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S8.0特大地震(本文震级均为MS),该地震是中国大陆内部活动地块边界带的特大地震,它发生在青藏、华南一级活动地块区边界交汇部位的龙门山断裂带。本文结合活动地块划分结果阐述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7级强震格局,探讨了该特大地震前可能的动力学变化过程;以中国大陆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 相似文献
2.
3.
总结了中国大陆8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30年、53年及100年周期性,百年主体活动区及其格局变动,大地震空段填位及迁移,成组性,几十年多阶段强震释放特征及其连发、复发特点.根据当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评估认为,未来1~5年中国大陆喜马拉雅山带西段可能发生71/2~8级地震,以及新疆,川、滇4处为注意地段. 相似文献
4.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孕育过程以地震空间图像的递进演变为特征,可分为三个阶段:1959年以来M≥6地震围成背景空区的阶段,1994年以来M≥5地震围成孕震空区的阶段和震前4个月的“逼近地震空区”阶段.在孕震空区的末期,青藏块体及中国西部出现了1~2年的地震奈带;伴随逼近地震空区的形成,还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小震平静.最后讨论了中国大陆西部8级地震的时空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5.
6.
将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5次6.5级以上地震分为52组, 按华北-东北、 西南、 青藏块体、 新疆不同构造区域, 分别对其6.5级以上强震前4级、 5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全时空扫描, 选取震前特征图像, 按构造区域进行分析、 总结, 研究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像演变的基本特征, 及其震前图像演化的共性和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 强震前不同级别中等地震活动出现二个阶段异常图像转化具有普适性。 5级地震图像后期在时间和空间上配套出现的4级地震的异常图像, 可能是强震孕育过程中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7.
全球8级地震序列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地震序列的统计特征,是进行震后地震趋势分析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利用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提供的全球地震目录资料,对1975年以来全球36次8级地震序列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震后最大余震强度水平估计问题;并按板内、板缘地震和震源机制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强度(最大余震水平)上,还是在频度(5~6级中强余震频度)上,板内地震与板缘地震存在显著差异:板内地震的最大余震强度和5~6级中强余震活动频度均明显低于板缘地震的;而按震源机制类型分类,这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强地震平静图像已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强震前的一个典型异常指标。近期中国大陆西部2次8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研究认为,8级特大地震前不仅中强震出现大面积平静,而且中小地震也会出现大规模平静现象,形成地震空区。震前依据震级由大而小逐级形成配套出现的地震空区,可作为中国大陆西部8级特大地震的中短期预测与8级地震发生地区的判定的一项有实际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2个描述强震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及丛集的参量,计算了新疆地震区1970~1998年以1年为窗长3个月为步长的活动异常图像,并给出了发生新疆乌恰的2次7.4级地震前后,新疆地区σN异常分布动态演化图像,对异常图像的动态演化过程与强震发生地点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将对其用于新疆地区地震预测进行了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该参量能较好和直观地描述了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异常时空动态图像,不受样本量的限制,并 相似文献
10.
汶川8.0级地震强震动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对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收集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8.0级地震中获取的420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初步分析。在这次地震中布设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围地区的50多个台站获得了大于100gal的加速度记录,有46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的断层距小于100km,使中国大陆近断层区域所获得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的数量成倍增加。本文依据这批数据,对汶川大地震强震动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此次地震断层附近地区的PGA衰减规律,并利用此规律模拟了断层附近的加速度峰值,绘制了PGA分布图、竖向PGA与水平向PGA比值图;给出了汶川地震断层附近的加速度反应谱、上盘效应、竖向效应、速度大脉冲效应等地震动特征,这些特征可作为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依据并供灾区重建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6 级以上强震分为连发与单发两类, 分别讨论了各自的间隔时间。有些强震发震时间间隔的部分规则性可以作为地震趋势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李献智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5,(1)
应用一种新思路、新方法研究兴都库什-贝加尔地震带内的地震迁移,结果表明,地震沿地震带由南西西向北东东方向定向迁移,平均迁移速度为每年129km,量级与中国大陆西部地震带(区)的地震迁移速度相当.研究结果为地震动力学和地震预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应用粘弹性计算程序,计算1833年嵩明8.0级大地震产生的同震和震后应力场变化,并计算对附近的小江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及云南境内红河断裂带造成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嵩明8.0级大地震对滇中南地区应力分布产生较大影响,对周围断层的影响甚至持续数百年的时间。嵩明8.0级地震使震中附近的小江断裂中段、安宁河断裂南段和红河断裂带中段库仑应力减小,降低发震危险;而小江断裂带南北段、安宁河断裂北段、则木河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南北两段库仑应力增加,地震危险性增强。红河断裂带中段在数百年时间尺度内始终处于嵩明8.0级地震库仑应力的减小区域,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此断裂段的地震平静现象。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主要地震带中强震潜在危险性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华北地区五条主要地震带上的中强地震资料人手,结合对各地震带上地震定向迁移规律已有认识,对各地震带带内未来5-20年内中强地震活动危险性及带内不同地段地震迁移概率进行了定量估计。震例检验结果表明,文中所用的对地震带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计算、危险性排序和对各带带内地震迁移场所有概率估计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预测结论可以作为未来华北地区中长期强震形势估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20.
A new criterion is introduced to judge if the vicinity of the source region of a great interplate earthquake is in an active period. It is based on the stress change caused by the great earthquake. A region is regarded as being in an active period of seismicity if the occurrence rate of earthquakes on faults in the stress shadow of the great earthquak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seismic cycle, and if the stressing rate of these faults is sufficiently low. This criterion was applied to the seismicity in the central part of southwest Japan before and after the 1944 Tonankai and 1946 Nankai earthquak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fore the 1944 Tonankai earthquake, the region was in an active period from at least 1927.The region was in a quiet period for almost50 years after the 1946 Nankai earthquake.Data after 1995 show that the region is once more in an active period of seismicity preceding the next great interplate earthquakes along the Nankai trough,although the total number of earthquakes has not ye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earthquake probability in the central part of southwest Japan will become high in the coming decades until the next great interplate earthquakes along the Nankai troug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