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建立银河系自转理论,由视向速度观测得到的较差自转效应曾用 O 型星及 B 型星、银河星团、造父变星等类天体详尽研究过.这方面的研究,不但显著证实银河系自转理论,而且可以决定自转参数,而自转参数又可以用来研究银河系的自转周期,系内力学定律及质量分布等问题.假定系内恒星的运动在稳定状态,且都绕核心作圆周运动.某恒星和银河系中心(简称银心)的距离为 R,银径为 l,银纬为 b,则因银河系自转而产生的视向速度较差效应  相似文献   

2.
对测定银河系质量的一些主要方法及若干重要相关问题做了简要介绍,包括运动学方法(含自转曲线法)、伴天体的潮汐半径、逃逸速度法和计时推理法等。给出近40年来较有代表性的银河系质量的实测结果,并加以比较和讨论。迄今为止银河系质量的测定值仍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未来的空间观测资料有望对此做出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银心是离我们最近的星系核,它属于活动低下的典型星系核,对它的研究不仅是银河系结构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是研究黑洞和活动星系核的极好样本。简要回顾了近10年对银心观测和研究的主要结果,并对银心的基本构造和组成,特别是对射电源SgrA及其银心暗天体的性质和模型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经典造父变星的银河系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紫 《天体物理学报》1999,19(3):272-280
利用视向速度资料和依巴谷星表的自行资料,研究了经典造父变星的银河系运动学问题。采用Ogorodnikov-Milne三维运动学模型,获得银河系旋转速度V0=240.5±10.2km/s(取太阳至银心距离为8.5kpc)。同时发现,在太阳附近沿银河系旋转方向存在一种收缩运动,其值(δVθ/δθ)/R=-2.60±1.07km s^-1kpc^-1。本分析了产生这种收缩运动的原因。另外,得出太阳运动  相似文献   

5.
徐烨 《天文学进展》2011,29(2):123-131
直接测量恒星形成区的距离;从而确定银河系的旋臂结构以及银河系运动学的工作正在逐步展开.通过对恒星形成区脉泽的多历元VLBI观测,利用类星体和脉泽相位参考技术,精确地测定脉泽的位置、自行和视差.精确的距离能够确定旋臂的位置,从而建立银河系旋臂结构的新模型;运用绝对自行确定该处天体的三维运动,由此精确测定银河系的旋转曲线,...  相似文献   

6.
利用视向速度资料和依巴谷星表的自行资料,研究了经典造父变星的银河系运动学问题.采用Ogorodnikov-Milne三维运动学模型,获得银河系旋转速度V0=240.5±10.2km/s(取太阳至银心距离为8.5kpc)同时发现,在太阳附近沿银河系旋转方向存在一种收缩运动,其值((V(/(()/R=-2.60±1.07kms-1kpc-1.本文分析了产生这种收缩运动的原因.另外,得出太阳运动速度S=18.7±0.86km/s向点=54.4°±2.9°=+26.6°±2.6°  相似文献   

7.
(i)利用克拉夫特和施密特列出的造父变星资料中146个星的资料,用加姆方法计算了Δω(R)随 R 的变化.结果同根据莱顿天文台得到的21厘米氢线发射的观测资料计算出的Δω(R)镶合,定出太阳离银心的距离 R_0=11.0千秒差距.(ii)利用伯劳乌和摩根给出的17个造父变星(W Gem 除外)的自行资料,算得太阳邻近的银河系自转角速度ω(R_0)=23公里/秒/千秒差距,因而得自转速度 V(R_0)=250公里/秒.(iii)利用Δω(R)曲线计算了在R=5至14千秒差距区域内,ω(R)、V(R)、F(R)、A(R)和 B(R)的数值.最后,将 V(R)的数值同稳定星系动力学理论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根据最近发表的新编依巴谷星表数据,重新研究了经典造父变星周光关系零点问题.利用运动学模型对自行数据和视向速度分别拟合奥尔特常数及本地静止标准的旋转速度,得到太阳的银心距R0=8.0±0.8kpc.从太阳附近的旋转曲线,发现银河系盘的引力势具有弱椭圆分布的迹象.通过-个简单的非对称模型,得到太阳附近盘引力势的椭率e(R0)=0.067±0.036,其短轴指向φb=32°±15°.  相似文献   

9.
银河系自转曲线研究有着重要的天体物理意义.自转曲线可以利用多种星族Ⅰ示踪天体来加以测定,如经典造父变星、行星状星云、碳星、疏散星团、OB型星,以及中性氢巡天等.相关研究表明,在太阳圈之外,银河系自转曲线大致保持为平坦状,甚至略有抬高,从而为大质量暗晕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观测证据.  相似文献   

10.
天琴RR型变星的速度椭球和空间速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使用上海天文台编制的“天琴RR型变星自行星表”并利用空间速度的方法,确定天琴RR型变星的速度椭球,计算表明是三轴速度椭球,分析认为,子样中还包含着圆盘星族和中介星族Ⅱ的成员。本文还同时给出了在银心柱面坐标系中变星的柱面坐标和空间速度,为进一步作银河系动力学提供精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大样本的银盘恒星的运动学数据和元素丰度特征是研究银河系结构及演化,尤其是银盘形成和演化的2个重要探针。本文首先介绍了银河系的总体结构特征,然后较详细的综述了以上2个探针的重要性。对我国LAMOST项目在研究银河系结构方面,尤其是银盘的形成和演化方面的能力作了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恒星视向速度和横向速度资料 ,建立银河系三维运动学模型 ,以研究银河系在太阳附近运动。给出了相关公式的推导和建立 1 2参数运动学条件方程 ,包括 3个太阳运动速度分量 ,3个银河系刚性旋转分量 ,3个较差旋转分量 ,以及 3个银河系收缩和膨胀运动分量。  相似文献   

13.
天文系统角动量之谜许梅宇宙中的物体很少有不旋转的。地球一刻不停地转动着,导致人们生活在昼夜交替的景色之中。自转着的地球和所有自转着的姊妹行星都围绕着自转着的太阳运行,而太阳又和近二千亿颗自转着的恒星一道绕着银心旋转,组成我们的银河系。银河系的旋涡结构...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新的银河系旋转曲线和银河系常数,由 H Ⅱ区和巨分子云等示踪天体重新确定了银河系的Sagittajrius-Carina旋臂,得到了其倾角约为12°,并探索了旋臂倾角与银河系常数Ro,Vo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减小银河系常数Ro,Vo将导致旋臂倾角的增大,从而按照对数螺旋模型估计的银河系旋臂数目有取大的趋向.同时,银河系晕的质量随着旋转曲线的下倾也将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5.
超高速星是一类能够从银河系逃逸的恒星,它们是银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的有力证据,也是研究银河系晕的形状、银河系引力势模型以及银心初始质量函数等问题的有力工具.首先介绍了最早发现的3颗早型大质量超高速星,其次介绍了海量测光和光谱数据中早型大质量超高速星、晚型小质量超高速星以及处于恒星演化晚期的sdB型超高速星的系统搜寻及起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恒星自转的原因是一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前许多研究者认为银河系的较差自转是恒星自转的主要成因,但这种看法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较大量恒星的视自转速度v sin i 的测定结果表示,v sin i 同银纬 b 几乎没有关系,而假如银河系的较差自转是恒星自转的原因,恒星自转轴应当垂直于银道面,i=90°—b.虽然斯列特巴克(A.Slette-bak)最近对北银极区84个早型星的观测结果表示它们的 v sin i 值比低银纬恒星的小些,但由于星数小,差别不大,这个矛盾仍未解决.其次,银河系较差自转作为恒星自转的  相似文献   

17.
王家骥  陈力  陈鼎 《天文学报》2005,46(2):207-215
利用上海天文台相隔29年的两期天体测量底片,测量了球状星团M79的绝对自行,采用Harris给出的这个星团离开太阳的距离和视向速度数据,计算了星团当前的空间运动速度;根据银河系引力势模型,进一步计算了该星团在银河系中的轨道参数,还对利用自行数据所作的球状星团运动学研究的不确定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解出稳态星系模型,并与椭圆星系及旋涡星系核球的自转和弥散速度曲线相比较。由星系运动曲线传合出的星系半径与从光度曲线拟合出的潮汐半径不一致,后者总是前者的3倍左右,这是由于分布函数的截断方式不妥造成的。我们的结论是:该模型虽不能正确描述整个星系,但却能正确描述星系的较内部区域。我们分析了三个速度曲线资料的星系黑洞候选者:M104、M31和银河系,发现它们由于有太快的自转,都不可能在达  相似文献   

19.
已发表的三个脉冲星星表共有384颗。采用这个样本并用一种经验的方法修正观测选择效应,获得脉冲星按银心距离的分布和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脉冲星总数。一个明显的峰值在离银心5—7KPC处。脉冲星的总数为(8.4±3.7)×10~4。采用束因子值为5和平均寿命为9×10~6年,得到诞生率为每15—38年产生一颗。  相似文献   

20.
银河系中星际尘埃的存在使观测到的天体的亮度和颜色发生改变。银河系尘埃消光改正不止是河内/外天体观测性质研究的必要步骤,也是银河系自身性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从三个方面对银河系消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银河系的整体消光、银河系内天体消光的测量和银河系消光曲线。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