的基本轮廓;地下水动力场微弱,对地温场影响不甚明显;地层岩性及埋深影响地温场的垂向分布。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柏乡县王家庄一带因受深部地壳结构和区域大地构造控制,其地温场分布呈现高温异常的特征,具备良好的干热岩赋存背景.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柏乡县王家庄一带的大地热流值、莫霍面埋深、重力场特征、居里等温面深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区内干热岩形成的地热地质特征.随后从热储、热源、盖层及地温梯度四个方面阐述区内干热岩地热资源的...  相似文献   

3.
开阳磷矿西翼矿区距息烽温泉仅4 km。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水化学特征分析了区内地热水的成因,认为区内热储层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隔热盖层为下寒武统碎屑岩,高丰背斜为储热构造,兴隆断层为传热导水构造。区内地热水是在正常地温梯度的背景下,大气降水由中上寒武统至三叠系地层出露区入渗,经安清断层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含水层相连通而发生深循环,在兴隆断层与隔热盖层的联合作用下,高丰背斜将1 800 m深度内的热量储集起来,使灯影组含水层出现异常地温梯度,从而在灯影组白云岩中形成地热水,热储温度可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4.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对地热井资料的收集分析,并对单井地温梯度值进行计算,结合区域资料,编制本区盖层地温梯度等值线图,并分析了地温梯度值纵横向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本区地温梯度值基本上都在3.0℃/100m以上,局部达到6.0℃/100m;平面上,地温梯度值总体特征是北高南低、中间高两侧低的特点;纵向上,盖层地温梯度值高,热储层内部地温梯度值低;其地温场的变化主要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盖层、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控制,其中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加上岩石热导率之间的差异,造成来自地幔的热量向上传递过程中重新分配,向背斜核部集中,导致盖层局部地温梯度值高。  相似文献   

5.
沧县隆起北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但关于地热田的形成机制与主控因素仍存在争议.通过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井温资料,并结合热传导正演模拟,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内地温梯度横向与垂向的特征、不同地质条件下地温场的分布规律,并正演了两条实测地热剖面,分析了研究区内地温场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横向上地温梯度在凸起区相对较高,凹陷区相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区内参与资料编制的16个钻孔的简易测温和近似稳态测温曲线的分析,以20m垂深作为变温带与恒温带的分界点,40m垂深作为恒温带与内热带的分界点。在计算地温梯度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内地温梯度的变化规律:向斜轴部较小,背斜轴部及断层发育部位较大。对-700m水平的地温梯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背斜轴部之所以地温梯度较大,是由于其轴部的老地层向上隆起抬升,而这些老地层的地温普遍偏高;断裂带的地温梯度大,是由于断层导升了深层热能所致。此结果可为矿井高温热害区的预判及防治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价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能力,在利用实验验证岩石各向异性对排替压力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断层岩与储层岩石的力学分解关系,综合考虑不同类型岩石压实成岩时间对排替压力的影响,对断层垂向封闭的断-储排替压力差法进行改进,并以此来定量评价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5号构造F_(np5-3)和F_(np5-5)两条主要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断-储排替压力差封油气下限值,只有当断层岩排替压力大于储层岩石排替压力且二者差值大于等于封油气下限值时,断层垂向封闭。由此确定反向断层F_(np5-3)的封油气下限值为0.221 MPa,顺向断层F_(np5-5)的封油气下限值为0.311 MPa;受油气富集部位及断裂带内部结构发育特征的影响,反向断层较顺向断层更易形成封闭,此评价结果与油气分布规律吻合关系较好。而利用改进前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断层垂向不封闭)与实际钻井含油气性相矛盾,表明改进后方法在综合定量评价断层垂向封闭能力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是东南沿海地区温度最高、储量最大的地热田之一,热储形态为带状。为分析该热田的资源分布规律,指导类似地区的勘探,在区内布置了高精度重磁测量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工作,构建了区内断裂系统,分析了优良热储位置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取得以下认识:①区内发育两组4个方向断裂,第一组为早期形成相互垂直的NNE和NWW向断裂,第二组为晚期形成夹角约75°近NS和NEE向断裂;②优良热储位于NWW向断裂F_4和近NS向断裂F_7交汇带附近,地球物理场显示为剩余重力场低值区与高值区的边界,磁性低异常与高异常的边界,电法剖面上的垂向电性低阻带。  相似文献   

9.
淮南煤田现今地温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分析淮南煤田大量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井下巷道围岩温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58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全面阐述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淮南煤田现今地温梯度的众值介于2.50~3.50℃/h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2.9℃/hm;大地热流值变化范围为31.87~83.9 m W/m2,平均热流值为63.69 m W/m2,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区均高于淮北煤田;大地热流受地温梯度控制明显,其变化特征和地温梯度分布较为相似,整体表现为中东部高,西部其次,东南部最小的特征。分析揭示,区内现今地温场和热流分布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内构造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沁水盆地构造热演化史,需要恢复不同地史时期的古地温梯度、煤系古地温和古埋深。在分析研究各种已有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沁水盆地的实际,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恢复地热史的方法:即以现今地温梯度将今论古,通过古地温计多重验证,不但考虑到地壳的冷却系数、不同构造单元内的区域地热场特征和差别,同时也将岩石的热物理性质体现到模式中去。根据恢复的地热史,模拟计算了镜煤反射率值。经与实测镜煤反射率值对比发现,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近似。说明这一方法可以恢复地史各个时期的古地温梯度及煤系古地温,同时大大提高了古地温梯度的精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1.
张伟 《地质与勘探》2020,56(4):802-808
利用新安煤田5个矿区的测温数据,分析了该煤田中深部地温场的分布、热演化、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经统计分析,整个研究区的地温梯度值介于1.24~3.24℃/hm之间,极小部分属高温异常区,大部分为正常地温区。在纵向上,地层温度与埋深呈现正相关性,且线性关系明显,充分体现出传导型增温特征;地温梯度则大致以400~600 m深度为分界线,该深度以浅的地温梯度值较为分散,且与地层深度呈负相关性,超过该深度以后地温梯度值变化幅度极小。在平面上,研究区地温梯度的整体分布规律为北低南高。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地温场分布的主导因素为地质构造,其次为岩性变化及地下水活动。  相似文献   

12.
云南西部陇川县勐约乡研究区小范围内出露地热泉,该区地热成因及地热田范围并不明确,地热成因争议较大.本文以勐约地热田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区内地热钻井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对地热成因分析,在盖层、热源、热储和热通道等要素方面对该区地热条件、地温场特征、地热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构建地热地质成因模型.综合分析认为:(1...  相似文献   

13.
邓孝 《地质科学》1990,(1):81-86
本文基于对地壳浅部地温场形成特征及控制因素的分析及对我国东部几十个矿区的地温测量和对若干典型热矿山的研究成果,提出改进的矿山地温类型划分,对原分类加以修订。新的划分系统分为两级,第一级为“类”,按矿区平均地温梯度值分为低地温(梯度)类、中常地温(梯度)类和高地温(梯度)类。第二级为“型”,按引起地温场显著变化的主要控制及致热因素,将低地温类型分为深源低热型、地下水循环冷却型;高地温类分为深源高热型、局部聚热型和附加热源型。这一新的划分基于广厚的资料基础,采取统一的划分原则,具有大的蓄容能力,较之原划分更符合我国矿山地温场的实际,因而对矿山地热研究实用意义更强。  相似文献   

14.
雷州半岛局部地热异常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州半岛地热场主要受基底构造格局的控制和地下水活动的影响,隐伏花岗岩体放射性元素生热对盖层地温的贡献不可忽视,第四纪更新世火山喷发活动的岩浆余热已几乎完全散失,岩浆体和围岩温度已趋于平衡。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雷北螺岗岭和雷南石峁岭两个玄武岩台地,为半岛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由于冷水流下渗的地温效应,新生界盖层浅部地温梯度<3℃/100m,呈现地热负异常。在以传导传热为主的区域,地热场特点与华北盆地相似,新生界盖层地温梯度与基底岩面的埋深密切相关。由于地壳深部较均一的热流在地壳表部再分配的结果,若干凸起区盖层地温梯度为4—5℃/100m,呈现地热正异常。某些控制凸起区的边界断裂,当深层热水沿其上涌,造成附加热源,和传导传热相叠加,盖层地温梯度可高达5—8℃/100m,形成更鲜明的地热正异常。  相似文献   

15.
毕节市金沙县安底镇位于安底穹隆轴部,在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及地热井资料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分析了金沙县安底地区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热储构造、赋存特征及热矿水成因。区内热储构造为安底穹隆,导热构造为龙井坝断层,属典型的"褶皱隆起断裂对流型"地热系统,大气降水沿北西、南东侧安底穹隆背斜翼部碳酸盐岩分布区断裂、构造裂隙,由北西、南东向背斜轴部进行深循环,地下水向深部下渗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不断与地壳地温梯度场热的交换,形成热矿水。  相似文献   

16.
海拉尔盆地热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海拉尔盆地现今为中地温场,中低大地热流特征,镜质体反射率随埋深增大而逐渐增大.不同层位、不同凹陷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不同,乌尔逊、贝尔凹陷镜质体反射率值最大,热演化程度高.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法恢复了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海拉尔盆地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南屯组沉积前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可达(4.0~5.8)×10-2℃/m.乌尔逊、贝尔凹陷古地温梯度高,生油门限浅,有利于油气的生成.而另外一些凹陷生油门限较深,不利于油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湖南汝城地区的地层、构造、花岗岩体分布特征及地热地质特征等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区内广泛分布了大量的花岗岩岩体。通过对区内不同岩体的花岗岩岩样进行测试,发现区内岩浆岩的大地热流值较高,盖层的热导率较低,且区内地热异常明显,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值平均值均较高,利用体积法公式,估算区内干热岩资源量可达到6.93亿t标准煤。依据以往干热岩选址的地热地质学指标体系,从区内岩体分布、盖层情况、深部热异常及区域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建议该区在F8断裂下盘布设参数试验孔可获得较好的干热岩资源。  相似文献   

18.
李铁军  孟祥瑞 《矿产与地质》2022,(2):368-373+379
河南省平顶山北部地区蕴藏丰富的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该区位于华熊台缘坳陷地热亚区中的平顶山凹间隆起地热异常区,有良好的形成地热的区域背景,区内主要为一套煤系地层,主要热储层为寒武系崮山组—张夏组热储和朱砂洞组下部灰岩热储,上石炭统太原组以上地层均为本区盖层,研究区所能接受的热量主要是地球深部的热能。热传导方式为对流-传导复合模式,在平面上地温梯度从西北向东南沿着李口向斜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在垂向上变化均匀。地表降水通过断层进入深部,在深循环对流加热增温后,沿两断层上涌至与其连通的其他断层,进入热储层。同时地球内部的热量还会以传导的方式向上传递,为热储层持续加温,形成沿两个热储层层状分布的地热资源。以上地热概念模型的建立,对今后区内中深层地热勘查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进平 《城市地质》2019,14(1):26-33
为解析延庆区西北部地区的地热地质特征,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地热流体通道、热储层和盖层条件的总结分析,并综合地温场分布特征和地热流体化学特征,浅析了研究区内的地热资源形成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NEE向与NS向断裂为主干断裂,在其交互处,形成主要的热水通道,发育了以蓟县系雾迷山组为代表的层状热储,地热流体主要来源于1.5~4.6万年前的大气降水补给,与浅层地下水几乎无水力联系。延庆盆地内的地热资源主要受以热传导为主的传热过程控制,热储层和盖层岩石热导率的差异,使得平面上的温度差异显示出受控断裂构造控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淮北煤田的高温热害问题愈发突出,但目前对该区系统的地温场特征及大地热流分布研究非常稀少.在系统分析淮北煤田大量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井下巷道围岩温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72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全面阐述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淮北煤田现今地温梯度众值介于1.80~2.80 ℃/100 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2.42 ℃/100 m;大地热流值变化范围为39.52~74.12 mW/m2,平均热流值为55.72 mW/m2,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均低于同处华北板块的其他盆地以及南部的淮南煤田;大地热流受地温梯度控制明显,两者分布较为相似,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结果表明,区内现今地温场和热流分布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内构造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