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总结国内旅游开发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综合与整体规划,配套建设,滚动开发的操作模式以及当前旅游开发重点等,强调要突出旅游文化背景和旅游形象策划,并归纳了旅游开发规划需要研究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总结国内旅游开发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综合与整体规划、配套建设、滚动开发的操作模式以及当前旅游开发重点等,强调要突出旅游文化背景和旅游形象策划,并归纳了旅游开发规划需要研究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亚丁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地质景观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但其丰富的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的科学价值和特殊的旅游开发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根据区内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的特征,分析了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在亚丁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并对其发展潜力进行了浅评。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虹口自然生态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论述开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从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关系方面,阐述了在本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并针对在本区特殊地质条件下,开展旅游的潜在环境问题,结合旅游规划,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其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开展的“生态旅游”却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有关问题进行阐述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川华蓥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蓥山地质公园不仅地质遗迹景观特色鲜明,而且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也极为丰富,从而构成了类型多样、优势突出的旅游资源组合。针对地质公园的开发,提出了从生态旅游角度对旅游产品创新,并就地质公园的旅游市场定位和旅游商品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建立及旅游资源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晓琴  殷继成 《中国地质》2002,29(4):445-448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已于2001年3月16日经国家正式批准,成为我国首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对这样一个特大型构造类国家地质公园,其旅游资源调查,范围的圈定,规划,开发与保护,管理体制,科学研究以及立法等还未规范化,即地质公园理论体系还不健全,如何在地质公园进行旅游开发,是当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论述了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及其意义,评述了其地学旅游资源优势,并通过与国外国家公园与国内风景名胜区的比较,阐述了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8.
杨韩涛  李才 《地质通报》2010,29(12):1884-1890
用SWOT分析模式对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和潜力进行了客观分析,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有:高原原始自然景观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一无二的可研究性,具有原生态的藏传文化。劣势有:可进入性差,资源开发程度低,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脆弱。机遇有西藏旅游市场的开放,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外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交通条件改善。挑战有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区内旅游分割竞争格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认为在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优势与劣势同样显著,机遇和挑战并存,并据此提出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高端特种旅游产品,打造特种旅游品牌,构架保护区生态旅游“点-轴”系统开发模式,整合资源,走联合发展的道路,从而保障羌塘地区的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洪增林  徐通  薛旭平 《中国岩溶》2019,38(2):276-280
汉中天坑群是在中国32°~33°N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北界首次发现的岩溶地质遗迹。为了科学地评价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旅游资源,为下一步旅游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生态旅游开发条件等3个方面选取资源景观价值、资源科学与文化价值、生态环境质量、环境安全条件、区位与交通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建立多层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出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90.67分。本文研究表明,汉中天坑群具有五级生态旅游资源的禀赋,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扎达生态旅游开发的观点,指出了扎达的旅游价值及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同时对开发原则和模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预见了扎达旅游开发会遇到的环境问题,并根据其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土地规划实施管理的研究是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亮点,该文通过对规划实施存在问题及实施难的原因分析,对比国内外的土地利用规划,借鉴国外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最后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提出对策建议。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保障框图的基础上,该文特别就借鉴外国土地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基层地方的作用、公众参与和经济措施4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晓燕  张美良 《中国岩溶》2020,39(3):426-43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岩溶洞穴旅游活动日益频繁,使得对洞穴环境的综合研究以及洞穴旅游管理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调研国内外岩溶洞穴旅游管理的现状,结合岩溶洞穴环境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岩溶洞穴环境因子,如温度、相对湿度、洞穴CO2浓度等,对岩溶景观的影响,探讨溶洞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及景观保护与修复措施等问题;针对目前岩溶洞穴旅游开发的有限空间与无序客流的矛盾,提出了合理调控洞穴旅游客流量,增强洞穴旅游景观资源保护意识,从地学、旅游、环境以及健康等角度评估和开发洞穴,使旅游活动对环境因子的影响限制在可控范围,实现洞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现状与重点发展领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从城市游憩空间的类型、结构、演化、评价、规划设计与游憩行为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若干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14.
15.
Within the context of neoliberal conservation and ecotourism development, the Honduran state has prioritized the desires of foreign tourists and private investors over the needs of indigenous and black coastal inhabitants, and increasingly this is leading to state-sanctioned violence against marginalized groups. I use Peluso’s analytic of coercive conservation (1993) to show how conservation practice furthers the expansionist policies of the state and elite investors while simultaneously dehumanizing the indigenous peoples that depend on natural resources for their livelihoods. While Garífuna culture is central to Honduras’s ecotourism ambitions, their livelihoods, in the eyes of many developers and conservation NGOs, are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viability of the emerging tourism imaginary. Black and indigenous coastal inhabitants are valued for the cultural cache they add to regional tourism plans, yet denigrated for their inherent “backwardness” and presumed inability to respect the delicate ecosystems they inhabit. This imaginary authorizes material practices of racialized dispossession, which were set in motion by neoliberal conservation regimes designed to exploit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upon which tourism development is premised.  相似文献   

16.
This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area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coastline of the Persian Gulf in the south of Iran, as strategic and ecological sites, based on tourism potential assessing criteria. To this end coastal limits were identified by satellite imagery in terms of shorelines and the maximum extent of water approach into the land and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arby coastal villages. The studied region was then compared to similar international criteria and experiences. The original criteria were then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and four sub criteria. The Kangan region was found to have a potential for tourism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mentioned criteria. Naiband Gulf with a score of 20 was ranked first followed by Asalouyeh with a score of 18 and finally Taheri and Kangan Ports with scores of 16 and 15, respectively. With a high tourism industry potential in the studied region the necessity of ecotourism quality enhancement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northern shoreline of the Persian Gulf becomes of vital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 交通可达性的改善、 大众休闲时间的增多, 以及旅游者多样的消费需求, 世界冰川旅游得以快速发展。然而,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 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气候变化、 冰川旅游、 当地社会生态环境和未来冰川旅游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通过文献综述方法, 对当前世界冰川旅游发展进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对冰川旅游与文化服务、 气候变化、 当地社会生态环境、 自然灾害、 风险管控以及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上研究可为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2016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一理念的落地和发展, 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访问和体验中国西部冰川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8.
杨晓霞  蒙歆媛  向旭 《中国岩溶》2019,38(1):139-147
安全是洞穴旅游的生命线,是洞穴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国内外多数洞穴旅游安全事故多起因于旅游从业者和游客自身安全认知欠缺。由于洞穴旅游从业者直接面对游客,是洞穴旅游安全事故的“第一道防火墙”,因此,从洞穴旅游从业者的角度对洞穴旅游安全认知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国17个旅游洞穴从业者的旅游安全认知开展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洞穴旅游从业者的安全认知及其差异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洞穴旅游从业者的总体安全认知度较高;(2)我国洞穴旅游从业者安全管理认知存在一定差异;(3)不同属性的洞穴旅游从业者安全认知度存在一定差异;(4)不同洞穴旅游从业者的安全认知度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洞穴旅游从业者的安全认知,可采取如下措施提高洞穴旅游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洞穴旅游从业者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提升洞穴旅游景区(点)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执行力度;建立健全洞穴旅游安全控制、预警和救援制度,切实保障旅游。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临沂市部分县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实际情况的数据分析,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是规划设计与项目区的实际情况脱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控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变更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