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1993年底以来,青岛沿海养殖扇贝陆续大面积死亡,仰口湾及港东一带养殖的4000多亩死亡过半,岙山湾养殖的2800亩死亡60%,有的100%死亡,经济损失极其惨重。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在有关单位采访中了解到:1997年我国北方海区在5月上旬至9月下旬期间栉孔扇贝的养殖陆续出现大面积死亡,先是辽宁长海县和山东日照市,以后逐渐向黄渤海中部近岸蔓延,其局部扇贝最高死亡比例达90%以上,仅烟台市芝罘区东口村千亩栉孔扇贝直接经济损失就达上千万元。据粗略估算:山东、辽宁、河北三省栉孔扇贝总的死亡面积约在18万亩至20万亩,经济损失约11亿元~15亿元。  相似文献   

3.
栉孔扇贝筏式养殖在山东省长岛已有21年的历史。1983~1993年连续出现扇贝大量死亡的现象,累计2万多亩受灾,造成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因此,迅速查明栉孔扇贝死亡的原因便成为扇贝养殖业的重要课题。 1 栉孔扇贝死亡原因 1.高温期进行分苗,使贝苗受到高温刺激,是引起扇贝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由于栉孔扇贝在分苗养成初期挂的水层偏浅,而在牡蛎繁殖高峰期内扇贝放养的水层又没有下调到深水层来避开牡蛎苗的附着水  相似文献   

4.
长岛将成为我国海洋科技“旗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山东省长岛县针对往年夏季栉孔扇贝死亡偏多的实际,在全国率先培育推广了新型“升温苗种”技术,全县3.5万亩扇贝在高温季节仍安然无恙,这是长岛县海洋开发科技化的新成果。 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快海水育苗、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等领域的科技开发和转化,共  相似文献   

5.
海湾扇贝死亡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湾扇贝自然分布于美国东海岸的浅水区,1982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入我国后,经过海洋水产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努力,海湾扇贝养殖面积逐渐扩大,1988年已达2万亩。该种扇贝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深受养殖者的欢迎。但由于养殖期间特别后期死亡严重,严重地影响了产量和经济效益,挫伤了养殖单位的养殖积极性。真对这一情况,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践,对养殖中死亡问题作如下探讨,以求对养殖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6.
扇贝是荣成市重要养殖品种,鼎盛时期总面积达到6万多亩,产量近7万吨。占养殖总产的20%,在养殖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两年来,由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栉孔扇贝死亡情况逐年加重,养殖单位损失惨重,纷纷停产或转产,扇贝养殖业前景渺茫。在此形势下,荣成市龙须岛镇采取冬种夏收的反季节养殖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山东沿岸夏季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在对夏季高温期山东沿海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山东沿岸栉孔扇贝养殖业发展的历史,生态,环境和种质等方面分析了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原因,认为大规模死亡的根本原因是长期订养殖导致养殖环境的老化或恶化及栉孔扇贝抗逆能力下降,而在夏季高温期,海区饵料明显不足,栉孔扇贝本身消耗增大,养殖水体自身污染加剧及病原体大量滋生更为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林孔扇贝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其闭壳肌干制品一干贝,为名贵海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国内外客户欢迎。因此可大量出口创汇,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从而推动扇贝养殖业的发展。但是从1997年夏季以来,山东沿岸市自日照、青岛,北自烟台,东自威海等地相继发生林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目前这种死亡情况还在发展,严重危及扇贝养殖业的发展。为此就这一问题通过现场观察并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探讨,对以后林孔扇贝养殖过程中出现死亡,提出预防对策。一、惊孔扇贝死亡情况:这次发生杯孔扇贝大面积死亡前的病态,各地基本上很相似…  相似文献   

9.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问题的对策与应急措施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在对山东沿海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和技术上提出了解决栉孔扇贝死亡问题的对策和应急措施,包括坚持可寺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科技意识,实施“外延稀养”战略等对策和改良种质,增强抗逆能力,切实合理降低养殖密度,研究死亡原因和防病措施,开展多元化养殖,建立浅海持续养殖示范区,保护栉孔扇贝自然种群和建立扇贝良种场等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海洋岛海域水温异常波动与养殖栉孔扇贝死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海洋岛海域水温异常波动,与该海域养殖栉孔扇贝大批死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总结了几年来海洋岛海域养殖栉孔扇贝死亡的特征。其次,结合水温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温异常波动与栉孔扇贝大批死亡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大幅度、跳跃型水温异常波动是导致扇贝死亡主要原因。最后,通过生物试验证实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1.
海湾扇贝(Argopeclen irradians Lamarck)育苗保苗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扇贝养殖业的发展。扇贝中间暂养一般在海上进行,由于海区海况复杂,使保苗率偏低,一般在8~15%。 为了提高扇贝的保苗率,1987年作者在文登市小观乡养虾场,利用170亩(1亩=666.6m~2,下同)的对虾养殖池进行了海湾扇贝稚贝的保苗试验。6月1日出池稚贝2.995×10~7只,到6月26日达到商品苗为  相似文献   

12.
每年七八月份的高温季节,往往是扇贝死亡的高峰期。据了解,今年七八月间,蓬莱、威海等地曾陆续发生养殖扇贝大量死亡现象,荣成市个别单位养殖的扇贝也出现死亡现象,只是情况还不十分严重。因此,为了加强扇贝的高温期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扇贝养殖损失,现提出如下几项生产措施,仅供各养殖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明 《海洋信息》1999,(9):20-20
自1997年以来,我国北方沿海栉孔扇贝相继发生大面积死亡事件。据了解,仅山东省经济损失就近40亿元,尤其是视栉孔扇贝为衣食父母的长岛县,1997年和1998年两年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严重影响了长岛县人民的切身利益。栉孔扇贝的大量死亡,也对整个山东省沿海扇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在  相似文献   

14.
“莱州市金城海湾扇贝千亩万斤丰产方技术开发”通过了专家验收评议。从1080亩丰产方中,在西、中、东3个部位任选3点,每点随机抽取10笼扇贝,称出全笼净重,按400笼/亩折算出每亩产量。从样品中任取50个扇贝测壳高,算出平均值。称出5kg扇贝,剖出鲜贝柱称重。平均亩产5560kg,出鲜柱率16.7%,两项指标均创全国最高纪录。1材料与方法1.l养殖海区自然条件试验海区位于金城镇近海,离岸边距离1500m以上,水深9.5~12m,底质为泥沙,上半年透明度4~7m,下半年2~4m。本海区为西南、东北往…  相似文献   

15.
海湾扇贝种质退化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英杰 《海洋科学》1992,16(6):64-65
海湾扇贝自引进后便开始了生物学、人工育苗及养成技术的研究,现在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饲养技术。但在扇贝养殖过程中不明原因的死亡现象时有发生,今年冬天胶州湾扇贝发生了大量死亡,有的养殖场几乎“全军覆灭。”在育苗过程中出现的面盘幼虫解体现象也给扇贝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这些病害仍未找到具体的病因,至今困扰着学术界和养殖界。  相似文献   

16.
扇贝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种类,今年入夏以来,部分养殖区出现死亡现象。笔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1 扇贝死亡概况 今年死亡的主要是栉孔扇贝,受灾区轻者20%~30%,重者达70%~80%,甚至绝产。海湾扇贝则多数正常,最高死亡率不足10%。死亡时间主要在7月初至9月上旬。内湾区发病较早,始于7月上旬,开放性海区多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就总体而言以7月下旬至9月  相似文献   

17.
长岛县1993年收获栉孔扇贝3.5万亩,鲜丁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居全国之首。 长岛县是栉孔扇贝人工养殖的发祥地,养殖规模和产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为了使扇贝养殖形成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该县充分发挥大功率渔船的优势,不断开拓深水大流荒芜海区,新增扇贝养殖面积1万多  相似文献   

18.
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于1998年7-9月,在发生贝类大规模死亡的山东工岛县和烟台四十里湾养殖区,选取濒死的栉孔扇贝,通过组织病理分析和电镜观察,发现大量寄生原核生物--衣原体样原核生物和类立克次氏体。病理学研究表明,寄生原核生物造成栉孔扇贝组织细胞严重病变,可能是引起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尽快解决病毒性虾病、扇贝大面积死亡对海水养殖业的困扰,全面普及推广健康养殖技术,确保对虾、扇贝养殖“二次创业”的顺利进行,最近,烟台市成立了对虾、扇贝两个专家顾问组。 专家顾问组主要由省、市水产养殖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了解掌握从苗种生产到养成的生产动态,以及科技、生产有关信息;提出生产指导性意见,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进行阶段性巡回技术指导,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DAPI染色荧光显微方法连续观察了栉孔扇贝♀×海湾扇贝♂的受精细胞学过程,发现海湾扇贝精子可以正常入卵,并能完成后续的发育过程获得杂交后代。同时进行栉孔扇贝♀×海湾扇贝♂杂交组及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自交组3组实验,对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D形幼虫孵化率、幼虫生长速度、幼虫存活率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杂交组的受精率为92.77%,卵裂率为81.46%,D形幼虫孵化率为51.23%,杂交组幼虫在培育到第7天时全部死亡,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自交组的幼虫可正常发育到眼点幼虫,杂交组幼虫在其存活阶段的生长和2自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成活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