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构建跨界旅游区旅游发展系统与区域发展系统之间的耦合模型和相应指标体系,同时,引入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度旅游经济边界效应。以太湖跨界旅游区为例,对跨界旅游区与区域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进行测度和互动分析。研究显示,假定太湖旅游区为无障碍旅游区的理想情形下,各区域层级耦合协调度值多数处于0.802~0.861,太湖旅游区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极度协调,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考虑到目前旅游经济边界效应之后,发现从整体到省级、市级层面太湖跨界旅游区与其所在区域的耦合度数值均有所下降,处于0.082~0.549,这说明行政区经济对旅游区与区域系统的耦合发展阻滞作用较大。消除旅游经济边界屏蔽效应,促进要素流通,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有利于跨界旅游区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湖南区域旅游发展差异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2002-2007年间湖南长株潭旅游区、环洞庭湖旅游区、大湘西旅游区、大湘南旅游区及湘中旅游区等五大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发现,湖南旅游经济发展总体呈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在波动中逐渐缩小;分析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受区域资源禀赋、重点客源市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位机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以跨界旅游区内主要旅游企业的人才就业、餐饮原料与用品、住宿用品、旅游商品等的供给为经济要素指标,以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各经济要素的供给地,以此为社会网络节点,构建跨界旅游区经济联系发生矩阵、邻接矩阵及其网络结构图,探寻各跨界网络特征、成因分析及其模型构建,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4.
湖南旅游经济区域非均衡增长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旅游经济的增长受制于资源禀赋、客源市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湖南的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增长的特点.2000~2007年间,其总体发展趋势是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在波动中逐渐缩小;通过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地区构成进行分解,发现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西、大湘南和湘中五大旅游区之间的差异以及长株潭和大湘西两大旅游区内部的差异是造成湖南旅游经济非均衡增长的主要原因;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产业地位对比分析,发现两者表现出明显的分异性,从而进一步证明湖南旅游经济发展更多的受少数较发达地区的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空间结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7地市为研究单元,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2000-2007年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并对旅游经济差异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较大,但有缩小的趋势;国际旅游区域差异大于国内旅游区域差异,三大地区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构建了"两核、两带和四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并提出了促进山东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举措:加快培育青岛和济南两大旅游核心城市,打造黄金海岸和山水圣人旅游发展带,构筑大运河和水浒文化、沂蒙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区、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旅游区、齐文化旅游"四大旅游区"的旅游空间结构,有助于实现三大区域旅游经济的相对均衡协调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区选址问题研究 --以昆明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和一般旅游区一样,乡村旅游区具有满足旅游者不同需求的功能要素,由多个乡村旅游园区组成。在对昆明市周边乡村旅游区调查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区的选址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依托城市的时空距离、乡村旅游地的整体经济水平、农村特色和自驾车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4个背景条件。乡村旅游区选址受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因子的影响:依托城市的出游能力、乡村旅游区的交通区位、旅游区位是3个宏观因素,乡村旅游区的聚集与屏蔽、乡村园区的周边环境状况是两个微观因素。最后从政策因素和旅游者品位变化的角度提出了影响乡村旅游区选址问题的两点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7.
环境友好型旅游区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所有的旅游吸引物,强调的是旅游区内的环境保护。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AHP),对环境友好型旅游区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相关理论提出了39个评价指标层,11个评价制约层,4个评价目标层,并利用数学模型M(.,+)构建决策模型,同时以圣堂山旅游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环境友好型旅游区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模型。圣堂山旅游区综合评估得分为5.1032,属于环境较不友好,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旅游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区域旅游发展的角度,对大型山岳旅游地的空间规划与设计案例国内外不乏枚举,但都是从研究对象中进行具象剖析,还没有系统地对某一山岳风景旅游地进行既全面又具体的方法论及其依据理念的总结。本文以江西上饶三清山风景名胜旅游地为例,对涉及旅游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内容进行剖析,力图总结出大型山岳风景旅游地规划与设计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及模式。主要空间规划与设计内容与方法:①三清山旅游资源、旅游地景观结构、形象设计;②三清山旅游区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理念;③三清山旅游区旅游空间规划与设计;④实现三清山旅游区规划布局的空间手段。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旅游开发研究中心是国家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旅游开发研究。1985年编制的《老岭旅游区总体开发规划研究》是我国最早完成的旅游规划之一。在理论上发现并命名了“嶂石岩地貌”,提出了旅游经济一文化二元论、游憩一经济一社会一生态四大效益统一、资源一市场一文化综合导向、社会生态旅游区等新理论、新观点,创办了“河北旅游规划网”,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奖7项。  相似文献   

10.
云南旅游非均衡态势与演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全省的旅游空间格局客观上已形成了“一中心四线五区”的局面。由于资源禀赋条件、开发历史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区域差异,六大旅游区的旅游经济在近年的演替规律和目前发展态势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性特征。从1998—2006年全省以及六大旅游区所包括的市(州)的旅游经济相关统计数据和相应的测算指标表明,六大旅游区的旅游经济形成了以滇中旅游区为中心的“西重东轻”、两极分化的整体格局,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近年来总体趋势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逐步缩小,并且云南区域旅游的非均衡态势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1.
黄震方  袁林旺  俞肇元 《地理学报》2007,62(12):1277-1286
生态旅游区的发展受到诸多确定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并反映于旅游区游客观测序列。通过构建游客序列分析框架,提出了游客序列分析的理论模型。并以江苏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为例,集成多种数学方法,进行了游客序列的分解、调整和综合预测的实证 分析。运用Tramo/Seats 方法进行季节调整分析可有效提取时间序列各组分,从而获得了不同尺度的作用模式,所获得的去噪序列为预测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基于ARIMA 模型、Winter 加法模型、Winter 乘法模型和Tramo/Seats 模型的综合预测表明,麋鹿生态旅游区未来两年年平均新增游客数量在1.95-3.14 万人次之间。各方法预测结果间的差异与其建模思路及实现方法有关,因此集成多种方法进行预测,并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获得对游客波动变化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所提供的多种可能预测方案,可为生态旅游区容量控制、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及旅游区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清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中 《山地学报》2004,22(1):66-72
从区域旅游发展的角度,对大型山岳旅游地的空间规划与设计案例国内外不乏枚举,但都是从研究对象中进行具象剖析,还没有系统地对某一山岳风景旅游地进行既全面又具体的方法论及其依据理念的总结。本文以江西上饶三清山风景名胜旅游地为例,对涉及旅游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内容进行剖析,力图总结出大型山岳风景旅游地规划与设计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及模式。主要空间规划与设计内容与方法:①三清山旅游资源、旅游地景观结构、形象设计;②三清山旅游区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理念;③三清山旅游区旅游空间规划与设计;④实现三清山旅游区规划布局的空间手段。  相似文献   

13.
周天芸  王莹 《地理研究》2014,33(6):1119-1128
基于对国内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详细梳理,运用广东县域的数据进行研究,为金融机构空间集聚的重要性及金融机构空间集聚促进经济增长提供论证。研究表明: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与广东县域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机构集聚初期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随着机构集聚的增强,这一相关性逐渐减弱。金融机构集聚能部分解释广东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同时,广州作为金融机构空间集聚的区域中心,影响着广东县域的金融机构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论述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对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进行了初步研究,划分为四个生态旅游区,即山体森林生态旅游区、滨海生态旅游区、内陆湖泊生态旅游区和自然遗迹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温泉旅游区以它独有的特色和文化的魅力赢得社会广泛的关注,也吸引更多的人对温泉旅游区的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的研究。阐述了安徽省温泉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并分析安徽省温泉旅游区的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现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安徽省温泉多数位于隆起的大别山区、长江沿岸的巢湖—和县一带以及皖南地区;(2)产品开发利用层次不一,大多处于中程度利用;(3)温泉相关的旅游区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相对滞后。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安徽省温泉旅游区的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利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研究了北京-天津-河北地区1982-2008年期间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区的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平稳的。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在河北和天津,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而在北京,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则不存在协整关系。我们发现,三个地区均存在着从电力消费到经济增长方向的因果关系,而从经济增长到电力消费方向的因果关系只存在于河北和北京。这意味着,在河北和北京,电力消费的增长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将进一步刺激电力消费;但是在天津,电力消费的增加可以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则不能影响电力消费。本研究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区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全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3):70-73,93
生态旅游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掀起了热潮。正如DavidWester所说,生态旅游如海啸一般席卷旅游界和环境保护界。作为实现生态旅游的物质空间———生态旅游区,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国内外旅游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加以回顾、借鉴并及时总结经验,有利于更加科学地建设生态旅游区,并使之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从"鸟瞰"生态旅游研究进程、现状出发,逐步"聚焦"到生态旅游区建设的核心问题。以古今时序演进为"经线",以中外地域差异为"纬线",简洁地勾勒生态旅游区发展历程、理论研究进展以及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历史轨迹和现时轮廓。最后提出了生态旅游区建设热潮中出现的一系列"反生态"问题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基于景点空间可达性的中国旅游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区划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基于景点地理位置与交通可达性进行旅游区划,实质是对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关系的研究。以中国A级旅游景点所在地理位置和交通可达性为依据,探讨基于可达性格局的旅游区划问题和基于GIS技术的旅游区划分方法。以可达性空间表达技术为基础,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所有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分别计算了各自的服务区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间阀值下服务区范围变化的判断,进行旅游景点腹地范围的空间合并,并对各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将全国分为9个一级旅游区、22个二级旅游区和177个三级旅游区,形成了中国旅游区划等级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区的发展受到诸多确定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并反映于旅游区游客观测序列.通过构建游客序列分析框架,提出了游客序列分析的理论模型.并以江苏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为例,集成多种数学方法,进行了游客序列的分解、调整和综合预测的实证分析.运用Tramo/Seats方法进行季节调整分析可有效提取时间序列各组分,从而获得了不同尺度的作用模式,所获得的去噪序列为预测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基于ARIMA模型、Winter加法模型、Winter乘法模型和Tramo/Seats模型的综合预测表明,麋鹿生态旅游区未来两年年平均新增游客数量在1.95-3.14万人次之间.各方法预测结果间的差异与其建模思路及实现方法有关,因此集成多种方法进行预测,并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获得对游客波动变化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所提供的多种可能预测方案,可为生态旅游区容量控制、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及旅游区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跨界旅游区合作的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效忠  张捷  彭敏 《地理科学》2011,31(10):1189-1194
跨界旅游区旅游发展潜力大而问题复杂、矛盾突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地,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研究的新焦点。从空间属性、功能属性、供需属性、边界属性、合作内容、组织属性等方面总结出跨界旅游区合作的6个特征。以中国山岳型跨界旅游区大别山天堂寨为例,揭示跨界旅游区合作影响机制是一个由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的影响因子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循环反馈系统。其中宏观影响因子涉及区域层面,包括区域经济因素、区域社会文化因素、区域制度因素和区域区位因素等,中观因子涉及组织层面,包括组织价值和文化、组织机构、组织历史、组织制度和组织网络等,微观因子涉及利益主体个体层面,包括利益主体的价值观、专业知识背景、个性特征以及对景区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感知、态度和行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