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厂锡矿是一个成矿物质多来源、控矿因素多样化和矿床类型多种类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其中No.100矿体赋存于龙头山生物礁灰岩中。对其成矿过程中各类组分的分配特征和规律、各类微量元素和烃类组分异常的展布特征、元素比值变化特征、异常综合分带模型、找矿预测标志等进行了总结。微量元素及烃类组分在不同标高(中段)的变化规律显示:No.100矿体虽然在空间上为连续的整体,但其为多期成矿作用或同一期多次矿化作用(脉动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多次成矿作用叠加和各元素本身地球化学性质、行为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元素在空间上富集区段的差畀,并产生多个异常浓集中心。  相似文献   

2.
大厂锡矿是一个成矿物质多来源、控矿因素多样化和矿床类型多种类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其中No.100矿体赋存于龙头山生物礁灰岩中。对其成矿过程中各类组分的分配特征和规律、各类微量元素和烃类组分异常的展布特征、元素比值变化特征、异常综合分带模型、找矿预测标志等进行了总结。微量元素及烃类组分在不同标高(中段)的变化规律显示:No.100矿体虽然在空间上为连续的整体,但其为多期成矿作用或同一期多次矿化作用(脉动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多次成矿作用叠加和各元素本身地球化学性质、行为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元素在空间上富集区段的差畀,并产生多个异常浓集中心。  相似文献   

3.
针对平原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试验研究资料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平原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异常查证及生态效应评价方法。异常查证阶段,首先应用相关关系法确定异常组分的地球化学基准值,而后进行异常分类,确定异常的成因和形成机理,为异常生态效应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在异常生态效应评价中,首先要弄清土壤中异常组分全量与其活性组分间的关系,进而探讨土壤和农作物中异常组分的含量关系,最终依据相关标准,评估农作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及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水环境的角度阐述大骨节病的成因机制, 以大骨节病高发的四川省若尔盖县为研究区, 系统采集了作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样38件, 测试了其化学成分, 发现水中的常规组分和微量组分都偏低, 且饮用地表水较地下水更容易患病.通过水化学特征分析, 表明水环境中多种组分含量异常是导致病发的重要因素, 并从水动力和水化学方面解释了其组分含量异常的原因.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 结合当地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进一步揭示了大骨节病发生机制与饮用水中P、F、Se和Mn 4种组分的含量密切相关, 饮用水中这4种组分含量越低, 大骨节病的发病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土壤定义、土壤中同生组分和后生组分,重点论述了后生异常,特别是上置后生异常.提出深穿透化探技术设计原理是提取土壤中来自深部与矿化有关的后生组分,而尽可能不破坏或少破坏土壤基体(同生组分).用实例说明同生异常和后生异常特征,为什么常规化探(全量)难以在运积物覆盖区隐伏矿勘查中发挥作用的原因.从提取土壤后生异常角...  相似文献   

6.
在广泛调研总结国内外次要组分背景值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水化学分析与数理统计法相结合的地下水次要组分视背景值研究体系。该方法体系首先在次要组分与主要组分之间进行因子分析,建立次要组分与主要组分的联系,运用三倍标准差准则识别主要组分粗大误差的异常值,利用Piper图水化学类型对异常值进行分析检验,从宏观上分析识别水化学影响明显异常的次要组分数据,再运用平均值加减2倍标准差迭代法和概率图法组合分析识别异常值。完成异常值剔除的数据取95百分位数作为次要组分视背景值的上限阈值。该方法有利于把握数据的整体统计特征,同时能避免主观确定阈值的误差,对异常数据的剔除高效充分。上述方法体系运用在柳江盆地表明,与4种常用数理统计学方法相比,该方法体系计算出的次要组分视背景值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更高,同时能解释引起次要组分异常的原因及背景控制因素。运用水化学分析与数理统计法体系,较为科学合理地计算出了柳江盆地浅层地下水次要组分硝酸盐、偏硅酸、铝、氟和溴的视背景值阈值,分别为75.1、27.4、0.11、0.30和0.32mg·L~(-1)。硝酸盐视背景值阈值偏高,反映出柳江盆地广泛的农牧业养殖及生活污水排放已不可避免地对地下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经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荒漠景观区斑岩型铜矿勘查中,磁性组分测量具有较常规土壤测量更有效发现异常的能力,其实用性优势初现端倪。为进一步扩大磁性组分测量这一新技术的适用范围,同时也为了更进一步明确我国干旱荒漠景观区有色金属矿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以新疆东天山铜镍硫化物矿为例,对磁性组分测量技术有效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选择EDA数据处理技术对两种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发现,与常规土壤相比,磁性组分测量技术除具有异常下限较高、异常点数更多等特点外,还突显出强化弱小异常、发现新异常等优势,充分体现了该技术在干旱荒漠景观区勘查中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组分浓度异常蕴含着丰富的地球化学成因信息,某些有害组分的异常浓度往往会对矿工人身健康造成影响。为此,基于相关文献和资料从重烃浓度异常、氧化物气体浓度异常、硫化氢浓度异常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关于煤层气组分浓度异常地球化学成因的种种假说,认为目前对煤层气组分浓度异常的成因尚欠深入理解,有必要结合具体实例开展解剖研究,并从新的视角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平原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普遍存在,但是目前对这些异常的成因缺乏系统认识。这里以长春和南京地区的Hg、Cd异常试验研究结果为例,利用元素相关关系法,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异常组分叠加量表现出表层累积型特点,此类异常的成因与人类活动有关。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在垂向上,异常组分叠加量表现出了连续型分布特点,且异常组分含量主要受土壤物质组成的控制,此类异常是在河流沉积物自然沉积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广西大厂矿田为一大型一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碳沥青、包裹体、矿石成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成矿过程中存在大量有机质的参与,烃类气体是其重要的伴生组分。通过对土壤中的烃类组分分析发现,其背景含量与异常差异很明显,显示区内存在明显的成矿热液活动,深部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在总结烃类组分和微量元素As、sb在更庄地区土壤中的异常展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异常分布区的地质和构造条件,圈出了3个找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