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气象数据、自下而上的碳排放估算数据,构建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的动力学分析模型——DPSIR模型,全面评价中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及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中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总体处于相对高碳水平,低碳城市具有东中西“梯度化”分异的区域特点,在空间上形成以胡焕庸线为底边、以东南沿海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为两翼的“△”型结构。低碳驱动力与低碳响应力是决定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高低碳驱动力城市主要有研发驱动型、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型、清洁能源发展驱动型、紧凑城市发展驱动型,低碳技术与低碳认知响应力远高于低碳制度响应力对城市低碳发展的作用。不同低碳等级结构的城市应根据DPSIR模型提供的低碳发展结构化清单,结合地方特性,选择因地制宜的低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铁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散效应深受城市特征的影响。根据城市产业发展特征将城市分为二产主导型城市和三产主导型城市,借助双重差分模型探讨高铁对不同产业结构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空间效应差异。结果表明,高铁对生产性服务业及细分行业的集散效应具有显著时滞性和异质性,城市产业结构对其效应产生了显著影响。①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的研究表明,在静态上,高铁促进二产主导型城市产业空间分散、三产主导型城市产业空间集聚;在动态上,高铁对二产主导型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散具有先促进集聚后促进分散的特性,对三产主导型城市的产业效应始终表现为促进集聚。② 对于运输服务业、租赁与商服业而言,无论是静态效应还是动态效应,城市产业结构对其影响均较小,在静态上高铁促进二产主导型城市和三产主导型城市的产业在空间分散布局;在动态上高铁效应总体表现为“不显著-促进分散”的二阶段性。③ 对于金融服务业和研发设计业而言,高铁的静态效应在作用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均表现为促进产业集聚,其动态效应受到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表现出显著阶段性差异。④ 对于信息服务业而言,高铁对其空间集散的静态效应表现为对二产主导型城市的产业影响不显著,促进三产主导型城市的信息服务业在空间集聚,且其动态效应与静态效应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测度能源消耗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能源消耗与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区域差异,并从经济、产业、科技、环境方面构建了长三角区域能源消耗与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长三角地区与全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长三角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浙江、江苏两省。最后提出长三角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低碳绿色城市的发展目标、关键问题和重点领域,从经济低碳化、社会低碳化、资源低碳化、设施低碳化、环境友好化、环境绿色化6个方面构建了低碳绿色指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对我国GDP值前110强地级以上城市的低碳绿色发展格局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碳绿色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城市之间存在差异;低碳绿色指数在空间格局上是东高中低、西部居中,沿海高于内地;不同区域、规模、财富、职能的低碳绿色指数及各分指数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口规模、贫富水平分别与低碳绿色指数间均是弱相关关系;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第二产业比重、服务业比重、能源强度分别与低碳绿色指数间依次是无、弱负、极弱负向、弱、中等负向的相关关系;低碳绿色发展各个方面不够平衡,一些欠缺有待弥补。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发展效率和资源环境效率两个维度构建广东省产业生态化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2005—2015年广东省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和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5—2015年广东省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显著提升,总体呈现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珠三角外围地区为边缘的"核心-边缘"格局;经济效益与结构、污染控制、能源效率、循环利用各主因子高值主要位于珠三角地区,不同主因子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将广东省各城市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分为高水平、次高水平、次低水平和低水平4个类型,各类型基本保持稳定,总体上从高水平到低水平类型的各主因子发展水平依次递减,表明产业生态化是内部各因子协同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广东省产业生态化水平具有空间关联性,空间上具有产业生态化发展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群核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服务业正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保持适度增速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强劲动力,城市群核心城市则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本文采用区位熵、对外服务流模型、熵值法,对2003年和2012年中国20个城市群32个核心城市的服务业专业化程度、外向服务功能、综合发展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城市服务业地域分工明显,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较高;核心城市服务业对外服务功能与城市规模等级具有显著相关性,多数属于生产性服务功能主导型,少数属于生活性服务功能主导型以及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功能并重型;核心城市服务业内部行业外向功能的空间集中性差异较大,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中性普遍高于生活性服务业;核心城市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显著,与城市群的功能定位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7.
居民低碳行为-认知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行为-认知分离却是困扰低碳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关键问题。论文构建“空间-行为/认知”分析框架,采用2018年郑州市大规模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数据,运用专家打分法从居家用能、日常出行与生活消费3个方面测算1485户家庭的低碳行为、认知水平,使用彩色编码法从行为-认知偏差视角将低碳行为分为绿色型、被迫型、易感型、红色型,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郑州市居民低碳行为存在行为-认知偏差,4种低碳行为所占比例差异较大;② 绿色型低碳行为主要集聚在土地利用混合度高、基础设施便利的区域,被迫型、易感型、红色型低碳行为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③ 4种低碳行为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居住区步行指数较高、低碳认知水平高的居民趋于绿色型低碳行为,居民低碳行为与低碳认知水平均较高;居住区住房条件相对较差、居民学历水平低,居民趋于被迫型低碳行为,低碳认知水平低但低碳行为水平较高;高档住宅居民趋于易感型低碳行为,居民的低碳认知水平高但低碳行为水平较低;经济水平高的年轻居民趋于红色型低碳行为,低碳行为和低碳认知水平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高温给城市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脆弱性后果愈发严重,如何科学量化与评估城市高温人口脆弱性,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高温适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成为当前国际研究热点。在城市高温人口脆弱性分析框架基础上,以西安市为例,整合遥感影像、手机信令、POI、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从高温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高温影响下人口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测度模型,揭示高温人口脆弱性等级分布特征和空间异质性,识别人口脆弱性空间地域及其致脆因子类型。结果表明:① 西安市高温暴露、敏感性和适应能力都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总体上均呈现出“中心-边缘”结构,即城市中心地区形成“高暴露、高敏感、高适应”,城市边缘表现为“低暴露、低敏感、低适应”。② 西安市人口脆弱性以低值和较低水平为主,脆弱性也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脆弱性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城市三环以内,形成断续的“岛状”分布形态,脆弱性低值和较低值地区分布在城市边缘。③ 不同致脆类型的面积占比依次为综合主导型(37.3%)>高温暴露主导型(33.3%)>适应能力不足主导型(23.6%)>人口敏感主导型(5.8%);高温暴露主导型广泛分布在城市中心、北部和西部等地,人口敏感主导型相对集中在城市中心偏南地区,适应能力不足主导型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综合主导型主要集中在城市南部,北部也有大量分散式分布。本研究可在城市高温人口脆弱性评估方法,城市高温人口脆弱性的减缓与治理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乡村人口收缩的现实,苏南地区提出了一系列引导乡村空间收缩发展的政策。以常熟市为例,基于2005年和2017年乡村人口统计数据和农村居民点矢量数据,定量分析县、镇、村不同尺度下乡村人居空间变迁特征及差异并进行了类型划分。研究发现,常熟市乡村人居空间利用集而不约;乡村人居活动和乡村人居空间的变化特征存在不同尺度的差异性;镇域层面人居空间变化存在城镇化主导型、产业主导型、交通主导型、产业-交通复合主导型、政策主导型等五种类型;城镇化、产业、交通和政策是引起乡村人居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可以从精明收缩视角为苏南地区乡村人居空间的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杨文越  曹小曙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1):1814-1828
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议题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和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论文首先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对近20年来的全球交通出行碳排放研究现状与趋势进行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城市和社区3个尺度对国家交通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的驱动力因素、城市形态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与归纳凝练。研究发现:① 国家尺度的研究早期大多基于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分解法探究交通能源消耗的主要驱动力;近年来,研究进一步根据能源消耗数据“自上而下”地测算交通碳排放,并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社会经济、城市形态和交通发展因素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② 城市尺度的研究早期围绕紧凑城市是否一种低碳的城市形态而进行讨论,主要使用截面数据和相关分析方法;近年来,进一步拓展使用情景预测、GIS空间分析、空间回归、空间模拟等方法探究城市交通碳排放的空间差异及其与城市形态、城市中心分布形式之间的关系。③ 在社区尺度,研究多以截面、非集计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主,采用定量的数学模型探究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和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与就业地、城市中心的距离,路网与交叉口密度、公共交通供给水平等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中国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我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在测算了近9年居民直接能耗导致的CO2排放量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对比,并分析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全国分为6类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碳排放类型;高碳排放型城市的地均碳排放强度、人均工资碳排放强度及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总量等方面均比低碳排放型城市高,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低于低碳排放型城市,并多为经济发达城市和资源丰富城市,其碳排放构成上分别以电、交通能耗碳排放和气碳排放为主导,高碳排放型城市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量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86.20%。我国大部分地级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属于相对低碳排放型,其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所在地的降温度日数(CDD)、采暖期、采暖强度、人均能源供给量、居民的人均工资、城市人均地方生产总值是影响城市居民直接能耗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中国典型城市群新增制造业用地结构与布局状况、发展及功能分工特征,本文基于中国土地市场网2009-2013年制造业用地出让数据,通过区位熵、耦合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5个典型城市群新增制造业用地分布特征以及城镇体系耦合特征差异。结果表明:①各城市群新增制造业用地差异显著。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新增制造业发展较为均衡;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发展协调性仍有待提升。②新增制造业各行业用地在5个城市群中均呈现出一定的集聚特征,其中原材料等传统产业倾向布局在城市群边缘区及城市低等级区;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多集中在核心城市及高等级区。③各城市群内部新增制造业用地市场化机制作用较为充分,地价呈现随等级提升而递增的趋势;城市群核心区市场活跃度较低而骨干区较高。相关结论可为城市群产业布局调整、优化以及制定不同等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休闲城市质量评价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休闲城市质量是体现城市居民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指标。通过构建休闲城市质量评价体系,实证分析了2017年我国35个休闲城市质量现状及特点。结果显示:(1)我国休闲城市质量整体偏低,大多数城市处于中下游水平;(2)我国休闲城市质量呈现出“东西高,中部低”的洼地现象;(3)休闲城市质量各维度指标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特点,休闲空间与环境、休闲生活与消费等维度成为休闲城市质量提升的短板;(4)休闲城市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休闲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发展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均衡、城市规模与人口密度适度发展以及区域发展差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中国迁移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基于城市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人口普查资料,对20世纪末中国迁移人口在不同行政级别、不同规模城市的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对地级及以上城市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级及以上城市在迁移人口流动中占主要地位,其中百万规模级别以上城市在人口迁移中地位尤为显著;县级市间迁移人口规模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县级市平均迁移规模要大于西部和中部;省际迁移中城市空间分布大体呈现3个梯状层次;省内迁移中城市空间分布总体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均以各省会城市作为省内迁移人口的第一流入地;不论是省内迁移还是省际迁移,东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城市群都是迁移人口的高度集聚地。  相似文献   

15.
区域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经济发达、经济关联密切、产业格局变化剧烈的泛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分析1990年以来典型年份碳排放的空间分异、时间演变,解析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区域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总体格局稳中有变,核心区16个城市排放量占比大都超过50%。②以2005年为拐点,之前外围城市增长幅度较低,之后外围城市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外围地区碳排放量占比从2005年的33%快速增加至2014年的47%,区域碳排放量的空间集聚度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③碳排放格局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变量对碳排放的影响各异。其中,工业生产、城镇化建设及人口集聚仍是现阶段泛长三角地区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固定资产与外商投资对区域碳排放的作用呈增强趋势,但其作用强度较工业生产、城镇化建设、人口集聚要小。地区生产总值对碳排放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脱钩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经济发展格局变化的环境效应、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冯瑜满  梁育填 《热带地理》2022,42(12):1980-1992
为探究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基尼系数、空间相关性分析、负二项回归模型等方法,采用天眼查企业数据库以及相关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对2009-2018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稳步发展,由出口导向转为内需拉动。2)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蓄势待发,中部及川渝地区的城市发展迅猛而东北地区陷入发展困境,企业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3)深圳、东莞等城市一直为产业重要集聚区,城市两级分化严重。3)总体上,企业更倾向于选址在产业协同集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劳动力成本较高而经济后发城市;在城市群尺度,不同因素对不同城市群存在异质性,反映产业发展水平、特点存在很大差异,长三角企业偏好创新能力高、产业市场化水平高且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珠三角企业偏好劳动力成本高的城市,京津冀城市偏好劳动力成本高且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成渝地区企业偏好产业市场化水平高且创新能力弱的后发城市,长江中游城市偏好劳动力成本高的后发城市。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设计城市CO2排放、城市低碳水平数理模型基础上,结合BP神经网络法,综合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通过1995~2008年京津沪渝4市CO2排放结构和低碳水平测度以及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可以发现:4城市CO2排放量逐年递增,但存在较大差异;城市CO2排放量和发展态势取决于4城市CO2排放结构及变化;低碳水平测度结果表明4城市的经济增长仍然依赖于碳基能源消耗,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提高低碳水平的作用是显著的;基于BP神经网络法的短期预测比传统预测法更为合理和精确。  相似文献   

18.
文超  詹庆明  刘达  米子豪 《地理科学》2021,41(6):971-979
采用腾讯人口迁徙数据构建长三角的有向城市网络,利用有向转变中心性与控制力研究人口流动视角下的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已形成“区域性核心-局域性核心-人口扩散型城市”联动发展的多核心、等级化、网络化的空间结构。在该地区同时存在“同城化”“核心-边缘”空间发展模式。长三角41个城市可划分为7种发展类型,其中资源集聚型城市对人口资源存在普遍争夺的情况。研究进一步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有向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发展特征,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战略布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物流企业的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结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物流企业是承担城市间物流配送任务的专业化经济组织,在全球城市网络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基于物流企业关联的城市网络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以全国百强物流企业的总部—分支机构为基础数据,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生产/生活性物流功能的长三角地区空间关联格局呈现出“一体两翼”(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发展态势,并有逐渐向苏中和浙南等地区扩展的趋势;“一主两副”的空间结构正逐渐被打破,并呈现出“Z”字形向“一轴多极”的网络空间结构转变和中小城市跨区域的空间关联存在断层等新特征;在企业利益最大化与交通信息技术变革的作用下,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的形成主要受到GDP与城镇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②国内外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回顾和梳理,建立契合本研究的指标体系:以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和生态环境竞争力作为二级指标,以25个与城市旅游竞争力相关指标作为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测算各城市因子得分及排名,并对城市间、等级间、区域间优势和劣势做出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上海、杭州、广州旅游竞争力相对较强,南通、中山、东莞竞争力相对较弱,其中,城市经济体规模、环境污染程度及城市绿化水平对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影响较突出;②城市间旅游竞争力水平梯度化明显,抱团式合作发展、阶梯状搭配发展前景看好;③同一区域内城市合作优势大②竞争优势,可建立旅游合作试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