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伟  陈雯  陈诚 《地理学报》2010,65(7):819-827
随着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致使区域水环境不断恶化,并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协调水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许多国家开展水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为流域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但是这些研究大多以水体为对象,缺少水陆空间联系以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对区域产业布局的限制,采用的指标多为环境本底因子,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环境胁迫作用。为此,本文综合考虑水环境敏感性和压力两方面要素,提出水环境协同约束分区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讨论了分区评价单元划分、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通过水环境敏感性和水环境压力的二维象限解析,将全省划分为高压高敏区、高压低敏区、低压高敏区和低压低敏区等四种类型区,据此提出产业布局调整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协调区域产业发展与水环境关系、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DSS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西平 《地理研究》2001,20(3):266-273
从区域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建立了区域水环境的决策支持系统。介绍了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系统组成及系统功能。系统由数据库、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具有预测、优化、模拟和管理等功能。模型库包括宏观经济模型、环境经济多目标优化模型、需水模型、水环境容量模型和水环境分析模型等5个基本模型。在求解水环境经济多目标优化模型时,使用了约束法,把多目标化为单目标进行求解。在决策过程中,使用逐步法,在迭代过程中输入经验与偏好获取满意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3.
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域分异是地理学核心研究方向之一,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地学分区面向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基于水生态分区的管理是流域水环境管理的趋势,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建立中国新型水环境管理的基础。论文在界定水生态功能分区涉及的主要概念基础上,分析了湖泊型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尺度,为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分区的目的,建立了分区的原则和指标体系,研发了分区技术、结果验证校核方法;以巢湖流域为例,进行了一级至四级水生态功能分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验证。湖泊型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有助于丰富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对水生态目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阿勒泰地区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阿勒泰地区水环境质量、水生态、水资源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阿勒泰地区主要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和吉木乃县诸河三大河流水系。地区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水资源总量位于新疆前列,但还存在流域生态流量不足、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未得到有效化解、水生态破坏问题仍然严重、水环境风险依然突出等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流域水系分布,将阿勒泰地区划分为额尔齐斯河流域、乌伦古河流域、吉木乃县诸河流域和南部荒漠区共计4个区域,并将4个区域进一步划分为11个水生态环境控制单元。依据阿勒泰地区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水污染防治、强化水资源保障、加大水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等层面,提出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阿勒泰地区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高永年  高俊峰 《地理研究》2010,29(1):111-117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进行流域现代水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水质目标管理污染控制单元划分的基础。在发生学原则、区内相似性原则以及共轭性原则等相关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太湖流域一级水生态功能区进行划分,通过对流域DEM和气候、土壤等相关分区指标的比较分析,认为地形是太湖流域一级水生态功能分区的主导指标,分区结果主要包括西部丘陵水生态区和东部平原水生态区,并对两个一级水生态功能区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体系即分区等级体系、方法体系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仪征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工业化城市化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序、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特别是小尺度地域单元,缺乏科学的开发分区引导,陷入了生态保护与开发时序安排的矛盾之中.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以生态与经济因素为双导向,探讨打破行政边界的网格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处理等技术方法,通过开发约束和开发潜力两方面指标的叠合分析,实现小尺度地域的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将仪征市划分为优先开发、适度开发、限制开发、适度保护和优先保护等5种类型区,引导开发向生态约束小、发展潜力大、发展基础好的区位发展,并降低生态价值高、建设难度大的区位的开发力度,协调地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经济发达的宁波市区为例,通过水环境敏感性与水质现状两方面综合评价城市内部空间水环境效应,从中心城区至外围地区,因人口集聚水平、产业发展类型和水污染处理能力的差异,水环境效应指数不断降低;探究其空间异质性,各乡镇评价单元水环境效应指数存在正向相关;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定量分析水环境效应影响机理,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水环境演变的基础,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则是造成水环境压力的直接原因。人口空间集聚带来的水污染排放,产生的水环境效应远高于其它因素,是城市内部水环境下一步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泛珠三角产业分工合作的空间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珠三角产业分工合作的重要基础是产业资源、产业结构与产业水平的区域差异,基于这种差异,从空间规划的角度,提出实施产业合理空间定位、差异化发展、梯度转移等分工合作战略以及构建相应的布局格局;综合运用新的分区方法,将泛珠三角划分为4个产业分工合作功能区并进行产业空间整合,设计5条产业合作通道开拓方案,对重点产业提出合作指引并将重点建设项目落实在空间上,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为新一轮广东省国土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发达国家采用高失业率等指标划来划分欠发达地区,而发展中国家采用贫困率与边缘化等指标划分欠发达地区。文章总结分析了国家上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的国际战略与计划,并依据这些国际战略与计划及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了国际上关于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研究方向与主题,主要包括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减贫与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水与自然灾害、区域内部凝聚力等,最后,提出了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河流水环境容量空间分异与工业生产力的宏观布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鲍全盛  姜文来 《地理科学》1998,18(3):205-212
在分析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与河流水环境容量资源之间矛盾关系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揭示了水环境容量与生产力宏观布局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根据河流水环境容量条件进行生产力宏观布局与调整产业结构的策略。水环境容量是影响生产力宏观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工业生产力布局时,如果能充分考虑水环境容量资源的承载力,则能够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换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使经济与环境得以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太湖流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区域合作,协调产业发展和整治水环境是促进太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实现太湖流域区域合作的突破口在于共同整治水环境和构筑环境太湖旅游游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加,环境负载也逐步加大。根据柴达木盆地自然环境特征,分析了盐湖区大气、土壤、水环境污染情况及影响污染物消纳能力的主要因素。采用大气自净能力指数(ASI)、水环境自净能力等级(M)和土壤自然消减能力(NAC)等指标,从大气、土壤、水环境等方面半定量和定量评价了柴达木盆地盐湖区环境污染消纳能力。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盐湖区内水环境自净能力的等级系数为1.34,水环境自净能力较弱;平均大气自净能力指数是3.85 t/(d·km2),大气环境自净能力一般;土壤自然消减能力平均值为0.639,土壤自净能力中等。总体来看,降水少、风尘大等因素导致柴达木盆地自然消纳能力较低,盐湖开发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艾比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系统内在作用机制的分析,以新疆艾比湖流域为例,利用模糊层次分析原理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借助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将模糊层次分析法运用到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求解中,对评价指标、具体评价过程和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并预测了研究区未来规划水平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了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配置的规划方向,并探讨提高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良策。这也为其它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基础上, 以城市化地区为重点从水循环过程出发, 探讨 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的形成和转化规律, 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探讨城市化地区水 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基础, 即: 变化环境下的水循环理论、城市化与“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 与环境”系统交互胁迫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 提出城市化地区水 资源承载力量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将城市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纳入到区域“社会经 济—水资源—生态与环境”复合系统中, 从水循环动力过程出发, 揭示水资源承载力的本质。研究 成果可为城市化地区节水战略的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空尺度下,生态承载力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会作出不同程度的响应。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测度模型和生态承载力响应模型,对洞庭湖区2001-2010 年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2001 年以来洞庭湖区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一直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向良性转变;环境可持续度则呈波动性下降态势。② 洞庭湖区17 个县域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可持续性呈现差异性地向弱可持续转变;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高于其他14 个县域,环境可持续度则下降最明显。③ 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的响应状态分为强超载、超载、弱低载和低载4 类,不同时段县域生态承载力的响应状态差异明显;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其生态承载力响应状态则处于强超载,在区域发展水平上反映出湖区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协调性较差。④ 环境可持续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提高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基础,现行的“掠夺式”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提高生态承载力的阻碍因子,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开发以及生态环境干扰,使得环境可持续度对于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影响相对较弱,其实质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指标和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以水资源承载力为核心,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协调系统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确定权重,评价2001-2017年黑河流域各县区水资源承载力及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当前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下,2010年以来黑河流域大多数县区GDP均超过最大承载能力,而人口则在2010年以前已超载。(2)从水资源承载综合评价结果来看,2001-2015年随着生态输水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水资源承载力有所好转,但中下游波动较大,水资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3)控制不断扩展的绿洲面积,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实施合理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措施,是减缓水资源压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太湖流域地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生态环境也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严重,其水质每5-10年下降一个等级。文章以无锡市为例,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太湖流域水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与原因,并从产业结构的优化、水资源重复利用、污水处理企业化经营以及环境宣传等方面探讨了应对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宁夏沙湖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湿地景观为主的沙漠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有特殊性。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沙湖景区为研究对象,对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及限制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旅游空间容量、经济容量及心理容量均较大,而旅游生态容量较小,且与其他容量存在显著差距,尤其是沙漠滨水区域作为景区发展的核心地带,肩负着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重任,以植被环境容量为最敏感因子的生态环境容量,最有可能成为此类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瓶颈。基于测评结果,设置高、中、低不同容量的情景方案,并提出相应的景区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9.
状态空间衡量区域承载状况初探——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余丹林  毛汉英  高群 《地理研究》2003,22(2):201-210
本文在回顾承载力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基础上,指出单因素承载力对区域实际承载力的反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者通过利用综合多种因素的状态空间法求出综合的区域承载力,并以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比较突出的环渤海地区为例,求算出环渤海地区现实的承载力情况。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目前资源环境处于超载状态,特别是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超载情况非常严重。最后探讨了提高区域承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