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地区近十年应变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京地区1995~2005年不同时段的应变率揭示出:1995~1996年和1996~1999年的最大剪应变率较大,与1996~1999年阴山燕山南缘构造带、张家口渤海构造带的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基本一致;1999~2001年和2001~2004年为应变率相对较小的时段,而这两个构造带的地震也相对平静;北京地区各时段的最大剪应变率等值线的最大值都在10-7/a以上,表明该区为构造蠕变较强烈的地段。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佘山地区应变场变化特征,采用“钻孔加衬模型”公式,使用2013~2018年佘山台观测资料的变化值及差分值,通过无校正、变化校正和差分校正3种应变换算方法,得到3组面应变年速率、最大剪应变年速率变化及应变主方向计算结果。对比发现,利用差分值进行应变换算,在计算应变主方向及提取面应变年速率和最大剪应变年速率特征曲线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2006~2015年天津地区GPS连续观测站形变和应变计算结果显示,天津地区形变场和应变率场变化复杂,存在南北分带和东西分带特征。天津地区形变场和应变场主要受控于唐山-磁县地震构造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等多组活动断裂的切割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1年和2013年东北地区GPS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地壳水平运动场和连续主应变场,研究了东北地区地壳运动特征和应变应力状态, 求解块体运动参数,计算东北主要断裂带的错动速率和断层应变应力状态,分析断裂带活动性。研究表明,2011~2013年期间,东北地区东部运动规律性相对较好,且东部运动场收敛于珲春-龙井一带,向东位移;中部和西部运动场一致性较弱,位移方向相对分散。主应变反映出,东北地区2011~2013年主压应力轴优势方向为NE55°。两个水平主应变轴都缩短的挤压区分布面积较小,两个主应变轴都伸长的拉张区次之,最小主应变轴缩短的区域和最大主应变轴伸长的区域所占比重最大。该时段Ms≥5.0地震集中在2013年,地震多发生在运动方向转折带附近及挤压-剪切活动区,最大的5.8级地震发生在不同运动区交界带和挤压作用相对强烈的构造带。 相似文献
5.
选取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1998~2018年GPS观测数据,基于插值法计算湖北地区的形变和应变特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地区地块运动稳定,无明显的形变梯度带,水平运动方向为东向微偏南,速率为5~9 mm/a,平均值为6.2 mm/a;垂直速度场平均值为-0.96 mm/a,以下降运动为主。面膨胀率结果显示,湖北地区具有4个面膨胀高值区和4个面挤压高值区。最大剪应变率场显示,在湖北中部地区形成一个高值环形带,湖北历史地震主要发生在应力应变高值区边缘带。巴东和秭归小震频发与长江三峡水库水位反复加卸载有关,GPS形变和应变无明显对应特征。 相似文献
6.
根据华北地区GPS观测数据计算了华北活动块体的运动速度和应变率,以及块体边界带的活动速率和应变率,研究了华北块体的运动和应变率特征,以及边界断裂带的应力作用特征。形变揭示出华北亚板块从西向东运动方向由东向偏转为南东向,NE NNE向断裂带呈现右旋,NWW EW向断裂带呈现左旋。各个次级块体的主压应变应力轴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边界断裂带现今应变应力状态页不相同,郯庐断裂带北段和山西断陷带以压性为主,具有应变能积累显示,但是应变率相对较小,应变能积累缓慢。 相似文献
7.
借助GPS数据作为边界条件,运用有限元对陇县-宝鸡断裂带及其邻区进行位移场与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该地区现今地壳活动与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1)陇县-宝鸡断裂带与岐山-马昭断裂南端渭河盆地的张应力较弱;2)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与陇县-宝鸡断裂带接壤的SE向条带的节点应力性质、方向与陇县-宝鸡断裂带一致,显示出平... 相似文献
8.
四川芦山地震区域构造环境与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s7.0级地震,这是继汶川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又一次强震。在介绍芦山地震的基本特征及发震构造环境基础上,利用区域内172个震源机制解资料对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了计算,特别对龙门山应力区内各类应力数据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门山应力区目前处于近东西向的挤压构造应力环境中;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在横向上从巴颜喀拉块体的北东—南西向到龙门山块体的近东西向,再到华南块体的北西西—南东东向,表现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区域最大主应力在纵向上从柴达木—秦岭块体的北东东—南西西向到龙门山块体的近东西向,再到川滇块体的北西—南东向,亦表现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应力方向在不同块体间的转变,反映了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喀拉块体在进行南东向水平运动挤压龙门山地块时,由于受到华南地块特别是四川盆地的强烈阻挡,导致龙门山推覆构造带表现为明显的地壳缩短和山体隆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天马和谢坊试验场的三角和基线观测资料进行了应变分析,获得了该试验场的主应变值、主应变方向以及剪应变值。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场的地壳形变特征基本上是由通过该场地的断层所制约,反映了该断层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探讨利用边长变化方法解算区域应变场,并用该方法对1999-2001年中国大陆及周边区域网GPS测站边长变化量进行分析,给出了该期间的中国大陆应变率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对大范围、密集的GPS测站的边长变化量进行连续变形分析,既能揭示中国大陆地壳应变的总体分布,又能显示局部地区的构造获得.总体上,中国大陆构造的水平变形强... 相似文献
11.
牟平-即墨断裂带是胶东地区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断裂带。通过研究断裂带两盘不同构造层的共轭节理系、纵弯褶皱以及野外断层滑动矢量,对古构造应力场进行反演。结果表明,牟平-即墨断裂带即墨段白垩纪时期构造应力场具有以伸展为主,并与急剧的挤压作用交替进行的燕山旋回构造演化特征。断裂带经历了莱阳期、青山期的张性活动、各构造期末的左行压扭活动,以及王氏期的张性活动,最终以右行压扭性活动结束白垩纪的演化历史。伸展构造与岩石圈的减薄作用关系密切,而挤压作用则与周边板块,尤其是东部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和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9~2015年的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解算云南地区的地壳应变场,在红河断裂与曲江断裂选取两个GPS剖面,计算并分析两个断裂的应变积累特征。结果显示:1)红河、曲江、小江等多个主要断裂应变场存在张、压交替的时空演化特征,近期曲江断裂南段表现为东西向拉张,红河断裂北段东西向拉张量值较大,约12.0×10-8/a,云南南部主要表现为NNE向的压性变化;2)从GPS剖面看,红河、曲江断裂在两个方向上均显示右旋走滑与拉张的变化特征,从量值上看,红河断裂北段运动速率较大,约8.90 mm/a。 相似文献
13.
TheBohaibaybasin ,locatedineastrenChina ,isconsideredasabigCenozoiccontinentalriftbasin .Thebasinpossessesdeeperfault -trouth ,goodconsistencyandhugeperspectiveforpetroleumandnaturalgasex ploitationinPalaeogeneandpre -Palaeogenesystems .Thestudyontectonicch… 相似文献
14.
利用CORS获得的垂直形变速率,对CG-5测得的重力变化进行布格梯度改正,绘制茅山断裂带周边真实的区域重力场,并分析其变化。选取茅山断裂带附近18个相对重力点进行同步GPS-RTK测量,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将GPS所测高程变化量作为重力值归算依据;以2014年重力值为基准,将2016~2017年3期重力测量值进行梯度变化修正,绘制重力场异常等值线图,并对茅山断裂带重力场异常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未进行高程修正前的重力场差分图与修正后的进行对比,其形态发生较大变化,高梯度区域和零值线方向均发生改变。该研究成果对依据差分变化趋势判定年度异常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Synthetical analyzing the deep geophysical data within Bohai bay basin the authors detect the deep crustal struc-ture presenting high geothermal flux, thinned crust and arched Moho discontinuity, and the basin basement belongs to rigid continental cru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n was controlled by two - dimensional faults in NNE and NWW directions. The tectonic units of the basin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ree structural divisions: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division. The basin is considered as a continental rift. The tectonic background and regional right條ateral stress field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Paleogene were a compound result of the Kula Plate W-directional subducting under Eurasia Continental Plate in 80-74Ma and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W-directional subducting under the Eurasia Continental Plate since 60Ma, the long -rang effect of the India Continental Plate wedging into the Eurasia Continental Plate and of the Siberia Plate SE梔irectional relatively moving. 相似文献
16.
Synthetical analyzing the deep geophysical data within Bohai bay basin the authors detect the deep crustal structure presenting high geothermal flux, thinned crust and arched Moho discontinuity, and the basin basement belongs to rigid continental cru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n was controlled by two - dimensional faults in NNE and NWW directions. The tectonic units of the basin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ree structural divisions: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division. The basin is considered as a continental rift. The tectonic background and regional right - lateral stress field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Paleogene were a compound result of the Kula Plate W - directional subducting under Eurasia Continental Plate in 80 ~ 74Ma and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W -directional subducting under the Eurasia Continental Plate since 60Ma, the long-rang effect of the India Continental Plate wedging into the Eurasia Continental Plate and of the Siberia Plate SE - directional relatively moving. 相似文献
17.
综合壁心、薄片、钻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渤海东部庙北地区古近系层序与沉积特征,并运用地震相、古地貌和地震
属性刻画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研究表明,古近系由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组成,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湖泊初始发育、扩张及萎
缩阶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碳酸盐岩浅滩、半深湖-深湖、辫状河三角洲等沉积体系。不同的沉积体系形成于不同的湖泊演化阶
段,地震响应特征也不同。扇三角洲和碳酸盐岩浅滩发育于湖泊初始发育阶段,扇三角洲表现为填充型楔形前积反射,沿凸起边
缘断坡带呈朵状分布;碳酸盐岩浅滩表现为水进型丘形叠瓦状反射,呈椭圆状分布于水下古隆起带上,椭圆的长轴方向平行于水
下古隆起带走向;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发育于湖泊扩张期,表现为平行连续中弱振幅反射,在庙西北洼和渤东凹陷深陷带最
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湖泊萎缩期,表现为低角度中高频、中弱振幅前积反射,沿凸起边缘挠曲坡折带呈朵叶状分布。庙北
地区油气显示普遍,这种沉积体系识别与刻画结果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属性刻画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研究表明,古近系由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组成,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湖泊初始发育、扩张及萎
缩阶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碳酸盐岩浅滩、半深湖-深湖、辫状河三角洲等沉积体系。不同的沉积体系形成于不同的湖泊演化阶
段,地震响应特征也不同。扇三角洲和碳酸盐岩浅滩发育于湖泊初始发育阶段,扇三角洲表现为填充型楔形前积反射,沿凸起边
缘断坡带呈朵状分布;碳酸盐岩浅滩表现为水进型丘形叠瓦状反射,呈椭圆状分布于水下古隆起带上,椭圆的长轴方向平行于水
下古隆起带走向;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发育于湖泊扩张期,表现为平行连续中弱振幅反射,在庙西北洼和渤东凹陷深陷带最
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湖泊萎缩期,表现为低角度中高频、中弱振幅前积反射,沿凸起边缘挠曲坡折带呈朵叶状分布。庙北
地区油气显示普遍,这种沉积体系识别与刻画结果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峡重庆地区形变场及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利用三峡重庆地区GPS、钻孔应变及数字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该地区水平形变场及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各站点相对丰都龙河站运动速率在0~3 mm/a,呈现一定的右旋特征;整个区域表现为压性特征,区域主压应变方向为NW向及NE向;最大剪应变等值线在渝西南、渝东北及与渝东南分别出现高梯度带,与主要地震活动区域相对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