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原地区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是计算大气降水补给平原地下水的主要参数,它的估算精度直接关系到平原地区水资源的精度。关于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分析,目前尚无一致的计算方法,各家提出的计算数值有时相差很大,这就给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定量估算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建议用平均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和年有效雨量计算年降雨入渗补给量的方法,既可求得多年平均年补给量,又能计算出各种保证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是保障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维持生态环境的关键要素。保定平原区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区域,其水资源承载能力对于区域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态优先为基本理念,基于不同供水来源与不同用水类型的供给与利用关系,采用定额计算和线性加权目标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对保定平原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源评价,并与地方规划相对比,进行了水资源承载力分级。结果表明:在保证生态需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基础上,保定平原区在持续枯水年条件下城镇生活和工业生产2025年可提供水量为4.63×10~8m~3、水量缺口0.52×10~8m~3,2030年可提供水量为6.96×10~8m~3、水量缺口0.56×10~8m~3;持续平水年条件下,城镇生活和工业生产2025年可提供水量为5.81×10~8m~3、水量盈余0.66×10~8m~3;2030年可提供水量为8.14×10~8m~3、水量盈余0.62×10~8m~3。该项研究旨在为保定平原地区发展规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太湖片水资源供需状况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忠  贾更华 《水文》2000,20(3):30-32,35
太湖片包括太湖流域及浙闽沿海诸河,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沿海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跟不上用水需求的增长。加之近年来水污染加重,面临缺水困境。根据2000年、2010年供需预测分析,干旱年太湖湖西、杭嘉湖平原以及浙东、闽南沿海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需采取节约用水、挖潜开源、治理污染、加强管理等结合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从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化周期性、经济社会需用水规模难变性和未来水资源供需关系入手,介绍近60年以来华北平原水资源情势,特别是该平原水资源量、实际用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变化特征,并结合未来10到30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用水量趋势,识别和诊断华北平原水资源紧缺因源。结果表明:由于降水量减少导致华北平原缺水(自然资源性缺水)占该平原总缺水量的15.1%~16.4%;因管理缺陷导致水资源浪费的缺水(管理性缺水)占22.1%~24.2%;人口数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过大导致用水量超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缺水(政策性缺水)占59.3%~62.5%。自然资源性、管理性以及政策性缺水的解决对策不同:自然资源性缺水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惟有从外域适量调水才能解决;管理性缺水可通过社会文明进步和科技进步不断修正;政策性缺水宜因势利导进行经济社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限制高耗低效用水产业。即使南水北调工程70.3×108m3/a水进入华北平原,该平原地下水超采情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性扭转。有新增水源调入或华北平原严控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同时大幅压减农业用水量,因势利导优化和逐步调整经济社会布局和产业结构,特别是灌溉农业进行规模化减蒸、降耗、节水的改造,将是缓解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和水资源紧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水资源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真  刘平贵 《地下水》2002,24(2):63-65
以北方各地区平原、盆地等典型地段为例,研究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的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北方水资源形成的气候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环境,指出影响水资源馈乏和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相应对策,认为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结合《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和《米东新区水资源规划报告》设计了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运用北部平原地下水非稳定流模型对这四个地下水开发情景模拟方案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时间段为2007~2050年。对预测期间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地下水水位降深及水均衡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是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方案。实施该方案应从北水南调引0.7×108m3/a地表水用于北部倾斜平原的农业灌溉,同时要减少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0.50×108 m3/a。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局部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为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结合《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和《米东新区水资源规划报告》设计了现状开采方案、增加补给量方案、减少开采量方案和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运用北部平原地下水非稳定流模型对这四个地下水开发情景模拟方案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时间段为2007~2050年。对预测期间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地下水水位降深及水均衡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增加补给量与减少开采量联合方案是乌鲁木齐河流域北部平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采方案。实施该方案应从北水南调引0.7×108m3/a地表水用于北部倾斜平原的农业灌溉,同时要减少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0.50×108 m3/a。  相似文献   

8.
姚章民  闫少华 《水文》2012,(4):79-81
通过对珠江区地表径流量的分析评价,研究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珠江的水资源特点是水量相对丰沛,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东西差异大,南北差异小,自东向西逐渐递减,沿海地区多于内地,山地多于平原。水资源的年际变化较大,且往往出现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年内分配不均,汛期4~9月径流量一般占全年的60%~90%。  相似文献   

9.
北京平原地区地质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几代人的工作,北京平原地质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领域都有重要进展。本文通过北京平原三维地质结构分析,认为北京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工程地质、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等地质问题均受三维地质结构控制,各种地质现象都处在一个统一的地质系统之内。第四系三维结构控制着第四系孔隙水资源的赋存、平原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地面沉降的分布和演化;基岩的三维结构控制基岩裂隙水、岩溶水资源和地热资源的赋存状态;平原隐伏断裂对平原的地貌、基底形态起控制作用,对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这些由三维地质结构控制的地下水子系统,隐伏断裂子系统以及工程地质、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共同组成了北京平原区地质系统。  相似文献   

10.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政府及时出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保建设整体格局中,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始终作为重难点问题存在。本文以某平原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为例,针对某平原出现的盐碱化现象,分析水资源条件与生态环境改善所选取的综合性治理措施,涵养发展当地水资源潜力,进而解决一系列环境问题,以求构建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部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区域性地下水采补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如何充分认识并合理开发水资源,如何搞好地下水的回灌补源已成为当前重要课题。对此,我们在黄县西部平原进行了渗漏井为地下水补源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黄县地处胶东半岛北部偏西,东南倚山、西北临海,以山前平原和海滨阶地组成黄县平  相似文献   

12.
一、农用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原则 针对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特点,作为灌溉水源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则: (1)必须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与开发利用总的水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利用水资源,以求最充分地挖掘一个地区水资源的总潜力,  相似文献   

13.
邢台市水生态系统修复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廷印  景彦亭 《地下水》2010,32(2):74-77
通过对邢台市水生态环境的演变、现状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论述和分析,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对邢台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工农业及生活节水潜力、百泉岩溶水生态修复,平原及地下水修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终阐明了实现邢台市水生态系统修复的可行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6,(3)
通过对衡水市水资源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说明地下水节水压采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衡水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进一步阐述衡水市水资源变化特征、水资源供需现状及水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对2001~2013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平均每年缺水量109 343万m3。缺水量分为两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缺水量通过外流域调水得到解决,通过外流域调水,为缓解衡水市水资源紧缺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地下水缺水量靠超采地下水维持社会经济发展。解决衡水市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减少开采地下水。2014-2015年以节水为核心,实施从水源到田间的节水压采措施,实现压采地下水5.23亿m3,封填4 009眼深机井,为改善衡水市地下水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衡水市节水压采综合治理,是解决平原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改善地下水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山东地区地下水库建设条件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环渤海山东地区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之一 ,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在时间上的不均匀分布 ,年内、年际降水量差别大。实践表明 ,修建地下水库工程 ,对区内水资源进行多年调蓄利用 ,是缓解该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 ,一方面胶东低山丘陵滨海河谷区、鲁中南山前冲洪积扇区及黄泛平原古河道带含水层厚度较大、颗粒较粗、调蓄能力较强 ;另一方面鲁中南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和胶东半岛滨海平原部分地段地下水位多年持续下降 ,腾出了巨大的地下库容 ;这些都为修建地下水库提供了条件。本文中将该区地下水库划分为山间河谷型、滨海平原型、冲洪积扇型和冲积平原古河道型 4类 ,并根据地下水库库址选取的 6个基本条件选出了 2 6处地下水库库址 ,这些地下水库的总库容达 6 5 .17× 10 8m3 ,最大调节库容总和为 2 8.39×10 8m3 ,建库后库区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增长 73% ,可取得明显的水资源效益。同时修建地下水库可以改善库区附近水环境质量 ,遏制海 (咸 )水入侵、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四、开发条件下区域的地下水的均衡状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量的事实表明,像内陆平原这种类型的河流—含水层系统,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导致的水资源重新分配过程较之一般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区)远为强  相似文献   

17.
黄河冲淤积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综合利用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生  郭东亮  韩己业 《地下水》2009,31(2):83-84,133
通过分析广饶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特性及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跨流域调水,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加快水生态环境治理等八个措施来缓解黄河冲淤积平原地区地下水超采、促进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地下水保护。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内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得楷 《地下水》1995,17(3):130-131
我国西北内陆区占全国总土面积1/3强,人口稀少,矿产资源丰富,惟水资料匮乏。地下水资源的量和质,在山区具有垂直分布特征,在内陆平原具有水平分带特征。水资源的多次重复转化,使水资源的利用也具有重复利用特征。充分夺取无效蒸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内陆区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河西内陆河流域的水循环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西北内陆区水循环分析,剖析了河西内陆河流域的水循环特点,即在山区形成水资源、在平原散失水资源和在人工绿洲区产生二元结构;揭示了流域内的水资源以水循环为纽带,相互转化并互相联系;并对山区消耗水量,走廊、盆地、人工绿洲建设引起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变化和消耗水量的增加,以及内陆河下游水分亏缺问题作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要传递流域水循环整体概念、评价山区与平原绿洲之间的局地水循环、实现在西部开发中实施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的良性循环等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贺伟程  王焕榜 《水文》1989,(5):16-20
降水入渗补给量是平原地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年补给量系列的计算和插补延长方法,对于提高水资源评价的精度和实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大量的地下水动态观测和均衡场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岩性区的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年降水量、地下水埋深的定量关系,提出了分区年降水量与入渗补给量的相关曲线的绘制方法,从而解决了年降水入渗补给量系列的计算和插补延长问题。最后,还对相关线型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