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范》107页规定:“三次站02时地面温度用1/2(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前一日20时地面温度)求得”。在正常情况下,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前一天20时至当日08时之间,用前面公式所求得02时地面温度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但有时地面最低温度则出现在08时至20时之间(多见于夜间是阴天而08时后转晴的天气及冷空气活动的大气),在这种情况下,用前面公式所  相似文献   

2.
AHDM 4 .1 1程序投入业务使用以来 ,对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业务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 ,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软件。但是 ,AHDM4 .1 1程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夜间不守班的 3次观测站 ,在特殊情况下容易挑错日最低地面温度。规范规定 3次观测站 0 2时地面温度由前一日 2 0时地面温度和当日最低地面温度平均而得 ;同时还规定用加权平均法求得的定时温度值不参加日极值的挑取。通常情况下 ,当日观测到的最低地面温度低于前一天 2 0时的地面温度 ,相应计算出的 0 2时地面温度高于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程序在挑取日极值时…  相似文献   

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3次站02时地面温度用1/2(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前1天20时地面温度)求得.一般情况下,该公式毫无疑问,但08时观测后气温下降,用上述公式求算就会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4.
规范第十六章,三次观测站2时温度(气温、地面温度)在无自记仪器,用1/2[当日最低气温(地面温度) 前一天20时气温(地面温度)]求得。通过实际工作中发现有冷空气活动降温时,温度的日变化规律被破坏,这时用当日温度或地面温度最低值进行计算2时气温或地面温度记录有失真现象。  相似文献   

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3次站 0 2时地面温度用 1 / 2 (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前 1天 2 0时地面温度 )求得。一般情况下 ,该公式毫无疑问 ,但 0 8时观测后气温下降 ,用上述公式求算就会存在一定误差。一般来说 ,0 2时地温不会比 0 8时观测的地面最低值低。但在 0 8时观测后 ,测站若受强冷空气或强降水等降温因素的影响 ,温度会急剧下降 ,2 0时观测的最低值就会低于当日 0 8时的极值。也就是说 ,当地温最低值出现在 0 8时至 2 0时之间而不在 2 0时 (前 1日 )至 0 8时之间时 ,用该公式求算 0 2时地面温度值 ,与实际温度就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6.
三次站由于夜间不守班,2时地面温度用公式法计算求取。规范规定:2时地面温度=1/2(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前一天20时地面温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通过计算求得的2时地温有时有些反常,特别是受系统冷空气影响时更为明显,冷空气越强,降温辐度越大,求得的地温越反常。  相似文献   

7.
AHDM4.11程序投入业务使用以来,对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业务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软件.但是,AHDM4.11程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夜间不守班的3次观测站,在特殊情况下容易挑错日最低地面温度.规范规定3次观测站02时地面温度由前一日20时地面温度和当日最低地面温度平均而得;同时还规定用加权平均法求得的定时温度值不参加日极值的挑取.  相似文献   

8.
在气象观测规范107页和新规范111页规定无自记仪器的项目,三次观测站02时地面温度应用(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前一日20时地面温度)÷2求得。在以往的工作中,发现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利用规范规定计算出的02时地面温度低于当日夜间地面最低温度,有些还低的很多,通过对乌伊岭气象站和铁力气象站历年资料的统计,发现这种情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9.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3次观测站02时地面温度用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和前一天20时地面温度的和之半求得。在正常天气时,用这个公式求得的02时地面温度是比较接近实测值的。但是当冷锋、低槽等天气系统在白天移过测站,使测站日最低温度出现在08时以后时,用上述公式求取的02时地面温度,与实测相差较大。例如,高要站1988年3月16日,地面最低温度13.3℃,08时的地面最低温度为22.8℃,实测当日02时地面温度为24.0℃,前一天20时地面温度25.8℃。按《规  相似文献   

10.
三次站02时地面温度若用(08时地面最低温度+前一日20时地面温度)÷2求得,其数据比较接近实测值。选用开平站1995~2004年资料计算02时地温,与相距不足17 km的基本站台山站对比发现:用08时最低地温代替日最低地温计算02时地温,精度提高约0.9℃。  相似文献   

11.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的差异及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我国在人工观测向自动观测转变时原基本 (准) 站的平行对比观测及2005年基准站平行观测的地面温度资料, 进行了自动站观测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资料在日、月、年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差异分析。用最大似然率检验方法检验地面温度月值的均一性, 对自动观测影响地面温度均一性的程度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自动观测地面温度日平均值比人工观测高0.54 ℃。地面温度、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年对比差值大于0.0 ℃以上的比例分别为80.3%, 58.2%, 92.2%, 绝大多数站自动观测地面温度的年平均值比人工观测值高。自动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日差值从北到南逐渐减少, 45°N以北的黑龙江及内蒙古北部、新疆大部地区是自动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日差值平均最大的地区。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的差异在日、月、年的时间尺度上均表现为冷时段比暖时段的差异大, 北方冬季差异最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在北方冬季有积雪时, 自动观测的地面温度是雪下温度, 比原人工观测的雪上温度明显偏高, 如果无积雪影响, 两种仪器观测的差异并不明显, 差值来源于两种仪器和场地差异的共同结果。非均一性检验表明:在北方地区地面温度产生非均一性的主要原因是自动站观测的变化; 而在南方地区, 自动观测的改变对地面温度非均一性影响不大。北方有积雪时, 观测的地面温度不能表现真实的地面温度, 因此, 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TIROS—N系列卫星HIRS—2资料,结合相应的无线电探空,提出了一个处理卫星遥感方程中地面辐射因子的新方法,在反演大气温度廓线的同时,还获得了地面温度及其比辐射率与统计反演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表明,本文的方法对低层大气的温度反演精度有明显的提高。地面温度及其比辐射率的结果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面气温统计降尺度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752个基本、基准地面气象观测站2000—2010年地面温度日值数据,采用具有自适应特征的Kalman滤波类型的递减平均统计降尺度技术,对中国地面温度进行精细化预报研究。分析该方案的降尺度效果,并与常用插值降尺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递减平均统计降尺度技术相比插值方法有较大的提高,显著减小东西部预报效果差异,1~3 d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减小了1.4℃;2)该方案1~3 d预报的均方根误差为1.5℃,预报误差从东南地区(均方根误差为1.4℃)向西北地区(均方根误差为1.8℃)逐渐增大,并且预报效果夏季优于冬季。因此,递减平均统计降尺度技术对中国地面温度进行精细化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李宜章 《气象》1991,17(2):1-1
河南省商丘地区地处黄淮平原,一般情况下站际之间气象要素变化比较规律。但1990年1月31日20时的一次地面温度记录,却有几个站反常,附表给出该区8个站20时0cm地面温度(T_(地0))、当日地面最低温度(T_(地min))、20时气温(T_(20))和当日最低气温(T_(min))。  相似文献   

15.
一次曲管地温被误读1℃的判断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气象资料的收集过程中 ,仪器示度误读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有自记资料对比的气象要素 ,误读较容易及时发现 ;而地温误读则较难发现 ,要通过与前后几天相似天气特点的地温资料比较 ,误读才能发现。下面对一次曲管地温被误读 1℃的情况进行判断与分析。1 资 料南雄站 9月 1 6日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表 1 )及前后几天的 2 0时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表 2 )。表 1 南雄站 9月 16日地面温度和各层曲管地温资料 (℃ )2时 8时 14时 2 0时地面温度 2 1.5 2 5 .45 3 .12 7.4地面最高温度 5 6.85 6.35cm 2 5 .5 2 4.3 40 .13 1.810cm…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 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明确规定了3次观测站02时地面温度的计算方法。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一些计算个例的分析发现,在一些特殊天气情况下,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出现较大误差。为消除误差,特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统计1990-2012年仙游县霜天气的环流形势,分析2006-2012年仙游县霜个例的气象要素——地面温度、风、云量、相对湿度.结果发现:①500 hPa的槽后西北气流型、经向槽或横槽型、长波槽型为霜天气的优势型;②仙游县平流辐射霜从风向转偏西的22时开始孕育,地面温度出现最低的06-07时生成,日出后风向转偏东的09时迅速消融;③云量、风、相对湿度、地面温度等气象要素对霜的观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冬季,当500 hPa环流出现有利霜形成的形势;夜晨天气晴好、2 min风速为0.6 ~2.0 m/s且风向偏西、相对湿度在50% ~ 80%之间、地面温度趋4℃或更低的条件下,霜极易在06-07时生成.日出之前,要全面巡视观测场及周边的草、近地物体,做好霜的观测.  相似文献   

18.
在气象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仪器示度被误读的情况时有发生口对有自记资料对比的气压、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误读往往较容易及时发现,对没有自记资料对比的地温等要素,在误读5℃,10℃时尚易发现,但在误读1℃,2℃时则较难被发现,往往要通过与前后几天相似天气特点的地温资料相比较,误读才能被发现。下面对一次曲管地温表被误读1℃的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1资料某站9月16日地面温度及各层曲管地温资料(表1),某站9月16日前后几天20时地面温度及各层曲管地温资料(表2)。表1某站9月16日地面温度及各层曲管地温资料(℃)2时8时14时20时地面温度21.525.4…  相似文献   

19.
恢复近百年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高空环流与地面温度、海平面气压等气象要素有密切联系,而较为完整的北半球地面温度及地面气压都可追溯到上世纪后期。根据观测的地面温度和气压资料利用逐步回归的多元统计方法,恢复1873年以来的北半球冬季和夏季500hPa高度场,并用1951 ̄1957年的独立资料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恢复方案是可行的。恢复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上讲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应高于 1 4时地面温度 ,然而在实际观测中常出现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 1 4时地面温度的现象 ,尤其晴天时更为突出。测量气温和地温的温度表结构是一样的 ,既然在气温观测中没有类似情况 ,那么就不是温度表的结构问题。笔者认为是地面温度观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按要求 ,地温观测的场地应当平整、疏松 ,温度表一半密贴地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 ,在实际安装操作中是用人眼估计的 ,加上最高温度表每天都要调整移动 ,这样就很难达到最佳的安装要求 ,易造成温度表的受热情况有所差异 ,这就是造成地面最高温度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