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发展、完善地震数据计算机实时处理系统是实现地震预报特别是短期预报的基本条件之一。日本在建立东海和关东地震观测台网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计算机地震数据处理系统。本文概述了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计算机地震前兆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包括系统概要、硬件部分、地震前兆分析处理流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苏乃秦  韩月鹏 《内陆地震》1989,3(4):385-388
地震分析会商系统是地震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是我国大陆多震区之一,地震分析预报任务繁重,但多年来地震会商条件十分简陋,很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因而地震分析会商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十分紧迫和必要。在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统一部署下,我局于1987年开始实施“新疆地震分析会商系统现代化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3.
陈修民 《地震学刊》2001,21(3):51-54
建设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是当前防震减灾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回顾浙江省“九五”期间建设地震监测系统的实践,认为在当前科技水平和管理体制下,专群结合是建设好现代化地震监测预报系统的重要保证。省局必须正确处理好省级以下地震部门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发挥专业队伍在监测预报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4.
王树青  封德春 《内陆地震》1992,6(2):184-187
0 前言 随着国家地震局及各省局无线数传网、地震数据库和现代化会商室的建立,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正逐步走向现代化、自动化。但目前各省局从台站观测数据的收集、数据入库到图形、图表的输出,仍需分析预报人员手工抄录、手工入库,即现代化数据收集系统和分析处理会商系统是两个脱节的系统。这一人工干预节点,直接影响了两个现代化系统效率的充分发挥。为使地震分析预报工作真正做到自动化、计算机化,我们研制了数传网传输通讯、分报整编及数据入库系统软件,实现了从台站观测数据的收集到数据入库以及会商图形显示等工作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黄冰树  庄昆元等 《地震》1995,(2):125-130
地震现场预报数据处理系统是供分析预报人员在地震现场使用的一套实用性计算机软件。该系统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震情分析指南》及目前在地震现场预报中常用的各类方法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研制了该数据处理系统。它既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系统,又可以作为一个子系统与专家系统、数据库系统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功能更强的地震现场预报专家咨询系统。该系统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功能模块:(1)计算机自动处理;(2)用户选择运行;(3)震前活动参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正>1研究背景为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和能力,地震部门不断探索研究新时代、新阶段中国特色专群结合地震短临预报模式,在优化专业站网布局、强化地震台分析预报业务的同时,不断提升市县地震群测群防能力,以构建现代化地震监测预报业务体系。笔者就云南地区地震宏观观测现状以及如何创新地震群策群防工作,谈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改变目前地震监测与震情会商工作效率低、人为因素大,资料利用差等情况。国家局科技司于1988年下达了《广东省地震局会商系统建设》的课题任务,该项目由我局综合预报室负责承担,于1989年11月底完成并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局级验收,可正式投入使用。 该系统引用现代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实现了对各种地震观测数据的汇集、储存和管理,并进行快速的计算处理。通过大屏幕投影、绘图仪或打印机等输出各种图形、曲线、表格及数据,为地震预报人员进行预报决策提供了现代化的会商手段和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数据融合技术和方法,并对地震分析预报技术分析作了分析,提出应吸收和借鉴数据融合技术和方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集成的地震分析预报数据融合系统,本文给出了在国家公用数据支持下的系统结构模型及其功能和技术支撑。认为宋的系统是地震分析预报技术系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以攻关的形式,集中全国800多名科技骨干,组织了地震学、定点形变、大地测量、地下水动态、水文地球化学、地电学、地磁学、重力学、钻孔应变应力及综合预报等10个学科方法的学术攻关小组,历经两年取得了5个方面的突出进展。这是国家地震局继1983—1985年的地震前兆系统清理研究之后的又一重大科研活动。10个学科方法的分析预报指南及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程序的研制,不仅是我国20年来地震预报经验的全面总结,也是中国第一代预报工作者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实用化研究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地震分析预报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地震工作要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既要搞好预测预报,也应搞好防震抗震,才能实现预防为主。不仅预测预报要有群众参加,就是预报成果的最终实现,也要通过群众的实践来体现。开展地震科普教育,使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懂得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样预测?地震发生时会遇到那些问题和情况?同时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使其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