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近几十年来中国沿岸海面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本文采用平均海面一种平稳动态模型,分析中国沿岸海面变化,并作出趋势预测.中国近海40年来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平均约为1mm/a,近10a、特别是近3a来的平均海面呈上升趋势.有关3-7a的变化,主要是本海区海面对埃尔尼诺现象、黑潮大弯曲和中国沿海气候变异作出的响应.具体说,中国近海海面变化主要是由黑潮流量、本海区寒潮强弱和降水量多寡等因素决定的.本文以黄浦公园为例,用找到的周期对年均海面进行推算,5a间推算与实测值的标准差为3.9cm.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的全球海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黄立人  马青 《海洋学报》1993,15(6):76-82
本文分析了全球914个验潮站的月平均海面观测序列.在此基础上以一定的准则对其中有长期观测记录的414个验潮站求出了各验潮站的局部视海面变化速率,并在“均衡基准”下求得了近几十年来全球海面变化的平均速率约为每年缓慢上升1.25~1.45mm.但在地区、海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提出了特别易受海面上升影响的若干地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沿海近10多年来潮位观测数据进行年均过程的统计,同时与有关气象资料和文献进行了联系比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海面持续波动上升,其年均值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比较平均偏高1.2-6.4cm,有些海区个别年份偏高值达7.0-8.0cm,如南海1999年偏高8.5cm,这10多年来我国沿海台风风暴潮发生的平均次数与前期比较虽略有减少(由年均8.0次减少为年均6.9次),但强度增大,其中47个站疹观测到破历史记录的高水位,三个站次出现1000a一遇的高水位,灾害损失巨大,地学中的“海面变化”,自器测时代以来是由各地验潮站水位测量的年均值取得的,显然,这是一种相对变化,它只是消除各地地质运动(如新构造运动,地基升降等)影响因子后才具有广泛的水动型时空对比意义,本文根据实测水位数据统计所得的成果,进而与同时空的气象资料相比照,分析认为,近10我年来我国沿海平面与1975-1986年期间比较有普遍较大幅度的升高现象,除个别站位需考虑陆动型因素影响外,这与同时期发生在我国沿海的风暴增水过程的增强不无关系,因为风暴增水过程含括在各年水夹无益 (邓地学意义上的海面变化)的统计中。  相似文献   

5.
近50年来南海海面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新的OAFlux洋面蒸发量资料,使用EOF经验正交分解、谐波分析、小波变换、功率谱分析、趋势分析、M-K检验等方法,对南海海区蒸发量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海地区的蒸发量空间分布上秋冬季节最强,其次是盛夏季节,而春季最弱.2)南海海面蒸发量表现为全区一致变化型和南北反相变化型两个主要模态,并可以解释总方差 60%以上的变化.3)在2-5 年周期的年际变化尺度上,南海海面蒸发量与12-2月Ni(n)o3.4区海温距平存在较大相关.距平合成分析表明,在强La Ni(n)a年,南海海面蒸发表现南北蒸发反相变化型,南海北部为正距平区,南部为负距平区;而在强El Ni(n)o年,整个南海几乎全为正距平区.4)南海海面各个季节的蒸发量空间分布形态都存在高频的2-5年的年际变化和低频的10-14年的年代际变化,这些周期振荡在南海海面蒸发量演变的不同阶段显著性不一.5)不仅从多年平均的年际变化上看南海海面蒸发量在1997年发生突变,而且四季的蒸发量也均在1980年代后期发生过由偏弱转为偏强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地考察,并参考了有关文献,研究了莆田海岸近4 000年来的变迁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4 000a,B.P.莆田岸线大约沿海拔5~6m一线分布,当时气温比现今高2℃;2 570a,B.P.莆田岸线约沿海拔4m 一线分布,当时气温比现今高1℃;1 400a,B.P.以来,莆田气候冷暖交替出现,海平面基本上也随之升降而升降。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20000年来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近几年来,我国沿海与近海陆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在沿海地区,发现了多层海相地层与许多古岸线遗迹.在陆架地区,则发现陆相地层与沉溺的古滨线遗迹.在这些指示古海面的地貌、沉积与生物证据中,往往含有可供进行C14年代测定的样品,其中若干样品已获得比较可靠的年代测定结果.这为建立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海洋平面变化曲线和探讨与海面变化有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了较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5、2005、2015年3期遥感影像,在ENVI和Arc GIS软件的支持下,对山东半岛东部近20a来的养殖水面面积及质心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养殖水面面积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共增加425.06 km~2.其中养殖池面积在1995~2015年增加了83.41 km~2,增加的面积主要集中在丁字河口、郝庆口、五垒岛湾、太平湾.在2005~2015年近10 a间养殖池面积呈现明显减少趋势,共减少40.43 km~2,主要集中在五垒岛湾、太平湾.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在近20a来面积以增加为主,共增加了382.08 km~2,主要集中在套子湾-芝罘湾-金山湾-郝庆口沿海海域,以及乳山口-五垒岛湾-靖海湾等海域.(2)养殖池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海鲜市场的大量需求导致1995~2005年养殖池面积迅速增加,由于环境保护以及旅游经济的需要,导致2005~2015年养殖池面积下降;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面积的持续增加主要受海鲜市场需求及政府政策激励的结果.(3)近20a间,养殖池质心变化不大,共向西南方向偏移9.03 km;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质心变化较大,共向西南方向偏移了15.24 km,由原来的荣成市偏移到了文登市,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质心的偏移主要受乳山口、五垒岛湾、靖海湾海域的浮筏养殖和网箱养殖的养殖力度加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应用GIS软件ARC/INFO进行中国东部第四纪海面变化信息系统的研究,对中国东部第四纪海面变化进行动态模拟、数值分析、趋势预测和应用研究,恢复中国东部陆架区末次冰消期以来古地形变化及岸线变迁过程,进行中国东部第四纪海面变化的各项研究。其结果可用计算机屏幕、图形终端、笔式绘图仪、静电绘图仪和打印机输出  相似文献   

10.
近十万年以来的海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为了探讨第四纪期间所发生过的地质事件,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了冰期与间冰期、世界气候变化和随之而来的海面变动的研究,并试图了解它们过去的演变规律,推论未来的变化。近卅年来,随着C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大量实际资料的积累已经有可能对于近十万年以来的冰期、间冰期的划分,世界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与世界洋面的升降变动提供越来越精确的资料,从而  相似文献   

11.
近40年来珠江口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大万山附近1°×1°经纬度网格的卫星高度计资料(1993—2006),计算出珠江口绝对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0·30±0·05cm/a,与由卫星高度计得出的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一致。珠江口各验潮站近40年的潮位变化趋势分析表明,珠江口海平面正加速上升,为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珠江口海平面与全球温度变化和ENSO活动密切相关,一般在ENSO年海平面相对较低。以IPCC有关全球温度上升幅度的预报值和海平面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为依据,预计到2030和2050年珠江口绝对海平面将分别上升6~14和9~21cm,若考虑地面沉降以及波动值,珠江口部分岸段相对海平面将可能分别上升30和50cm。  相似文献   

12.
福建沿岸6000年来的海平面波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35个~(14)C测年数据进行评价,建立一条福建省沿岸过去6000年海平面变化曲线,该线表明海平面在现代位置上下呈振荡性变化,最高和最低海平面分别出现距今5000年前和4000年前左右,海平面高度分别为约+2m,-2m。  相似文献   

13.
青岛沿海地区20,000年以来的古地理环境演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通过微体古生物和孢粉分析,岩相古地理研究和海岸地貌调查资料,探讨了青岛沿海地区20,000年以来的海陆变迁和古植被古气候的演变规律。在距今12,000—11,000年前,由于气候转暖,全新世陆架海侵使晚更新世末期的平原和盆地变成浅海和海湾。8000—5000年前出现高海面,5m等高线构成全新世海侵最大范围的古海岸线。自3500年以来,气温降低,海面逐渐下降至现代海岸线附近。  相似文献   

14.
东海沿岸潮汐汊道的P-A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抒 《海洋科学》1988,12(1):15-19
O′Brien方法广泛应用于砂质海岸潮汐汊道的P-A关系研究。本文运用该方法求得东海沿岸11个潮汐汉道的P-A关系为:A=2.55×10~(-4)P~(0.92),lgA与lgP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7。此结果的分析表明,东海沿岸潮汐汊道已接近于动态平衡;在细粒沉积物为主要物源的浙闽强潮基岩海岸,O′Brien方法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沿岸相对海面变化的本征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的方法,将平均海面分解为正交时,空函数积的代数和。采用起主导作用的正交函数进行组合,得到修正的海平面变化值,它消除了某些随机的影响。去掉平均海面主要时间本征函数中的主要周期部分,求得剩余部分的变化率,乘以空间本征函数可得各站平均海面的变化速率,对未来的时间本征函数作出预报,便可得到未来的平均海面预报值。  相似文献   

16.
福建沿岸晚更新世末次海侵及其海平面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3个钻孔岩芯的~(14)C测年数据和微体古生物硅藻的分析结果,对福建沿岸晚更新世末次海侵及其海平面的变化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福建沿岸晚更新。世的末次海侵约发生于44000—22000年B.P.间,海水表现为间歇性侵进形式,其中约在39000—34000年B.P.间曾发生一次海水退却。海平面的升降变化与这种海水入侵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当时的最高海面约出现在30000年B.P.,高度约达—15m。  相似文献   

17.
东南沿海台风风暴潮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收集了1949-1990年的台风及相应验潮站的实测潮位资料,计算分析了连云港至汕头之间沿海港口的热带气旋增水,得出了东南沿海各港口的增水特征。该海域风暴潮强度较大,易形成特大潮灾,各港口最大增水出现时间不一,有的在热带气旋登陆前,有的在热带气旋登陆后,多数在热带气旋登陆前后0-6h。台风及风暴潮易造成舰船、码头等损坪,形成非战斗力减员。  相似文献   

18.
南海最近2 400年来的古海洋学变化与历史气候资料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海南、北陆坡两个箱式柱状样中91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稳定同位素和有机碳分析,获得最近2 400年以来上部海水温度和表层古生产力的记录,发现晚全新世南海的表层海水温度和温跃层呈现阶段性变化,且有小冰期等短期气候事件.有机碳分析南海北部近900年来古生产力呈上升趋势,南部则为下降趋势.结合历史气候变化,得到东亚古气候变化的海陆记录具有很好的可比性.频谱分析显示南海晚全新世温跃层具有~175、~210和~360 a等百年尺度的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一致,说明百年尺度的短期气候变化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热量平衡和氧量平衡推导出计算公式,求得粤东上升流区海水的垂直涡动系数,垂直混合氧的增加率,生物化学过程氧的净增率,总增加率和消耗率。它们的平均值分别为(3.25±0.59)×10~(-5)m~2/s,(3.96±2.08)×10~(7)L~3/(m~3·s),(3.94±1.86)×10~(-7)L~3/(m~3·s),(26.64±7.30)×10~(-7)L~3/(m~3·s)和(22.7±6.8)×10~(-7)L~3/(m~3·s)。文章还讨论了氧各种过程的分布变化规律,并计算了上升流的上升速度和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位于里海北部的伏尔加三角洲属河控型三角洲,其水下坡度极度平缓。近百年来里海海平面升降幅度达3.46m,其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900-1929年缓慢下降期,平均下降速率为1.1cm/a;1930-1977年快速下降期,平均速率为6.3cm/a;1978-1999年为快速上升期,平均上升速率达到8.8cm/a。在海平面下降阶段,伏尔加三角洲增长幅度达到每年2-180km^2,这是由于河流泥沙的沉积和浅水区出露水面而造成。海平面上升之时,较浅水下三角洲部分成为“缓冲带”,降低了海平面上升对三角洲的影响。尽管近20多年来海平面迅速上升,伏尔加三角洲并未发现海岸侵蚀、湿地损失、盐水入侵、海岸洪涝灾害等一般大河三角洲常见的现象。对比其它三角洲可以发现,各个大河三角洲各以不同的方式响应海平面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