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海气热交换场的EOF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全荣 《气象学报》1993,51(1):122-125
众所周知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对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童要的作用。本文根据Clark计算的资料对20°N以北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的蒸发潜热、净长波辐射和感热输送进行了EOF分析,以讨论其季节变化特征。资料范围在22.5—52.5°N,122.5°E—112.5°W,共128个网格点,格距5×5度,1950-1979年。  相似文献   

2.
资料来源,日本JMH台播发的 FEAS09—19预报图。读数网格点按经、纬向交叉划分,其距离密度纬距×经距=5 ×10。读数范围为:25°N—50°N、90°E—120°E。所用资料年份为1984—1986年(9月10日—10月20日)。 依FEAS09—19的预报图日读取因子值x(i,j),设所读气压值为P,则x(i,j)=P—1000[i=1……6;j=1……4]。然后将全部的x(i,j)处理成x(K,L)[K=1……i × j, L= 9月10日至10月20日]  相似文献   

3.
冬季地温分布与春、夏降水相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本文利用1964—1983年的30年冬季(12—2月)地温资料及春夏季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它们的距平分布图。发现冬季0.8米地温的高轴线与春季(3—5月)的多雨轴线基本相合;1.6米的高地温轴线与汛期(4—9月)多雨轴线相合,偏差在2°纬距以内者达90%。还发现,凡西太副高强年的次年汛期雨带偏向高温轴线的北方约1—2°纬距;凡副高弱年的次年,雨带则偏向高温带的南方1.5—2°纬距。这些统计结果可直接应用于长期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4.
5月份,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形势是:极区负距平较强,40—60°纬带为正距平,其南侧为负距平区呈同心园型。与此对应,地面气温在40—60°上除中亚地区外为正距平,20—40°主要为负距平。日本附近上旬前期和下旬有较强冷空气南下,下旬冷空气在各地相继造成冰雹和雷电灾害。  相似文献   

5.
东北夏季低温的OLR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东北26个站点的6—8月平均气温资料,确定了低温年。找出低温年同时期的OLR场特征,为副高区域的负距平区,而对照的高温年距平配置恰好相反。前冬,低温年的OLR场显示出北半球热带太平洋130°E—180°范围为正距平区;从孟加拉湾经中印半岛至中国南海为负距平区;高温年也恰相反。利用太平洋中西部的关键区OLR距平值,可预报东北低温。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日本发播的中期预报图FEAS09-19和FEAS509-19中的资料从多个预报方程中,选择最为理想的一个在实际中应用。 所用的是82—85年四年资料,86年是预报的年份。 一、选取预报因子 先用82-83二年的资料进行因子普查。取95—115°E、25—40°N为关键因子区,以5个纬距,2.5个经距划分网格点进行读数,这样每张图共有36(4×9)个格点的数据。FEAS09-19(地面图)读的是气压(P)预报值;FEAS509—19(高空图)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区东部伏秋异常干湿年环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西北区东部典型伏秋干、湿年成因进行了动力诊断,得出典型伏秋干年500hPa高度场上西北区上空为正距平区,风矢量场表现为反气旋加强区,垂直速度为下沉运动区,比湿为负距平,赤道东太平洋区(5°S~5°N,170°E~120°W)海温为正距平区,黑潮区和西风漂流区海温均为正距平,白令海为正距平;而典型伏秋湿年则相反。表明西北区东部伏秋干年和湿年北半球500hPa环流、比湿、风矢量、垂直速度场和赤道海温场具有近乎相反的异常特征。这是形成西北地区东部伏秋干湿年的重要物理原因。这些结果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气候背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500年我国东部冬季气温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日昇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90,48(2):180-189
本文利用近500年(1470—1979)我国东部(25°N—35°N,115°E—120°E)冬季河湖结冰和大雪、冰冻以及有关寒冷灾害记载,重建了这一时期的气温序列。首先将这些记载按照其反映气候寒冷的程度分别分为3级,然后根据他们各自与冬季气温的关系按不同权重加以组合,并导出一个冬季寒冷指数。最后利用近百年实测资料建立了该指数与相应10年平均气温距平的关系,从而得到了自1470年以来我国冬季气温的10年平均距平序列。结果表明,相对于近30年(1951—1980年)平均气温而言,过去500年总的来讲是偏冷的,其中包括3个主要冷期。30年滑动平均距平在-1.0℃以下的分别为1490—1519,1630—1699和1830—1889年,其中最冷的1840—1869年比近30年平均低约1.5℃,16世纪中后期和整个18世纪相对较为暖和,但仍比近30年平均低0.3—0.4℃,本世纪20至40年代为最暖期,其次为1520—1549年,前者比近30年高0.3—0.4℃,后者高0.2—0.3℃。  相似文献   

9.
1991年江苏梅雨期内水汽输送特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沈金妹 《气象科学》1993,13(2):174-181
本文采用60°E—160°E,60°N—5°S范国内,1000hpa至300hPa各标准等压面上经纬格距均为2.5°φ的格点场资料,计算了:(1)1991年两段梅雨期内(5月21日—6月19日、6月28日—7月15日)水汽总输送量,水汽涡动输送量,平均经向、纬向水汽输送量等;(2)固定区域(117.5°E—122.5°E、30°N—35°N)内务标准层上三段(加入梅雨中断期6月20日—6月27日)内东、西、南和北各剖面上水汽输送量及水汽收支;(3)固定区域内各剖面上整层的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的时间分布后,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蒙地温、降水资料网格化处理及一些初步分析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泽勇 《高原气象》1994,13(2):162-168
本利用逐步搜索逼近法对已收集到的中国和蒙古的地湿、降水资料进行了网格化处理,得到了一套1°×1°地温、降水网格点资料。分别对中国及其100°E以东和以西地区以及蒙古科季1.6m地温距平与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格点资料之间的同号率进行了计算,两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一方面说明冬季1.6m地温与汛期降水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另一方面也说明用本所述方法得到的网格化资料与原始资料有一定的可比性。就冬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科院1987年西太平洋考察资料和中央气象局出版的太平洋、大西洋资料反演出了一套利用温度和高度求算湿度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并利用美国国家气象中心的KWBC(5°N×5°S网格点资料)的温度和高度资料,计算了1987年厄尔尼诺期间9—11月西太平洋海域(0—30°N,120—170°E)大气静力能量的变化及其与周围的交换。结果表明,在这个时期,该区域上空大气是强的能源区,区域向周围输出能量。  相似文献   

12.
江淮梅雨丰、枯梅年水汽输送差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江淮流域1954—2001年梅雨量资料和美国NCEP/NCAR 1954—2001年逐日高度场、风场、比湿场和地面气压场资料,网格距2.5 °×2.5 °,采用模糊聚类、合成分析等方法,详细讨论了江淮梅雨丰、枯梅年垂直积分的整层纬向、经向和水汽通量输送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梅雨量指数能很好地揭示出江淮流域梅雨量的丰枯;丰梅年西太平洋副高南侧的偏南气流和其北侧的偏北气流水汽输送显著增强,越赤道气流抵达北半球后,集中在10 °N附近,40~130 °E范围内的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向北偏东方向伸展,与来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相汇合,在我国的江淮流域-日本列岛南部形成一条水汽通量距平≥55 kg/(m?s)的强水汽输送带;丰梅年水汽通量散度距平表明:整层水汽通量辐合比枯梅年明显加强,为江淮梅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有利于江淮梅雨的异常偏多;枯梅年则反之。  相似文献   

13.
刘杰  蔡思平 《贵州气象》1997,21(2):23-25
该文针对贵州西部建立MOS方法的要求,选取贵州西部天气变化的关键区(20°~40°N,90°~110°E).采用5×5经纬度网格距,统计检验的项目和方法基本同于国家气象中心,并在Apple-Ⅱ机上实现对上述关键区域数值预报产品的统计检验。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08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5—9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北半球500hPa高度场(5×10网格距)资料。定义了3种不同强度的最高温度日。统计了近48年5—9月各月不同强度最高气温发生频率,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分析日最高气温日数高发期的夏季(6—8月)强日最高气温日数典型年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8年5—9月各月日最高气温日数高发期在夏季(6—8月);7月最多,9月最少;气候变暖使得日最高气温日数有明显增加;日最高气温日数典型偏多年和典型偏少年的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在欧亚大陆出现明显相反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旱涝与南海海温异常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金祖辉  罗绍华 《气象学报》1986,44(3):368-372
本文主要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梅雨期旱涝(下称旱涝)与南海海温异常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前期海温与梅雨期降水及旱涝的关系。 所用海温资料为5°×5°网格点月平均资料,时间从1951—1972年共22年。500hPa的各副高特征指数取自中央气象台长期科出版的资料。我们取武汉、南昌、九江、安庆、合肥、南京和上海等8个站的月平均降水量代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时间与海温资料对应。取6—7月平均降水量为梅雨期时段的平均降水量,并选取降水距平大于或等于正(负)50mm的1954,1969及1970年和1958,1961,1967及1968年分别作为梅雨期持续旱涝的个例年份。然后计算旱涝年合成的海温场及各要素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历年4月份500hpa高度平均图的极涡活动中心位置资料及其关键区(80—140°E,75—85°N)21个网格点距平值与1959—1988年河池地区的寒露风资料进行分析,发现500hpa极涡位置以及关键区的高度距平值与寒露风的趋势有很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青藏铁路沿线超长期气候变化预测的概率估计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王文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03,22(5):495-498
利用近1000年的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自1920年以来的大气CO2浓度,以及1935—2000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气温序列,在其距平值概率分布计算的基础上,研究了未来50~100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概率。结果表明:SCL正距平出现的频数大于负距平的频数;CO2浓度的负距平出现的频数明显大于正距平的频数;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正距平出现的频数略小于负距平的。作为试验,利用REEP方法将预测的2001—2100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相对于1990年代的增温概率进行了分析,表明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到2050年升高0.5℃的概率为0.64~0.73;到2100年上升1.0℃左右的概率为0.45~0.64.  相似文献   

18.
晚春初夏西太平洋副高突变特征及其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22.5 S~22.5 N,42.5 E~77.5 W )1951~1995年逐月5 ×5 的海面温度距平资料,首先进行了海面温度距平的平均功率谱分析,获取赤道印度洋和赤道太平洋海面平均温度距平存在准12年和准4年的周期变化;然后,利用多维时间序列的交叉谱分析,进一步分别分析了赤道印度洋和赤道太平洋各格点上海面温度距平在准12年和准4年演变周期各格点之间的演变位相及演变落后时间,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太平洋海温异常与新疆夏季(6-8月)山区降水的关系,指出了新疆夏季山区降水与前期和同期海温所存在的可能联系。采用5°×5°网格点海温资料,时间与1958-1987年的5站山区降水指数相对应。通过降水多少年份的划分,分别计算了降水指数与太平洋海温距平的相关,以及降水偏多、偏少年份与各分海区的相关。结果表明:新疆夏季山区降水与太平洋海温距平的异常有关系,与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一、隆冬至晚冬(1—3月)西风环流指数的变化与秋季低温20℃初日对应关系中央台发布的亚洲地区(45—65°N,65—155°E)月平均西风环流指数I_w与20℃初日有如下对应关系: 1)1—3月三个月中有二个月以上西风指数负距平,即△I_w<0,有13年。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