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论述了岩体损伤力学在岩体力学中的地位,并从细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其最新研究进展;对岩体损伤力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了见解,认为分形几何是研究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岩体力学参数一直是困扰岩石力学和数值计算深入研究的难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实用性.本文在岩体损伤力学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弹性波波速、损伤力学和反分析相结合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统计岩体力学对岩体结构岩体变形性质及变形参数,强度特性及破坏概率的研究方法及有关结论,运用理论公式表述了众多地质因素对岩体工程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岩体损伤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袁建新 《岩土力学》1993,14(1):1-31
从微观及宏观两方面对岩体损伤的意义及性质作了阐述,介绍了连续损伤力学中有关损伤变量的定义和量度,给出了韧性、脆性、疲劳与蠕变状态下的损伤演变方程。文内除了列举几种反映岩体软化及节理裂隙性质的损伤模型外,还介绍了细观与统计损伤模型。最后简要叙述了几种损伤测量方法,包括超声衰减技术、声发射以及现代光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试验条件与岩体力学特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加载速率和围压效应的研究,分析了不同试验材料的粘弹性对加载速率和围压大小反应的差异性。为避免因加载速炫和围压范围选用水当,而导致测试结果出现因人而异的现象。文中述用稳态加载速率研究岩体力学特性的必要性。用三轴试验法研究岩体力学特性,围压条件的确定,要在满足岩体赋存环境的前提下,选择围压的上,下限。针对不同的破坏机理,选用不同的强度判据。研究抗剪强度,还应当注意试样剪破坏机理的同类性。  相似文献   

6.
岩体动态施工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7.
节理岩体损伤变量确定的分形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针对节理岩体损伤张量采用统计概率模型确定存在问题,首先建立了岩体结构分维与波速的关系方程,验证了采用分维数进行岩体质量评价的可行性,然后提出了采用室内岩块波速值与岩体结构分维确定节理岩体损伤变量的分形方法。  相似文献   

8.
边坡开挖过程的力学性状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其塑性区演变趋势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章通过假设边坡完全处于理想弹塑性状态,并以Drucker-Prager准则为本构模型,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巫山至巫溪(巫溪段)公路K88段高边坡开挖过程应力调整过程及塑性区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开挖过程中应力最大处为坡脚。边坡塑性区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最终位于强风化泥灰岩与弱风化泥灰岩交界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伯格斯模型和西原模型的分析比较,选取西原模型研究岩体结构面的蠕变损伤特性。在0s情况下,由西原模型推出剪切模量的表达式,以剪切模量为变量定义损伤变量,得到结构面的损伤变量表达式。并以泥岩剪切试验为例,计算了相同正压力作用下的结构面剪切模量和损伤量。结果表明:当0s时,剪切模量、损伤量均随时间趋于稳定,且结构面蠕变的前两个阶段损伤量较小,而当0s时,一段时间后,其损伤量开始突变;剪应力越大,其初始剪切模量越大,随时间降低越快,达到稳定蠕变阶段时降低量也相应越大;剪应力越大,结构面损伤量随时间增长越快,在达到稳定蠕变阶段时,损伤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0.
包含  常金源  伍法权  梁宁  许江波 《岩土力学》2015,36(8):2361-2369
结构面的存在改变了岩体力学性质,影响了岩体强度特征。基于统计岩体力学强度判据,结合摩尔-库仑准则,得到了含单组结构面岩体破坏的4种不同方式和相应的结构面倾角范围,推导了岩体强度由结构面控制转化为应力控制的临界围压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岩石和结构面参数之间的关系,将含单组结构面岩体分为4类,并探讨了可能破坏方式和发生破坏的条件。最后,举例分析了含单组结构面闪长岩的强度特征,结果表明,该岩体属于第I类岩体,在垂向受压时先沿结构面后沿岩块破坏,临界围压为9.12 MPa;从全空间分析,该岩体强度各向异性显著,围压增大可使岩体在一些方向上受力时强度由结构控制转化为应力控制。  相似文献   

11.
工程岩体卸荷力学特性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卸荷状态工程岩体的力学条件与传统的加载岩体有本质的区别。在回顾岩体卸荷力学研究现状基础上 ,分别从试验研究、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提出了当前岩体卸荷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低应变率下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部岩石的破碎与钻探中,岩石主要处在中低应变率的载荷作用下,而目前的研究还沿用中高应变率推导的动态损伤本构关系。从工程背景和试验角度分析了中低应变率下的岩石动力学特性,提出Maxwell体、Bingham体和损伤体的并联模型,借助拉普拉斯变换,引入基于岩石孔隙、裂隙劣化的损伤变量,导出了中低应变率下的岩石动态损伤本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泥质砂岩和花岗岩在应变率为87 s-1、382 s-1、673 s-1时的应力-应变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并将拟合结果与实测数值、原文献拟合曲线对比,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适用性较好。分析拟合参数可知,该动态损伤本构模型能够主动适应中低应变率两类情况,本构曲线和损伤变量的变化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煤岩和砂岩在加载过程中的损伤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分别对煤岩和砂岩做单轴和三轴全应力应变加卸载实验。进而构建岩石的损伤本构方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岩石损伤的增大,岩石的卸载弹性模量逐渐减小,塑性应变逐渐增加,表明岩石损伤属于弹塑性损伤;同时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的弹性模量随损伤的增加而下降的速率减小,表明岩石损伤主要引起岩石塑性应变的增加,岩石损伤破坏逐渐由脆性破坏向塑性破坏转变。假设岩石损伤速率符合威布尔统计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煤岩损伤演化方程,通过实验和相关分析构建煤和砂岩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最后用构建的本构方程对实验曲线进行拟合,验证了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岩石损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石损伤变量的测定是岩石损伤力学分析研究的基础,岩石损伤理论付诸岩石工程实践必须解决岩石损伤检测的问题。总结当前国内外的岩石损伤检测方法,可将其分为结构分析法和陛能测试法,具体包括扫描电镜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测、应力应变测试、声波探测、声发射测试以及红外辐射探测等。在采用不同的测试技术时,必须谨慎考虑损伤与相应物理力学描述之间的耦合关系,尽可能使得所定义的描述能真正反映损伤变量的值。具体应用时应该在符合热力学原理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易于测量且利于分析的损伤变量描述形式及相应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5.
16.
分形几何用于岩石损伤扩展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岩石损伤扩展机理的研究,运用分形几何理论,建立了岩石损伤变量ω与分形维数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7.
岩石受压状态的损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损伤力学的方法对岩石在受压状态下的破坏行为进行了分析,损伤力学(CDM)方法近年来在金属、混凝土及复合材料等工程材料的蠕变、断裂等问题的研究中得到大量应用。损伤演变是物质内部结构的不可逆变化过程,损伤变量是与塑性变形一样的内变量,文中据实验数据推导出某类岩石的损伤变量演化曲线,以及损伤与应力的变化关系,以期用损伤学方法研究岩石变形的局部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