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4,(7):54-55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农业气象情报与预报服务工作,由中央气象水文预报所的农业气象预报研究室负责,该室每季、每月、每旬以书面形式向有关单位发送农业气象情报和农业气象预报。目前所做的农业气象预报有:春季融土期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水田的水温等预报;夏季主要是东海岸的冷害预报(主要指白天的低温对农作物的影响);秋季蔬菜的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鉴定及其预报;冬季大、小麦的冻害预报。  相似文献   

2.
亳州市2006年影响小麦灌浆的低温冷害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魁侠  曹晋娟  李运锋 《气象》2007,33(2):76-80
2006年亳州市小麦出现瘦穗瘪穗等灌浆受阻现象。基于2005/2006年小麦生育期、灌浆速度、千粒重以及相应时期的气象要素和天气图等资料,利用与常年比较、因子筛选、天气系统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小麦灌浆的变化情况,筛选了影响小麦灌浆受阻的气象要素,阐述了小麦灌浆期间低温冷害的天气条件。结果表明:(1)小麦灌浆速度及千粒重都是呈现双峰变化趋势;(2)小麦灌浆受阻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冷害;(3)低温冷害过程是由3次冷空气交替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郭瑞鸽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1):I0001-I0001
2007年1—3月气温偏高,未出现大范围降雪和-5℃以下的低温冻害天气,暖冬特征明显,对油菜、蔬菜等作物及果树安全越冬有利,但也有利于病虫越冬基数的增加,使2007年病虫害隐患增强。3月初的强冷空气使赣北部分油菜受到轻度低温冷害;中旬后期出现的轻度春分寒天气,使赣南早稻播种期有所推迟,但后期回暖快.春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1—3月大雾天气频繁,对交通运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低温冷害是辽宁省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特别是对棉花危害更大。农作物常因低温冷害而减产降质,解放后出现的几个低温冷害年,棉花减产达20—60%。严重低温的1976年,全省棉花亩产下降到12斤,比1949年产量还低。 本文以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科研协作组的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探讨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指标和气候关键期,分析低温冷害的地域分布规律,并对全省低温冷害区域作了划分,最后从农业气象角度讨论了棉花低温冷害的防御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光建  周艳  梁平 《贵州气象》2011,35(5):27-29
利用黔东南州16县市2011年1月气象观测资料,通过与历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黔东南大部地区2011年1月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的最小值,冰冻总日数仅次于2008年,为历年同期第2最多值。并根据黔东南冬种植作物气候适宜性指标,分析了此次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2011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大部分地区小麦、油菜、绿肥等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早花早苔的油菜影响大;造成高海拔地区部分莴笋、莲花白、萝卜等蔬菜受灾较为严重,特别是肉质茎或根的莴笋和萝卜;茶叶一般种植在地势高的山坡上,在这次冰冻灾害中,茶叶叶片受损,可能影响首批春茶的上市时间;对特色作物太子参、枇杷、兔眼蓝浆果的影响较小;由于低温期间降雨阶段性明显,因此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对黔东南州农业、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低于2008年。  相似文献   

6.
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 ,分析了 1951~2000年沈阳地区低温冷害年的概况、气候特征、影响及其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低温冷害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重点以吉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为对象,给出了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对造成的损失及影响特征进行了探讨。综合分析表明,洪涝、干旱、低温冷害是严重制约吉林省农业发展的三大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8.
根据河南省119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运用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低温冷害对设施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省设施农业作物黄瓜遭受轻度、中度和重度低温冷害的多年平均值依次为22、77和52次·a-1;从空间分布看,轻度、中度和重度低温冷害累计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分别为南阳的西峡、信阳的罗山和安阳的林州,累计发生最少的站点为平顶山站。西红柿遭受轻度、中度和重度低温冷害的多年平均值依次为20、97和40次·a-1;轻度、中度和重度低温冷害累计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分别为南阳的西峡、信阳的淮滨和安阳的林州。从低温冷害发生月份看,两种作物轻度、中度和重度低温冷害分别主要发生在4月、3月和1月。两种作物遭受轻度低温冷害的风险较低,而大多处于中度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及较高风险区,重度低温冷害风险大致呈纬向型分布,低风险区都在河南南部,黄瓜的高风险区在河南的中部和北部,西红柿在西部和北部。  相似文献   

9.
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1951~2000年沈阳地区低温冷害年的概况、气候特征、影响及其与厄尔尼诺的关系,低温冷害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延迟型低温冷害,探讨前人提出的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气候指标在黑龙江省的适用性,借鉴前人经验,考虑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北扩等因素,确定黑龙江省延迟型性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的技术路线、判识临界值和计算方案。利用1961-2012年黑龙江省27个气象台站5-9月平均气温,以热量指数距平冷害判识指标为参照,考虑低温冷害指标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密切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黑龙江省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经过验证,表明该指标判识的低温冷害年与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实际和发生规律相符,可作为监测指标;该指标所需数据量小,计算简便,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可采用该指标对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历史发生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江苏农业科学院、广东气候应用研究所、吉林气象科学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科研人员参加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农林重大病虫害和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13课题“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技术研究”经过近3年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并于2003年12月顺利通过农业部项目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得到专家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2.
1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技术研究 2002年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林重大病虫害和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之第13课题(编号:2001BA509B13)实质性研究的一年,在收集资料、田间试验和模型研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进展.年内广泛收集了环流、海温、气候及田间试验等各类资料.开展了干旱对小麦影响盆栽试验和油菜盆栽淹水试验,并在荔枝和香蕉园建立自动气象站,进行小气候观测.初步研制出4种灾害的长期统计预测模型和华南寒害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建立了基于东北玉米、华北小麦和夏玉米以及江淮小麦、油菜生长过程的动态模拟模式,探讨了实现作物模型区域化的方法,开展了区域气候模式与东北下垫面嵌套,生成作物模式所需预报值的方法试验.  相似文献   

13.
1 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技术研究 对华北农业干旱、东北作物低温冷害、江淮小麦油菜渍害、华南经济林果寒害和水产寒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分别建立了统计预测模型和机理预测模型相结合、长中短不同预报时效相结合的预警预测模型。其中作物生长模型与区域气候模式相结合的新一代农业气象灾害预测技术在实现区域尺度预测应用上取得重要进展;各类预测模型在灾害指标、预测方法上取得新的突破,预报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包含多种预测方法、不同预报时效、可供准业务运行的农业气象灾害多灾种综合预测预警系统。课题研制的模型进行了业务试验,部分成果如广东经济林果寒害预警已投入业务运行。课题于2005年12月顺利通过项目主持单位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课题成果代表了我国目前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测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水平,对于进一步开展和提高其他地区、其他灾害的预报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借鉴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该项目经公开招标和专家评审后正式立项,由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共同组织,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中国林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项目编号:2001BA509B。该项目共分15个课题2003年底前完成。我院主持其中两个课题,并参加另外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影  相似文献   

15.
1 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技术研究 对华北农业干旱、东北作物低温冷害、江淮小麦油菜渍害、华南经济林果寒害和水产寒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分别建立了统计预测模型和机理预测模型相结合、长中短不同预报时效相结合的预警预测模型.其中作物生长模型与区域气候模式相结合的新一代农业气象灾害预测技术在实现区域尺度预测应用上取得重要进展;各类预测模型在灾害指标、预测方法上取得新的突破,预报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包含多种预测方法、不同预报时效、可供准业务运行的农业气象灾害多灾种综合预测预警系统.课题研制的模型进行了业务试验,部分成果如广东经济林果寒害预警已投入业务运行.课题于2005年12月顺利通过项目主持单位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该课题成果代表了我国目前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测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水平,对于进一步开展和提高其他地区、其他灾害的预报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借鉴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广西春夏季旱涝的等级划分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广西80多个站点1961~2006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定义方法,对广西春夏季的旱涝进行等级划分.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对春夏季旱涝等级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给出了四个旱涝典型场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区性偏涝或偏旱是春夏季早涝分布的最主要型态;春季和夏季的前4种分布形态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两个季度的第一、第二分布形态都是全区一致型和南北反向型;春季近5年时间系数多为正值,说明近年来全区春季表现为偏旱;1990年以后,夏季第一特征向量时间系数只有3年为正值,其余均为负值,说明近16年广西夏季降水较多,以偏涝为主,年代际变化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Several lines of evidence show that climatic variation and global warming can have a major effect on fisheries production and replenishment. To prevent overfishing and rebuild overfished stocks under changing and uncerta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new research partnerships between fisheries scientists and climate change experts are required.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limate and Oceanic Fisheries held in Rarotonga, Cook Islands, 3–5 October 2011, brought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se disciplines together to consider the effe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hange on oceanic fisheries, the tools and strategies required for identifying potential impacts on oceanic fisheries, and the priority adaptations for sustaining future harvests, especially in the Pacific Ocean. Recommendations made by the workshop included (1)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fisheries; (2) long-term commitment to monitoring necessary to assess stock status and to conduct integrated ecosystem assessments; (3) process oriented research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marine species for adaptation to a changing ocean environment; (4) provision of improved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services to fisheries agencies, enterprises and communities; (5) continuing communication of potential impacts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to stakeholders to reduce the threats to oceanic fisheries and capitalise on opportunities; and (6) continued collaborative efforts between meteorological, oceanographic, biological and fisheries researchers and management agencies to better monitor and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short-term variability and longer-term change on oceanic fisheries.  相似文献   

18.
Rain and air of Florence have been collected in a continuous way andanalysed by flow analysis spectrofluorimetric methods for formaldehydeand hydrogen peroxide. Diurn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the mean/maximum concentrations of all data (as gm–3) are 3.3/23.4 for HCHO and 0.4/4.93 forH2O2. The effect of external sources and ofphotochemical reactions produces period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correlations for these compounds. The mean/maximum rain concentration ofall data are 98/443 g l–1 for HCHO and 84/685 g l–1 for H2O2. Concentrationratios rain/air and discrepancies to Henry's Law equilibrium are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全省雷电监测业务,开展雷电灾害预警、预报和评估,增强气象业务服务能力,2004年4月陕西省气象局与中科院空间技术应用中心签定协议,建设陕西省雷电监测定位网,2004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在雷电灾害监测及评估中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也可为全省气象预报、专业服务、人工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有关雷电的基本知识,列举了目前存在的各种雷电定位方法,分析了雷电定位的几个过程。对近期引进VAISALA公司的SAFIR3000型雷电监测预警系统采用的探测原理做了分析,并总结了这套探测系统采用的VHF干涉测量原理特点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