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镇体系规划已成为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影响区划分具有现实意义。引力模型已成为城市影响区划分的主流方法,对引力模型进行2个方面的拓展:一是以城市建成区作为"源"实现城市"点"到"面"的拓展;二是综合交通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计算最小时间成本,并以此作为时间距离划分城市影响区。将城镇用地作为"面"状城市源,城市影响区轮廓与城镇用地轮廓具有相似性,反映出放大的城镇用地轮廓特征;最小时间成本原则下,城市影响区受道路类型尤其是通行时间成本较低的道路类型分布的影响显著,在两城市间格网通行时间成本相同前提下,两城市影响区分界线将垂直平分城市间通行时间成本最低的道路线;交通格局奠定了城市影响区基本形状,城镇用地作为城市"源"和土地类型格网通行时间成本的引入使得城市影响区轮廓不规则和精细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部地区城市影响范围划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羽  刘盛和  蔡建明  兰肖雄 《地理研究》2013,32(7):1220-1230
随着城市化、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种类型的城市与区域规划陆续推出。其中,识别城市的腹地范围、促进城市与腹地的协同发展是其关键内容。因此,城市影响范围的划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的研究成果多以单一年份的静态研究及单一方法的应用研究为主,缺乏时间序列上的动态演变分析,更无多种方法综合集成分析。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详细梳理与比较不同理论的差异性基础上,采用引力模型和改进场模型两种方法对中国中部地区的城市影响范围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细致比较这两种基于不同视角的模型方法在识别城市影响范围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提出综合集成研究的基本框架,分析中国中部地区城市影响范围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希望能为合理选择和运用城市影响范围的分析方法,有效制定区域等级体系规划、城市空间组织方案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非期望产出角度运用SBM模型测度沿黄九省(区)2001-2010年的环境效率静态水平,通过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模型分析沿黄九省(区)环境效率的动态变化趋势,通过Tobit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沿黄九省(区)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旨在对沿黄九省(区)环境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在考虑环境变量之后,区域的平均效率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上中游省份对环境变量的引入较下游省份更为敏感;沿黄九省(区)环境效率静态水平均相对较低,上中游省份较下游省份更甚.(2)环境效率水平有向好发展的态势,其值的改善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经济、制度和地区等因素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效果各有不同,这些因素对环境效率的作用机理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4.
地理要素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是经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湖泊通过系统自组织力和人为干预影响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将渤海看作一个巨大的湖泊,以环渤海地区3省2市为研究区域,基于"湖泊效应"和BASS模型构建理论体系,利用缓冲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分层边界和圈层结构。结果表明:1湖泊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呈现随距离增加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大幅下降的趋势;2将环渤海地区分为核心区、重点区和边缘区,边界线依次为66 km、216 km和区域边界;3圈层结构特征明显:重点区中心城市与核心区港口城市形成双核结构;随着距离增加,从核心区、重点区至边缘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倒"U"型结构。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分析的城市影响区和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不打破行政界线为前提,利用Huff模型,基于矢量数据,采用最短交通路网距离和城市综合规模值来综合测算腹地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势能,根据势能确定腹地县域的归属,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进行识别,并和基于改进场强模型的城市影响腹地范围界定结果进行对比。以全国发育较成熟的15个城市群为对象,综合测定城市群的影响范围,并与城市群规划中的空间范围进行对比,提出城市群空间范围调整建议。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测定城市群的空间影响范围。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湖泊效应"假设与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提出了湖泊影响周围城市经济的理论模型,并以环鄱阳湖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在鄱阳湖影响下,环鄱阳湖区城市分布密度和交通网络密度都随距湖距离变化而呈现出先逐渐增大继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但随距离进一步增加,城市分布密度和交通网络密度又呈增大趋势,由此根据极值原理和专题属性将环鄱阳湖区划分为3个城市经济影响区。可见,该模型不仅可以从理论上解释湖泊如何影响周围城市经济区空间分异,而且可以提供一个定量分析模型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锦  田银生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2):1653-1662
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具有经济地理优势的“湾区”地带,因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举世瞩目。本文以其主要组成部分的“珠三角9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该城市群发展进程中的“产业—人口—空间”交互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发展对人口的吸纳作用在后期近乎消退,人口集聚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后期也明显减弱,而空间扩展对人口集聚的影响效果比较有限且后期呈现负影响。基于上述结论可以判断,珠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和空间要素之间具有短期间的互促发展效果,但是尚未形成城市群应具有的长期稳定的互促机制。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三角城市群应积极推动产业类型不断提升以集聚高素质人口,积极引导空间扩张与人口增长匹配发展,并构筑多层次且协同互补的产业空间,以此深化产业、人口和空间要素的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王丽  邓羽  刘盛和  王江浩 《地理学报》2011,66(2):189-198
由于在认清城市与腹地、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关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城市影响范围成为 目前中国区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城市影响力指数及区域可达性两方面对传统的场模型进行 改进,更为合理地界定出城市影响范围。以中国中部地区1990、2000、2007 年3 个年份的研究为 例,研究城市影响范围的动态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空间形态演变方面提炼出城市影 响范围演变的3 大阶段及其对应的5 种类型,并对各阶段城市的较快发展提出建议。从理论及 实践层面对城市影响范围的研究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城市影响范围甚至区域相关问题的进一步 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信息流作为流空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为城市群网络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但目前利用信息流对城市群的研究多侧重于描述城市间的层级关系或网络结构的外部特征,对网络结构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缺乏从点到面的系统分析,且较少考虑距离因素。该文提出假设:信息流会在远距离影响城市间的交互,据此利用2011年、2015年、2019年信息流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地理中心性随距离的变化情况,并对城市间关联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的主体结构由以上海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格局转换为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4个城市构成的多核心结构;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发展呈现由东向西递减趋势,短距离尺度上,距离增长导致城市间交互强度逐渐减弱,长距离尺度上,城市属性成为城市间交互的主导因素;选取的影响因子与信息流的相关性日益增长,其中距离因子与信息流强度呈负相关,表明流空间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距离因素对城市间关联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