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远盘 《矿产与地质》1995,9(5):404-409
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XRFS)分析中修正比例常数法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主要用来测定8 ̄24K黄金首饰样品中的主、次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作者利用质子微探针和微束PIXE定量分析技术,对山东梭罗树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和石榴石等矿物的微量元素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相容元素(Sr,Y,Zr)主要富集于单斜辉石内,尖晶石则几乎富集质子探针所能检出的所有微量元素,而石榴石中微量元素含量最少。研究表明,微区微量元素分布很不均匀,推测可能受地幔交代过程中溶液的渗滤效应以及存在微粒包裹体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3.
徐平  陈友红 《岩石学报》1996,12(1):163-168
作者利用质子微探针和微束PIXE定量分析技术,对山东梭罗树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尖晶石和石榴石等矿物的微量元素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相容元素(Sr,Y,Zr)主要富集于单斜辉石内,尖晶石则几乎富集质子探针所能检出的所有微量元素,而石榴石中微量元素含量最少。研究表明,微区微量元素分布很不均匀,推测可能受地幔交代过程中溶液的渗滤效应以及存在微粒包裹体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4.
通过描述一种利用LA-ICP-MS准确测定含水硅酸盐矿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外标、无内标分析方法.总结出该方法基于矿物化学计量式计算含水硅酸盐矿物中挥发分的相对含量,再将全部分析元素归一化到总金属氧化物含量(100%减含水量)的原理,利用多种天然成分的岩石标准玻璃(如MPI-DING玻璃和USGS玻璃)作为外标进行校正计算.利用该方法对角闪石、绿帘石、电气石和透闪石等含水硅酸盐矿物进行了分析,并与利用电子探针和微钻(直径300 μm)取样溶液-ICP-MS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组成均一的主量元素的分析结果与电子探针分析数据一致,相对偏差集中在5%以内.除了那些分布异常不均一的元素(在300 μm尺度上),对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与溶液-ICP-MS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二者之间的相对偏差大部分集中在10%以内.研究结论为采用归一化校正策略,选择MPI-DING和USGS玻璃作为外标,利用LA-ICP-MS微区分析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含水硅酸盐矿物中的主、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5.
梅田矿区岩浆热变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王运泉  莫洁云 《地球化学》1999,28(3):289-296
梅田矿区主采煤层-龙谭组12号煤层主要是受矿区北部骑田岭花岗岩侵入体影响的典型岩浆热液变质无烟煤,煤的变质指标如挥发分和镜质组反射率R^0(max)等与岩体有密切关系。本次研究按距离岩体由近而远采集了一系列煤样,运用中子活化(INAA)和微区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样品中近40种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As,d,Hg,Pb,Se等对人体有毒元素在煤中的质量分数较地壳克拉克值高数倍至数十倍,  相似文献   

6.
上地幔不相容元素的显交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琦  周湖云 《地球科学》1996,21(5):553-556,T002
通过矿物微区成分和图象分析,研究了在金伯利岩中发现的多种氧化物矿物的成分、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指出富含硅酸盐不相容元素的地幔流体交代、熔融先期形成的矿物以及充填作用,形成了近年来我国和南非金伯利岩中发现的多种新矿物相,包括沂蒙矿系列、蒙山矿系列、K-Cr柱红石、阿玛科矿、Zr-Ti氧化物(锆钛矿)、REE-Ti氧化物(铈钛矿)等.这些新矿物高度富集了K,Ba,Ca,Sr,Ti,Zr,REE等不相容元素.研究表明不相容元素的显交代作用可分早、中、晚3个阶段,各阶段不相容元素的富集程度、温压条件及流体的动力学特征等既有明显的差异性,又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7.
成矿流体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十几年来,流体包裹体(FI)研究有重大进展,尤其在单个FI成分分析方面。激光拉曼微探针、扫描质子微探针(PIXE)和同步加速器X-射线荧光分析(XRF)及一些质谱测定法的应用与发展,能较精确地测定单个FI成分。已有可能对FI中最重要的参数——重金属元素进行较精确测定。这些成就加上超微矿物学等方面的进展,可为解决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和成矿规律及找矿勘探提供可靠资料。叙述了一些国家在FI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XRF法对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检验时的常用的分析元素,根据Beer-Lamber定律,推算出XRF分析这到临界饱和厚度时取样量的计算公式,将计算了待定值的几种岩石和矿物标准物质中某些元素的实际照射样品量W。  相似文献   

9.
新兴的白钨矿面扫描技术对于解释矿物微量元素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文章选择皖南地区东源斑岩型钨矿床中白钨矿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扫描和阴极发光图像技术对矿物微区结构和原位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白钨矿具有核边结构且微量元素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同一白钨矿颗粒核部亏损Mo、Nb、Ta元素,富集REEs,而边部相反。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系统的白钨矿单点微量元素分析,反演了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过程,提出东源钨矿床成矿流体氧逸度逐渐增高,成矿流体富集F挥发分且F含量逐渐增加,成矿物质很可能有幔源组分加入。通过白钨矿面扫描和阴极发光图像查明矿物微区结构,进而开展了白钨矿微区微量元素单点分析,有可能对成矿流体和矿质来源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石英晶格中微量元素组成对成岩成矿作用的示踪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其它造岩矿物,石英因其成分和结构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携带”有更多的成岩成矿信息。 由于不同地质环境下石英晶格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明显差异,造成岩浆-热液演化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地质背景 下形成的石英结构及其晶格中微量元素种类、含量显著不同。因此,利用阴极发光和微区原位测试技术对石英的结构以及 晶格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总结影响微量元素通过类质同象形式进入石英晶格的因素,找出特定环境下灵敏度高的 元素或元素组合,可以对不同来源的石英进行源区示踪,并可获取成岩成矿中有用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此外,石英晶 格中的Al,Ti含量与石英形成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作为地质温度计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热液型矿床形成过程中流体的组成、运移、演化及其矿质沉淀机制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和难点。矽卡岩矿床中具有震荡环带结构的石榴子石完整记录了热液流体的性质、组成及演化过程,这种震荡环带的出现暗示了不同成分系列的石榴子石对不同阶段热液流体成矿物化环境的特定选择性。石榴子石晶体元素化学分带现象是流体运移和矿物再沉淀过程周期性循环再现的结果,对指示早期矽卡岩阶段热液流体中主、微量元素化学分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成分系列、不同期次石榴子石的Fe_2O_3和Al_2O_3含量差异显著,其对热液流体演化过程中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示踪作用;相对主量元素而言,微量元素在流体演化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探针作用,钙铝榴石常富集Al、Ti、Zr、HREE元素,而钙铁榴石常富集As、W、Mo、Fe、LREE元素。借助EMPA和LA_ICP_MS技术对具震荡环带结构的石榴子石进行主、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的微区和原位分析是探讨成矿过程中流体组成和性质演化的重要手段,其有可能揭示矿物生长机制、成矿环境以及成矿流体组成与性质的演化,而这一地质信息对于全面理解矽卡岩型矿床的矿化分带及成矿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以淮南煤田潘三煤矿4-2煤层中的岩浆岩、天然焦和煤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其矿物组成和主量元素含量,研究地下岩浆侵入对煤中矿物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变质成天然焦后,其总的矿物含量增多,并伴随着后生矿物如微斜长石和镁绿泥石的出现。天然焦中后生矿物的组成元素可能来源于岩浆或热液中的主量元素如Si、Al、Na、K、Fe和Mg。  相似文献   

13.
离子探针能在单矿物颗粒内进行微区原位直接分析工作,主离子束斑大小可聚焦在5μm以内,可以检测到10^-9级的微量元素,同位素分析的精度高达1‰,在地球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详细叙述了离子探针的工作原理以及微量元素成分和同位素组成的测试方法,列举了其在天体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应用,总结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并首次公开发表离子探针微量元素测试技术研发工作中取得的一些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低分辨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和偏最小二乘法对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的Mn、Fe、Co、Ni和Cu等元素进行了现场分析,并对所用仪器的性能和方法的可靠性作了评价。方法经国家级标准物质验证,其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RSD(n=42)各元素均小于1.0%,分析结果满足现场分析中矿物品位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5.
X射线能谱元素像分析技术(EDS-Mapping)可直接观察岩石光片中目标元素的分布特征。本文采用高分辨扫描电镜及配置的X射线能谱仪综合分析技术,对山东归来庄金矿中碲元素和其他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组合规律进行研究,定性确定含碲矿物、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矿物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金矿中含碲矿物有棱角状碲金银矿、碲化铅等,以浸染状形貌他形镶嵌于主矿物他形石英和片状云母之间,颗粒大小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极不均匀。对典型含碲矿物的微区成分进一步精确测定,得到碲金银矿和碲化铅的化学式为Ag_(0.85)Au_(2.55)Te_6和Pb_(0.52)Te_(0.48),其中碲金银矿成分明显异常。本文研究为稀散分布微细矿物的成分、形态分布及与围岩关系建立了一套先进实用的表征方法,可为含碲金矿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铅锌矿床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富集机制及对矿床成因指示是当前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铅锌矿床微量元素富集及关键测试技术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①富集微量元素的铅锌矿床不仅分布于古陆边缘,造山带也是有利的构造背景;②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所富集的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不同,元素组合、含量及比值可以指示矿床成因;③微量元素以类质同象、固熔体、微细矿物包裹体形式甚至是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于闪锌矿和方铅矿中,富集过程受扩散速率、结晶温度、氧化还原条件、硫逸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等物理化学条件控制;④硫化物LA-ICP-MS微区分析能精确测定硫化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了解其赋存状态,可为铅锌矿床成因研究提供微观证据。最后指出微量元素研究过程中要加强LA-ICP-MS原位微区测试技术的应用,并与宏观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张学华  吉昂 《岩矿测试》1999,18(2):124-127,130
采用低分辨率能量色散X射线荧不分析仪和偏最小二乘法对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的Mn,Fe,Co,Ni和Cu等元素进行了现场分析,并对所用仪器的性能和方法的可靠性作了评价。方法经国家级标准物质验证,其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RSD各元素均小于1.0%,分析结果满足现场分析中矿物品位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8.
勘查地球化学找矿工作的重点在于正确解译地球化学数据,以便从冗杂的地质信息中精准提取与成矿有关的异常信息,指导找矿研究。然而,地球化学数据属于成分数据,具有闭合效应,只有对数据进行正确的预处理才能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还原元素真实的空间分布。本文在阿舍勒铜锌矿区外围南侧区域共收集1009件地表原生晕样品,对样品中的13种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并对原始数据、对数及ilr变换后的数据进行EDA分析,对比数据空间分布及内部结构特征。运用(稳健)主成分分析,结合成分数据双标图及第一主成分点位图,解译三类数据指示的元素组合与成矿信息之间的关联。随后运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对以ilr变换为基础的稳健主成分得分数据分解元素组合异常和背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经过对数及ilr变换后的数据相比原始数据空间尺度更均匀,数据近似正态分布;②三类数据双标图表明,仅ilr变换后的数据消除了“闭合效应”,且其第一主成分元素分组揭示了研究区铜矿化与铅锌多金属矿化组合;以对数变换与ilr变换为基础的第一主成分点位图表明,后者主成分得分异常能够较好指示研究区地质找矿信息;③结合研究区地质找矿信息、元素组合异常及背景空间分布特征,最终圈定3个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9.
张明  解广轰 《地球化学》1996,25(5):425-444
对中国东部赋存于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地幔岩捕虏体的全岩和单斜辉石等作了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证实了二辉橄榄岩及其单斜辉石在主元素有连续变化的趋势,反映了具部分熔融后残留相的性质。方辉橄榄岩及其中的单斜辉石的主元素,Nd/Yb,Ti/Zr和Sr/Zr值与二辉橄榄岩的同类矿物是不连续过渡。  相似文献   

20.
第一行过渡金属元素及痕量贵金属元素高度富集在硫化物矿物中,常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使得硫化物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对天然硫化物矿物中的这些痕量金属元素丰度及其分布的研究,在矿石成因学、经济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分析技术是一种强大的痕量元素分析工具,非常适合直接分析硫化物矿物中痕量元素的浓度及其空间分布。由于硫化物的激光剥蚀特性与硅酸盐及氧化物不同,分析校准用的标准物质又极度缺乏,严重阻碍了这一技术在硫化物矿物微区分析中的应用。本文评述了硫化物简介、硫化物中痕量金属元素分析的意义、LA-ICP-MS微区分析技术在硫化物矿物痕量元素分析中的优势及近年来的应用进展、硫化物分析中的干扰与校准、包含铂族元素及金的硫化物标准物质的研制进展及合成硫化物标准物质最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