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气候演化的阶段性和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系统的历史信息是评估全球变化的一项重要因素。前些年,过去气候研究中发现了气候的突然变化的现象,突变证据大多出现在冰期,或由冰期向间冰期的过渡时期,并认为这是冰盖的成冰与溶解过程造成海水铅直运动的结果。近些年,过去气候研究还发现在间冰期中也出现突变。我国的历史文献、冰芯和沉积的高分辨率的古气候恢复工作发现近2000年来中国气候明显存在着突变事件。因此,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即间冰期气候的稳定性问题。如果气候突变的证据增多,那意味着气候系统很可能按两种方式运行  相似文献   

2.
关于北京猿人生活时期的气候环境特色,不少学者各抒己见,总的可分为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北京猿人是生活在冰期气候的环境;另一种则认为是生活在间冰期气候环境中。以贾兰坡(1978)、李炎贤(1978)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北京猿人虽然生活在相对温暖的间冰期气候环境中,但在北京猿人生活期间(距今0.5~0.30Ma),其气候是有变化的(李炎贤等1979)。作者根据李炎贤等(1979)通过哺乳动物分析而得出的北京猿人生活时期自然环境变化为依据,结合今天影响华北气候环境的三大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和青藏高原的地势),把北京猿人生活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云南星云湖沉积物正构烷烃记录的近代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影响在湖泊沉积中的记录,在云南星云湖水深8.2m处采集1支85cm长的柱状沉积岩芯,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沉积岩芯中的类脂物分子进行分析,揭示了近160年以来星云湖地区环境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岩芯中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C15~C35呈有规律变化:85~60cm深度表现为低碳数相对优势,60~32cm逐步变为以高碳数为优势,32~10cm高碳数较前阶段降低,10~0cm深度低碳数显现明显优势。同时,平均碳链长度(ACL)、高碳数同系物与低碳数同系物比值(H/L)以及C27/C31等结果还揭示出:近160年来湖泊沉积中有机物输入经历了内源低碳(1920s前)、外源高碳(1920s~1980s初)和内源低碳(1980s初~2004年)为优势的演变过程;在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状况下,H/L变化与气候的冷暖变化具有显著的对应关系,即H/L低值段明显对应于气候的相对寒冷期,H/L高值段明显对应于气候的温暖期。在1990年代以后,尽管气候持续变暖,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加剧,湖泊富营养化快速发展,H/L值却随之急剧降低,反映出沉积岩芯中的类脂物可敏感记录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是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一个特殊时期。利用大洋钻探ODP 184航次在南海北部钻取的1144站时间分辨率高达约290年的沉积物样品,开展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古气候变化的研究。在中更新世距今80~100万年前,浮游和底栖有孔虫壳体的稳定氧碳同位素变化揭示出,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中心,即中更新世革命0.9 Ma左右,南海北部表层海水温度的降低和降水量的增加指示东亚冬、夏季风增强。以中更新世革命为界,水体垂向结构上温跃层和营养跃层的深度从之前的间冰期较浅转变为之后的间冰期较深,底层水与表层水的垂直温度梯度从冰期时较大转变为冰期时较小。轨道尺度上,冰消期时南海北部的表层水、次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变化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不存在超前或滞后的相位差。千年尺度上,有孔虫的氧碳同位素变化都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约0.8 ka和约1.4 ka的气候波动周期。氧同位素0.8 ka滤波显示出: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较强的信号主要出现在间冰期,有时也出现在冰期,与晚第四纪千年尺度气候波动主要出现在冰期不同,说明中更新世的气候转型不仅表现在轨道尺度的气候周期变化上,同时也体现在千年尺度气候波动的特征变化中。 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地质碳汇潜力及二氧化碳地质储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星  孙健  魏永霞 《安徽地质》2010,20(2):81-84,89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它不仅是重大的科学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我省处于工业化加速期,高能耗行业比重高,未来面临巨大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利用低碳技术改造和提升高碳产业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但地质碳汇也是二氧化碳减排的一条重要渠道。岩溶碳汇效应显著,土壤固碳潜力巨大,在二氧化碳减排和缓解温室气体效应的研究计划中,加强地质研究已是不容回避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京直立人生存环境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京直立人生活的时代为350000年前的中更新世中期,其生活环境为亚热带环境,气候温和,温差较小,但有干,湿交替变化。此后气候环境则趋于变干  相似文献   

7.
李玲 《河南地质》2010,(5):46-46
“低碳”生活并不意味着降低生活质量,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更合理地利用能源,避免物质和能源的无端浪费。本文作者由于在西欧生活了一段时间,对西欧的“低碳”生活有很多切身体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相似文献   

8.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与100ka周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是第四纪气候变化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是指全球气候的主导周期在中更新世时从41ka转变为100ka,且气候波动的幅度也加大。经典的Milankovitch假说不能完全解释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的原因以及100ka周期在气候记录中的强烈表现,因为太阳辐射与气候记录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异,尤其是二者在变化幅度上不匹配。近年来围绕这一转型过程的时代和原因获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主要是针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的时间、对气候记录中100ka周期的重新检讨以及非太阳辐射因素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其它可能的转型原因包括大冰盖、温室气体、地球轨道面倾角、冰盖基底、构造隆升等。  相似文献   

9.
张丕远  葛全胜 《地学前缘》1997,4(1):122-126
地球系统的历史信息是评估全球变化的一项重要因素。前些年,过去气候研究中发现了气候的突然变化的现象,突变语气大多出现在冰期,或由冰期向间冰期的过渡时期、并认为这是冰盖的成冰与溶解过程造成海水铅直运动的结果。近些年,过去气候研究还发现在间冰期中也出现突变。我国的历史文献,冰芯和沉积的高分辨率的古气候恢复工作发现近2000年中国气候明显存在着突变事件。  相似文献   

10.
从气候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论述了气候系统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研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气候系统动力学与气候变化预测是当今大气科学的一个重要前沿研究领域;并从气候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论述了气候系统动力学与气候预测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此外,还从当今气候和环境科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指出气候动力学研究应采取的研究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气候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论述了气候系统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研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气候动力学与气候变化预测是当今大气科学的一个重要前沿研究领域;并从气候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论述了气候系统动力与气候预测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此外,还从当今气候和环境科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指出气候动力学研究应采取的研究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冰芯所记录的环境变化及空间耦合特征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们先后在青藏高原的古里雅冰帽、唐古拉冰川和希夏邦马地区钻。取了大量冰芯。在这些冰芯中保存着大量的环境变化信息。特别是反映沙暴、尘暴和浮尘等环境事件的尘埃冰志记录,是目前我们所能得到的记录最详细、分辨率最高和最连续的资料系列。青藏高原冰芯中尘埃指标显示,在气候变冷时,青藏高原的尘暴、沙暴和浮尘等事件出现的频率增多,强度增大;在气候变暖时,则尘暴、沙暴和浮尘等事件的频率减少,强度减小。目前,在青藏高原面上,正经历着气候变暖、环境改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湖泊纹层的沉积机理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湖泊纹泥和湖相页岩主要沉积于湖水明显分层的条件下,湖水的分层受气候、盐度、水体深度等多方面的控制。在湖水分层的前提下,各种藻类、碳酸盐、有机质、粘土、粉砂等可以按不同季节分别形成不连续的纹层。其中,藻类、有机质纹层的沉积与藻类的季节性勃发密切相关;碳酸盐纹层的沉积可以与化学作用有关,也可以与藻类勃发产生的生物化学作用有关;粉砂、粘土则是以平流或层间流的方式季节性输入的。总之,纹层或页岩沉积的变化与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利用纹层中的沉积信息研究气候和环境变化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以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为主控因素来探讨纹层的变化和湖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演化还有待开展。  相似文献   

14.
王华  杨琰  张会领 《地球学报》2005,26(Z1):205-208
桂林地区曾是古人类活动活跃的地区,据可以断代的古人类洞穴遗址统计,发现桂北地区大部分的洞穴遗址其年代的下限都在距今约7000a 左右,此后古人类离开了洞穴,史前文化也随之发生了重要改变。影响古人类演化的因素鹅很多,究竟是什么原因驱使古人类离开洞穴,改变生活习性,这一问题一直都是困扰考古学界的难题。本文通赤研究桂北地区洞穴遗址的堆积特点,结合洞穴沉积-堆积物的特征及其孢粉记录的古气候信息,探讨了季风气候变化对桂林地区古气候变化的影响作用和气候演变历史,揭示了桂林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季风气候变化时间序列和突变事件以及对古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距今7000a 左右为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东亚夏季风强盛,气温升高,桂林地区的降雨增多,一方面由于地下河水位升高,淹没了穴居洞穴,其次是由于降雨增多,导致洞穴湿度增大,从而迫使古人类搬出洞穴。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今年纪念活动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这个主题告诉我们:必须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经济之路,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地球资源。  相似文献   

16.
企业改制,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利益主体以及经营机制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员工对身份转换以及投资回报、劳动价值、分配方式等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认识。所有这些,都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认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再次转型,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地学前缘》2017,(1):1-17
当前人类活动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的浓度逐渐升高,地球气候可能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从目前的冰室气候进入温室气候状态。文中通过对现在地球气候系统与深时温室气候时期的大气CO_2浓度与气候变化临界点、温度与温度梯度、海平面变化与水循环、大洋水体氧化还原状态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对地球在这种温室气候状态中的气候动力系统的认识亟待提高。尽管深时温室气候并不严格等同于未来地球的气候,但深时时期形成的地质记录为我们提供了全尺度洞察在温室气候状态下地球系统是如何运行的一个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安徽地质》2010,20(2):142-142
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安徽省地质学会于4月22日和23日在合肥市举办了两场地球日科普报告会。4月22日在合肥第一中学举办了题为"低碳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科普报告会,合肥一中150余名中学生聆听了报告。4月23日在安徽省工业经济学院举办了题为"珍惜地球资源,倡  相似文献   

19.
陕西老高川红粘土剖面粒度表现出明显的三峰分布特征,说明它是由多种成因组分所构成,而且每种成因组分对整体的贡献率也不同。其粒度组成主要是以粉土粒级(5-50μm)为主,且10-50μm粒级含量高于5-10μm,〉250μm颗粒少见。除〈2μm粒级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外,其余粒级均表现出旋回起伏的特征。〉63μm、〉30μm及中值曲线变幅较大,说明当时冬季风比较盛行,而且变化强度比较大,而〈2μm粒级曲线变化相对稳定,说明当时夏季风很弱,而且没有太大变化。粒度曲线与野外岩性所得结论一致,说明当时气候总体上是以干冷为背景,但也有干冷与暖湿的交替。野外岩性上表现为粘土层与钙结核层相互交替,粒度曲线上表现为峰谷旋回起伏的变化,同时也有古生物与岩石学证据相佐证。磁化率曲线变化说明榆社期较保德期气候暖湿。帕拉提‘  相似文献   

20.
近500年来安徽杭埠河流域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士康  王张华  管章志  程涛 《安徽地质》2006,16(4):281-284,289
通过对杭埠河流域近500年的旱涝灾害、人口变化等史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别统计出旱灾和涝灾在不同冷暖气候期和人口变化阶段的发生频率。结果显示本区气候总体冷期易旱、暖期易涝,显示季风气候区的特征。但19世纪中后期表现为冷湿特点,反映了该时期全球气候转冷和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另外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旱涝灾害发生频率也在显著提高,反映出急剧增强的人类活动导致巢湖调蓄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