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粹中 《海洋学报》1990,12(3):340-346
根据4个箱式样的14C年龄-深度剖面,南海深海沉积物的14C地层分布具有两种模式,一种自沉积物顶面开始往下年龄逐渐递增,另一种在沉积物上部年龄几乎不变,由此向下年龄随深度递增.作者认为,前者由于含放射性物质的连续形成作用所致,后者由于含放射性物质的连续沉积作用和海底混合作用所致.所得14C年龄值未经混合作用等因素校正,故由此计算得出的沉积速率值仅代表真实沉积速率的上限,在本文中称为视沉积速率. 为了能较客观地讨论南海深海沉积物的近代沉积速率,在使用14C地层学资料时主要结合了氧同位素和碳酸盐旋回的定年资料.初步认为,南海深海沉积物的全新世沉积速率至少在千年厘米数量级内变动是无疑的.因受沉和环境的控制,沉积速率具有边缘海盆堆积速度高、横向变化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226)Ra和~(210)Pb同属于铀天然放射系的衰变子体,它们的半衰期都相当长,分别为1620年和22.3年。由于它们的来源和半衰期长短不同,所以,它们在海洋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中的用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例如,它们都可以作为年代学的有效工具,用来测定沉积物的年龄和沉积速率。其中,~(226)Ra可以测定五千年左右的沉积年龄,而~(210)Pb只能测到一百年左  相似文献   

3.
~(210)Pb法测定东海大陆架现代沉积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自从七十年代初期(Krishnaswami等,Koide等)。~(210)Pb法首次用于测定湖泊和海洋沉积速率以来,它已成功地用于湖泊、河口、峡湾、潮间带、大陆架和大陆斜坡等不同环境的沉积作用研究(Bruland,Robbins,)。在实际应用中,~(210)Pb法与纹泥法,树木年轮法,孢粉法及某些放射胜同位素法一样,已被证实是一种较可靠的测年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近百年内现代沉积速率的测定。测定沉积物年龄的~(210)Pb法不仅在近代沉积作用的研究方面,而且在解释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近代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方面均有显著的进展。应用~(210)Pb并结合化学  相似文献   

4.
用~(210)Pb法测定长江口的沉积速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0)Pb法是测定近百年来沉积物沉积速率的有效方法.它是研究海洋、湖泊的高速沉积区沉积速率、现代沉积作用和污染历史、环境容量、环境预断评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利用放射性~(210)Pb的衰变规律来研究江、河、湖、海底质的沉积速率和沉积物的年龄,以及研究冰山的堆积速率和堆积层的年龄,在国外已有不少研究,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利用~(210)Pb研究沉积速率和沉积物的年龄,可为疏通河道、  相似文献   

6.
210Pb测年法的数据处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兴伦 《海洋科学》1986,10(6):13-17
~(210)Pb是天然放射性铀系的一个子体成员,半衰期为22.3年,可用来测定冰川、积雪、湖泊及海洋沉积物的年龄和堆积速率。由于化学分析和物理测量方法的日臻成熟,它已成为最可靠的近百年左右的测年法。这对于沿海海洋工程的建设、海洋开发、海洋地质学和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测定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矿物的形成年代,对测定某海区的沉积速率、估算该海区沉积物的数量,推断古海面的变化和近海地区的地壳变化等都有重要意义。它与地质学、古生物学以及古地磁学等地球物理学的关系都有着十分密切。特别对第四纪各个问题的解决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测定河口、港湾和航道的沉积速率和地质年代,可为疏通河道和航道、兴建码头和船坞以及环境保护等工程,提供有关地质地貌等方面的重要科学依据。测定沉积年代的方法很多,包括生物地层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如地磁倒转法)、化学方法(如氨基酸外消旋法)和放射性核素衰变法等。在这些方法中用得最广泛和最成熟的是生物  相似文献   

8.
用BHC法研究东海大陆架的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外的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它承受着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巨大径流,同时,大量泥沙随径流进入陆架区,其中很大一部分泥沙沉积于图1中的Ⅰο区,致使该区水下三角洲迅速演变发育,历史上曾从苏北而现在从渤海入海的黄河,也对本海区的沉积作用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沉积物对本海区沉积状况的演变起着很大的作用.沉积物现代沉积速率的测定,是河口陆架区沉积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发生在河口陆架区现代沉积物表层的地质和化学过程,对海水-沉积物界面间的物质交换作出定量估价,有必要对不同沉积环境中现代沉积速率进行定量研究[1].  相似文献   

9.
137Cs测年在海岸盐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盐沼广泛分布在海岸和河口环境,滩面有盐生植被覆盖,并且被潮水沟分割成片。研究海岸盐沼沉积过程和沉积速率,对于深入认识人类活动与海岸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37Cs测年技术是近20年用来测定现代沉积速率的一个有效方法,人工核试验产生的137Cs被释放到大气中,再经气-水、水-沉积物界面的交换和吸附而沉淀在地层里,通过几次出现的峰值年代来计算不同时段的沉积速率;该方法在计算湖泊沉积速率方面取得了成功,在陆架、海湾、潮滩等区域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由于该方法对研究区域地层记录的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沉积物黏土含量、分选程度均对137Cs含量有显著影响;海岸盐沼由于植被生长茂盛,根系伸入地层深处,对沉积地层有较大扰动,因此,很难分辨出特征峰值,需要借助其他手段来综合判断特征沉降峰值。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崇明东滩不同植被带沉积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丰水期、枯水期在崇明东滩芦苇带、藨草带和光滩采集的6根沉积物柱状样,研究了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过剩的210Pb和228Th及7Be活度的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由陆地向海洋不同植被间的沉积物粒度变化规律。依据恒定比活度沉积速率模型,估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崇明东滩芦苇带、藨草带和光滩的表观沉积速率。结果表明:3种核素示踪的崇明东滩的表观沉积速率都随潮滩植被的不同从陆到海方向逐渐降低,同时依过剩的210Pb和228Th,7Be的次序而增大。由过剩的210Pb和228Th计算的夏季沉积速率比冬季的稍高,而由7Be计算的夏季表观沉积速率则明显高于冬季的。结合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分布和这些核素的大气通量,对利用这些核素测定潮滩沉积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代黄河三角洲海域210Pb多阶分布与河口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业  袁巍 《海洋与湖沼》1992,23(5):566-571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输沙量居世界之冠(平均年输沙量约12亿吨),黄河的频繁改道和大量泥沙入海促成了黄河三角洲的迅速形成。测定黄河口外海区近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对沉积动力学的研究及黄河三角洲的治理与开发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210)Pb法广泛测定了江、河、湖泊和浅海陆架的沉积速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测定象黄河口外高速沉积环境海域的近代沉积速率是一个新的尝试。本文利用~(210)Pb法测定了黄河三角洲海域4个岩芯~(210)Pb的放射性强度,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2.
湄州湾沉积物的混合速率和沉积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近岸海域210Pb年代学的双层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并成功地用于湄州湾沉积速率和混合速率的研究,讨论了由210Pb、210Po和137Cs求出的湄州湾沉积速率之间的差别,用过剩234Th测定了沉积物表层的混合速率。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套海洋沉积物监测频率的设计方法体系,作者根据中国海洋沉积物趋势性监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海洋沉积物监测方案的设计理论和经验,建立了依据沉积速率确定海洋沉积物监测频率的方法和标准;基于~(210)Pb测年法和IDW空间插值法,绘制了中国监测海域的沉积速率空间分布图,并设计了不同空间尺度的海洋沉积物监测频率优化方案。结果显示,中国近岸区域沉积速率高于远海,河口区域沉积速率高,海湾沉积速率差异显著。其中,沉积速率高于1 cm/a的海域,监测频率为每年1次,如黄河口、长江口等河口区域;沉积速率低于1 cm/a的海域,监测周期为5 a,如渤海中部,黄海、东海远海区域等;个别沉积速率极低的海域,监测周期为10 a,如南沙海域(≤2 cm/1 000 a)。监测频率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近岸沉积速率高的海域,而近海和远海沉积速率低的区域监测频率可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14.
西沙群岛环礁海底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是环礁沉积地貌环境演化研究的重要指标。为了探讨永乐环礁晚全新世以来沉积速率的变化和常量化学元素垂向分布与变化特征,我们在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瀉湖内进行了详细的取样,开展了重力柱状样的AMS14 C同位素测年和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永乐环礁晚全新世海底沉积物沉积速率约0.778mm/a;根据沉积物常量地球化学含量测试,CaO含量最高,其次是MgO,其他元素含量均小于1%,可以将常量元素组分分为5类。CaCO3含量和MgO/Al2O3含量比值都非常高,说明本区沉积物的来源主要为生物成因,极少量来自其他物质输入;与晚全新世气候相比,总体上永乐环礁瀉湖沉积速率随SST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南沙群岛永暑礁泻湖岩心的高精度TIMS铀系年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高精度 TIMS铀系方法测定了南沙群岛永暑礁泻湖 5 .90 m长的岩心沉积物样品 ,结果表明 ,由于混合 ,表层样品年龄相近。混合层下的沉积物年龄随深度呈有规律的增加。以最小二乘法拟合 ,岩心底部与顶部的相对年龄相差 16 35 a,其误差小于 1%是比较合理的 ,据此校正混合层以下的年龄 ,而混合层和柱中个别异常的年龄值 ,改用沉积速率内插求出 ,从而得出了系统的环礁泻湖沉积的高精度 TIMS铀系地质年龄 ,其底部 5 .90 m的年龄为 (16 82± 15 ) a BP,即 317A D。  相似文献   

16.
海洋沉积物声速与物理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博  梁元博 《海洋科学》1993,17(6):54-57
海洋沉积声速与物理性质密切相关,特别是含水量W和孔隙度N,它们在建立回归议程和预报沉积物性质中有所贡献。中国东,南海沿海沉积物的资料和数据表明:声速和声速比可以用来预报沉积物性质。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在黄河三角洲布设了一口24.6m的浅钻ZK1,对获取的岩芯样品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观测及含水量、有机碳、总碳和营养成分的实验室分析测试。通过ZK1孔的地层分析,将其划分为7种沉积环境,揭示了滨海湿地地质演化过程。并利用AMS 14C测年方法,结合黄河改道的历史记录,运用历史地理学和沉积地质学综合分析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进行了年代划分,并计算了黄河三角洲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和碳的加积速率。结果表明:总碳和有机碳与除硫和磷元素以外的各营养成分都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20.7,Ρ0.05);碳、氮、磷的加积速率与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5,Ρ0.01),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是碳、氮、磷的加积速率的主控因素;虽然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有机碳浓度较低(1%),但由于沉积物的高沉积速率,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有机碳的平均加积速率达到648.1g/(m2·a),远高于世界其它高有机碳浓度的湿地,因此是很好的碳汇地质体。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第四纪晚期沉积速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志峰 《台湾海峡》1996,15(3):223-228
本文利用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第四纪晚期沉积物的沉积速率,研究了沉积速率随环境和年代不同而变化的规律,指出第四纪晚近时期沉积物沉积速率上升的趋势和原因,说明人类的活动,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是引起学积物沉积速率与日俱增的重要原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南沙群岛海区沉积物中铀含量与冰期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研制国家铀系年龄一级标准物质的分析测试系统,精确的测定南沙群岛海区诸多柱样的铀含量、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结合相关科学资料综合整理,对比亚南极海等的岩心资料后认为,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中自生铀含量(以下简称铀含量)高的层位为冰期,铀含量低的层位为间冰期  相似文献   

20.
三沙永乐龙洞位于西沙永乐环礁,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探明的最深蓝洞,其内部沉积动力环境相对单一,是研究沉积速率变化的天然实验室。龙洞洞底约24 cm以浅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洞底浅埋沉积物以砂质组分为主,平均粒径多介于22.9~123.9 μm之间,在表层、4 cm、9.5 cm以及21 cm深度分别出现了沉积物变粗、砂含量增多的现象;利用210Pb的CRS定年模式计算得到底层沉积物沉积时间为1896年,平均沉积速率为0.19 cm/a,在4 cm和9.5 cm深度沉积速率急剧增加。柱状样顶部沉积速率显著增加,与近年来西沙地区人类活动加剧吻合。沉积物粒度变粗以及沉积速率骤然加快现象,与西沙地区台风活动频繁相关,通过对比历史台风记录,验证了沉积物在1999-2001年以及2010-2011年所记录的6次台风事件:199902、199915、200110、201002、201005以及201118。推测龙洞洞底沉积物沉积速率主要受台风活动影响,近期有人类活动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