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济南市气象局目前存在省—市高清、省—市标清、市—县高清三套会商会议系统的现状,通过分析两种实现互联互通方法的优缺点,采取模拟转接的方式,实现了省—市两套视频会商会议系统流向市—县视频会商会议系统,达到了县级收看省级会商和会议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省市县气象台之间网络天气预报会商系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省、市、县三级气象台之间进行网络天气预报会商的基本规定、工作流程以及会商软件程序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青海省气象局视频会商会议系统的组成和实现。作为一个省级视频网络,系统主要实现从省气象局到各州(地、市)及县气象局的可视通信,同时支持多方交互式视频会议和卫星云图、天气图的传输,实现远程多媒体天气会商,以便更加准确地发布各类天气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4.
1引言近年来,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实现远程天气预报双流视频会商,在技术上已经完全成熟。吉林省气象局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已经建成了省局到国家局6M SDH宽带和MPLUS备份链路、省局到市(州)4M宽带和VPN备份链路,具备了承载双流视频会商系统的通信能力。基于已建成的宽带数字通信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以省气象台为中心,连接国家气象局、省局机  相似文献   

5.
陈晔峰 《浙江气象》2001,22(4):26-28
通过开发新的浙江省气象台天气预报会商系统,将MICAPS系统和浙江省气象台自己开发的不同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天气预报会商与新的预报业务流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省台———国家气象中心的电视会议系统的构成原理,总结省台与国家气象中心电视会商系统使用维护过程中的经验,对系统的使用和正在进行安装调试的“省—市—县”电视会商系统的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前山东省气象部门已有多部移动气象台投入业务使用,在防御气象灾害和突发气象事件应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移动气象台通信(通过通信卫星连接互联网和气象局内部网)费用高,且需提前向运营商申请增加宽带以满足视频会商需求,因此提出了利用3G通信技术,建立VPDN网络访问气象局内部网络,来实现移动气象台和济南市气象台视频会商的方案。该方案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移动气象台的通信费用,提高了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前山东省气象部门已有多部移动气象台投入业务使用,在防御气象灾害和突发气象事件应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移动气象台通信(通过通信卫星连接互联网和气象局内部网)费用高,且需提前向运营商申请增加宽带以满足视频会商需求,因此提出了利用3G通信技术,建立VPDN网络访问气象局内部网络,来实现移动气象台和济南市气象台视频会商的方案。该方案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移动气象台的通信费用,提高了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1省—市气象宽带网结构2004年陕西省气象局建成双传输信道的省—市气象宽带网。在移动信道上传输基本气象信息资料和办公政务信息,电信信道用于传输全省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视频流。网络结构:以省气象台为中心,经过带宽光纤线路连接各市气象局构成星型宽带广域网(如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移动应急气象服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移动应急气象服务系统是通过亚洲Ⅱ号和Ⅳ号通信卫星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通信主站进行连接,主站通过中国气象局宽带网络系统与黑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接通.实现在黑龙江省行政区内灾害地点快速组网,在现场快速构建气象服务平台,实现应急现场直接与黑龙江省气象台或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系统接入的各分会场进行视频会商。及时准确地把突发事件现场监测的气象要素及现场背景资料上传给省气象台和后方指挥中心。确保现场天气的准确预报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同时还具备与其它气象监测系统的通信组网能力。  相似文献   

11.
胡润山 《气象科技》2008,36(1):15-19
对2006年7月中下旬由西太平洋地区生成,登陆我国,并对我国造成严重影响的强热带风暴"碧利斯"(0604号)和台风"格美"(0605号)的基本情况做了详细的总结,并基于武汉暴雨所AREM(Advanced Regional Eta Model)模式预报的700 hPa流场、900 hPa风场及降水量场,就模式对台风登陆时间、登陆地点、移动路径及其引发的附近最大风力和降水过程的预报情况做了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达强热带风暴强度,于7月14日12:50在福建霞浦登陆,后西行,造成位于21°N以北、28°N以南东西向的带状雨区,"格美"为台风强度,于7月25日15:50在福建晋江围头镇登陆,后西行,造成华东南地区近西南-东北走向的雨带,两台风给沿途及附近省份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和人、财损失;AREM模式总体上对两台风附近最大风速,风雨带的基本位置、形态、走势、强度预报较好,对一些强降水中心的预报较为理想,但多数强中心的预报与实况存在位置和强度上的偏差;模式对于台风登陆时间和地点的预报较好,偏差较小,对于两台风西行走势的预报也基本符合实况,但也存在一定的预报位置偏差.  相似文献   

12.
局地分析和预报系统(LAPS)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莉  张兵  陈波 《气象科技》2008,36(1):20-24
通过2006年7月1~31日逐日08:00探空资料计算1000~100 hPa各层的热成风螺旋度,分析热成风螺旋度在各层等压面以及垂直剖面图上的分布与强对流灾害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出现前,当地到邻近上游地区有正热成风螺旋度高值区(中心)存在,当高值中心数值很大、正值区垂直方向层次较厚时,出现的对流性灾害天气强度较大,出现站点数较多.热成风螺旋度正值中心出现在强对流灾害天气产生以前,且有6 h以上的提前量,因此可以用热成风螺旋度诊断强对流灾害天气,作为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概念模型,为强对流灾害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模型及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分析型数据,增强用户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是数据仓库技术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思想,也是数据仓库在气象领域应用的基础。该文针对天气预报领域数据空间性、瞬变性、物理性和多尺度性等特点,提出了五元组描述的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概念模型;总结了生成分析型数据的固定区域统计、划分区域统计、基本天气系统识别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4种聚集变换,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本天气系统自动识别的滤波-划分-测量算法,探讨了针对气象数据特点的模糊空间关系,定义了进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的空间模糊产生式规则,并针对空间数据给出了定位条件等扩展。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将雷达资料传输到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指挥中心可以根据作业云的方位、距离、云高、云厚及其移向移速等雷达观测信息和先前输入指挥系统的作业点位置,自动计算出作业方位、作业距离、作业仰角,有效的指挥增雨作业;通过雷达跟踪观测,雷达回波的动画显示,作业前后的回波强度比较,作业点与非作业点之间的比较,还可以科学检验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晴空回波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判断环境风场辐合、辐散的两种方法:径向速度图像特征定性识别法和EVAD技术定量计算法,并结合2009年8月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详细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统计分析了2005-2008年5-9月晴空回波特征以及不同高度散度和对流出现时间的关系,晴空回波出现在距离雷达中心50km范围之内,反射率因子多在10~20dBZ,径向速度大部分为-5~5m/s;强对流天气出现之前,对流层低层均会出现辐合,可以利用低层连续5个体扫出现辐合作为环境场具有辐合条件的指标。根据统计结果建立了强对流天气临近预警系统,该系统在2009年6-8月试运行,预警命中率为88.9%,虚警率为29.8%,临界成功指数为64.5%,辐合提前对流天气出现时间平均为7.1h,对降低强对流天气漏报率,提高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晓红  胡雯  余金龙  袁野 《气象科技》2007,35(4):541-545
根据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需要,利用NCEP 500 hPa高度场和风场格点资料及安徽省81站10年非汛期逐日降水资料,在客观分析天气形势基础上,结合预报员实践经验给出的不同系统影响安徽省时的关键区,计算机自动建模,形成逐日天气型日历,实现环流分型客观化。此方法识别条件实用,模型物理意义明确,自动化程度高,自动生成的逐日天气型日历,为安徽省非汛期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提供了很好的天气预报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市气象局在各气象服务现场安装了先进的短时临近交互预报系统VIPS(Very-short-range Interactive Prediction System)。该系统的应用为增强现场气象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以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预演气象服务为例,介绍在开闭幕式现场通过VIPS系统实时调用各种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和短时临近预报产品,快速分析,并及时准确地把气象预报服务信息提供给开闭幕式指挥部,避免和减轻了降雨天气造成的影响,为今后开展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以及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网上雷达回波经纬度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象业务的需要,开发了网上雷达回波经纬度定位系统。该系统能够依托于网上雷达图像进行回波的定位,包括回波高度,回波相对雷达站的距离、方位角,相对炮点的距离、方位角、作业时的仰角。可以为人影作业时作业时机、打炮方向及仰角提供更精确信息,减少盲目性,提高增雨(防雹)作业效率。该系统用Visual C 编程,界面友好、直观,操作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彭本红  武柏宇  屠羽 《气象科技》2016,44(6):1030-1036
参考相关文献界定基本气象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并设计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年的统计数据整理归纳出10个指标,用因子分析分成3类;由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关系图,通过专家咨询得出判断矩阵,依据判断矩阵定量计算出准则层和指标层中各因素的相对权重,然后对2013年全国31个省域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应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由西向东阶梯状递增、省域之间差异较大、总体水平偏低;大致可以分成较高、一般、较低3个区域等级;与省域经济、财政收入、综合发展能力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熊劦  邓卫华  胡佳军  刘玲 《气象科技》2017,45(3):453-459
基于CIMISS提供的统一数据环境,结合当前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需求,设计出一个集约化的全自动气象灾害监测报警系统,能够直接向各类用户个人提供定制化的实时灾害性天气信息服务,并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或台式电脑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和发展详细情况。本文从系统功能结构、信息收集与处理流程、灾害性天气报警时机判断及实况信息生成算法等方面,对该系统的设计内容及其实现方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