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且末绿洲土地利用变化机制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机制与驱动力又是干旱地区相关问题研究的核心。新疆且末绿洲特殊的MODS背景,制约着LUCC的一系列过程及其规律。LUCC是各种自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驱动力类型与特征受绿洲时空特征的制约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区域尺度上,且末绿洲LUCC的自然驱动力,包括了相关区域地壳运动、冰川变化、风沙活动等自然作用过程,热量、降水、温度变化等的气候过程以及地表径流、冰川进退等引起的水文过程的作用。在特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直接影响了LUCC的演变过程及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1990-2007年山东省胶南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确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选取GDP、农业人口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等33个社会经济指标,借助SPSS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胶南市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因子概括为人口和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条件4个主要驱动因子,为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保护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新疆实际,采用多元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新疆87个市县进行了生态经济类型划分。首先确立指标体系,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接着用聚类分析法将87个市县划分为十大类型,最后对各类型生态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和概述,为系统整体地认识和评价新疆各地区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墨玉绿洲耕地变化及人地关系演进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墨玉绿洲为例,借助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结合多年实地调查,利用分形理论,计算了墨玉绿洲1989,1999和2006年耕地资源的分维值D、稳定性指数SI和分维变△D,并根据其值的物理意义,对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利用典型性相关分析方法,从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墨玉绿洲耕地变化趋势和驱动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经济因素;一些政策因素,如土地限制性开发、退耕还林政策等对耕地变化影响也很大。最后引进经济密度的概念,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5.
夏季晴空金塔绿洲温度场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2004年6~8月在甘肃省酒泉金塔地区开展的“绿洲—沙漠能量和水分循环的野外观测试验(JTEX)”的温度场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温度场结构。结果表明:绿洲在白天(夜晚)相比周围环境是冷(暖)中心。沙漠和绿洲的相互影响同沙漠与绿洲的边缘和形状有关。由于各观测点所处的位置和站点的土壤特性不同,地表温度的量值有较大差别,但总体来说,绿洲的地表温度比沙漠的低;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一直可活跃到大约20 cm深处,40 cm深土壤温度基本无日变化,不同层间的土壤温度在一天内有两次相交。深度越深,出现的时间越靠后,沙漠上出现不同深度间温度交叉的时间比绿洲靠后。沙漠上各层的温度都始终高于绿洲上的,沙漠的日变化也大于绿洲上的。  相似文献   

6.
闽江流域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闽江流域1990-2005年耕地动态变化的分析,得出闽江流域耕地的时空变化情况.15年来流域耕地呈减少的趋势,特别是富屯溪支流和闽江下游区域.结合Areview软件和SPSS统计方法,分析耕地变化的时空差异、驱动因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归纳,主要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和第三产业因素4个方面,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耕地变化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博斯腾湖水位变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8~2010年博斯腾湖流域水文、气象与社会经济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博斯腾湖水位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博斯腾湖水位从1958年的1 048.0 m下降至2010年的1 045.75 m,净下降2.25 m。水位变化经历了波动式下降(1958~1987年)→急剧上升(1988~2002年)→急剧下降(2003~2010年)的变化过程;2)博斯腾湖水位变化主要是由入湖流量、降水与气温波动等自然因素和耕地面积与人口的增加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入湖流量变化是湖面水位升降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能为干早区湖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珠海市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90、1995、2000和2006年共4期Landsat TM卫星遥感数据,分析珠海市耕地数量和空间变化特征,并探讨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珠海市耕地面积在3个研究时段经历了"快速减少一缓慢增加一急剧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2000-2006年耕地的动态度最大,而1995-2000年耕地的动态度相对较小;耕地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是水域和林地,减少的去向主要是农业结构调整中耕地转变成水域和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农业结构调整是珠海市耕地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同时政策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1987-2006年北方13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北方13省为研究区,利用主成分分析与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各个子区域中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的驱动因子有所不同;(2)社会经济要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尤其是人口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3)气温、降水等自然因子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东北和西北等受自然要素限制较为突出的地区.政策驱动因子在研究中没有得到反映,但不难判定国家生态环境政策无疑也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江源典型区(索加-曲麻河自然保护区)1977—2007年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统计资料,采用偏相关分析筛选与湿地变化显著相关的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驱动因子对湿地变化的贡献率大小。结果表明:近30年来湿地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为气候因素,其中以年平均气温、年蒸发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重要影响因子。通过计算主要影响因子对湿地变化的灰色关联度,认为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蒸发量对河流湿地变化的贡献率最大,年平均温度与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河滩地动态变化的关联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以2个时期的遥感图像所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基于GIS工具,选用斑块密度、廊道密度、斑块破碎度、分离度和斑块面积变异系数5个指标对金塔绿洲的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00年,金塔绿洲总体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轻微地降低。(2)从景观类型上看,基质的破碎化程度增强;水浇地面积增大,趋于集中分布,破碎化程度降低;城镇用地破碎度增加,分离度减小。这些变化与人类开发利用活动的程度和方式有关,体现了荒漠基质受人类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典型农业型绿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聂敏  刘志辉  刘洋  姚俊强 《中国沙漠》2016,36(4):1144-1152
径流预测为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统筹配置提供依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回归、BP神经网络及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呼图壁河流域石门水文站2009-2011年各月径流量进行预测,并采用相关系数、确定性系数及均方根误差对各模型预测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具有高速寻优的能力,对短时间尺度的月径流量的预测结果较好;(2)主成分回归等常规算法能充分反映出某地区径流的年际的稳定性,对全年径流总量的模拟精度较高;(3)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同时降低了局部极值的影响,优于简单的BP神经网络,适用于呼图壁河月径流量预测。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利用1949~1999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探讨了湖南省近5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50年来,湖南省耕地总体态势逐年下降,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显著;经济增长是形成湖南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发展的增长基本同步,具体则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牵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与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相一致的特点。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驱动机制具体表现为:非农产业的发展建设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对耕地的冲击,种植业效益下降、耕地利用方向的调整以及管理上的不完善和疏漏等。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发达地区和中等发达地区2003—2013年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力区域差异特征。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是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而城镇化则是中等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相较于发达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对中等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力更强;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力较强,而对中等发达地区则较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促进发达和中等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绿洲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雅轩  张小雷  雷军  朱磊 《中国沙漠》2011,30(4):1015-1021
 绿洲城市是绿洲人类生产、生活的集聚中心,也是人地关系最为敏感的区域。研究绿洲城市空间扩展及其动力机制对掌握干旱区城市空间扩展规律,因势利导地引导城市向合理的空间形态模式演进,促进绿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17个绿洲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00年和2007年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了干旱区绿洲城市近20 a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天山北坡经济带绿洲城市空间扩展速度与强度较高,东疆和南疆地区绿洲城市相对较低。相对于中东部城市,新疆绿洲城市扩展强度较小,速度较慢。②位于山前凹陷带、山前盆地或地形复杂老绿洲城市分维数较高,紧凑度较低; 平原绿洲城市分维数较低,结构紧凑。③新疆绿洲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资源以及政策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