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以来,在海王星外的太阳系发现了近千个小天体,称为Kuiper带天体(KBO)或Edgeworth—Kuiper带天体,其中有一部分偏心率和倾角较大的小天体与海王星之间存在3:2平运动共振,轨道特征类似冥王星,命名为类冥王星,自KBO发现以来,天文学家们进行了多次小天区的搜索,发现了几个质量较大的KBO,通过数值计算,在轨道参数空间发现了两个和冥王星一样同时具有3种共振的区域,在这两个区域里的小天体既避免了海王星的强摄动又不会与冥王星密切交会,轨道非常稳定,因此有可能在其中发现质量较大的类冥王星。  相似文献   

2.
在冥王星的发现史中 ,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和汤博所作出的贡献是永不磨灭的。前者对冥王星的存在作了理论研究 ,还自费筹建了洛韦尔天文台 ,为冥王星的发现准备了物质条件 ;后者则是冥王星的发现者。洛韦尔 (185 5~ 1916 )洛韦尔和洛韦尔天文台洛韦尔于 1 855年 3月 1 3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个富豪家庭中。年仅 2 1岁时 ,他便从哈佛大学毕了业 ,并在翌年到他祖父在欧洲经营的商行工作。 1 883~ 1 893年间 ,他曾多次到远东地区考察 ,还曾任美国驻日本的首任大使的商务参赞。在这期间 ,他还继承了洛韦尔家族的部分遗产 ,使他成了一…  相似文献   

3.
2005年2月17日,正值发现冥王星75周年纪念之时,美国宇航局宣布准备于明年1月发射“新视野”探测器(New Horizonsspacecraft)探测冥王星。在经过大约50亿千米长途跋涉后,该探测器最早将干2015年开始飞掠冥王星进行探测。冥王星这个太阳系中  相似文献   

4.
冥王星探秘     
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中唯一没被太阳系空间探测器光顾的天体。正由于还没有宇宙飞船访问过冥王星,因此它至今还是一颗很神秘的星球。长期以来,天文学家对冥王星知之甚少,但好奇心驱使人们探索这颗遥远的天体。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探索冥王星的秘密,美国的天文学家要求美国宇航局(NASA)加大对冥王星探测计划的投入,虽然NASA也曾对此做出过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的使者——空间探测器对于地球的兄弟们陆陆续续都进行过拜访,惟独冥王星是个例外,因为冥王星距离我们太遥远了。目前美国宇航局预定于2006年1月发射一颗前去拜访冥王星和科伊伯环带的探测器“新视野”号,2015年7月将飞临冥王  相似文献   

6.
酝酿已久的人类第一个冥王星探测器终于要发射升空了。根据新华社2005年9月27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的冥王星探测器——"新视野"号,近日已经正式运抵佛罗里达州的航天发射场。  相似文献   

7.
Kuiper带天体的轨道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评述太阳系动力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Kuiper带的轨道动力学。早期的研究是为了探讨短周期彗星的起源。在发现第一颗Kuiper带小天体之后,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到Kuiper带共振区的相空间结构上,Morbidelli和Malhotra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型研究了这些共振区的大小。其中主要研究对象是3:2共振区。冥王星也处在这一共振区中。从冥王星的轨道特性来看,冥王星应是一颗较大的Kuiper带天体,它还拥有另外两种共振——Kozai共振和1:1超级共振。正是由于这些共振的存在,冥王星的运动才得以长期保持稳定。观测表明许多Kuiper带天体也处的海王星的平运动共振中。早期的理论认为这些平运动共振起源于灾难性事件,如碰撞。然而这都是一些小概率事件,无法对共振的形成进行合理的解释。Malhotra通过行星迁移成功地解释了冥王星被共振俘获的机制。这一机制的概率非常大,同样可以用来解释Kuiper带天体共振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在冥王星的运动中存在着三个共振(3:2平运动共振、Kozai共振以及1:1超级共振)。这三个共振保证了冥王星运动的稳定性。我们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来探索三个共振在轨道根数空间的区域分布以及几颗大行星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证实了1:1超级共振为Kozai共振的次数共振,并表明了3:2共振是三者中最重要的,木星对三个共振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2006年8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了第26届IAU大会。本次大会不仅公布了第28届IAU大会将于北京召开的喜讯,也经过投票对冥王星做出了降级的决议。现在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关于冥王星的那个“重大”决定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文[1]的基础上,利用其中关于一般三体问题的运动区域的结论,具体讨论了太阳系中太阳、木星、土星以及太阳、海王星、冥王星所组成的两组三体问题,并计算了木星、土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轨道面倾角和纬度的变化范围,结果与文[1]的结论相符。  相似文献   

11.
冥王星探幽     
九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质量最小的要算冥王星了。它在远离太阳约59亿千米的寒冷阴8音的深空中缓缓而行,这情形和罗马神话中住在阴森森的地下宫殿里的冥王普鲁托非常相似。因此,人们称冥王星为普鲁托(Pluto),在天文学中是普鲁托英文名字前两个字母,又是对冥王星发现有推动之功的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Percival Lowell)姓名的缩写。长期以来,天文学家对冥主星知之甚少,但强烈的好奇心不断地驱使着科学家们使用各种办法观察、探究这颗遥远的天体。  相似文献   

12.
观测角     
6月 3日冥王星冲日冥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今年 6月 3日冥王星冲日 ,位于蛇夫座中。这时它离地球的距离最近 ,亮度最大 ,是观测冥王星的好时机 ,但亮度只有 1 4等 ,没有口径在 30cm以上的天文望远镜是看不到它的 ,因此只能到拥有大口径天文望远镜的天文馆或天文台中去观测。6月 9日水星东大距水星距太阳最近 ,在天空中与太阳的角距最大不超过 2 8度。因此在深夜看不见水星 ,只有当水星在太阳东面角距最大 (东大距 )时 ,或在太阳西面角距最大(西大距 )时 ,才能在日没不久在西方低空或日出前不久在东方低空看到水星。今年 6月 9日 2 1…  相似文献   

13.
朦胧的世界     
朦胧的世界──冥王星卞毓麟冥王星发现于1930年,人们曾欢呼它为20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在美联社评选的1930年世界十大新闻中,“发现第九颗大行星”亦济身其列。可是人们至今对这个晚俄的世界依然知之甚少……序曲1846年,德国天文学家加勒根据法国天文...  相似文献   

14.
在2006年8月的国际天文联合会大会上通过了一个决议,确定太阳系为八颗行星,冥王星带着他的孩子查龙,无可奈何地离开了传统的“九大行星”家族。它失去了往日作为“冥王普鲁托”(见题图)的威严和荣耀,似乎成了太阳系的“孙子辈”。  相似文献   

15.
“先驱者”行星探测器飞行轨迹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驱者”10号和11号的飞行轨迹出现异常。在排除航天器本身技术缺陷后,科学家提出种种猜想。为了彻底查明此问题,科学家希望在拟议中的冥王星一柯伊伯带天体探测器中搭载一个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16.
Kuiper带天体的轨道分布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聂清香 《天文学报》2002,43(4):375-378
1992年9月,夏威夷大学的D.Jewitt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J.Lun发现了海王星外绕太阳运行的第一个小天体1992QB1[1],开创了人类对于海王星外天体的实际观测的研究.近10年的接连不断发现,已经证实了海王星轨道外面存在着一个由大量的环绕太阳运动的小天体组成的环带[2].由于G.P.Kuiper曾在1951年的文章中提出过在冥王星的外边可能存在小天体的问题,因此人们一般把这个环带称为Kuiper带,你这些天体为“KuiperBelt Objects”(KBOs),或从逻辑上称它们为“Trans-NeptunianObjects”(TNOs)[3]  相似文献   

17.
据NASA2004年3月15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系里最遥远的天体,该天体是一个神秘的类行星天体,与地球的距离比冥王星远3倍。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加州理工大学Mlike Brown博士说,从它的位置看太阳,太阳只有一枚大头针的针尖那么大。这个以海洋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15日,美国宇航局与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双子星天文台和耶鲁大学同时宣布,发现了太阳系最遥远的天体,它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远90多倍,比地球到冥王星的距离大致远三倍。发现者麦克·布朗来自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他的两位同事分别来自双子天文台和耶鲁大学。  相似文献   

19.
李培俊  周济林 《天文学报》2006,47(4):394-401
介绍了N体模拟的Hermite算法,并利用该算法研究了不同质量行星在小行星主带上轨道的演化情况.采用的演化模型是太阳系N体模型(N=7),即把水星、金星、地球的质量加到太阳上,忽略冥王星,同时在小行星主带附近增加一个假想行星,系统演化时间为1亿年.数值模拟显示能够稳定存在于小行星主带上的单个天体的质量上限其量级为10~(25)kg.模拟同时还显示在某些情况下,假想行星与木星之间的低阶共振可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争端始末     
2008年9月17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IAUC 8976中发布了(136108)2003 EL61的命名公告。宣布将这颗矮行星命名为Haumea——夏威夷当地神话中主管生育和生殖的神,它也是继谷神星、冥王星、阋神星和鸟神星后.太阳系第五颗被命名的矮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