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列举的国内外大量较精确的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的金丰度和大别变质地体1270个变质岩样金的分析数据表明,前寒武纪变质岩和大别变质地体中金丰度值大多数在1.0—2.36ppb之间,明显低于金克拉克值,指出前寒武纪变质岩、大别变质地体中的金丰度与金矿床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不能单纯依据岩石中金丰度值的高低来判别金矿床的矿源层,应着重研究岩石中易溶金的含量和使金活化、迁移、富集的各种机理。  相似文献   

2.
金龙山金矿床矿源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龙山金矿床产于秦岭元古宙-晚古生代海槽特殊有限洋盆之中,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袁家沟组,该层位金丰度度,认为赋矿层位为矿源层。通过对矿源层沉积区域地质环境,地层岩石组合,岩相结合,沉积地球化学诸特征分析,以揭示矿源层是在动荡海盆环境下喷流沉积作用的结果,构造,火山热液活动是金矿源层形成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孙邦东 《广西地质》2002,15(1):37-42
矿源层是成矿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文章通过总结广西铅锌矿在各地层各地区的丰度值及已有矿床的资料,认为泥盆系、奥陶系、寒武系是广西铅锌矿的矿源层,并分析了矿质迁移富集条件。建议加大对此3个矿源层的研究,以促进广西铅锌矿找矿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金的矿源层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静 《地质论评》1992,38(4):311-315
岩层初始含矿丰度包括易释出和难释出两部分矿质,这与现今岩样所测得现存丰度截然有别;特殊的(火山)沉积建造是判别矿源层的综合标志,含矿丰度只是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其对比标准以区域背景值更为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康永孚最近在分析成矿物质来源时,提出地壳上部岩石是成矿物质来源之一.他指出,在地壳上部岩石中循环流动的地下水可以形成热卤水,热卤水可以从地壳上部岩石中溶解和淋滤出金属,卤水中的金属可以随卤水迁移到适宜的环境中成矿.这里提出了浅矿源的问题.以往在考虑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时,一般都只重视地表岩石的风化侵蚀、岩浆侵入和喷发过程中带来的成矿物质,往往忽视地壳岩石的直接来源.近年来新发现的地质事件及同位素地质学、包裹体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等方面提供的新资料,促使在成矿理论研究中对成矿物质来源的考虑扩大了视野,浅矿源、特别是地层矿源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认识到矿源层不仅对层状和层控矿床的成矿有决定性的意义,对与中-酸性系列  相似文献   

6.
王绍雄 《福建地质》1998,17(1):35-43
根据福建省最新岩石测量成果得出的各岩类铜元素丰度,讨论和初步确定了福建铜的矿源层(岩)。提出可按照丰度值高低,铜的初始赋存状态与被解离的难易,有无矿床(点)及具找矿意义的异常产出这3项因素,进一步将矿源层(岩)划分为较可靠的、可能的和潜在的3个级别。  相似文献   

7.
王晓勇 《地质与资源》2001,10(4):244-247
许多研究者认为,金丰度高的花岗岩和地层就是金矿床的矿源岩和矿源层.随着中子活化法和化学-光谱法的广泛应用,分析精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可达0.01×10-9).大量的国内外资料表明:绿岩地体中变质岩的金丰度较低,平均为0.71×10-9~2.40×10-9,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金丰度更低,平均只有0.62×10-9~1.20×10-9.因此,矿源岩和矿源层并不是人们所想像的那些特定的岩石或地层.所有岩石都可能成为矿源岩或矿源层.花岗岩和地层中金的丰度与金矿床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金成矿与使金活化、迁移和富集的各种成矿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金的矿源层和地球化学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进忠  杨春 《黄金地质》2004,10(4):55-60
以区域化探岩石和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为依据,讨论河北省范围内Au矿源层的地球化学判别、岩浆热液型金矿成矿过程的地球化学推导、Au的地球化学块体以及水系沉积物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等问题.地层标准剖面和典型侵入体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调查表明,在Au矿源层和非矿源层之间,w(Au)差异很小,以其作为判别标准是不可行的,但H2O ,CO2,S,Cl,F,Hg等组分却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一个新的矿源层--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Au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研究显示,密云-青龙、怀安-崇礼-赤城、平泉和阜平-赞皇等地区存在着地球化学块体,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分布与这些块体基本一致,相互对应.  相似文献   

9.
"矿源层"的基本概念是富含一种或几种成矿物质的地层或岩石。矿床中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源层,认为岩浆岩的侵位使其中的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沉淀成矿。"矿源层"成矿理论多年来一直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接受和引用,在一些文献和论文中屡见不鲜。我们认为,富含成矿物质的地层或岩石是客观存在的,但从中萃取成矿物质成矿的机理是值得探讨的,即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过程中,为什么从低温处向高温处迁移?为什么从低压区向较大压力区迁移?又为什么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迁移?为什么被萃取的"矿源层"没有发生热液蚀变?本文举例说明冀东二十多亿年前生成的铁、金和铅锌矿在经历无数次热事件后,并未发生活化、迁移,生成新的矿体,仍保留原始面貌,证明从围岩(矿源层)萃取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成矿的机理是不可行的。指出成矿物质是岩浆从地壳深部带上来的,岩浆热液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矿源层判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回顾矿源层定义及其传统判别方法的基础上,以大量事实为依据,总结了新的方法:成矿及伴生元素的背景值统计法,元素存在状态法、地球化学降低场法、有机地球化学法、岩石孔渗性及微裂隙与花岗岩化和矿化对比法等。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一些大、中型层控金属矿床都受一定的地层层位的严格控制,又与矿源层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有时矿源层就是矿体的容矿围岩,有时矿体就出现在离矿源层不远的有利构造岩性中。总之,矿源层是再经后期迭加地质作用,形成工业矿体的物质来源,而且又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对矿源层形成机理的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鲁西泰山岩群是我国典型的新太古代绿岩带,发育并保存了良好的科马提岩,对其地质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但对鲁西地区绿岩带型金矿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以往仅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有所了解,对绿岩带层控型金矿很少重视,对矿源层的理解也较为模糊,笼统地将泰山岩群作为后期各种金矿成矿的矿源层.本文对鲁西绿岩带韧性剪切带型和层控型金矿做了系统介绍,认为绿岩带层控型金矿具有原生层状特征和矿源层意义,受绿岩带某特定层位控制十分明显,是超基性岩—基性火山岩—碎屑沉积岩建造旋回过程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鲁西地区金矿源层成生发育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绿岩带中金初始沉积矿化层位十分狭窄,厚度一般仅1至十几米,但横向分布较广泛,一般长达5~10 km以上,初始沉积金品位一般在10×10-9~0.5×10-6,其金质来源于海底火山喷流(热液和喷气)作用.阐述了金矿源层与条带状硅铁建造(BIF)往往密切伴生的成因联系,并与硅铁矿层一样,也具有多旋回性沉积特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受矿源层内在控制,产于矿源层内或附近.  相似文献   

13.
李纪良 《矿产与地质》1991,5(6):430-436
冀东地区金矿床大多产于太古界迁西群金厂峪组斜长角闪岩中.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金厂峪组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一套海底基性喷出岩.通过金厂峪组斜长角闪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含金性、载金矿物及微量元素特征和金的溶滤实验、同位素数据资料的分析,结合野外宏观地质特征.阐明金厂峪组斜长角闪岩是冀东地区金矿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对金矿"矿源层(岩)"的研究经历了推断假说阶段、地球化学判别阶段和金的赋存状态(可释放性)研究阶段.最新研究表明,地层/岩石中的金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金赋存在硅酸盐或氧化物相晶格中,这部分金在成矿过程中很难被释放出来,故对成矿无贡献或贡献不大;而另一部分则主要赋存于硫化物矿物、造岩矿物颗粒之间及有机质或碳酸岩颗粒中,在后期成矿作用过程中,易于被释放出来,随着成矿介质(流体等)迁移,在有利成矿部位富集成矿.随着研究日渐深入,矿源层理论将与自然界的地质事实越来越接近.  相似文献   

15.
拉尔玛金矿矿源层──太阳顶群硅质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林丽(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有机地球化学,硅质岩,太阳顶群,拉尔玛金矿床拉尔玛金矿床赋存于寒武系太阳顶群中,该群的硅质岩是矿源层。本文探讨矿源层形成过程中与金关系密切的有机质的生物先...  相似文献   

16.
韩春明  陈川 《新疆地质》2000,18(2):177-180
将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东准噶尔克拉麦里强应变构造带金的矿源层分维特征研究,发现在研究标度范围内金矿具有统计相似性,计算了研究区内金的矿源层的分维值,指出分维值与矿源层中的金品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江西北部晚前寒武纪属地槽发展阶段。其中有七个不同层位的矿源层。在此基础上经过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化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层控矿床。正确认识此类矿床与矿源层的特征,对成矿预测是有益的。晚前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我们将江西北部的晚前寒武纪地层重新划分如下: 中元古代早期的障公山群划分为四个组。第  相似文献   

18.
冀东太古代变质岩区金矿源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东太古界迁西群金厂峪组斜长角闪岩与金矿关系密切.其原岩可能为海底基性喷出岩.本区岩石Au的丰度、Au的溶滤试验、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金厂峪组斜长角闪岩是金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矿源层”这一概念被广大地质学家所接受,他们认为矿床中的金是从夺中萃取的,本文认为矿床中金来源于岩浆残余热液。在地壳深部,当丰度值高的基性央域 其他岩石,在深熔作用下产生花岗质岩浆时,同时带出许多金,当岩浆侵入到上部地壳冷凝结晶时,其中的大部金进入残余热液,量后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0.
李雪 《湖南地质》2003,22(1):19-23
简述湘南地区表生氧化锰矿矿源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讨论矿源层与构造及岩相古地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