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了NaCl溶液为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NaCl型油田水中Ⅰ-离子的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测定条件实验的研究.标准曲线在 7.94×10-6~ 1.00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相关系数R2=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9%,RSD(n=6)=1.0%,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NaCl型油田水中的Ⅰ-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NaCl溶液为离子强度调节剂(TISAB),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NaCl型油田水中I-离子的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测定条件实验的研究。标准曲线在7.94×10-6~1.00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相关系数R2=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9%,RSD(n=6)=1.0%,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NaCl型油田水中的I-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3.
以高氯酸三庚基十六烷基铵为活性材料的 PVC 膜高氯酸根离子选择电极 Nernst 响应范围2×10~(-6)~10~(-1)M,选择性良好,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的电极,K_(clo_4~-,cl~-)=7.8×10~(-5),K_(clo_4~-,Br~-)=2.6×10~(-4),K_(clo_4~-,1~-)=1.9×10~(-2),K_(clo_4~-,NO_3~-)=9.8×10~(-4),K_(clo_4~-,clo_3~-)=1.6×10~(-3),K_(clo_4~-,BF_4)=8.3×10~(-2)。使用寿命~6个月。以此电极指示,用 CETAC 电位滴定≥5×10~(-4)MClO_4~-,Gran 作图法处理结果,回收率99.5—102%,变动系数0.3%。以 AgCl 和硫酸亚铁铵消除 I~-、IO_4~-和 MnO_4~-的干扰,常见的阴阳离子无显著影响。可用于高氯酸盐测定。  相似文献   

4.
<正> 高纯度的铷、铯化合物,在国防工业上,对其杂质的含量均有一定的要求。锂的含量低,取一定量的主体组成铷和铯的化合物(包括铬酸铷、铬酸铯),容易电离,致使结果导致正误差。××化学试剂厂生产的99%的铷铯盐中的锂,没有分析结果。KYCTAC等人均以标准加入法为测定的主要方法。检测范围只能达到1×10~(-2)%手续繁琐,准确度差。应用萃取分离测定氯化铷、铯中的锂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新疆中小型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模型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建立库车河灌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模型、两水统调模型和水源地优化设计模型。求得水源地开采区地下水补给量为1.13×10~(?)m~3/a,排泄量为1.12×10~(?)m~3/a,经济合理的可开采资源量为6.07×10~7m~3/a。通过两水优化高度模型计算,需增加地下水开采量2.5×10~7~3.1×10~7m~3/a,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可扩大耕地1.63×10~3~2.46×10~2hm~2。分析不同来水保证率的水资源优化分配方案,以75%年型设计,可扩大耕地2.03×10~3hm~2,渠系利用系数平均提高5%,则效益增加15%,耕地面积增加10.17%。如合理统调现有的两水价格,年效益增加540.8万元。  相似文献   

6.
艾比湖流域植被生态需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数据,通过SEBAL模型估算蒸散量,计算艾比湖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下植被生长季(59月)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主要为牧草地、灌木林地、耕地、乔木林地,面积分别为13 944km2(50%)、8 071km2(29%)、5 022km2(18%)、566km2(2%)。SEBAL模型估算的日蒸散量7月最大,为4.36mm。5、6、8、9月日蒸散量分别为4.26、4.07、4.24、4.15mm。SEBAL模型估算结果整体相对误差在10%以内,在允许范围内。20002015年生长季植被生态需水量整体上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2000、2005、2010、2015年分别为151.003×108、149.611×108、144.431×108、136.374×108m3。各植被类型下的生态需水量相比,牧草地 > 灌木林地 > 耕地 > 乔木林地,牧草地约占总生态需水量的53%~55%,而灌木林地、耕地的生态需水量分别占21%~25%、19%~20%,乔木林地的生态需水量所占比例最小,仅为2%~3%。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晚第四纪黄土地层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高山、高原与内陆干旱沙漠的交界带(半干旱区),沉积有一定厚度的晚第四纪黄土,厚度从几米到40~50m,1.5×10~6a以来的黄土地层可分为6段,分别为:S_0,全新世古土壤,时代<8.5×10~3a.B.P.;L_(1-1),上马兰黄土层,0.85~2.5(2.1~2.7)×10~4a.B.P.;Sm,马兰黄土中部古土壤层,2.5×10~4~5.4×10~4a.B.P.;L_(1-2),下马兰黄土层,5.4×10~4~8×10~4a.B.P.;S_1,离石黄土顶部古土壤层,即末次间冰期古土壤,8×10~4~1.4×10~5a.B.P.;L_2,离石黄土,即倒数第二次冰期形成的黄土,>1.4×10~5a.B.P.黄土与石土壤层的磁化率值相差数倍。黄土地层磁化率曲线可做为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位于兰州附近的临夏黄土地层剖面,其环境变化信息记录的精度可与深海和南极Vostok冰芯对比。  相似文献   

8.
巴尔喀什湖水位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东经73°20′~79°11′,北纬45°00′~46°44′之间。萨雷伊希科特劳半岛把巴尔喀什湖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称西巴尔喀什湖,东部称东巴尔喀什湖,其形态特征见表1。巴尔喀什湖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气温变幅大,蒸发能力强,降水稀少,属于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578-611)×10~3J/cm~2,7月辐射量82.9×10~3/cm~2,12月辐射量(15.1-17.6)×10~3/Cm~2。多年平均气温西部为7.0℃,东部5.3℃。7月平均气温24℃~25℃,1月平均气温-13℃~-16℃。哈萨克斯坦地理研究所根据湖边水文气象站的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9.
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地下水资源分析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以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为例 ,论述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资源特点和组成 ,即地表水 -地下水联系密切、转化频繁。在已建立的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 ,进行地下水均衡分析 ,得出研究区多年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 5 9816× 10 4 m3/a、可开采资源量为 396 90× 10 4 m3/a、地下水可利用量为 44 6 90× 10 4 m3/a。给出了不同水文地质分带的地表水 -地下水转化关系和转化量 ,预测需水量以每年 1.5 6 %~ 2 .17%的速度增长情况下 ,到 2 0 2 0洪积扇的中上部地下水位下降幅 2~ 5m ,而在溢出带以下下降小于 2m ,含水层的贮存量累计减少了6 85 0 0 .88× 10 4 m3。提出了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模式 ,并将研究区分为 4个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 :冲洪积扇上部地表水利用区、中部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冲积扇缘井泉灌区和冲积平原井渠并灌区。  相似文献   

10.
库仑法和电化学阻抗法测量LiFePO4锂离子扩散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仑法和电化学阻抗法是测量锂离子扩散系数有效的测量手段。以实验室自制的LiFePO4为实验电池正极材料,介绍如何用库仑法和阻抗法测试并计算电极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库仑法计算得到锂离子扩散系数由Li1-xFePO4(x=0)的9.6×10-9cm2.s-1变化为Li1-xFePO4(x=0.7)的1.1×10-11cm2.s-1。用阻抗法的两种模型,分别计算了Li1-xFePO4(x=0.65)的电池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结果分别是8.5×10-11cm2.s-1和3.1×10-12cm2.s-1。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农区过去300年耕地重建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土地覆被变化是气候与生态效应模拟研究的重要参量。SAGE和HYDE两个全球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在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在区域尺度上的应用, 其可靠性如何, 至今少有论及。以我国学者重建的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集(CHCD) 为基础, 从全区、省区和网格(60 km×60 km) 三个空间尺度, 对SAGE (2010) 和HYDE3.1 数据集中有关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重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1) SAGE (2010) 数据集对中国传统农区耕地数量重建是以单一线性插补而得, 其中1700-1950 年是以0.51%的年均增长率线性递增, 1950 年后是以0.34%年均速率线性递减, 这种“标准化”变化趋势不能客观反映传统农区土地垦殖的真实历史, 耕地面积也明显高估, 与CHCD数据集不具有可比性;(2) HYDE3.1 数据集吸纳了区域性研究成果, 使其在总量上与CHCD数据集较为接近, 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但其在省区和网格尺度上与CHCD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相对差异率超过70% (< -70%或> 70%) 的网格占比高达56%~63%, 超过90% (< -90%或> 90%) 的网格占比也高达40%~45%;而相对差异率介于-10%~10%的网格占比仅为5%~6%, 介于-30%~30%的网格占比也仅为17%左右;(3)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献, 建立更高精度的中国区域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 是提高区域气候与生态效应模拟研究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黑河过正义峡河川径流量减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甘(甘肃)蒙(内蒙古)就黑河水量的分配问题由来已久。多年来,由于中游(甘肃)采用的是以开发河水为主,辅以开采地下水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导致了黑河过正义峡泄入下游(内蒙古)的河川径流量不断减少,近10a来尤为明显。文章在定量分析其减少原因的基础上,从兼顾中、下游用水角度出发,以《甘蒙分水原则》的最低值为约束条件,提出了中游地区应采取以开采地下水为主,辅以开发河水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从而确保了黑河过正义峡的径流量。  相似文献   

13.
许昌市路尘磁化率空间分布特征及 其污染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慧  吴国玺  李京忠  李东 《热带地理》2013,33(2):219-223
利用Bartinton MS2型双频磁化率仪对许昌市的路尘磁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许昌市城区路尘磁化率在98.33×10-8~600.92×10-8 m3/kg,平均值为319.72×10-8 m3/kg,频率磁化率在0.20%~5.94%,平均为1.92%,这种高磁化率值和低频率磁化率组合表明路尘中超顺磁颗粒含量较少,磁化率的高值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产生的磁性颗粒沉积造成的。2)路尘磁化率空间上具有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这主要与该城市功能分区、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和环境绿化情况有关。位于西北部的铁西片区和旧城区人口密度大,车流量大,并分布有一些工业企业,环境污染严重,路尘磁化率最高;东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城南片区环境质量均较好,这些区域路尘磁化率均较低。3)在商业中心、交通环岛和高速公路入口等处由于交通流量大,路尘磁化率值出现高出周围地区的现象。通过本文研究证明了利用路尘的磁化率特征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4.
海岸沙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谢平  李燕 《中国沙漠》2001,21(1):93-96
对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海岸沙地防护林林内与林外的光照、温度、湿度及风速等气象因子进行对比观测,结果表明,防护林林内光照强度减弱、温度变化缓和、湿度增加、风速减小,小气候效应显著,改善了海岸沙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及空间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全球1982-2011年土地利用/覆被的矢量数据,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及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耕地面积增加了528.768×104 km2,增加速率为7.920×104 km2/a,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全球耕地面积以20世纪80年代增速最快。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耕地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70.854×104 km2、107.890×104 km2、186.492×104 km2,增加速率分别为7.236×104 km2/a、2.780×104 km2/a、3.758×104 km2/a;亚洲、欧洲、非洲耕地面积为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23.769×104 km2、4.035×104 km2、86.76×104 km2,减少速率分别为-5.641×104 km2/a、-0.813×104 km2/a、 -0.595×104 km2/a。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增加的耕地主要由草地、林地转化,分别占53.536%、26.148%。新增耕地面积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及中部、澳大利亚东部和北部、南美洲东南部、美国的中部及阿拉斯加、加拿大中部、俄罗斯西部及芬兰北部、蒙古北部等区域。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为全球耕地增加比例最高区域,增加了80%~90%。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耕地换化为其他用地共计1071.946×104 km2,全球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了草地、林地,分别占比为57.482%、36.000%;全球减少耕地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的苏丹南部、美国中南部、俄罗斯南部及欧洲南部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等国,减少最大的区域为非洲南部,减少了60%。④ 各大洲耕地均表现出向高纬扩张的趋势,全球多数国家表现出新增耕地扩张而原有耕地减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谷坊坝是泥石流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化石板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共设13座谷坊坝,组成梯级谷坊坝群;坝体主要分布在泥石流形成区和流通区,混凝土结构,轴向两端嵌入沟道两侧基岩0.5~1 m。通过对比化石板沟谷坊工程修建前后沟床纵坡比降、沟道两侧斜坡稳定性及泥石流侵蚀速率等方面的差异,证明谷坊工程能够有效拦蓄松散固体物质、稳固沟床和岸坡、降低沟道纵坡比降、降低泥石流流速和耗散流体能量、抬高沟道上游泥石流侵蚀基准面。研究发现,化石板沟谷坊坝群共拦截固体物质2.76×104 m3,仅占流域物源总量574.9×104 m3的0.5%,占近期可供给泥石流活动的物源量85×104 m3的3.3%;稳固沟床松散物质4.37×104 m3,仅占流域物源总量的0.76%,占近期可供给泥石流活动的物源量的5.2%;稳固沟道两侧坡体松散物质134.07×104 m3,占流域物源总量的23.3%,泥石流物源减少;回淤的沟道比降为原比降的60%~75%,相同频率下泥石流流速、峰值流量降低,沟道侵蚀速率下降,泥石流输沙量减少35%~57%;上游泥石流支沟侵蚀基准面抬升0.3~0.5 m。泥石流呈现从粘性到稀性,再到含沙水流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0-2017年河龙区间输沙量锐减归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海东  刘晗  贾莲莲  庞国伟  王杰 《地理学报》2019,74(9):1745-1757
2000年以来,黄河输沙量锐减。科学认识黄河输沙量变化原因,具有重要意义。以河龙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龙区间输沙量变化趋势,构建了梯田、淤地坝以及植被等大规模生态建设措施的减沙贡献率计算方法,阐述了2000-2017年河龙区间输沙量锐减原因,针对河龙区间输沙量变化趋势和治理格局,提出了河龙区间治理对策。主要结论为:① 1952-2017年,河龙区间年降水量无显著变化趋势,研究区年输沙量呈现极显著减少趋势(p < 0.001);② 1979年和1999年为研究区输沙量发生突变的两个时间节点(p < 0.05),1952-1979年区间年均输沙量为9.30亿t,1980-1999年区间年均输沙量为4.20亿t,2000-2017年均输沙量大幅降至1.03亿t,降幅达89%;③ 受植被和梯田共同影响,2000-2015年研究区坡面土壤侵蚀量变化介于1.90亿~5.13亿t之间,且呈下降趋势;2000-2011年河龙区间淤地坝年均拦沙量为1.38亿t;④ 植被恢复是河龙区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贡献率为54%,梯田和淤地坝合计贡献了34%,水库拦沙和引水取沙贡献了12%;⑤ 植被恢复主要导致径流含沙量降低,而淤地坝建设主要降低了流域泥沙输移比。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旱地面积约33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4.6%,包括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其中超过262万km2归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定义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全国18个省、区、市.超过4亿人生活在荒漠化地区,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40亿元.中国治沙的实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最近30年,先后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1978年启动)、全国防沙治沙工程(1990年启动)、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0年启动)等一系列国家级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以年均0.024% GDP的投入,治理和修复了大约20%的荒漠化土地.目前,以现有技术评估,可治理的沙化土地约有50×104 km2.考虑到全球变暖的影响,预测未来50年需要治理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大致在55×104-100×104 km2之间.若按照每年1.5×104-2.2×104 km2的治理速度,大约需要45 -70年之久.规划安排到2015年治理完成22×104 km2,到2030年治理面积新增33×104 kim2,到2050年治理完成45×104 km2.基于国家生态修复投资战略的总体安排,未来防沙治沙决策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眼:一是强化多部门协作的综合治理;二是确立优先治理区,并在适当地方建立“生态特区”;三是改变投资模式,由目前政府直接投资植树改为投资买林、买绿;四是完善土地承包制度(70年权属不变)和实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