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1,(11):22-23
莫高窟,俗称干佛洞,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5层,南北长约1600米。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敦煌莫高窟窟前林带防护效应的风洞实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洞窟环境包括窟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气流等环境因素的适宜程度,对保护洞窟内的壁画和彩塑是十分重要的。洞窟环境不仅因洞窟所处的位置、大小、型制、有无窟门及窟门形式等而异,而且与窟外整个大环境密切相关。不同风况对洞窟内的气流交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造成石窟壁画彩塑风沙尘粒沉积、崖面风蚀的主要原因。通过风洞模拟实验,从窟前流场、洞窟环流、崖角形状及其受力等几个方面研究了窟前林带的防护效应和崖角防风蚀机理。结果表明:从控制洞窟水汽因素来讲,窟前以通风结构林带最佳,疏透结构林带次之,紧密结构林带欠佳。控制窟前林带灌溉强度,建立多次、少量的窟前林带灌溉制度,同时,在偏东风条件下尽量减少对窟前林带的灌溉,是控制林带生长和底层洞窟侧渗的重要一环。考虑到促进洞窟自然通风的需求,采用一定疏透度的窟门和采取必要的强迫通风,能够较大改善洞窟的自然通风和环境适宜状况。  相似文献   

3.
榆林石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安西县城南76公里处,榆林河峡谷两岸的砾岩层断崖上。因榆林河从峡谷中流过,两岸曾榆树成林而得名。榆林石窟的营建历史、建筑样式、彩塑和壁画的题材、内容与艺术手法同敦煌莫高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称唐述窟唐代称龙兴寺北宋称灵岩寺炳灵寺石窟,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甘肃省三大著名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之一,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的小积石山中。现存窟龛196个、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  相似文献   

5.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市,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在发出耀眼的光芒的同时,也给世人留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敦煌的莫高窟举世闻名。近日 ,又一个“新敦煌”被发现 ,这就是位于安西县的榆林窟。被誉为“新敦煌”的榆林窟 ,很快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林窟 ,俗称万佛峡 ,位于莫高窟东南180公里的祁连山谷中。因河岸两旁生长着郁郁葱葱的大片榆树 ,河叫榆林河 ,窟称榆林窟。洞窟开凿在河两岸的峭壁中央 ,呈上下两层排列 ,共有42个。洞窟内共保存唐朝至元代800多年间的彩塑千余尊 ,壁画1000多平方米。榆林窟创建于北魏 ,历代有凿修。这里古代属于敦煌君管辖 ,榆林窟总属敦煌艺术。从洞窟形制、壁画内容、艺术风格等来看 ,…  相似文献   

7.
郭文 《中国地名》2014,(4):48-48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为一体的立体艺术。敦煌壁画在石窟中虽然对建筑起装饰和美化作用,对雕塑起补充和陪衬作用。但是壁画以其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艺术技巧最精湛、内容最丰富,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交通、社会生活、民族关系、宗教史、艺术史、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交流史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是非常宝贵的古典艺术遗产。  相似文献   

8.
安岳县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境内,境内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尤以安岳石窟造像著称。安岳石窟造像始于东汉晚期,历经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前后历经1400年,以唐宋两代最为兴盛。安岳县境内石窟造像遗存非常丰富,遍及全县各个乡。据统计有数万尊石刻造像,其站立、坐、卧姿态万千,有的瘦骨清相,有的雍容华贵,有的雄健刚劲,样式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并且规模大,雕刻精湛,内容丰富。造像主要分布在城西北部的通贤区、城郊区、城东南的石羊区。这三个大的集中点都在一条直线上,并且都通有公路,交通比较方便。城西北地区多系佛  相似文献   

9.
这里,其实本没有“洋人街”,洋人来的多了, “洋人街”便产生了…… 这被叫作街的地方。在大城市或许仅等同一条胡同。由于它位于大理古城中心地带,又有着“护国路”这样一个纪念云南人民捍卫共和历史的光荣名字,才使百多米长的原本破旧的它,有了几分神采。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有着占全国1/6的海岸线,海岸线长3121千米,海岛海岸线长683.2千米,大小岛屿299个,面积达174平方千米,濒临黄海和渤海,海域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龟兹古国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作古龟兹文化的百科全书克孜尔千佛洞,又称克孜尔石窟,系中国佛教石窟。是反映龟兹古国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四大石窟"之美誉,堪称"中国第二敦煌",素以优美的壁画著称。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处,背倚明屋塔格山,南临木扎尔特河和却勒塔格山,山环水绕,林木葱郁,彼此辉映,浑然一体,构成壮丽的画卷。在古代,今拜城县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曾经是西域地区政治、经  相似文献   

12.
皖南花山石窟群开凿年代地衣测年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在花山石窟地区古代桥梁、桥垛、牌坊、墓碑、古民居、古房基和石窟洞壁洞口量测出的96个黄绿地图衣最人内切圆直径,测定出花山石窟主要开采年代为距今515~370年即明代中晚期(公元1477~1632年间),石窟岩性与周边地区古建筑岩性的比较以及史料记载和石窟中遗留的古代瓷器残片年代均能证明这一点。鉴于石窟地衣量测工作主要在石窟洞口进行,由此推测石窟深处开采时代可能延续至清代。  相似文献   

13.
后召庙石窟寺,位于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阿鲁召嘎查山谷中。石窟开凿于辽代,有南、中、北三窟。其中,中窟规模最大,面阔6.5米,进深5米,高3米,门楣上阴刻楷书"真寂之寺",窟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涅槃  相似文献   

14.
窦贤 《西部资源》2008,(4):55-58
如果说位于甘肃最西端的敦煌石窟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位于甘肃最东端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被国内外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研究者认为:几乎在同一时代,敦煌开窟作画,麦积山开窟塑佛,除二地气候迥异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质构造的不同。或许,正因为如此,天水麦积山地区被建设成省级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5.
省级风景名胜区──龙岩龙硿洞张建焱,伍恒发(龙岩市教师进修学校,龙岩市第一中学)龙洞位于龙岩市雁石镇东部的龙康村,离市区48公里,为一天然石灰岩溶洞。其洞腔结构复杂,有大小十多个支洞,主洞长约1000米,最宽处50-60米,整个洞腔面积达15000平...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陈述彭  黄翀 《地理研究》2005,24(4):489-498
经济建设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到处存在。既不能以牺牲珍贵文物为代价,换取旅游业的发展,也不能因为保护而拒游客于门外。为此重申“中国原则”,即以“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准则。对石窟文化的保护,初步解决了游客拥挤对壁画、彩塑的潜在威胁,加强了对风沙侵蚀危害的防范,但仍然面临许多社会和自然环境问题。古城遗址的发现,涉及对古环境反演的科学问题。利用考古发掘的丰富信息,联系古自然环境变化和人文影响、物质传播的大背景,可能有助于开豁诠释、论证古代文明和古文化的新思路。破解中原许多古城遗址之谜,也需要从重建、虚拟古环境着手。古建筑的修复或重建,既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也要考虑适应现代环境与生态功能,适度采用现代新工艺和新材料。考古发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运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不乏成功先例。作者建议,进一步推广田间考古格网的经验,构建多层次的格网管理信息系统,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能力建设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黄崖关长城位于天津蓟县城北,泃河穿关而过,两岸的山峰多立陡直崖,似刀削斧劈,整个关城面积达4万平方米。从黄崖关西的王帽顶绝壁到泃河东岸太平寨上的半拉缸山断崖,共修复墙体3025米,楼台20座,是我国目前修复长城工程中最长的一处。  相似文献   

18.
正辽宁义县境内的大凌河畔福山断崖,有一座开凿于北魏时期(499)的万佛石窟,它是东北唯一与龙门、云冈石窟同属一个年代的古迹,历经1500多年沧桑岁月,现存16座洞窟,造像430余尊。窟内有一方高1.4米、宽1.1米,刻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的摩崖碑,记载着石窟开凿日期、规模、目的等,是研究当时宗教信仰、宫廷礼仪、世风民俗等方面的翔实史料,弥足珍贵。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拓跋宏)亲政,定都洛阳。他笃信佛教,亲自为  相似文献   

19.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人称麦积山。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  相似文献   

20.
走进羌寨     
我沿着巴颜喀拉山脉走进了四川、青海、西藏交界的地区,走进了羌族兄弟生活的区域里。为了真正地走进羌族兄弟所生活的石屋、舍碉,我必须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山势险峻、陡峭无路,只能放弃骑马步行攀崖,在海拔5000米以下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连行走都十分艰难,攀崖涉水更是叫人胆战心惊。在十分疲惫无奈中我用绳子将自己和设备固定在崖边的一棵树上,打盹休息。朦胧中,一位放羊的山民摇醒了我,他说的话我听不懂,我说的话他也似懂非懂,彼此所表达的意思是明白了。是他帮助了我,使我真正地走进了羌寨。他随手捡来一些纤细藤条般的草,一会儿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