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 1970年6月,湛江水产学院前身——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率先在国内成立珍珠加工试验小组,对海水珍珠进行去污漂白试验。 2 1973年4月,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珍珠加工试验小组写出第一份总结报告——《珍珠加工试验小结Ⅰ:人工养殖珍珠的去污漂白》。 3 1977年6月,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珍珠试验小组写出第二份总结报告——《珍珠加工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珍珠晶莹剔透、玲珑巧雅、光艳夺目,具有极高的饰用价值。但珍珠在形成过程中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外观质量差别很大,部分珍珠需经过优化加工处理方可制成工艺品。漂白加工是最重要的珍珠优化处理手段,它能去除珍珠中异质杂物、改善色泽、提高饰用价值。因此,除珍珠养殖技术之外,珍珠漂白技术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珍珠成品质量的好坏。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珍珠漂白技术发展状况,提出了国内珍珠加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国际珍珠漂白技术发展概况对珍珠实施漂白处理始于1922年,但直至1930年才在日本的《水座研究结》上公开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珍珠加工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作为评判珍珠加工质量的简单标准。利用优选法优选影响珍珠加工周期和加工质量的有关因子,同时合理安排多配方协同作用的结果,逐步总结出“ZP—Ⅱ珍珠漂白法”。“ZP—Ⅱ珍珠漂白法”比原工艺“ZP—珍珠漂白法”缩短了加工周期一半,并明显提高了珍珠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珍珠加工中前处理方法、作用和效果.在前处理过程中,珍珠内有荧光物质、长碳链饱和脂肪酸(脂)等物溶出。珍珠的颜色不同、前处理工艺方法不同.溶出物质也不同.经过前处理,珍珠的光泽明显增加;漂白速度有所加快。可通过测溶液折射率变化的方法来比较前处理工艺中有机溶剂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珍珠加工中前处理方法,作用和效果。在前处理过程中,珍珠内有荧光物质长碳必然性 脂以等物溶出。珍珠的颜色不同,前处理工艺方法不同,溶出物质也不同。经过前处理,珍珠的光泽明显增加;漂白速度有所加快。可通过测溶液折射率变化的方法来比较前处理工艺中有机溶剂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海水为溶剂进行珍珠漂白,探讨双氧水浓度、漂白液pH值和漂白时间与珍珠长麻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抑制珍珠长麻方面考虑,最佳双氧水的浓度为5%,漂白液pH值为8.60,漂白时间为3d。  相似文献   

7.
利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马氏珍珠进行了13个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优质珍珠与劣质珍珠主要在Zn、Mg、Cu、Mn、Ph、K、Cr、Sr等元素含量方面有差异。珍珠在加工前后变化很大的元素是Zn、Mg、Cu、Na、Mn、Cr、Sr等。根据一些元素对珍珠质量的显著影响,提出在加工过程应注意对珍珠质量有利元素的加入和有损珍珠质量的元素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筛选出ZP—S非硅稳定剂用于海水珍珠漂白。其作用是通过整合重金属离子和大分子胶团静电吸附HO_2,使漂白过程中HO_2~-的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竞争机制发生改变。漂白中应用ZP—S(用量1—1.5ml/l)能有效抑制H_2O_2无效分解,使珍珠漂白率提高20%,珍珠的表面质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1.1963年,湛江水产学院前身——湛江水产专科学校,在已故著名珍珠专家熊大仁教授指导下,在国內最早取得培育淡水无核珍珠的成功,研究论文在一九六三年中国水产学会成立大会上宣读。 2.1970年6月,成立珍珠研究小组,在熊大仁教授领导下,分别对珍珠养殖和加工工艺进行研究。 3.1972年,应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细胞小片,加速珍珠形成试验,获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在国际市场上,珍珠是名贵的装饰品,其品质取决于珍珠的形态珠层的质量和厚度、珍珠的颜色和光泽以及加工技术等几个方面。就当前国际珍珠市场来说,以稍带粉红色并具有虹彩的银白色珍珠,销路最好,价格最高,但在天然珍珠和养殖珍珠中,这类珍珠出现率很低,据“珍珠手册”介绍,在日本,即使设备较完善,技术较高超的珍珠场所产珍珠中,不用怎么加工就可作装饰品的优质珠仅占10~15%,其余珍珠,不经加工,商品价值极低。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NaClO法漂白江蓠时漂白空间氯气浓度过高导致环境的污染。对NaClO法漂白江蓠时影响漂白空间氯气浓度的几种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改进生产工艺 ,对酸化后的江蓠进行水洗后再漂白 ,同时增加草酸作后处理 ,在保证江蓠漂白效果的前提下 ,使漂白空间氯气浓度从最高值 80 5 4mg m3 降低到约 0 0 5 0mg m3 ,车间及环境的氯气浓度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 ,解决了江蓠漂白中氯气污染的问题 ,达到了清洁生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单面轻抹珍珠细胞小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教导,为提高珍珠质量,缩短生产周期,进行了多种途径的探讨,单面轻抹珍珠细胞小片法是其中之一。单面轻抹小片是在处理外套膜时,只抹不贴壳一面,贴壳一面只作水洗去污物及粘液。这样抹片不致损伤分泌珍珠质的表皮细胞(即使损伤也是很轻微的),小片活力较强,形成珍珠囊快,珠质分泌旺盛。实验效果显著,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就目前的常规养殖而言,至少可以缩短一年,节约人力物力,减少育珠期的死亡,提高产量。由于试验次数不多,错误难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NaClO法漂白江蓠时漂白空间氯气浓度过高导致环境的污染,对NaClO法漂白江蓠时影响漂白空间氯气浓度折几种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对酸化后的江蓠进行水洗后再漂白,同时增加草酸作后处理,在保证江蓠漂白效果的前提下,使漂白空间氯气浓度从最高值80.54mg/m^3降低到约0.050mg/m^3。车间及环境的氯气浓度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解决了江蓠漂白中氯气污染的问题,达到了清洁生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奶粉、珍珠水解液等为原料.经溶解、配料、调合、过滤、均质、杀菌等工序后制成珍珠酸奶。不同稳定剂、酸味料及络合剂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CMC与PGA联合使用效果良好,最佳用量分别为0.28%与0.08%;酸味料和络合剂分别以乳酸和三聚磷酸钠为佳。产品常温放置半年没有明显沉淀,口感厚实圆润,酸甜适口。  相似文献   

15.
11953年,张奎教授等首先在山东大学水产系和生物系开设"贝类学"课程,其中介绍了珍珠贝及养殖珍珠等有关内容。我国南方一些贝类学家开始调查了解我国珍珠贝类资源,为我国开展现代人工养殖珍珠作了一些理论探讨和准备工作。21958年,我国著名珍珠研究专家熊大仁教授带领师生到广西北海珍珠养殖场开展人工养殖海水珍珠试验,并于当年培育出我国第一批海水有核珍珠。31962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原国家水产部共同领导了全国性的第一个养殖珍珠研究课题、课题组组长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变教授,副组长是原湛江水…  相似文献   

16.
天然珍珠与染色珍珠一直以来都是珠宝从业者需要严格区分的常见品种。随着技术的发展,染剂品种的增多,染色珍珠在仿天然珍珠的效果上做得越来越好,尤其是近些年市场上出现了染色珍珠仿紫色"爱迪生"珍珠的品种。笔者通过放大观察、紫外荧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拉曼光谱的测试方法,对9粒粉紫色"爱迪生"珍珠样品、淡水无核珍珠样品、染色珍珠样品进行了宝石学特征研究,重点分析了染色珍珠的鉴别方法。研究发现,染色珍珠紫外荧光下为惰性,并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53-300nm之间出现平-1缓的吸收谷,在拉曼光谱中出现了591cm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珍珠养殖业、加工业的发展,珍珠层粉的产量大为增加。珍珠层粉价格低,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一些微量元素及一定量的氨基酸,其成分与珍珠的大致相近,所以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均较高。但是,由于珍珠层粉不溶于水,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对珍珠层粉水溶性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过去旧法养殖珍珠,生产周期较长,且产量、质量低。针对这个问题,我校养殖系海产动植物养殖专业于1972年组织了工人、技术员和教师三结合科研小组,试验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小片加速珍珠的形成,取得良好的效果。经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整理其试验数据,证明这次试验是成功的;且证明在珍珠的放养前期,珍珠层的增厚是较快的,而在后期珍珠层的增厚速度渐趋缓慢。在试验PVP处理珍珠小片的同时,还研究了用PVP加金霉素及用赤霉素处理小片的试验。经整理分析其抽样检查的珍珠层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深了解海水珍珠的微观结构、成因以及应用,为后期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国海水珍珠的微观结构、珍珠的矿化机制以及珍珠的仿生材料进行总结归纳。【结果】珍珠的微观结构从内到外主要是珠核、无定型基质、棱柱状的方解石、片状的文石。影响珍珠生物矿化的因素有基因调控、有机基质、金属离子、官能团、反应条件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有机基质诱导的生物矿化。基于珍珠优异的结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类珍珠仿生材料的制备。【结论】珍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性质,且基于珍珠优异的结构,可以制造出其他仿生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也具有珍珠的某些优良特性,适用于多种领域,但目前珍珠的矿化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如何缩短珍珠养殖生产周期,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是每一个从事珍珠生产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用某些化学药品处理小片以加速珍珠的形成、提高珍珠的质量,是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方面。在上海染料涂料研究所、徐闻、遂溪和流沙大队珍珠养殖场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于1972年8月6—12日在(?)州岛北港进行了化学品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小片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