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用自助统计分析,对华北地区17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震级分布的离散度自助统计方差σBM值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离散度自助统计方差σBM值的异常特征。同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的群集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傅征祥  姜立新 《中国地震》1994,10(2):160-167
根据描述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统计特征的系数Cv,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MS≥7.0和Ms≥6.0)过程显示出明显的非泊松的群集统计特征(Cv>1);对于自公元500年以来的Ms≥7.0大地震活动过程,其累计频度(ΣN)表现出满足ln(lnΣN)=A+Bt关系的逐步加速释放能量的群集时间结构;对于自公元1000年以来的Ms≥6.0强地震活动过程,则表现出几十年-几百年尺度的密集和平静交替发生的幕式群集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地震活动中短期预测指标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应用模糊地震学和统计地震学某些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际预报检验,对一些中短期预报较好的方法,如地震活动平静异常μq值,自相似从属函数μs值,自助统计方差σ值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孕震后期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Ms和ML震级表对Varotsos和Lazaridou(1991)宣称成功的22个希腊地震预报作了评估。如果我们假定预报的震级为Ms(预报的震级表在电报中未指明),用震中初步测定目录(PDE)估算地震活动性,我们发现有74%是虚报的(它们并不和某一指定的地震相关),9%偶然相关(任何一个或更多地震的随机概率p〉50%),以及17%是不确定的(0.15〈p〈0.40),没有什么成功预报其置信水平  相似文献   

5.
1.地震涨落谱隐含着丰富的统计信息广义地说来,被研究系统中发生的一切事件的特征系列数据,都可直接或间接地纳入谱学的范畴加以分析,以揭示其决定性动态特征及统计特征。地震活动之震级谱与能谱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类似性;地震时序谱也可形式上归入这个范畴,用谱统计方法剖析其蕴含的统计信息。一般而论,原始谱系的结构属于决定性规律,而原始谱对相应的平均谱之偏差的涨落谱的结构则反映了谱系的统计特征,可作为从统计的层次上揭示相应事件发生的规律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表明,地震发生时序谱的涨落统计特征,比其分维结构特征更能本质地反应出蕴震过程中地震活动的平静与活跃,并有可能决定其转变期。2.地震时序数据谱系涨落的统计特征我们以安宁河地震断裂带在1970年—1987年期间内大于2.0级地震的时序记录为例,首先建立了地震时序谱的涨落展示法(Fluctuationunfold);同时进一步通过引入地震分维函数(FractalFunction)建立了确定地震时序涨落谱最小邻间距分布(NNS)的方法论。该分布函数之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地震带蕴震活性。大量计算结果表明,安宁河地震断裂带北段中小地震时序涨落谱的NNS分布为典型的Poisson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由过去的地震活动性推测将来的地震活动性,引入了地震(震级≥m)的期望年发生率v(≥m)来描述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根据全球地震目录(1964-1994年)以及南加州(1932-1995年)和华北(1970-1994年)两个区域地震目录资料,以统计样本量作为目录记录时间长短的相对量度,对由不同的统计样本量计算得出的地震实际年发生率v(≥m,T,t)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三点结沦:①在统计样本量n足够大的情况下,地震实际年发生率表现出准平稳时间过程的特征,可近似地看作地震期望年发生率,本文给出了这种近似的误差(离差系数)与统计样本量之间的定量关系;②离差系数与统计样本量之间的关系与震级无关,表现出不同震级层次的相似性;③统计样本量相同时,不同震级的地震期望年发生率之间满足logv(≥)=a-bm的关系,形式上与G-R关系相似,但它给出了由小地震的统计特征估计大地震的期望年发生率及其统计误差的方法.基于上述结论,进一步讨论了地震活动性的统计特征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地震现场早期地震趋势判断工作需要出发,本文对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48个Ms≥6.0级地震序列的次大地震及第三大地震与主震(或最大地震)的时间间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序列的次大及第三大地震与主震(或最大地震)的时间间隔分布,总体上呈随机分布,其与主震(或最大地震)震级无关,而与序列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基于地震活动性的强震中长期预报的三种新方法,即自助统计,Sompi谱分析及模糊时空分维。对川滇地区一些强震的震例分析检验结果表明,这三种新方法可在数年期的强震中长期预报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强地震前地震频次—震次关系式拟合优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雄  张国民 《中国地震》1996,12(3):229-236
根据著名的Gutenberg-Richter(以下简写成G-R)地震频次-振级统计关系式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108°E以东)部分Ms≥5.0中强地震前一定时空尺内中小地震频次与震级线性拟合优度(线性相关系数r)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利用中强地震前震中区一定范围内的中小地震进行G-R关系式拟合时,其线性拟合优度在地震前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现象,其变化特点是:在中强地震发生前期,震源区及其附近中小  相似文献   

10.
依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信息中心地震目录资料的分析,表明有可能划分出全球地震活动性的三个组成要素:1)地球各半球和一些巨大地区普遍具有的全球性要素(T要素);2)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镜像对称要素(M要素),其特点是南半球地地震活动性增强时,北半球的地震活动性减弱,反之亦然;3)反映地震活动性长期减弱或者增强的线性活动性要求(L要素);4)对于最强的地震全球性要素(T)表现最为显著,在研究弱震为主的地震总  相似文献   

11.
易志刚  李祥村 《地震》1997,17(2):175-183
根据地震资料,对东南沿海地震区地震活动特下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1)从地震活动轮回分析,东南沿海地震区从1959年开始的第五个轮回中的地震活动时段,估计将延续到2031年前后结束,而后转入本轮回的平静时段;(2)2000年以前,研究区有可能发生1次Ms≥6.0地震,到2005到则最多发生2次;(3)东南沿海地震区下一次发生Ms≥6.0地震的地区可能在河源-邵武地震带上,尤其可  相似文献   

12.
对前震和长期地震活动在频度-震级关系式中的b值做了比较。研究了发生在主震前两个非重叠时间内隔内的前震:(1)数小时内;(2)数天内。区域的和全球的地震目录统计分析表明,这些间隔内的b值比长期地震活动的b值下降了一半。这扩展了Molchant和Dmitrieva先前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在主震前数小时内出现了这样的下降。我们的结果是个统计性的规律,未必在每一单个前震序列中都能出现。  相似文献   

13.
与频度或能量有关的各种地震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渭宾  易桂喜  辛华 《地震学报》2001,24(6):582-587
应用川滇11个地震带(区)资料,研究了与地震频度N或地震能量E有关的各种地震学指标在描述地震活动性变化方面的相关性.统计相关检验表明,从地震频度N或地震能量E变换得到的各种地震学指标,与N或E在描述地震活动性变化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相关.凡属线性变换的,相关系数为1;偏离线性变换愈小,相关系数愈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地震附近甚低频(VLF)电磁波信号强度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数据全部来自法国的DEMETER卫星(轨道高度700km,近太阳同步轨道),处理中采用了稳健的两步处理方法。第一步,利用所有的观测数据构建电磁辐射背景图,在给定条件和给定轨道位置对电场波动强度进行了统计描述。第二步,在第一步得到的电场波动强度的统计分布背景基础上,对地震附近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由地震活动引起的电场波动强度的变化,评估它们在统计上的显著性。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我们总计使用了大于两年半的卫星观测数据,并对在此期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大约9000个震级大于或等于4.8的地震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夜间时段,对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或等于40km),在震前0~4小时的短时间内,电场波动强度会有4~6dB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统计分析了中国大陆1900年以来所有发生在东北的5级以上的学震及其与中国大陆26个地震带6级以上(其中东部为5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级以上深震有可能引发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进入应变能大释放阶段。其中与东北深震统计相关最高的地震带是:金沙江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澜沧江-眉公河地震带以及巴颜喀拉山地震带;在中国东商地区相关性相对较高的地区是:郯城-营口地震带、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以臁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16.
胡银磊  张裕明 《中国地震》1996,12(2):224-228
本文通过中国大陆地震(Ms≥6.0)震中与其发震断层的距离的统计与分析,认为该距离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并经拟合计算得到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同类型断 层上不同震级档的地震震中距离分布的期望值和方差,根据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区间估计方法,讨论了统计分析的结果在潜在震源区边界的确定,以及边界的不确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初探新疆强震活动的可公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新疆大震和强震活动的时空特征时,发现其具有可公度性特征。本文着重探讨新疆M_s≥6.0级的强震活动时间的可公度性。 地震目录和统计分区 根据新疆历史地震资料情况,选择近年编的新疆历史地震史料目录为基础,参考其它目录,补充了一些边界附近的地震。顾及资料的可靠性和完备性,只取1895年以后的地震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杜兴信 《中国地震》1997,13(1):74-81
统计分析了1954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2.0≤Ms≤5.5近200次中小地震的烈度关系律,并与Ms≥5.0的中强地震统计规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小地震和中强地震的烈主分布都有相似的区域特征,如东部烈度的衰减慢于西部,等震线长短轴比小于西部等,结果还表明,对于一个固定震级,由中小地震统计的烈度衰减律在烈度高于V的快于地震的统计值,而当烈度低于V时又慢于中强地震的统计结果;此外,在烈度-震级等关系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的初步资料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编印的《PreliminaryDeterminationofEpicenters》月报,整理出1993年全球6级以上地震目录,并画出1993年1-12月全球及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性指数A(b)值曲线。1993年全球地震活动水平初步评定为中等偏高;全球地震活动中心在太平洋西北边缘地震带,共发生M_s7.6地震两次。全球地震活动最高月份为9月,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高月份为10月。三次最大地震分别是:7月12日的日本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8月8日的马里亚纳群岛以南(关岛)地震,9月10日的墨西哥恰帕斯州近海地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几个震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历史地震记录的分析表明,在约化震级的描述层次上,地震活动释地强度之分布律可显著地偏离G-R线性线,而趋近于一个二次型分布(正态分布),同时,通过统计期间及统计范围的不同选择G-R线性分布律的适用性分析,初步揭示出,在统计规律的层次上以长时间跨度作为统计的平均样本集可能掩盖了地震活动跃与平静期的区别及相互演化,而以大地区跨度作为统计对象则掩了大采样系统中各地震带活跃与平静期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