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在地下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地层中,常规水平叠加方法效果差,而常规的DMO算法计算效率低,实用性差。这篇文章通过对时间轴引用对数拉伸变换以提高计算速度和成像质量,运用DMO对数拉伸校正方法,对逆掩推覆构造物理模拟资料和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DMO对数拉伸方法比常规水平叠加方法效果好,增强了断面反射,在倾斜地层和复杂构造地层中能更好地进行同相叠加,更加有利于逆掩推覆构造区地震资料成像,更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地质学会于1980年11月1—10日在山东潍坊举行了“郯庐断裂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95个科研、生产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的17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及摘要114篇,会上宣读的论文有64篇。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郭令智和山东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曹国权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分野外考察和室内学术交流两部分内容。代表们沿潍坊至郯城一线的7个点对郯庐断裂带四条主要断裂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现场讨论;会议就郯庐断裂的几个主要问题,如断裂运动的力学性质与位移幅度、深部构造、新构造与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磁与高空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三次全国古地磁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月6日至10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67个单位从事古地磁学和地学工作的1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及摘要86篇,其中64篇分别在大会和小组会上宣读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11月10—12日在成都举行。来自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法国、苏丹等国的代表11名,来自国内60多个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的2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电磁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来第1次举办的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刘光鼎、刘宝、徐世浙和何继善4位院士专门为本次会议发来贺信。会议主席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家铎教授首先致欢迎词,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讲话并宣读了国际电磁会议主席A.Junge教授的贺信,白登海研究员代表国际电磁委员会工作组讲话,日本友人M.Uyeshima也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会议围绕“21世纪电磁勘探方法的进展与应用”主题,针对各类电法、磁法和电磁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进行了展示与经验交流,内容包括MT,CSAMT,TEM,GDS,DC,IP,GPR,NMR,GMS和AEM等方法领域。会议共收到论文73篇,35名代表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30余篇论文进行了展示交流。论文涉及提高观测资料质量的新技术,电磁方法在深部结构探测、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勘探、工程与环境探测和地 相似文献
8.
9.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20日至2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共计29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350余篇,涉及到同位素地球化学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炉霍7.9级地震发生11周年之际,由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的“鲜水河地震带地震学术讨论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国家地震局及所属研究所、队、各省地震局及有关大专院校共50个单位的160名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国家地震局、省科协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大多数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2月5—14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及地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代表主要来自国家地震局及所属的省局、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及专业队,并有地质部、建工部、中国科学院及有关大专院校,共计39个单位136人。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交流与讨论近几年来在大陆地震构造、地壳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讨论1982年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计划。 通过大会及小组会的学术交流,检阅了我国在大陆地震构造及地壳动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大陆地 相似文献
14.
第一届年轻地质年代学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2月9日至13日在京召开。到会代表来自我国28个单位,共计82人。提交大会的报告和论文共计33篇。会议涉及的主要年轻地质年代测定方法有~(14)C、TL、FT、K-Ar、U系、ESR、古地磁、~(210)pb、~(10)Be,~3H,孢粉分析、钙质土壤测年法以及石英碎粒显微风貌判断相对地质 相似文献
15.
“地质中的稀罕事件(Rare Events In Geology)”第二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3月3—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瑞士、加拿大、美国、英国、奥地利、苏联、意大利、法国等国的著名地质学、古生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专家、学者汇集一起,交流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地质历史上曾发生过的稀罕灾变事件 相似文献
16.
17.
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联合会间岩石圈委员会、国际地科联构造委员会、环太平洋能源与矿产资源理事会和国际第四纪地质研究联合会新构造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会议,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英国、法 相似文献
18.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9,30(1):1-3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是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后的第2次年会,是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这次学术研讨会将主要围绕“5.12汶川地震”的经验和总结,深入讨论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地震监测技术成果,更好更有效的服务抗震救灾、服务社会公众。因此,在这个时间召开这次研讨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