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东靖海湾海岸地貌动力演变及其工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人为工程的影响,相对稳定的岬湾海岸地貌常经历显著的动态调整。本文以粤东靖海湾典型岬湾海岸为例,运用Mc Laren模型、波浪动力场数值模拟、等深线对比、冲淤计算等多种方法,从海岸地貌动力学角度,对人为岬角工程前后岬湾海岸地貌动力过程和冲淤演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海岸地貌动力系统内常存在负反馈机制以维持系统的稳定。岬角工程后上岬角防波堤沿SSW延伸,ESE和E向浪经过防波堤时发生绕射,波能削减,湾顶动力减弱,海滩沉积物从下岬角向湾顶反向运移;2)海滩的蚀积状态在工程前后发生了转换,工程前遮蔽段侵蚀、开敞段堆积;工程后遮蔽段堆积、开敞段侵蚀;3)海湾水下地形对岬角工程的响应敏感,工程后海湾水下地形冲淤剧烈。  相似文献   

2.
灵山湾及其附近沿岸地貌层序与海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山湾地处青岛南翼,在海岸地貌上属大小珠山之间的耳型海湾。沿岸南起海崖头外之龙门锅,北至灵山卫外之丁家咀,岸线长近20公里,湾岸流域面积360平方公里。南北两端因受大小珠山及其余脉之夹峙,使该段海岸形成相对独立的地貌系统。山前外黑涧老龙卧岬角,又将海岸分为南北西部分——灵山南湾和灵山北湾。  相似文献   

3.
山东南部石臼湾及其附近沿岸地带,北起白马吉利——两城河口,南至绣针河口,全长近80公里,是一段较典型的基岩砂砾质海岸(图1)。它的北部为鲁东南基岩港湾式海岸,绣针河口区以南则为苏北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 这段海岸与其以南以北的海岸类型比较,在海岸发育、海岸地貌类型以及海岸冲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岬湾海滩、岬角沙丘以及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概念出发,引出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概念模式,总结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常用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指出岬角-海滩-沙丘系统在海岸带输沙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我国海岸风沙地貌研究的现状,提出应加快海岸风沙资源现状调查、加强海岸风沙地貌过程研究以及协调海岸风沙地貌资源开发利用与修复保护,为我国海岸沙丘相关研究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宋德康 《海洋科学》1987,11(4):18-21
本文根据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中国南极长城海湾的地形、地貌特征。长城湾海岸地貌以海洋堆积为上,其次表现为海蚀地貌;湾底地形复杂、水深多变、暗礁众多。鼓浪屿岛附近的礁群对海湾内地形发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林秀伦 《海洋科学》1988,12(6):34-36
本段海岸北起秦皇岛市南至戴河口,为全长约25km、宽度自高潮线向陆地延伸约2.5km的狭长地带。 本段海岸主要构造线为NE向和NW向,海岸线主要沿NE向构造展布,NW向构造线则使海岸线复杂化,形成海湾与岬角。  相似文献   

7.
粤东锯齿状海岸弧形砂质湾滩的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锯齿状海岸两个磨蚀形态(岬角或半岛)间的海湾内,一般都有砂质湾滩发育。这种堆积地貌的形成,是由当地河流来沙和海岸供沙经海浪和水流综合作用的结果。砂质湾滩的岸线呈不对称的弧形。当达到平衡状态时(沿岸输沙率接近零),其岸线轮廓可由上游的对数螺线和下游与对数螺线相切的直线段来表示(图1)。  相似文献   

8.
岬湾海岸中一般在岬角的右侧与左侧(面向大海方向)分别发育顺时针与逆时针涡流。这些涡流的存在对泥沙输运、海底地形演变、污染物扩散等都具有重要影响。而在海洋中岛屿的存在将产生局部的岛后尾流。如岛屿与岬角距离较近,岛后尾流可能与岬角涡旋相互作用,反之则相互影响较小。本文以海南岛铺前湾为例,研究在岬湾海岸中湾口处的人工岛建设对湾内涡旋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人工岛建设对整个海湾海底冲淤变化的效应。本项研究主要采用COAWST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潮期在海湾内发育大范围的顺时针涡旋,小潮期涡旋发育不明显,以东向余流为主。人工岛建设并未影响整个海湾的涡旋结构,但人工岛分隔了湾内顺时针涡旋,且在周围产生局部的逆时针与顺时针涡旋。海底冲淤变化的基本格局为湾内以淤积为主,人工岛建设加强了这种趋势,但在人工岛与岸线之间的狭窄通道内,海底出现冲刷。本项研究对岬湾海岸的科学开发管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崖门至漠阳江间港湾式海岸地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焕庭 《海洋与湖沼》1980,11(2):121-133
中国大陆东南沿海自杭州湾以南,大体上属于港湾式基岩海岸,濒临热带亚热带海洋,众多的河流于此人海,沿海的港湾式海岸为海岸地貌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吴尚时、罗开富以及曾昭璇等先后对粤中海岸进行过地貌研究。笔者等也曾对粤中海岸作过动力地貌调查。本文以崖门至漠阳江间海岸为例,探讨港湾式海岸地貌发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旅顺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制的岩性差异,对该区海岸分类如下: 一、开阔海湾岸,包括大潮口湾和羊头湾; 二、泻湖海湾岸,包括双岛湾和旅顺港; 三、岬角海岸,它们是长咀至老铁山西角、黄金山至龙王庙; 四、平直海岸,老铁山岸。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陆地卫星影象及地面地质资料分析了龙口地区的北北东、北东东、北西及北东向四组断裂构造。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了山脊走向、河流流向、构造盆地的分布、花岗岩体及岩脉的方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着平原轮廓及其与山地的交界、海岸线的展布。北西向断裂明显地控制着本区河流分布、河流流向、海岸岬角、泻湖、海湾及平原地貌的发育。北东向断裂控制着山区古地貌形态及部分山体走向。  相似文献   

12.
海南万宁岬湾海岸海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武风  陈沈良  胡进 《海洋工程》2017,35(1):121-128
岬湾海岸海滩的稳定性及其演变是砂质海岸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多期遥感影像、海滩沉积物粒度分布,并采用岬湾海滩平衡形态模型(MEPBAY),分析探讨了海南岛东部万宁4个典型岬湾海岸海滩的稳定性及其模型的应用。研究表明,除东澳湾凸角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余海岸处于静态或准静态平衡状态;岬湾海滩沉积物粒度在遮蔽段和开敞段有明显的差异,相邻海滩之间没有明显的泥沙交换,每个岬湾海滩都是相对独立的地貌单元;模型中上岬角控制点选取应考虑岛礁及水下礁坪;抛物线模型可以拓展应用于有离岸岛情况下的海湾。研究成果可为岬湾海滩的稳定性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1986–2019年113景Landsat影像提取高潮线,辅以2015–2019年实测剖面数据,开展了海湾尺度上海岸线的中长期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望湾以中间小型基岩岬角为界划分出的西侧海滩和东侧海滩分别具备4种和3种不同的空间特征;超过一半的区域其海岸线演变表现为非线性行为;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显著性分析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已有研究中对研究时段划分缺乏依据的问题;近5年的实测剖面数据也验证了企望湾近期显著的淤积和侵蚀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自西向东的沿岸输沙过程是近期海岸线演变主要的驱动机制,东侧防波堤因为改变了控制性“岬角”的位置,造成了海湾平面形态不平衡,而中间小型基岩岬角也影响了企望湾侵蚀和淤积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对于预测未来岸线位置和控制岸线侵蚀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野外考察和前人研究基础上,以1976-2009年间4个时相的MSS/ETM+遥感影像和1958、1984、2002年测量的三期海图为主要数据源,运用3S(RS/GIS/GPS)技术,对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以青坨子为界,莱州湾西、南岸虽均为淤泥质海岸,但其海岸地貌演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莱州湾西岸与南岸的海岸线和等深线变迁时间不同步、变迁幅度差距大、岸线形态不同;莱州湾西岸和南岸地貌类型空间分布不同,转换的趋势、净方向、速率和幅度差异也十分明显以及莱州湾西岸和南岸水下地貌冲淤变化差距悬殊等。莱州湾西海岸的地貌演变与黄河河口-三角洲的地貌变迁基本正相关,变化幅度也较大,后期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明显。海湾南岸的地貌演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但其海岸地貌的演变与西岸黄河口-三角洲地貌的剧烈变迁基本无关,莱州湾西岸黄河入海水沙的减少乃至断流对南岸冲於状态变迁也未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海岸带底质情况和填海造地的适宜性,山东省海岸带从北向南可分为6个不同的海岸段:①黄河三角洲海岸段,属于粉砂淤泥质海岸,为自然输沙填海造地;②莱州湾岸段,也属于粉砂淤泥质海岸,沿岸海域水深很浅,有利于较大面积填海造地;③龙口湾岸段,主要为砂质海岸,沿岸海域水深较浅或中等,适当的填海造地是适宜的;④龙口至威海岸段,以砂质、砂砾质海岸为主,并兼有部分岩石质海岸,沿岸海域水深中等至较深,只能适合较小规模的填海造地;⑤威海至胶南泊里岸段,发育众多海湾与岬角,主要为岩石质海岸,但在海湾中也经常发育砂质、砂砾质海岸,该岸段水深大,海洋动力强,总体来看不适合填海造地,仅在海湾内适合小规模的填海造地;⑥胶南泊里至岚山头岸段,以砂质海岸为主兼少量岩石质海岸,只适合小规模的填海造地。填海造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海洋环境保护;②选址及规划布局的优化;③经济效益和填海先后次序与分期进行。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烟台典型地区海湾海岸线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复合的方法,对烟台四个时相的TM影像进行处理并比较四个时相的海岸线长度和海湾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自1986年到2004年近20年的时间里,龙口湾、套子湾和芝罘湾三个海湾的海岸线总体趋势是增长的,海湾面积则呈减少趋势。认为人为因素是烟台海岸线长度波动和海湾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这些变化对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本地区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华南海岸动力地貌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华南海岸动力地貌可分为河口三角洲体系、溺谷体系、岬角-海湾体系、沙坝-澙湖体系、潮滩体系、珊瑚礁碟形沙岛-洼地体系、海峡冲刷槽-潮流三角洲体系等七类.本文将扼要阐述各类体系的外动力过程、侵蚀与堆积地貌及其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看一眼列宁格勒区的地图,不难发现,芬兰湾北部沿岸的海岸线被切割得极深。大量的岛屿、礁石、半岛和海湾形成了芬诺斯坎迪亚典型的断崖地貌景观,后者被认为是芬兰湾北岸自然组合的样本。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东部海岸湾岛资源旅游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平  李艳  宋立杰 《海洋科学》2003,27(12):36-41
本研究范围北起山东半岛的成山角 (37°24′N ,122°42′E) ,南至苏鲁交界处的绣针河口(37°24′N ,122°42′E)。研究区东临南黄海 ,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基岩港湾海岸分布区 ,海岸岩石特征为燕山期花岗岩为主 ,间有胶东元古代古老变质岩分布。海岸线全长300km多。海岸地貌特征是湾岛众多、海域开阔、生态环境优美。面积大于1km2的海湾有37个 ,大于500m2的海岛142个。海岸跨越威海、青岛和日照3个旅游区。区内具有丰富的海岛与海湾地学旅游资源 ,优美的风光、迷人的阳光沙滩、宜人的气候是本区主要的旅游资源特点。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本区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滨海旅游业发展区域。本文将其分为威海东南部、青岛近海和日照近海3个区 ,对各区地貌特征及旅游资源进行了研究 ,并针对各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特色 ,对其旅游开发潜力作了布局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旅游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门湾潮波运动特征及其与地貌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三门湾位于浙江象山县南田岛和三门县牛头山之间,是一个西北—东南方向的半封闭式海湾,从湾口到湾顶长约40多公里,湾内多数地区宽10多公里,全湾低潮时水域面积约390平方公里。这里除东南方向及通过石浦水道与外海沟通外,其余则为陆地及海岛所包围(图1)。周围都属凝灰岩组成的山体,海湾廓线受到NNE及NNW二组断裂的明显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日积月累,湾内目前发育着多条淤泥质舌状滩地,其间又存在着具有良好水深的港汉,这种滩,汉相间的形态构成了浙闽海岸特有的一种港湾淤泥质海岸地貌。本文试图从潮波运动特征出发对由此产生的地貌形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