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海外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市场格局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文章分别从旅游客源、旅游客源地、旅游客源国3个角度分析了中国海外入境旅游市场格局的现状特点,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根据前若干年的数据,对15个主要客源国未来3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4点扩大海外客源市场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入境旅游客源市场集中指数、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模型、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2000—2013年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动态演化特征。2000—2013年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地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范围内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份额缓慢下降,外国游客数量小幅增加,港澳台游客人数反复波动,入境客源地市场极不稳定;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地市场过于集中,易受到主要客源国蒙古和俄罗斯的影响,对内蒙古入境旅游业的发展不利;内蒙古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缺少明星市场,客源市场结构不完善;蒙古、俄罗斯在结构转移分量中较高,但是在竞争力转移分量中却相对较小,表明这部分国家或地区在入境旅游客源方面有充足的市场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国际旅游市场互动格局与结构特征是产业政策制定的依据,对旅游市场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及其周边共22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2-模网络和奇异值分解法对2017年国际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刻画.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市场互动格局中,中国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与域内国家之间的联系度高、通达性好,且被其他国家高度依赖,处于入境旅游关系网络的核心位置.但在出境旅游市场互动格局中,菲律宾、日本、新加坡等传统旅游大国与域内其他国家间的联系相对紧密,联系的通达性条件较好,在国际旅游网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处于权力相对中心位置.进一步采用奇异值分解技术,根据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将这些国家聚类为中心环状内聚型组团、(中)南亚联动内聚型组团和西(北)亚联动扩散型组团三大类别.研究认为,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在入境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网络关系结构中,尽管传统旅游大国发挥着关键作用,构成网络体系的核心,主导着域内国际旅游发展的方向,但大国的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地位并不总是匹配,作为出境旅游客源国,中国在周边国家中的作用并不十分突出,需进一步提升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香港是内地第一大入境客源市场和第六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背景下香港入境内地旅游与货物贸易耦合状态发生显著变化,从客源地视角探究旅游与贸易耦合协调特征对深化旅贸互动规律认识、促进内地—香港旅贸良性互动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入境旅游与货物贸易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借助耦合模型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定量研究2000-2016年香港入境旅游与货物贸易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度省际极化效应显著,高水平耦合协调省市仅有4个;从三大地带看,耦合协调度沿"东中西"梯度递减,高耦合协调省(市、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从南北方看,地处东部沿海的南方省(市、区)耦合协调优势明显;耦合协调度呈显著正空间自相关,以"高—高"、"低—低"空间聚集特征为主。最后针对两者如何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拓展入境旅游外国市场规模、改变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二八"结构是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市场竞争态理论分析了1995—2010年间我国23个入境旅游客源国结构的变化过程、规律和趋势。研究表明:①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国结构不均衡且相对稳定。②12个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国规模位序呈现出3个组团。③1995—2010年间,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等明星市场演化为金牛市场的同时,幼童市场数量增加。提出了恢复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的明星市场地位和重点拓展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幼童市场以及改善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国结构、拓展中国入境旅游外国市场规模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浙江是中国入境旅游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对浙江主要入境旅游客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浙江入境旅游科学的规划和旅游市场的针对性拓展.在搜集历年旅游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亲浙度指数、时空分布集中性指数、竞争态等定量性指标的研究,刻画了浙江省主要入境客源国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浙江入境旅游流地理集中指数降低,稳定性加强,但主要客源国仍较为集中.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市场份额和亲景度指标,定量分析2000—2006年(2003年除外)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市场份额和亲景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4种市场类型与4类亲景度市场的相关性,据此确定目前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适宜发展的4类模式:重点市场、主要市场、潜在市场和机会市场,为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和开拓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甘肃省入境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创新  马耀峰  张颖  魏颖 《地理研究》2012,31(2):257-268
引入优势度的概念,基于改进的熵值法,定量测评1993~2008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区域入境旅游流优势度。通过三个时间段的区域入境旅游流优势度聚类分异对比,得到以下结论:区域入境旅游流优势度的时空地域格局突出——广东、上海、北京3省(直辖市)优势度极其显著,是中国入境旅游的三大核心;云南、广西、四川、陕西四省(自治区)优势度很显著,是中国西部入境旅游的核心;内蒙古、黑龙江、湖北三省(自治区)优势度较显著,是中国中部入境旅游的热点区域。区域入境旅游流优势度的时空动态演进受到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的双重影响,还受到梯度推移理论的客观作用;引起优势度空间动态演进的地理因素可归结为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两大类;中国入境旅游流空间梯级网络结构正处于优化调整和良性重组的转型关键期。本文旨在为探索区域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地域结构演变特征与潜在机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汪德根  陈田 《地理科学》2011,31(5):528-536
利用二阶段嵌套泰尔系数分解方法,揭示2000~2008年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和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发展的省内地(市)间差异、省间差异、地带差异变化特征及其对全国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并以省内地(市)间差异为视角,分析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且国内旅游的区域差异明显小于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② 省内差异对全国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变化的影响比地带间差异和省间差异对其影响更为显著,已成为全国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重要构成部分;东部地带省间差异明显,对总体差异影响显著,而中西部各省份间旅游业发展相对均衡。③ 东部地带部分旅游业发达省份的省内差异明显,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高;中西部地带省内差异明显的省份较多,旅游发展空间格局表现为"双核"模式或"单核"模式,但因中西部省份的旅游经济占全国的比重普遍较低,因此中西部省内差异对全国整体差异的贡献率并不高。④ 相关分析得出,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江苏省1978—2006年入境旅游面板数据,基于旅游需求的角度,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亲景度等指标对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国际游客地理集中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客源国的年际变动指数差异较大;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差异并不显著;客流空间集聚和不均衡特征仍较明显。建议从市场、产品开发及客流空间调控等方面进一步拓展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1.
查瑞波  伍世代  孙根年 《地理科学》2018,38(10):1661-1669
借鉴区域交通网络建构中的O-D(Origin-Destination)模型提出一个能够从3个维度揭示入境旅游目的地内外部市场变化过程的旅游O-D对接模型,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为案例,分析了两地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与规模的变化。通过内外部多指标对比研究,辨析入境旅游市场集中化与多样性的利弊,比较小型城市型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内外部市场结构变化差异。利用2005~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构建了市场重要度-市场偏好和市场偏好-市场占有率2个组合矩阵,取2005和2006年的平均值与2015和2016年的平均值,对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的入境市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从旅游目的地内部客源结构来看,10 a间香港入境旅游市场集中度高并呈现进一步集中化趋势,而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多样性高且相对稳定,这与香港2003年开放内地“自由行”而内地入港旅游持续增长有关;从目的地外部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市场,出境游规模远超过印度尼西亚,导致香港旅游市场吨位指数也远大于新加坡。最后,结合已有研究进行文献对话讨论了市场集中化与多样化策略选择对不同规模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利弊,分析认为多样性的入境旅游市场策略有利于大型入境旅游目的地实现其全球政经战略需求等的目的。而对于小型城市入境目的地而言,集中性的入境旅游市场策略更有利于节约营销成本、获得稳定客源和实现入境旅游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刘法建  张捷  陈冬冬 《地理学报》2010,65(8):1013-1024
从旅游流的内在联系特性入手,分析了入境旅游流网络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采用基本特征描述、密度分析及EI 指数检验、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展开研究,然后运用QAP分析模型对旅游者流动矩阵和各省市旅游供给要素差值矩阵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① 中国入境旅游流规模上呈现东部强,西部、东北次强,中部弱的态势,整体结构比较松散而且不均衡,空间结构上出现一定的集群 现象;② 东部一些省市不仅中心度指数高,结构优势明显,占据网络的核心位置,而且内部联系紧密,另外西部个别省份的网络重要性有所增强,旅游发展的不均衡态势有所改善;③ 自然资源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联系度、空间距离是制约入境旅游者流动的因素,而国际旅行社数、飞机起降架次为代表的高档次旅游服务水平、及是否同一地区是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重要因素。文章旨在为探讨入境旅游流空间特征和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 力求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入境旅游流特征,进而为入境旅游的均衡发展和各省市旅游政策的制定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省级旅游地角色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刘法建  张捷  章锦河  陈冬冬 《地理研究》2010,29(6):1141-1152
通过构建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理论中的结构对等性分析模型,对中国入境旅游流结构中各省级旅游地的功能地位进行分类、比较、定位,然后采用中心度分析指标,对各省级旅游地在旅游流互动关系中的功能角色进行量化分析,分析了形成此种功能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31个省级旅游地共可以分为4种角色类型,即全国旅游中枢、区域旅游枢纽、一般性旅游地、边缘性旅游地;(2)尽管每个省级旅游地的各类细化功能有强有弱,但同一角色类型在中心度指标上存在相同的模式特征;(3)中国入境旅游流结构中省级旅游地功能角色的差异主要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设施、对外联系度等方面,旅游资源和内部交通便捷度的影响较小。通过整体视角把握中国入境旅游流结构特征,对省级旅游地角色进行定位,为引导各省市入境旅游的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兆峰 《地理研究》2012,31(7):1328-1338
区域入境旅游流与航空运输网络协同演化规律及差异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入境旅游流与航空运输网络空间演化的协同关系和动力机制,并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重心模型,从入境旅游流和航空运输网络的客流关联度、空间结构、网络结点连接强度等层面,对1999~2009年西南地区入境旅游流与航空运输网络的协同演化规律及差异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西南地区入境旅游流与航空客流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互动效应明显,但入境旅游流对航空客流的促进作用更强;(2)入境旅游流和航空客流的空间结构变动特征和趋势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3)入境旅游流和航空运输网络中的结点连接强度存在着较强的耦合性,其耦合程度受到了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4)西南6省区中仅有西藏的入境旅游流流量与航空客流量相关关系不显著,而其他5省区则较显著,但区域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入境旅游是云南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云南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是制定入境旅游发展战略的前提。通过对1996~2006年云南入境旅游市场数据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时间特征上分析,云南省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均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但与旅游发达省份还有较大的差距;从空间特征上分析,客源市场分布集中,主要集中在港澳台、东南亚和东亚,且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趋于优化。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1999-2008年新疆入境市场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指标,采用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分析的方法,从入境游客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消费结构3个方面对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仍然较高;(2)外国人是新疆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欧洲和亚洲旅游者是新疆入境旅游者的主体;独联体是新疆第一大客源,其次是日本、台湾、港澳同胞、美国、韩国;(3)大多数新疆入境旅游者流向北疆;绝大多数新疆入境旅游者流入乌鲁木齐市、伊犁州直属县(市)、吐鲁番地区、喀什地区、阿勒泰地区;(4)多数国家是新疆入境旅游比较稳定的客源市场,少数国家有较大的年际间差异性;(5)除了购物、长途交通所占较大比重及变化较明显外,市内交通、游览、住宿、餐饮、娱乐、邮电通信、其他服务等所占比重都较小,变化不明显且变化幅度较小。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开发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志慧  陈瑛  刘宪锋  马耀峰 《地理学报》2022,77(8):2034-2049
基于1997—2017年中国60个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数据,辅以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入境旅游城市合作网络时空格局,并借助二次指派程序方法对合作网络演变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 中国60个入境旅游城市合作网络强度逐渐增强,国家层面合作网络结构逐渐显现,合作强度前5名的分别为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和上海—深圳。② 整体网络特征上,网络密度逐渐增加,整体网络通达度在提升,城市“领导者”地位在下降,网络整体均衡性在提升,且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城市合作最紧密,西部地区城市次之,中部地区城市紧密度最小。③ 个体网络特征上,将中国入境旅游城市分为外向型、内聚型、均衡发展型和孤立型4类,且权力角色上呈核心领导者、次核心领导者、一般合作者和边缘合作者的“核心—边缘”分布格局。④ 地理空间邻近性、旅游资源差异、旅游接待能力差异、城市规模等级和旅游交通情况的相近性对网络提升具有显著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差异对中、西部地区城市旅游合作的影响是正向的,而对整体网络和东部网络的影响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旅游流年际变动指数、年际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及空间重心模型,对2000年至2012年江西入境旅游流时空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入境旅游流年际波动较大,港澳客源市场表现最为稳定,其次是台湾和外国客源市场,港澳台近程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仍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外国入境客源市场潜力还要进一步激发。2年际集中指数较高的美日韩等国,应在稳定基数效应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营销;年际集中指数较低的新加坡、法国、俄罗斯等国,应进行重点开发,培育新兴市场。3港澳游客地理集中度高,外国游客呈现分散-集中趋势,为分散风险应加大对亚洲邻国市场的开拓力度;而城市入境旅游流空间分布相对均衡,客源结构更加完善,但由于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知名度及其客源国消费结构和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旅游流重心移动轨迹存在空间错位。  相似文献   

19.
25年来秦俑馆旅游生命周期与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根年  薛刚 《干旱区地理》2007,30(2):283-288
将旅游地的成长看成是有生命的自组织过程,以1980-2005年统计数据,着眼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客源结构、人均消费及旅游收入的变化过程分析,从新角度探讨了旅游地的成长与结构变化的关系,丰富了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认识。结果发现,秦俑馆入境旅游呈“扇贝型”增长,国内旅游为“主循环-再循环型”周期波动,入境游客在总游客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人均旅游消费额不断提升,致使旅游经济收入摆脱了客流量生命周期的影响而得益延长,为我国国际名牌旅游产品从外延性客流量增长走向内涵型旅游收入增长提供了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