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构造地质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根厚  胡玲 《现代地质》2004,18(4):423-428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系统地反映了构造地质学近年来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概括起来包括下列5个方面的内容。(1)构造变形与沉积作用:重点是不同构造体制,如伸展、挤压(包括斜压)体制下,各构造区域的构造+沉积关系,在利用层序地层等进行定量的构造反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挤压作用下的构造样式:这一传统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仍然为构造地质学家所关注,如薄皮构造与厚皮构造在碰撞和非碰撞造山作用方面的表现样式;(3)山链内构造反转过程和构造的继承:描述经历了变形体制转换的区域运动学演化,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前缘课题;(4)大陆边缘前陆逆冲+褶皱的形成:特别强调盆地-山脉的藕合关系;(5)高应变带的研究及技术方法:包括制图、模型、实验方法和材料等。  相似文献   

2.
司得勇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388-1392
本文分析了地质实验室在测量设备期间核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测量设备定义及评审准则要求,明确了期间核查对象。提出了符合地质实验室特点的期间核查方法,其内容包括核查标准和测量参数的选择、核查时机和频次的确定、核查结果的评价方法。文中所提出的期间核查评价方法—控制图法,经济、简便易行,直观地监控测量设备校准状态。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能够满足质量规范要求和评审准则要求。本文对地质实验室正确、有效地开展期间核查工作,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是人类社会谋求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贯穿于环境地质工程亟待解决的诸多科学技术问题中的基本关系。地质环境和工程建设的关系包括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适宜和制约,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适应、影响和反馈作用。建立两者关系的系统分析方法是科学认识二者关系的基础;强调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一体化的地质工程原则则是处理二者关系的实践标准。对两者及其相互作用机理信息的采集获取、整理分析、归纳综合技术体系则是研究二者关系的必要支持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信息采集技术,分析模拟技术,监测测试技术,综合信息技术等。最后指出,宏观协调和微观控制是建立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和谐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金明 《华东地质》2006,(2):149-152
大吉山钨矿床处于赣南加里东褶皱区九连山断隆西南端.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稀土、铌钽和钨的富集成矿,与岩浆的演化多次侵入直接相关.该矿床矿化以浸染状蚀变花岗岩型黑钨矿化与石英脉型钨矿化为主.浸染状蚀变花岗岩型黑钨矿床与石英脉型钨矿床的时空关系、组分上的继承和演化,体现了该矿床在成因上为浸染状蚀变花岗岩型黑钨矿床与石英脉型钨矿床形成的复合型钨矿床.  相似文献   

5.
胶东绿岩型金矿分布在绿岩带中,容矿围岩为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等。控矿构造为NWW向脆韧性断裂带,带内岩石含金平均高达58.8×10-9;成矿元素Au、Ag、As、Pb、Cu、Bi等的含量在矿体上下和蚀变带中呈有规律变化,Bi可作为近矿指示元素。硫同位素特征表明矿体与绿岩有成分上的继承关系;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热液属变质成因。  相似文献   

6.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其一般过程,包括地质变量预测、地质特征解译、空间分析等,并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体视化方法,最后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为例,运用切征级重建方法,建立地质模型,并进行了三维地质的分析。实践表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认识复杂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和特征的强有力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地质勘查遥感系统的地质矿产应用基础上, 研究了高光谱矿产资源探测的技术流程, 包括构造信息产品、岩性信息产品、矿物信息产品和远景成矿预测产品的生成流程。同时选取新疆东天山土墩地区作为研究区, 对本研究的各产品生成流程和填图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本研究的技术流程可行, 信息提取方法精度较高, 可作为今后矿产资源调查的主要技术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8.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4,33(1):237-240
正本篇共有12节,第一节为矿产地质填图特点与意义;第二节至第五节为有关地质填图的地形图、典型剖面、地质观察点和地质界线连接等技术方法;第六节为地质环境与找矿,阐述地质找矿指导思想的变革;第七节至第十一节为沉积岩、岩浆岩、火山岩、变质岩和接触变质带等地区地质环境初步认定与找矿的讨论。第十二节为地质填图资料的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 新兴的农业地质背景学是地质与农业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认识到农业生产与自然地理和土壤的关系。十九世纪中叶,欧洲地质学家法鲁(F.A.Fellow)和李希霍芬(F.V.Richthofen)等提出了仅用于研究土壤发生关系的“农业地质”概念,当时被称为“农业地质学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它已成为研究农业地质背景规律与农业生产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内在相关因素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三维地质建模是当前国内外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研究的重要途径和热点.以栾川钼多金属矿区为例,针对研究区地质背景复杂、成矿地质条件多样性特征,开展了基于地质(岩性地层及其物性特征、地质体产状数据)与重磁正反演集成技术组合的三维地质模型建模研究,其研究内容为:(1)根据研究区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确定研究区矿床地质特征以及近地表地质体的空间属性特征;(2)利用重磁数据,在定性解译地质信息的基础上,开展二度半正演方法定量解译研究,并运用三维位场概率成像方法反演和解译深部地质体;(3)根据研究区地质与重磁反演解译资料综合分析,确定晚侏罗世斑岩岩体和控矿构造的时-空-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地质岩性属性特征的重磁正反演联合解译,能够综合利用地质体之间的物性差异、成因关系界定其几何形态,从而在三维环境中建立它们的时空关系,即三维地质模型,为研究区深部找矿、矿体定位预测以及金属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工程中及竣工后出现的一系列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它们的产生是与不同工程类型、不同的土层、使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且进一步分析了引起它们的机理、产生的危害及防止其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其一般过程,包括地质变量预测、地质特征解译、空间分析等,并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体视化方法,最后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为例,运用切片级重建方法,建立地质模型,并进行了三维地质分析.实践表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认识复杂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和特征的强有力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董和金 《湖南地质》1992,11(4):263-268
湖南地质矿产局近几年来,在导向矿种金、银、铜、锑、富铅锌矿等的地质找矿中,有重大进展。新增了一批勘探基地和可观的储量。在省内急需的煤、盐矿、水泥灰岩的有偿勘查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在概括的全面回顾之后,总结了五条经验和认识。随着第二轮改革开放高潮的到来,笔者重点论述了正确处理好地质找矿的八个关系:即正确处理地质找矿与调整产业结构的关系、正确处理找矿与找钱的关系、正确处理导向矿种与非导向矿种的关系、正确处理找大矿和找中小矿的关系、正确处理成果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正确处理就矿找矿与其他找矿方法之间的关系和正确处理找矿与开矿的关系。希望对全局工作有指导、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质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医学是以地质学的理论、思想、体系、观点和方法,并结合医学,来观察和解决医学问题和一些地质问题,即是研究地质环境、地质因素、地质过程和地质条件等与人类生命过程、人类的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及其规律性,以及运用这种关系和规律性来达到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并促进和深化地质科学发展的一门边缘、交叉科学。 地质学和医学是两门古老的科学,我国的中医学和草医学等早就注意到这两门科学的联系,这体现在中  相似文献   

15.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在快速、大规模地减排二氧化碳和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CCUS技术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对目标封存场址的储层、盖层及地质结构的精细描述与定量刻画, 因此, 亟需对CO2地质封存场址的三维地质结构进行精细化建模和透明化表征。本文简要阐述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CCUS工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归纳了适用于CCUS技术的三维地质结构透明化表征方法和流程, 指出了目前三维地质建模精度和效率等与CCUS实践需求不适应的问题,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为推动我国CCUS领域三维地质建模和结构表征方法的研究与软件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王雪曼 《地质与勘探》1990,26(12):22-27
文中概述了遥感技术及其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地形、地质制图,构造解译,识别岩性、提取蚀变信息,直接或间接识别矿体中的应用实例.论述了遥感技术与传统地质技术方法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对冶金地质系统遥感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在铀矿地质勘查中具有重要作用,遥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新方法研究则是各种铀成矿要素光谱信息和空间特征识别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基于曲波变换技术,开发了卫星高光谱数据(Hyperion)和高空间分辨率(SPOT5)的影像融合方法,融合影像在数据噪声消除、信息增强与信息提取方面应用效果显著;利用离散小波变换技术,高精度提取了主要铀成矿要素的光谱参数,建立了典型四价和六价铀矿物的光谱识别谱系。另外,通过钻孔岩心和探槽工程的高光谱编录、地质编录和物探编录,建立了典型蚀变带的物谱关系模型,重点分析了赤铁矿化蚀变(Fe3+)光谱特征与铀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上述遥感数据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在桃山地区铀矿地质勘查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地质与勘探》2013,49(2):395
<正>《地质与勘探》以刊载固体矿产地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矿产资源评价、找矿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岩石矿物研究、同位素地质、数学地质与遥感地质和钻探技术、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等专业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主要栏目有金属矿产、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地质、油  相似文献   

19.
《地质与勘探》2013,49(4):772
<正>地质与勘探》以刊载固体矿产地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矿产资源评价、找矿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岩石矿物研究、同位素地质、数学地质与遥感地质和钻探技术、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等专业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主要栏目有金属矿产、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地质、油气资源、新技术·新方法、矿产经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地下空间和时间特征,并结合水环境同位素技术的特点,提出将其应用于碳储存方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利用水环境同位素技术判断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的方法,评价典型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咸水层的安全持久性及储存二氧化碳的适宜性;(2)确定判断泄露二氧化碳“碳源”的同位素方法,研究泄露的“碳”源;(3)通过水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地下水循环、径流之间的关系,评价规模化封存二氧化碳潜在泄露对浅层含水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