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巢肥运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江淮间的水路通道有两条:一条是邗沟运河,另一条是巢肥运河。关于邗沟清运河,我们是耳熟能详的。这条运河,开辟于公元前五世纪,左傅哀公九年(前486年),“吴城邗,沟清通江淮。”之后,代有改修,称名屡易.它单独的存在着,或为各时代大运河的一段,直到现在,还有舟楫之利。至於巢肥运河,我们对它便比较生疏,乃至完全不知道了。实际上,在某一历史时期,巢肥运河的重要性会远过于邗沟。本文的旨趣,是想把巢肥运河的流贯通塞及盛衰情况作一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京杭运河北端通惠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惠河是元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北端的漕运河道,但列入UNESCO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的京杭运河项目中并未包括通惠河.为了在正式申报时弥补这一缺憾,笔者于2007年底对通惠河的历史地理与遗产资源做了文献梳理、社会调研与实地勘察,结果显示:通惠河的运河遗产资源价值较高,但运河遗产资源的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原住居民对运河遗产资源的认知程度不高,运河遗产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不够.有鉴于此,建议从三个方面加强通惠河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重点保护符合申遗标准的遗产资源;综合整治遗产资源本体及其环境;传承发扬运河历史文脉与非物质遗产.  相似文献   

3.
对运河遗产进行判别与登录,是大运河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对运河遗产基本特征与演变规律的揭示,则是深入认识运河遗产的根本要求。历史舆图直观地反映了古代运河及其沿河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对研究各历史时期的运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历史时代的限制,历史舆图在表达位置、距离、形状等地理空间要素时准确性较差,给大运河遗产的判别工作带来了困难。历史舆图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舆图新绘"的方式对区域时空演变过程进行复原,从而直观地揭示出运河遗产的本质特征与演变规律,为运河遗产判别提供依据。并且,同步集成的历史地理信息与现状遗存信息数据库也为运河遗产的评估、保护与管理等后续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工作平台与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何凡能 《地理研究》1989,8(1):99-99
本文应用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山东运河的开发历史及其对沿运地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的影响,作一次较为全面的研究。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研究其开发历史,分元、明、清、三个阶段加以论述;第二部分从城市的兴起、商品经济的繁荣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窥视运河通航给沿运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契机和动力;第三部分从水系的迁徙离合、河流的拦腰截断以及沿运湖沼洼地的形成与演变,探讨山东运河开发对沿运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后,总结山东运河开发的经验教训,并对今后山东运河的治理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京杭大运河长三角地区扬州至杭州段为研究区域,在归纳沿线7个城市运河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配套设施和线路策划等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运河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古运河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1)保护古运河遗产;(2)改善水质,控制货运船只;(3)整合城市文脉;(4)丰富古运河旅游内容.通过比较古运河遗产廊道保护模式与古运河旅游点轴开发模式发现:两种模式在实施流程和操作对象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由两种模式形成的古运河保护与开发的空间格局拟合很好,共同构成了古运河旅游开发的基本空间模式.构建了景区、城市和区域3个尺度的运河旅游节点与发展轴线,并指出影响古运河旅游空间范围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邹统钎  韩全  秦静 《地理研究》2022,41(3):713-730
“千年运河”品牌基因是“千年运河”国家文化旅游品牌塑造和发展的灵魂。本文以中国大运河沿线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法,从与大运河相关的网络游记中识别和提取“千年运河”品牌基因谱系。并运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地理分区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千年运河”品牌基因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 ① 构建了由2个基因类别、4个基因维度和14个基因子维度组成的“千年运河”品牌基因识别框架。② 运河核心基因和运河衍生基因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沿线,隋唐大运河尤其是卫河河段沿线城市的边缘关联基因分布较多。③ 根据“千年运河”品牌基因的分布特征,可将运河沿线城市划分为6类地理区域,每类地理分区中的主导基因、功能定位不同。研究结果为“千年运河”国家文旅品牌塑造与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大运河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正据香港"亚洲时报在线"2012年11月2日报道,尼加拉瓜即将修建连接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运河——尼加拉瓜运河,尼报价300亿美元,工期10年。中国公司取得了尼加拉瓜运河的开凿权。这是继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苏伊士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之后又一条沟通两大洋的世界级运河。  相似文献   

8.
梁国昭 《热带地理》1998,18(1):18-23
经70年代的建设,德国的美因-多瑙运河于1992年建成通航。虽然德国国内对这一宏大的工程颅有争议,但工程建设中有不少经验可供我国参考。我国已规划在21世纪兴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湘桂运河和粤赣运河。规划的湘桂运河位于古灵渠附近;粤赣运河位于广东南雄和江西信丰之间。建设这两条运河的天然条件均优于美国-多瑙运河。为保护漓江山水资源,建议重新考虑湘桂运河的位置,提出在广西富川和湖南江化之间选址。  相似文献   

9.
南四湖演变过程及其背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昭庆 《地理科学》2000,20(2):133-138
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南四湖演变过程及其背景进行了分析,指出四湖成因及演变过程有所不同。昭阳湖演变由大到小而微山湖则相反,独山湖应运而生,南阳湖因下游淤塞而成,它们的演变与黄河泛滥、运河的改道及人工对运河的运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正通州与大运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中所体现的历史文脉值得细致梳理。水系文化:运河风物传说的故事讲述通州多河富水,水资源颇为丰富。温榆河、潮白河、潞河、北运河、通惠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等诸多河流汇集于此区域,形成水系河网,不同程度支持了通州运河漕运功能。通州口头传承的风物故事颇多,都是在讲述通州运河"水"的故事。通州区的大运河的传说,包含运河故事内容丰富,故事类型多样,颇为典型。与运  相似文献   

11.
钱塘江河源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发新 《地理研究》1987,6(1):21-30
纵观确定河源标准的基础上,根据1983年钱塘江河源河口考察实际资料,重新确定钱塘江源头为六股尖。  相似文献   

12.
关于澜沧江正源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澜沧江源头地区的水文、气候、地貌及河流特征等实地考察后确认,澜沧江正源应为扎阿曲,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阿青乡拉赛贡玛山南面的冰川末端。  相似文献   

13.
怒江-萨尔温江发源于中国西藏自治区诏古拉山南麓吉热格柏,河源海拔高程6096m,经西藏、云南、缅甸联邦入印度洋。境流程1392.4km、流域面积103330km^2、因海拔高、气候严寒、人口稀少、林木茂盛,以牧业为主。云南境内干流长621km,上段夹峙在高黎贡山和怒山之间,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惊涛拍岸,中段保展宽、有上江、芒宽、道街等宽谷,下段又进入狭谷。入缅甸联邦后,行程1660km,纵贯掸邦高原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游的阶地与水系变迁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杨达源  王云飞 《地理科学》1996,16(2):137-143
黄河上游于贵德盆地和共和盆地中有7级阶地,再往上游方向存在阶地级数递减的趋势。共和盆地中还有3级古黄河阶地,黄河上游水系是通过一级级河流袭夺相继贯通的,共和盆地与贵德盆地间的黄河古道始于中更新世末期,龙羊峡河段始于60ka B.P.前后,玛多与唐乃亥 间的峡谷河段是20ka B.P.才贯通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环境变迁与下游水患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淑贞  任伯平 《中国沙漠》1998,18(4):346-349
地质研究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在史前即已存在,史籍也记载北魏时期该地区有大沙漠,"人造沙漠"的论点不能成立。东汉以后游牧民族入迁,使该地区及陕北、陇东草原破坏加剧,所谓"改农归牧使森林草原植被得以恢复"的论点与事实不符。由于上述地区植被的严重破坏,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北魏中期黄河下游决、溢水患频繁,灾情极重,所谓"长期安流"史实无据。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各地区环境保护水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流域总面积180×104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75%,跨越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联接了南北地方经济。在长江流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除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之外,也是中国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因子分析方法与原理,选择一系列指标,并将其归结为条件因子和治理因子,在此基础上对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流域内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指出对环境保护事业的高投入是环境保护水平提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而且各地区根据经济和污染状况的差异,应该采取不同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庭梧  吴聆益 《地理研究》1983,2(4):108-115
本文以农田需水量作为供水余缺的标准,分析长江、淮河、海河流域降水的年内年际变化与季节需水的关系,论证了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引江济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水经注》塔里木盆地“南河”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守春 《地理研究》1987,6(4):36-41
本文认为《水经注》记述的塔里木盆地的“南河”并非虚构。南河并非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自西向东流动,也不是盆地南缘诸绿洲地下水溢出的泉水河。“南河”是对几个并不一定直接相通连的河段的概括称谓。  相似文献   

19.
中更新世中后期,涪江支流通口河强烈的溯源侵蚀,切穿了与安昌河(涪江的另一支流)的分水岭.首先袭夺安昌河上游段(湔江)的支流都坝河,随之整个湔江水均注入通口河,安昌河成断头河.河流袭夺地貌特征十分显著,不仅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且为科研、教学提供好场所,又是地学旅游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20.
张胜利 《地理研究》1988,7(4):48-53
本文分析了近十几年米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沙变化特征,探讨了引起变化的原因,对今后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