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区域人力资本研究》是南山东师范大学李玉江教授撰写、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一本专著。该书是作者及课题组其他成员一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人力资本时空结构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效应及支撑能力》以及“十五”规划山东省礼科重点课题《山东省人力资本区域评估及调控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王福鑫教授著的《宋代旅游研究》一书,已由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全书共33万字,除序言和参考文献、后记外.主要分为绪论与正文5章16节。该书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旅游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按照“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介—旅游业”的理论分章设节、架构铺陈,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3.
《地理研究》2017,(8)
落基山脉作为北美最大的内陆山地,其山体效应对林线分布具有很大影响,导致林线海拔远高于周围内陆山体及其他海岸山地。然而,以往落基山脉山体效应研究多集中于定性研究,但是山体效应如何量化,如何根据落基山脉的地形气候条件构建区域山体效应的定量化模型,目前鲜有研究。通过分析台站处山体增温及量化落基山脉山体效应的影响因子,并计算最热月均温10℃等温线的海拔高度,来定量化地估算科罗拉多落基山脉山体效应值大小及其对林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用山体增温值表示山体效应大小是合理且比较理想的指标。科罗拉多落基山脉增温显著,所有台站的增温均值为2.07℃,增温幅度为0.78~4.29℃。(2)科罗拉多落基山脉山体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大陆度,二者与山体增温构建的线性拟合模型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判定系数高达71.2%。(3)科罗拉多落基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对比表明,山体内部理想林线高度均高于山体外部的理想林线分布,内外分布差异为400~700 m。定量分析科罗拉多落基山脉的山体效应模型,优化了区域尺度的山体效应模型精度,有助于深入认识山体效应及其对垂直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学科研究方法的探索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学科研究方法的完善也是学科进步的集中表现,学科研究范式的不断革新是学科顺应科学体系发展和学科成熟的核心标志。在当今科学系统中,以技术进步为引导的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给传统学科提出了严俊的挑战。为此,国家科学与技术部启动了部分学科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地理学作为一门传统的、理论性与应用兼备的学科积极参与了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和总结工作,并通过这项工作产出了一批优秀成果。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李双成教授所著《自然地理学研究范式》一书即是这批优秀成果中的上乘之作。《自然地理学研究范式》系统地梳理了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时代范式,对地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如: 相似文献
5.
6.
由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所Grrit Knaap和Arthur C.Nelson两位博士撰著,中国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丁晓红、何金祥翻译的《土地规划管理—美国俄勒冈州土地利用规划的经验教训》一书,2003年4月由中国大 相似文献
7.
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南端,与遥相对应的香港,成为珠江口东西两侧两颗熠熠生辉的东方明珠.历来出版的一些有关澳门或涉及澳门的地理书籍中,都把重点放在人文地理方面,自然地理方面鲜有提及或仅是笼统、概略地进行一下描述而已,故而澳门自然地理的研究显得尤为薄弱.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1988年由澳门促进学会主席、澳门恒生银行主席区宗杰先生邀请并提供资助,澳门文化司署鼎力支持,华南师范大学港澳地理研究室主任刘南威教授偕同该室卓正大、黄少敏、何宜庚教授及朱膺、张茂光、曾邦锐副教授与澳门大学的何广才先生一起,在澳门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发现澳门虽小,但自 相似文献
8.
<正>三农问题是影响和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中共中央从1982年至1986年和2004年至2010年,连续12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重点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更表明解决 相似文献
9.
10.
青藏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山体效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体效应不仅对气候产生重大影响,也对区域地理生态格局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它对山地垂直带分布和结构类型等的影响已经为地理学家和地植物学家所认识。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山体效应定量化方面,缺少不同山地山体效应的对比研究,因此对山体效应的区域差异性了解不足。本文选择欧亚大陆上具有明显山体效应的两个山地青藏高原和阿尔卑斯山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到的气象台站观测数据、林线和DEM数据以及基于MODIS地表温度估算的青藏高原和阿尔卑斯山气温数据等,通过对比分析青藏高原与阿尔卑斯山相同海拔高度上的气温以及林线分布高度等来探讨两个山地的山体效应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比阿尔卑斯山更为强烈,表现为:① 由于山体效应影响,在相同海拔高度上(4500 m),青藏高原内部气温远高于阿尔卑斯山的气温,尤其是在最热月高原内部气温比阿尔卑斯山内部气温高10~15℃,在最冷月高原内部气温比阿尔卑斯山内部气温高5~10℃。② 由于山体效应影响,青藏高原内部林线也远高于阿尔卑斯山内部林线,约高2000~3000 m。本研究将为山体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奠定基础,同时对于揭示欧亚大陆山地生态系统格局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数年以前我就获知葛全胜等在撰写《中国历朝气候变化》的专著,曾数次询问其进展,并阅过他们的一些论文和部分初稿。因而先有了"习以为常"的看法,觉得他们的工作最多不过为学术界多添一本书籍而已。然而,今天当我仔细读完这部书,我改变了这一习惯性看法,并被该书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新颖性所吸引。 相似文献
13.
新近读了周海滨博士的新作——《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2011年版)一书,受益良多,欣喜之余,忍不住要述诸笔端。作为乡贤,周先生长期关注近世(宋元明清)以来浙江区域文化,相关论著颇丰,在这本书之前,作者于2008年还出版过《近世浙江民间信仰研究》一书。所以其于近世浙江区域文化的研治,可谓术业有专攻。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赵荣钦博士的专著《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调控研究》。该书是《南京大学人文地理丛书》之一。该研究分析了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其土地调控机理,集成了城市系统的碳收支核算、碳循环运行评估、碳循环的土地调控等方法,初步构建了适应城市系统特征的碳循环评估及土地调控方法,并以南京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揭示了城市用地不同方式的碳储量和碳通量时空变化,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碳足迹,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低碳城市管理策略。对于城市 相似文献
15.
16.
ICT(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r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正日益重构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城市到区域毫无例外。ICT对城市和区域究竟带来了何种影响?造成了何种新变化?从卡斯特斯到彼得.霍尔,从大卫.哈维、威廉.米切尔到萨斯克亚.萨森,西方学者已经开始从社会、城市、建筑等多角度开始研究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和建筑的影响,他们同样在探求这一问题的答案—远程ICT的出现将给城市与区域空间带来何种变化?空间的集聚与扩散在新的技术背景下将走向何方?甄峰博士的专著《信息时代的区域空间结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完成的一部对区域空间结构(尤其是中国)演变的专门研究。围绕信息时代的两大特征:信息网络和信息产业,这本专著重点分析了网络 相似文献
17.
《王恩涌文化地理随笔》修订整理了王恩涌先生近30 年来发表于报刊的各类文章,大到文明起源、国家兴衰,小到日常现象、生活习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阐释了文化地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本不可多得的文化地理学佳作。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文木教授著的《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一书,于2017年2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集中论述了中华民族的诞生及其世界意义,突出了"火"对于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中华古典辩证思维形成的重要性;下篇系统梳理了历代气候变迁与国运兴衰之关系,并为当代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言献策。纵览全书,该书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9.
基础设施一词在当代中国甚为流行,但是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地理学家的相关研究还相当不足.201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金凤君研究员撰写的专著《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空间组织》填补了我们遗憾.我认为这本专注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鲁西奇编著的《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于2014年10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运用了"空间"的观念和方法,思考了"空间"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分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空间结构。全书分为区域多样性、核心与边缘、城市与村庄三大部分,分别论述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中国历史发展的5条区域性道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经济地带及其变动、中国历代王朝的"核心区"及其变动、"内地的边缘"、"边缘"的"核心"、空间与权力、城墙内的城市、散村与集村等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回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